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新任務(下)

兩個宮娥忍不住拿着大團扇樂了。

趙匡胤也樂了,說:“朕不是不知道,這是先給你準備準備,冬天冷下來,河洲工程停下,象去年南下一樣,你去趟巴蜀,到處看一看就回來。”

“陛下,冬天也不會停,僅是水泥不能施工,其他的都能施工,況且巴蜀非是百里之地,一來一去得多長時間?”

“你再看看。”

宋九翻得不仔細,趙匡胤替他找,找到呂餘慶的奏摺,主要就是寫流民。自古以來流民最可怕的,一旦形成兵禍,那就是黃巢張角。現在巴蜀先是宋軍糟蹋,後是叛軍與宋軍打來打去,生靈塗炭,五成百姓流離失所,轉化爲流民。這個處理不當,那比宋九的黑火藥棺材威力更大。呂餘慶在益州幾乎急白了頭。

然而他又想不出好辦法,說陛下是明君,誰信你啊,連州令都無法執行了,呂餘慶在奏摺裡很不客氣地寫道,以後全師雄反叛就是平滅,巴蜀流民沒有十年都解決不了。

宋九哭笑不得。

自己不算苦,呂餘慶才叫苦,整成了宋朝最忙的救火隊員。看完後說道:“陛下,臣那有什麼吏治經驗,呂相公辦不好的事,微臣去更會束手無策。”

“朕也清楚,這段時間你有功勞有苦勞,前天朕去高宅宴會,高卿對朕說賞你有些薄。正好朕今天與你說說此事,宋九,朕賜你爲宣義郎雲騎尉。”

宣奉郎相當於二十一級文官。從七品,雲騎尉是勳官。第二轉,轉得越多越貴。最高是十二轉,上柱國。不過勳官與爵位在宋朝比散官還不值錢。

宋九懵懂,不知道怎麼辦,都不想接詔謝詔。

“宋九,你才二十歲,又無父輩戰功蔭補,已經是宣義郎開國子云騎尉,僅是讓你下去看一看,不問成敗。爲何拒不接詔?你是宋朝臣子,就要爲朝廷辦事,眼光要放遠一點,不要盯着那個河洲。做一個好臣子,何愁沒有富貴?”

這一句話反過來聽就很不好了。

宋九還是咬緊牙關道:“陛下,若真不行,微臣從現在起就要安排,冬天去巴蜀看一看,然而微臣有言在先。流民微臣真的束手無策,還有這個官職,微臣暫先不能受。”

“朕授你官職與西下無關,你就受吧。不但你,朕還準備調派數位良吏下去看一看。”趙匡胤道。

呂餘慶擔心流民,趙匡胤更擔心流民。

其實宋朝也有流民。一到天災人禍,難免就會產生一些無家可歸的百姓。而且宋朝安派流民的政策比較開放包容,一收。將其中的強壯者有號召力者,編入廂軍。這些人不在流民當中,危脅便下降一半。

二任其流。

唐朝前面的租庸調製主要是以丁攤稅,所以各州各縣長官將百姓束縛在自己土地上,不讓他們輕易外出,這種政策肯定是落後了,收來攤去的僅是平民百姓,他們能有多少財產?看似國家收入不高,實際百姓過得很苦,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宋朝稅務政策開始出現多樣化,有許多不好的地方,比如房屋稅,宋九未做官之前一年還交五六百錢房屋稅,但現在一年多時間再也沒有看到衙役來徵過半文錢房屋稅。不過總的來說,開始將稅務攤向更多人,稅務看似增加了好幾倍,實際貧困百姓的稅務並沒有增加。

在這種制度下,再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沒有多大意義,於是放任自流。包括流民,有的流民有本事,到各城鎮鄉村,或者做短工,或者做工匠,或者做幫傭,只要有一兩人找到活兒做,一家人生活就有了保障。

最後纔是救濟,官府救,各地有錢鄉紳救,甚至寺觀也出資來救,畢竟有不少人就象朱三一樣,俺除了教書還能做什麼?一離開家園,他們都不知道做什麼了。

這個安置流民的策略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不過還有缺陷,後來留下種種隱患,最大的隱患就是廂軍。王安石動了這塊奶酪,然而未動好。

但這種流民是災害性質的,災害過了,一個個返回鄉里。巴蜀那邊不同,那是真正的兵禍,而且數量更大。並且與宋朝災害流民不同,至少政令能暢通無阻地執行,巴蜀那邊政令都無法暢通,政令不暢通,如何執行?

這幾十萬人流來流去,土地荒蕪了不算,幾十萬流民成了什麼,那就是蝗蟲!

呂餘慶在益州苦逼了,想來想去,幾個月下來未想出好策略,然後開始胡思亂想,甚至若有大和尚敢騙他,說施法術讓百姓各回鄉里,說不定呂餘慶也想嘗一嘗。

因此想到宋九,指望宋九的什麼物格學說不定能起幫助。

宋九南下湖南,能說是物格學,比如筒車,不能只畫圖,靜水推不動筒車,水流越急,水力作用越大,筒車便能造得更高大,也能將水送到更高的地方。比如修堤,黃河漸漸是地上河,但若是在南方修圍,許多地是河下地,汛期起來,河面比耕地能高好幾米,可性質不同,黃河翻滾咆哮,水流迅捷,對河堤傷害大,南方許多水面比較平靜,看似是地上河,危害並不大。這個道理得講出來,不然官吏瞎折騰一氣,就會出大事。只要能講出來,那麼修的時候就有了理論依據,水流湍急的地方最好不要硬上圍田陂田,索性將這段水面留出來,保持水道暢通。前世到南方看到一個木蘭陂,父親未修好,女兒來修,還是崩堤,這個女子性子烈,朝廷看得起她,讓她率幾千民夫修陂居然出事了,一下子投入河中自殺。那多慘烈。何必要修?

於是又講了一些壓力與壓強,以及河堤其他受力的情況。不但講了這個圍,還講了其他方面的一些科學原理。

不然也不可能出現幾十幅圖紙。

這就是科學性的開發。

但科學在這時代同樣意味着神奇。

趙匡胤同意了。他也未抱什麼希望,更非是王祜上書的那樣。馬上就要磨勘宋九,一是朝廷還需要河洲開發的技術。二是書院需要宋九的學問。不過這小子確實也是一個人才,從現在起,斷斷續續地磨上一磨,十幾年後河洲水落石出,宋九正好三十幾歲,那時候河洲可以放手,學問也有許多人知道,就可以正式錄用宋九了。

讓宋九西下還是磨一磨。

“謝過陛下。”宋九顯然興趣不高。

他下湖南時害怕的是潘美,不是怕湖南。他前世看過,然後作一個對比,就可以知道問題出在哪兒。這個流民,他哪裡看過。這時候他還不知道幾十萬因戰禍產生的流民會有多可怕。

趙匡胤又說道:“你那個書院打算什麼時候修?”

“陛下,書院非是微臣的書院,而是朝廷的書院,它將會是太學的補充,太學是國家官員人才,書院是國家吏治人才。它們都必須由國家掌握。”

“算它是國家的。現在還不是等於你的,你說修朕只好修,你說不修,朕也無能爲力。”

“陛下。你不能曲解微臣的話……”

“也無妨,謹小慎微固然不錯,但也不能使自己失去了銳氣。”

“書院想修。最早是後年,慢則大後年。不然沒有先生,微臣事務多。一人根本教不過來。”

“朕問你,朝廷將要建太學,你意下如何?”

“這個好啊,”宋九道,最好有太學,不然一個書院聳立在河洲上,這多刺人眼?又說道:“太學如何建,微臣不敢插言,但有一條,學以致用。”

“朕也知道你的物格課與實用課,然而經義如何上實用課?”

“經義也可以上實用課,如何將聖人之言轉爲具體化的治國救民,這就是實用課,若連實用課都上不起來,那這個經義就是空的,唐朝九經,易、書、詩、三部春秋、三部禮書,蜀主增論語與孟子,這一增甚至影響到我朝,由是我朝九經變成詩、書、易、左傳、禮記、周禮、孝經、論語與孟子。爲何,說儀禮,文字艱澀,內容枯燥,而且禮儀繁瑣,不易執行,能執行的禮記與周禮也全部記載了。故讓學者耽擱精力,不如略去。三部春秋,左傳已經講了許多微言大義,因此穀梁與公羊也可以略去。再增孝經,連父母都不孝順,如何能忠君王?孟子與論語是上古先哲的微言大義,學儒學的是孔孟,而非是漢儒與唐儒,甚至晉儒。這也是實用與探尋真正的儒家之道。蜀主不可謂不英明也,爲何滅國?能學不能用,能說不能用!不能用的學問學來做什麼?不如學魏晉那些人士清淡吧。”

“你是一個實用者……”趙匡胤忽然大笑,他又想到了宋九對趙普的評價,讀那麼多書不會用做什麼,不如學趙普,人家就這半吊子,但高度同樣讓人望而生畏。

宋九在南方還是如此,說開辦學堂是好事,開啓民智,但切莫誤入岐途,一心想培養什麼進士與大儒,那反而是害了學生。

這也能代表着一種新奇的政治觀點。

趙匡胤也同意一部分,至少他也不喜歡書呆子。如宋朝到現在,出了六個狀元,就沒有一個讓他重用的,甚至最高的官職也不過是正八品。除了職差官的區別,包括最早的狀元揚礪、張去華,皆沒有宋九官職高。有散職官區別,可誰授了勳官與爵位?

沒有多說,又道:“你去年南下時給了張瓊一句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是何用意?”

宋九愣神,心想張瓊也太馬虎了,這種事怎可傳揚出去?不過也是怕麻煩,不是見不得光,於是從容將去年冬天發生的事說出,又道:“小時候我只在家中一心讀聖賢書,所聽到的皆是街坊的傳說,據說在攻打壽春時城頭上發射一箭,矢大如屋椽,陛下,這誇張了吧?”

“你懂什麼,那非是箭,乃是南唐的巨弩,雖不及屋椽粗度,也不遠矣。”

“張將軍真命大……然後張將軍見到不妙,以身蔽在陛下面前,然而城上巨矢連發,一矢中張將軍髀骨,當時休克過去,都以爲死了,沒有想到死而復甦。但因爲矢鏃太大,撥不出來,於是張將軍喝一碗酒,軍中大夫將張將軍的髀骨割開,纔將這支箭矢取出,血流數升,張將軍面不更色。由是傳爲我軍中第一勇漢。然而五代混亂,禁軍乃國家核心,陛下派幾軍校監督也是合乎情理。因此微臣希望陛下與張將軍得有唐太宗與尉遲恭那樣的圓滿結局,以全君臣之美。所以用這句詩規勸他要麼相讓石史大校,如果做不到,可以學習石將軍他們激流勇退,豈不是更妙乎?不過微臣地位太低,未必能說服張將軍。故只寫了一句詩……”

“張卿死了。”

“張將軍死了?”

“史珪、石漢卿彈劾張瓊一擅選官馬乘之,二納李筠僕從於麾下,三養部曲百餘人,四毀毀皇弟。朕未必相信,不過二卿彈劾,朕便將張卿招來相問,也僅是問一問,然而張卿脾氣太壞,不但攻擊史石二卿,連朕也罵,竟將你那句詩都翻了出來,朕一怒之下,讓石卿擊之。張卿勇武,石卿於是用鐵撾撾背擊打張卿。張卿仍然口出狂言,朕怒命人曳出,下御史府按鞫,誰知道此人性子暴烈,於昨晚自殺……”(未完待續……)

第22章 麻煩來了(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244章 獻酒(上)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344章 矯正(下)第208章 遊園(中)第326章 一個人的戰鬥(上)第534章 大結局(二)第219章 夜宴(四)第474章 背嵬第313章 才第219章 弄錯了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9章 分岐第173章 第一槍第314章 才子(下)第537章 大結局(四)第174章 嘉禾第212章 哥哥第108章 最危險的職業(上)第325章 拜第222章 大婚(下)第183章 求實(上)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1章 狗血的劇情第407章 鐵血之路(七)第141章 又是豪賭(上)第24章 父輩(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112章 心照不宣第411章 鐵血之路(十一)第156章 清明(下)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134章 荒野(下)第42章 真小人第352章 安定第414章 鐵血之路(十四)第501章 相輕相攻第51章 負荊第258章 天堂的**第80章 **(上)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66章 懸賞第130章 詰問(上)第321章 大江(下)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306章 不殺人第397章 盧宋會(下)第276章 良臣第364章 棄子(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374章 交鋒(上)第429章 烏鴉嘴(下)第92章 地圖(下)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170章 巫蠱第504章 開始了第115章 流民(上)第214章 肥羊(下)第507章 求和第293章 小魚(中)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128章 雪話(上)第52章 地震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480章 不殺第269章 謀劃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274章 反擊(上)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25章 殺傷力第370章 勢不兩立第20章 拒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76章 卷(中)第264章 人才第314章 才子(下)第418章 荒誕(上)第87章 巡察(下)第238章 宋無敵(下)第150章 花蕊夫人(上)第259章 槍桿子第133章 荒野(上)第521章 無恥第337章 窅娘第336章 東華門第131章 詰問(下)第469章 均貧富(下)第131章 詰問(下)第369章 拓跋第53章 大笑第38章 信(上)第146章 桃花第220章 夜宴(五)第182章 功名(下)第234章 快樂島第216章 懲戒第39章 信(下)第300章 愛情問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