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下棋

很快,就這樣子緩緩遊覽,細細體味着些美景和歷史氣息,楚鵬等人來到了村口,遠遠的就看見一羣人正在那顆老樹下,已經在村子裡生活多日的楚鵬當然知道他們是在下棋。

畢竟村子裡面沒有現代化的電視,電腦等物,所以,他們的取樂活動很少,平日裡雖然說有事幹,但是事情總有做完的時候,於是,棋變成了他們的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

但是,楚鵬是知道,老爺子等人可不知道啊,遂便問道:“小楚啊,他們一堆人圍在那裡幹什麼啊?”

“哦,在下棋。”楚鵬想也不想的就回答了。

聽到楚鵬的回答,老爺子的眼中明顯露出很感興趣的樣子,嘴裡嘟嘟囔囔的說道:“下棋,下棋好啊,走,我們去看看。”

於是,幾個人一同前往,但是越是接近,楚鵬就越覺得奇怪。平日裡,這裡下棋雖然很少大聲說話,但也不至於一點聲音都沒有啊,今天怎麼完全聽不見討論的聲音,真是奇怪。

帶着心中的疑惑,楚鵬等人走進了了人羣,這才發現今天下的不是象棋,而是圍棋。這不由的讓楚鵬吃驚起來。

雖然說象棋與圍棋都是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而且都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若真正論起來,還是圍棋爲上。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爲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世本》所言。圍棋爲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舜是傳說人物,造圍棋之說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傳說在黃帝時開始流傳,到漢朝時規則大體定型。

而且關於圍棋還有神秘色彩,無數的傳說之中,都曾經出現過圍棋的痕跡,相傳,上古時期堯都平陽,堯帝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後。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

但散宜氏所生子丹朱雖長大成人。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堯帝爲使丹朱歸善,教其下石子棋以穩其性,娛其心。可丹朱棋卻依舊朋淫生非。帝堯只好把丹朱遷送到南方。還將帝位禪讓給虞舜。虞舜也學堯帝的樣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後的陶器上便產生圍棋方格的圖形,史書便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在龍祠鄉晉掌村西山還有棋盤嶺圍棋石刻圖形遺蹟。

從這些就能夠看出。圍棋纔是真正的華夏傳統文化的精髓,當然,這不是說象棋不如圍棋,只是象棋過於簡單明瞭,雖然擁有無數套路,但是都太過死板,然而圍棋,無論何時,都能從中悟出什麼。

在傳說神話當中,甚至能在圍棋當中,悟出天地哲理。而且它沒有固定的套路,萬法隨心,有可能你表面上已經步入佳境,但是一旦一子落下,立刻陷入劣勢,也有可能你一步搬盤,不乏畫龍點睛之子。

圍棋的複雜程度,舉世罕見,學會並不難但是難得卻是不能精通,要知道,哪怕是高手,也有可能在一處小的地方失敗,畢竟圍棋棋盤那麼大,每一處都有每一處的玄奧,一旦計算錯誤,那麼全盤皆輸。

在世界上,圍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在中國發展最廣的藝術,是中國的國粹,而且也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遊戲之一。

就連楚鵬也沒有想到,村子裡的人竟然會走圍棋,而且看樣子,棋力還不弱。這不由的讓楚鵬驚訝起來,要知道,象棋簡單明瞭,易操作,幾乎是個人都能來幾手。

然而圍棋,雖然也可以人人都會下,但是那是完全沒有章法的套路,隨便亂點罷了。

只見老爺子盯着面前的棋盤,精光閃爍,就好像是看見了什麼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讓楚鵬猜測到,老爺子可能也會下圍棋,而且很有可能,他的技術水平不低,隨意纔會這樣。

古人就說過:觀棋不語真君子。這句話表面的意識就是讓別人在看棋的時候,不要隨便說話,而它所說的棋,一開始就是圍棋,此刻楚鵬也在仔細觀察。

不過,他雖然對於圍棋,略微懂一點,可是完全不精通,對於這盤棋,只能看得雲裡霧裡,弄得他自己腦袋都有點糊塗了。而在身邊的王毅則更加的不堪,甚至從一開始到現在,王毅的眼中都是一片疑惑,完全不懂得圍棋的套路。

正在下棋的兩個人,楚鵬也認識,都是村子裡的人,一個叫李勇,是一名老者,鶴髮童顏,雖然穿着普通的衣裳,但是那種風輕雲淡的氣質,讓人爲之側目。

他的對手,也是一名老者,名叫楊坤,滿面紅光,據說已經九十多歲了,但是身子還是十分硬朗,甚至還能自己挑水,由此可見,他們的恐怖了。

當然,楚鵬知道,這村子的老者如此長壽就是因爲這羣山只用,有着九條龍脈,延年益壽這個功能,只不過是一項福利。

此刻,他們兩位老者,不復風輕雲淡的姿態,雙雙眉頭緊蹙,正在冥思苦想,眼前這盤棋已經幾乎接近尾聲,棋盤上黑白兩色棋子奪人心神,相互交織在一起,看起來廝殺慘烈。

即便是楚鵬這個圍棋菜鳥,都能感覺出這棋盤上廝殺的慘烈。雖然不知道兩位老者的圍棋水平,但是對於象棋,楚鵬可是有所耳聞的,停村中人說,他們兩位的棋藝在全村都是佼佼者,兩個人鬥了一輩子,基本上就是今天你贏一局,明天我贏一局,兩人棋力水平幾乎一樣。

這時,只見楊坤手持一子,落下,接着便聽見他哈哈大笑:“怎麼樣,我贏了,說過了你不如我,還不相信。”

楚鵬擡頭只見李勇臉色通紅,哪裡還有剛纔下棋時的風輕雲淡,只聽見他怒道:“楊坤,這把是我讓着你的,下次,下次我一定會贏過來的,還有,今天我狀態不好,改日再下。”說罷,頭也不會就走了。

而一邊的村民顯然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聽說他們二人,好像誰輸了,都會先一步離場,改日一定要找回場子,即便是過了這麼多年了,還是沒有絲毫改變。

看見李勇走了以後,楊坤顯得興致很高,不停的向四周約戰,沒有一絲下棋過後的疲憊,只聽見他說:“來,來,誰與我再來下上一盤。今天我高興啊,讓你們四子怎麼樣。”

但是,顯然四周的村民都知道他的棋藝水平,即便他說了讓子的話,也沒有一個人上去,這並不說他說讓子是騙人的,而是別人即便是他讓子了,也沒有把握可以贏。

平時在村裡少數幾個能與他抗衡的李勇走了,現在在場的人,完全不是他的對手。

楊坤很顯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在掃視一週以後,就準備回去了,但是,他陡然家看見了在一旁的楚鵬。

對於村子裡這唯一的一個外地人,不單單是他的,所有人對於楚鵬都很是熟悉,也十分友好,甚至上回楚鵬去送藥的時候,特地配成一副養氣的藥方,讓楊坤也覺得受益非常,所以它對於楚鵬還是充滿好感的。

此刻,雖然他並不知道楚鵬會不會下棋,但還是邀請道:“來,楚鵬,我們來下一盤。”

聽到這話,楚鵬連連搖頭,自己是什麼水平,自己知道,若是象棋還能走上幾步,但是圍棋,僅僅只是一個小菜鳥,萬千不夠別人虐的,所以直接拒絕道:“楊老,我……”

但是楚鵬的話還沒有說完,正在一旁的老爺子直接說道:“來,我來陪你下。”在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中精光閃爍,顯然很是興奮。

聽了老爺子的話,楊坤也不再多言了,既然已經有人應戰了,那麼就立刻準備開始,但是,同時,他還在問老爺子:“需不需要我讓你四子。”

只見老爺子坐在他的對面,安靜的收着棋盤中的圍棋子,直接說道:“不用。”言語間衝門了自信。

很快,棋子收拾完畢,楊坤執白子,老爺子執黑子,只見楊坤執白先行,這讓楚鵬感覺驚異,因爲現代都是執黑子先行,只有古代纔是執白子先行的,但是他並沒有說什麼。

看着已經開始落子的兩位老人,楚鵬直接將王毅拉倒一邊,問道:“老爺子還會下棋?”這無疑讓人很是疑惑,從老爺子對於字的鑑賞,說明他在書畫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沒有想到他竟然還會下棋,這丫太讓人覺得疑惑了。

王毅聽後,臉色驕傲道:“那是,我爺爺當年可是書香子弟,對於書法,棋藝都是十分精通,雖然從小我沒有見過老爺子下棋,但還是聽過不少人都說老爺子棋藝非凡,只不過後來因爲一些原因當了軍人,但即便是軍人,我爺爺的文采也是不可否認的,據說,他還是當年鼎鼎有名的儒將。”

第386章 改變資質第295章 兄弟的艱難第535章 九龍觀星臺(下)第665章 最妥善的安妥第295章 兄弟的艱難第五百三十八章第609章 絕望的境地第435章 煉製駐顏丹第143章 狼王傳說第679章 驚險時刻第41章 離別前第713章 決一死戰第198章 消失於無形中的危機第505章 楚鵬一怒第10章 新仇舊恨第666章 厚土容天陣第七百二十二章第102章 成功第402章 好人好報第130張 熱血第727章 衆志成城第555章 隱藏在背後的真相第626章 雪地感悟第723章 氣運神獸第三百三十二章第247章 天才第5章 宗師奏蕭技術與玉簫第654章 終於走了第123章 棋藝宗師第三百七十八章第310章 製作羅盤(下)第25章 再進系統第549章 來訪第176章 宴會開始第286章 落幕第713章 決一死戰第389章 突破先天第147章 碧玉之精第558章 想習武的富家子弟第194章 美酒出窖第682章 紅顏戲雪第331章 嚴峻的情況第223章 空間中的獎勵第78章 熟悉的聲音第18章 神秘老者與晚會開始第564 記名弟子第453章 再次啓程第144章 降服第665章 最妥善的安妥第五百六十章第374章 另有乾坤第341章 機關術第五百六十三章第703章 第一次正面交鋒第105章 百鬼噬魂陣(續)第46章 村長老李第324章 脅迫第672章 春節到了第六百九十一章第97章 突然而至的人第17章 夜下的暗流第4章 隱者小築第246章 拜師禮包第六百九十章第278章 難題第99章 陳副院長第二百七十五章第242章 囂張的棒子國人第209章 各個擊破第141章 猴狼大戰第234章 婚禮進行時第三百八十五章第622章 短暫的安寧第565章 《八極拳》第175章 生日宴會第213章 溫泉的神奇效果續第227章 抽取(上)第421章 出手第698章 構想第88章 腳扭了第320章 危機襲來第640章 假關係第621章 尷尬第719章 三星同堂滅世格局第12章 借樣東西第25章 再進系統第357章 再見平原二郎第164章 賭石第262章 束手無策第651章 無知第518章 兌丹療傷第52章 醫治第63章 遇見猴羣第288章 告別第569章 激鬥第650章 茶道第412章 準備第265章 救治第67章 和猴子做交易(上)第213章 溫泉的神奇效果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