第129章 雪話(下)

但也是事實,學舍成立後,朝廷補貼許多,包括幾個先生的薪酬,僅是六人的薪酬一年就達到一千多貫,其中宋九最高,每月錢糧米合在一起幾乎快接近三十貫錢。

還有不時的賞賜,筆墨紙硯,各種書本,桌椅等等。

這是放在明處的補助,還有各種暗處的,例如這個晚餐費用,考卷抄寫費用,黑板粉筆,都是小錢,但這些小錢歷歷數數合在一起,也不是小錢。這些都是宋九自掏了腰包。沒有算賬,一算賬朝廷給他的薪酬遠遠不夠。

學子不是傻子,個個心中都有數。

朱三娘子嗔怪地掐了朱三一把,宋九沒有當真,兩人自打前年起就常在一起開玩笑,開慣了的。

七姐還在念叼:“一萬多斤哪。”

“七姐,別念,產量也高。”

“宋九,它們長勢爲什麼那麼好?”

“燕博士,原因很多,施了三肥土,還有大量農家肥,不受雨天影響,溫度恆定,以及二氧化碳,得,這個你還是不要問了。”宋九不想多說,說了燕博士也聽不懂,更聽不懂光合作用等名詞。

“它產量會有多少?”

“不大清楚,不過我估計不會超過八萬斤。”

“八萬斤哪。”一起被嚇着。

宋九搖頭,一部分是試驗因素,還有一部分也感染了蟲害,或者沒有保護好,影響了產量。但主要還是種籽,不能說肥料不好,肥料自己花錢買來的,各種發酵後的糞肥。草木灰,以及麥麩,還有三肥土,氮磷鉀以及各種微量元素都足夠了。也不能說是溫度,用冰與沸水與人的體溫較正過的。製成溫度計,從零度到一百度,雖然這個溫度計十分怪異,基本很準確,一直將溫度通過炭火調節在二十五到二十度之間。也不能說是水份,照顧的二十幾個菜農都種了一輩子蔬菜。個個都是行家。這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種籽!

前世聽說大棚黃瓜能高產三萬斤,一宋斤通過計算水的密度也測量出來,一開封宋斤是五百八十九克。大約開封這個宋斤也不標準,記憶當中的是五百九十幾克。反正誤差不多,接近後世的一斤二兩。

但也是兩萬五千宋斤。

事實沒有。韭菜與芹菜產量要低一點,均一均宋九估計了一下,只能在四千宋斤上下。並不是自己想像的會出現萬斤畝產蔬菜。

然而這個數字卻嚇壞了大家。

這個理兒是說不清,宋九索性不談,又道:“是高產,我再算一筆賬,琉璃的本錢。大棚本身的本錢,火炭的本錢,以及平時管理的費用,象這個雪天,爲了禦寒,必須還要加麥秸地膜,追加大量麥麩、酒糟提高抗寒力,每天要清霜清雪,甚至要在邊角生一些煤爐子,防止邊邊角角寒氣涔入。凍壞蔬菜。這個成本會有多少?二十幾人菜戶就撲在上面了,胡行頭又帶十幾個鄉親巡邏。僅這個成本攤下來就會達到七千多緡錢。不能以市面上價格算我的收入,只能以我開棚價算收入,一斤蔬菜平均僅四百幾十文錢。我還會賺。但各項試驗要錢,平時花銷會有多少?再者。明年還要建更大的教室。這些錢七用八用下來,到明年這時候還能剩下多少?”

“是啊,它成本太高了,”張博士聽宋九將賬算完,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張博士,也不能這麼說,主要成本還是琉璃,這是沒有很好解決量產化造成的成本高昂,試驗室那邊正在研究量產,有了頭緒。一旦實現量產,一畝地琉璃本錢會下降到八十貫,五十貫,二十貫。”

“那麼多琉璃二十貫啊?”

宋九撓了撓頭,說漏了嘴,二十貫大約不可能,成本因素決定的,象硫磺,朝廷聽從自己建議,從吳越那邊借了三艘海船,宋朝還沒有象樣的海船,更沒有海圖,今年運回五千多石硫磺。不然硫磺就不夠用。硫磺在琉求那邊不值錢,然而海船成本太高,又是帆船,必須藉助季風才能抵達。海上還有風險。從琉求運到京城,泥巴也搬到黃金價。以及所需的一些特殊的砂子,還有其他材料,開採成本不計,運到京城運費也高居不下。若非自己提議,朝廷將石炭價格約束一下,成本會更高。因此宋九說道:“二十貫錢大約不可能了,但四五十貫錢還是可以的,過幾年,種子在大棚裡漸漸改良,產量會進一步提高,菜戶自己種,人工錢省去,大棚自己也可以建造,肥料勤快一點也不用錢就得來了。就是買一些石炭錢,以及一些三肥土錢。那麼一畝地成本一百緡錢足矣,甚至都用不到。一斤蔬菜成本就會下降到二三十文錢,賣四五十文錢還有得賺。那時候反季節蔬菜就可以走進千家萬戶。”

大家一起點頭。

這個幾貫錢一斤的蔬菜不是人吃的,最少不是中下等百姓吃的,若是四五十文錢一斤,還是貴,不過普通人家若想開開胃口,也能買得起。

實際還是產量,若是提高到萬斤,市價說不定能降到二十文錢以下,那是不大可能了。而且一旦推廣,也會有各種蟲害與瘟病發生,宋九拿下那塊地後,立即翻耕暴曬,還是發生了一些蟲害,若發生這種情況,宋九都沒有辦法阻止。一旦各中小菜農經營,必然精打細算,不象宋九缺什麼用錢去買,這個精打細算有一門好處,節約成本,然而弄不好就會出現閃失,最終影響收成。實際執行起來四五十文一斤的反季節蔬菜都會遙遠,最現實的是會降到一百文左右。

第二天雪住。

宋九先去了一趟河洲,河洲停工了,只留下一些災民與廂兵看守巡邏。宋九先去看災民,實際用災民花的錢更多,看似工錢少了。衣糧布料煤炭工棚鹽菜等等補貼合在一起,比用兩河民夫工錢花得更多。這個不計較了,權當做好事的,但就怕災民出意外。

看到的一幕不惡,許多災民在清掃工棚上的積雪。棚內生了煤爐,雖不能說暖和,也不太冷,宋九一村村走過,囑咐他們務必時不時打開門換風透氣,不然會中煤毒。隨着騎馬奔向鋼監。

幾天後宋九帶着幾個東西去了開封府。

見到趙匡義。先是拿出一個物事,一根鐵軸,兩個軸承。這個趙匡義在河洲上也看到過,但這個軸承不同,外面還有十根鋼柱。趙匡義道:“宋九,這個物事有何用意。”

宋九從外面又拿出兩個車輪子。將車輪子投上去轉動。

“這好啊……”趙匡義眼睛亮了起來。

宋九多次說動輸成本,這時代的運輸成本掣肘了許多事物的發展,包括琉璃成本,只要有這個動輸成本,它的價格永遠不能便宜下來。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說蒸汽火車,那是玩笑話,蒸汽機並不複雜。若是十幾年過後,一大羣精通物格學的學子成長起來,鋼鐵產量激增,鋼質量跟上去,是能造出來的。但上火車的蒸汽機可不簡單,再說那有那麼多鐵來鋪鐵路?不用多,只要鋪一條開封到長安的鐵路,那意義大了沒邊去,以後對付西夏人成本會下降一半。甚至金人入侵中原,能立即收縮到關中防禦。但可能嗎?

這些宋九根本就不會去想。想也是空想,那怕是從三門峽到長安的鐵路。宋九想來想去,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想主意。

現在運輸一是船二是車,船成本還是能接受的,除了漂洋過海不算。重的是車。不是車不好,有的大車同樣能拉一千多斤。但這種笨拙的木質車輪子有兩個弊病,一是摩擦力大,拉的時候吃力,二就是損耗嚴重,特別是車軸。雖然一些部位用了鐵或者陶瓷代替,損壞率仍然很嚴重,並且還影響其速度。

一個人一天急行軍一百里路是可以實現的,然而對後勤供給依賴性很大,那麼大軍往往一天只能行軍三四十里路或者二三十里路。民間運輸速度同樣快不起來。

於是宋九改良車軸,直接用上了軸承。

軸承看起來並不複雜,裡鋼箍外鋼箍,外加上鋼珠,瀝青與油脂可以代替潤滑油。上外鋼箍可以用熱脹冷縮法使它更嚴密。

但麻煩很多,這不象吊機上的那些軸承,它們都很大,誤差半毫米問題也不是太嚴重。縮小到馬車上,外鋼箍與鋼珠不能差錯零點一毫米,鋼珠本身也不能差錯零點一毫米。

並且鋼珠的拋圓技術也是一個難題。

以前吊機上的軸承是模具加手工模式解決的,浪費率嚴重,模具幾乎也是一次性的。若再縮小,精確度更高,這必須投入資金繼續研發。否則就是製造出來,價格也會昂貴得無法接受。

“研發它會需多少錢?”

“二大王,微臣也不知道,但想研發出來,朝廷必須進行嘉獎,重賞之下,必有良策。一個又一個良策積累起來,就能成功。它的意義非同小可。”

“本官也不是傻子,難道看不出來。”趙匡義來回走了幾步,這又是河洲開發的好處,若無河洲,就沒有這種軸承,想想啼笑皆非,道:“宋九,能不能研發出來,最多會花多少錢帛?”

“二大王,微臣在鋼監打造了許多軸承,對它工匠們並不陌生。微臣想,若是將它的成本減少到普通鋼製品三四倍那是不大可能,不過減少到普通鋼製品十幾倍左右,工匠們一定會有辦法。十幾倍還是貴,但它用鋼鐵量並不大,價格能接受。至於多少錢帛,微臣不敢說,但可以在鋼監撥出一些款子,支持工匠在業餘時間研發琢磨。這樣用錢不會多,那怕加上獎勵的錢帛。集思廣益,最終會有辦法使成本下降。微臣的事務多,離鋼監又遠,不然微臣也可以兼顧着參與。但朝廷若有意,微臣可以時不時騎馬過去看一看,順便出出主意。”

趙匡義用腳滾動着車輪子,道:“只要用費能承受,本官倒是可以做主,不過宋九,你忘記了一件事。”

“什麼事?”

“該動身了。”

“真讓微臣去兩川哪。”

“君無戲言,難道皇兄與你開玩笑?”

“兩川哪邊不需要微臣,微臣去了也沒有用,”宋九苦逼地說。韓重贇將內幕說出來,兩川非是流民問題,將王全斌弄回來,以曹彬代替,再下去幾個良吏,安撫人心,流民自己就能主動返回家園。問題是宋朝這次在兩川樑子結大了,以後治理時稍有不慎,就會捅馬蜂窩。不一定非是張順李小波,王順張小波也可以,只要官吏不好,一人帶頭,百姓很有可能會隨之揭竿而起。

“去看看吧,呂相公在奏摺裡提到兩次,讓你西下去看一看,放心吧,兩川叛亂未平,朝廷也會派得力將士保護你的安全。你從下到下很金貴,甚至一根頭髮掉下來都是鋼鐵,昂貴的黃瓜茄子,琉璃,一貫錢的包子,大量的銅臭……”

“二大王,停,停,你別說了,我答應西下成嗎?”

第255章 兩知州(上)第278章 公主(下)第134章 荒野(中)第447章 野望(下)第114章 教材(下)第351章 千古高梁河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363章 棄子(上)第412章 鐵血之路(十二)第507章 求和第70章 神奇(中)第11章 師規第488章 要翻天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135章 夜戰第480章 不殺第340章 遙遠的地方(下)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260章 保護(上)第18章 君子第386章 禮物第160章 提親(上)第36章 果子(上)第511章 四面楚歌第26章 宋九趙匡胤的豪賭(上)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368章 四種官員第54章 獨一無二第243章 插花第311章 同病相憐(上)第407章 鐵血之路(七)第163章 想不通第485章 南方(上)第522章 第三十七計(上)第242章 撫桑第287章 春行(上)第476章 一(下)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152章 燒酒會(上)第419章 荒誕(下)第169章 寒瓜第490章 大秘密第486章 南方(下)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163章 想不通第146章 桃花第216章 懲戒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80章 **(上)第418章 荒誕(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486章 南方(下)第336章 東華門第137章 對峙第59章 七幅畫第62章 我的地盤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524章 選擇題(上)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500章 破騎軍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87章 春行(上)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58章 異人奇課第371章 那一年第279章 二敲第467章 很短的飆風(下)第229章 石嶺關第467章 很短的飆風(下)第88章 神靈第53章 比較(下)第508章 口袋第109章 新任務(上)第448章 南方有風第119章 變化(上)第88章 神靈第355章 有一種痛叫虛僞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364章 棄子(下)第215章 賀禮第333章 入相(下)第479章 不動如山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92章 地圖(下)第21章 麻煩來了(上)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47章 玩大了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58章 異人奇課第399章 未卜第301章 高下(上)二百十八章 歸來下第75章 卷(上)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72章 南方(上)第241章 金貴第386章 禮物第392章 打臉(下)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