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謹相詢

陽筠瞥見妹妹端着一盤子的荔枝在那吃,忙轉過臉去跟她說了句“少吃些,要上火的”,陽筱“哦”了一聲,把盤子遞給旁邊的侍女,自己也走開去尋別的吃的。陽筠剛想回頭來繼續釣魚,卻發覺身後另有一人,依稀覺得不像印兒的身影。仔細去看時,發現是周繹站在自己身後。陽筠張望了一下,看到周紀已經到一邊釣魚去了。

陽筠朝周繹微微一笑,本想說點什麼,卻不知道說什麼好,不禁略怔了一下仍轉回頭來釣魚。

彼時只有微風,湖面平靜,偶爾有些細碎的波動,卻還不及陽筠的裙角隨風微漾那般飄逸。

周繹此時纔去細看陽筠的打扮:煙紫色半臂襦裙,上襦、下裙並腰間絹帶竟都是煙紫色,只有半壁是月白色。微露出的鞋也是月白色的,竟是沒見過的鞋履,待要仔細看是什麼鞋,周繹忽然驚覺自己實在失禮,連首飾也不好再看,忙將視線轉向陽筠手中的釣竿,心緒逐漸平復下來。

陽筠並不知道周繹方纔在打量她的穿戴,只是餘光看見他沒走。過了片刻,她實在受不了周繹就這麼杵在身後,便問周繹道:

“二公子不想試試釣魚麼?”

“你釣了這麼久,不還是什麼都沒釣上來麼?”周繹看着陽筠側臉,緩緩道。

陽筠聞言不禁回頭看了看周繹,略有些吃驚。而周繹又如昨天的宴席上一樣,直直地看進她的眼睛。

陽筠微微一笑,又轉回去繼續釣魚,卻不由自主地答道:

“不過是打發時間,這樣靜心,倒也很好。”

“你不喜歡昨日的《四時白紵舞》?”沉默了幾息的工夫,周繹忽然問。

陽筠微微一怔,良久才幽幽道:

“白紵舞果然還是白色的衣裳最好,那樣的五彩斑斕、珠光寶氣,總是違背了本意。”

周繹望着湖面淡淡說了句:“這倒也是,原就該是天上的一片雲。”就再不說話了。

陽筠不禁回頭看去,見周繹面色柔和、眼角帶笑,卻並沒有看着她,而是坦然望着湖面。她回頭來,也望着湖面,會心一笑,輕聲又問一遍:

“二公子不想試試釣魚麼?”

周繹笑着說了句“也好”,叫過內侍來幫他裝好魚蟲,看陽筠在東、周紀在西,各自拿着釣竿,他便拉過一張凳子在北面坐了,也盯着湖面釣起魚來。陽筱又笑嘻嘻地蹭回到姐姐身邊,端了一碗香杏蜜衝的水,喝得津津有味。

東面岸邊閃過一人,正是高氏宮|裡的得力婢女,原名小夕、因犯了忌諱改名落霞的。只是陽筠盯着水面,並沒看見。

湖水依舊平靜,陽筠的心卻早不似湖水那般波瀾不興。

過了有大半個時辰,衆人雖仍是一條魚也沒釣到,然本意都不在釣魚,也算是盡了興,陽楌於是張羅着,要各人到他殿內廳中吃午飯。飯畢飲茶後,陽筠帶着陽筱回去,中午小憩過後開始抄經。

陽楌則帶着周氏兄弟繼續逛高陽王宮。照周氏父子的計劃,在高陽只停留三天,此時兩天已過。

實際上週道昭一行出來已有月餘了,這次說是從東邊的趙國回魏,正好“路過”高陽,因魏國也重視巫術,國主想親自請教一下高陽國內昆吾氏的長老,而周道昭去趙國乃是探望故人。

趙國與魏國一樣已歸附於燕,今年六十有三的趙國國主聞陌嵩與周道昭之父曾是莫逆之交,周道昭與趙國世子聞顯睿也是從小在一起玩的,如今老國主身體不好,聽說恐怕挺不過今年,周道昭才帶着兩個兒子跋涉千里前去探望,一爲探病,二爲走動,並非是聞陌嵩有適齡王主要嫁。

頭兩日裡,周道昭與陽曦談的主要是天下形勢,說燕國自武嶽登基以來,二十四年間只消停了前四年和近兩年,中間十七八年不是東征就是西討,直到略大點的國都向燕稱臣才罷。

陽曦以爲高陽百餘年無人騷擾,一是因爲高陽擅巫卜之術,乃是地道的“傳天數者”,本就不該向人俯首稱臣,攻打高陽者還未出兵就要擔憂天怒人怨;二來則是因爲高陽國實在太小,說起來不過是個略大的富戶貴族,誰也不願爲這彈丸之地大動干戈。且高陽國自給自足,又不燒殺搶掠,因此與諸鄰國百餘年來相安無事,鄰里間略有往來燕國也從不干涉。

周道昭深以爲然,卻勸陽曦不可大意,武嶽窮兵黷武,“似乎打仗打上癮了,沒準兒哪天就要盯上高陽國”。

而第三天,他們談的卻是聯姻之事。周道昭爽快承認所謂“保婚”,實際是自己想讓兒子娶陽筠,又說家中尚有老母,兒子的婚事要先稟過乃祖母。

陽曦害怕他只是拿母命做藉口,並不真心聯姻,回頭隨便找個理由推脫;抑或一朝得隴望蜀,有了更好的聯姻對象,乾脆扔下今日之約,陽筠的婚事怕是要因此耽誤,拐着彎確認了幾次。

周道昭不禁大笑,再三保證自己所言不虛。

“大王主是個不錯的,若八字相合,我必令小兒親來迎娶,定不食言!只要陽賢弟不覺得委屈了大王主就好。”

陽曦這才安心一點,想着陽筠就要嫁去做魏國世子夫人,不禁鬆了一口氣。雖然料到燕皇知曉此事會有麻煩,但料想他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攻打高陽,至於會不會因此懲治魏國,一來這不是需要他去擔心的事,二來他也確實相信周道昭的手段,畢竟周氏現在已經在籌謀了。

這日陽楌又帶着周氏兄弟去看高陽曆代國主珍藏的香弓寶劍,周紀興趣不在這上,頗有些心不在焉,周繹卻看得十分認真。

陽楌自然察覺到了周紀的情緒,且從昨日,父親陽曦便要他注意世子的態度,只是不能再由他提起話頭。明日一早周道昭一行就要啓程,按照父親的交代,如果世子提起什麼來,他再順着提到陽筠便是。可那周紀分明早開始神遊了,卻遲遲不肯開口。

倒不是周紀不想開口,他實在不知怎麼說,也不知道若他說個理由,陽楌是否就會想到陽筠,想到了是否又可以邀她出來。

周繹看到周紀漫不經心,立刻明白了**分。他也是想見陽筠的,可找個什麼藉口呢?周繹抽出陽曦收藏的一把漢代蜀劍,皺着眉頭看了許久,旁人看來他是在端詳寶物,實際心思也不在上頭。

陽楌看着漫不經心的周紀,又看了看手握寶劍、英氣逼人的周繹,不禁替陽筠覺得可惜。

“倒真是一把好劍!想不到高陽國也尚武。”周繹放下劍,回頭對陽楌道。

“也不是尚武,只是男兒立世,當懂得些行軍打仗的技巧,也好保境安民。”陽楌說得大義凜然,可他只有九歲,讓人看了不禁覺得好笑。

周紀忍不住低頭笑了一下,覺得這孩子可愛。笑過之後周紀忙擡頭,恐陽楌以爲他是在嘲笑於他,還好陽楌正盯着周繹,並沒有發現。

周繹卻沒有笑,反而認真點了點頭,他幾乎是頭一次正視陽楌。陽楌好像得到了鼓勵似的,不禁回頭看周紀,似乎需要更多人的肯定。

周紀的心思不在這上頭,要他去認真附和一個小孩子的大話,也實在是有心無力。爲了不讓陽楌難過,周紀也笑了一笑,但那笑容卻明顯有些勉強和敷衍。

陽楌回頭又看周繹,周繹竟十分難得衝他溫和地笑了笑,說道:

“聽說高陽國曆代國主多不擅長刀劍,故而有此一問。昨日見那水榭建得巧,想來是以書畫見長吧?”

周繹的話讓陽楌精神一振,他等了很久,就等着別人提到書畫之類,他再引出陽筠。沒曾想世子周紀一直憋着不問,倒是二公子這麼問了一句。只是他剛想接話,周繹又接着問道:

“那日見了便覺甚是奇怪,亭子四方的掛落透雕,爲何不是常見的四喜如意,又或是梅蘭竹菊之類的呢?那四個故事竟都是講的男女情|愛,且又都講分離,貴王宮|裡怎麼會建這樣一個亭子,又爲它特意修了那樣幾座橋?”

陽楌在心裡暗暗焦急,卻不得不先回答周繹的話。

說是往前不知道幾代有個國主,平時喜歡看些傳奇話本之類,又喜歡聽民間傳說,本來娶了一個情投意合的夫人,奈何那位夫人早逝。國主本想殉情,又可憐兒子太小,高陽國無人監管,只得忍着悲痛處理國事,等待兒子長大。

過了好多年,忽然有一天那位國主想起這些個故事來,便叫人按着他親自畫的圖紙開始建水榭,也算尋到地方寄託相思,可惜鵲橋與蝴蝶橋還未完工,他便積鬱成疾死了。他兒子彼時已經長大,因想報答父親對他的疼愛,又敬佩父親對母親的深情,便接着建完了餘下的兩座橋。自此以後,高陽國國主都只一妻而終。

周繹聽了,心中隱隱地羨慕起來,半晌不言。周紀卻在心中懷疑這故事的真僞。

陽楌以爲他們都不信,正不知怎麼解釋,忽然靈機一動,正好可以扯上陽筠。

第一二八回 現高明第六十六回 反常事第六回 謹相詢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二零八回 窺天機第三十七回 三分話第二七二回 窄肚腸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三十四回 自盤算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二八三回 分離乍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二九二回 隔永幽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十回 蓄陰謀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二一九回 娶賢德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十回 蓄陰謀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八十回 相時機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一九五回 莫輕賤第二三五回 悔曾經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一二六回 疾難隱第二一四回 憶驚心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六十二回 語驚人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一二四回 擇其宿第六十回 悔當初第一八一回 承風雨第一四六回 恩卓殊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一八五回 謀不謀第三一四回 解千愁第二二四回 驚霹靂第二四二回 跳梁戲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一六零回 言棄德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八十四回 有所悟第二一零回 衍腌臢(三更)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六零回 悲往事第三三七回 情淺深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二二零回 守不嚴第二一二回 惱無情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五十回 百思苦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二三七回 猛回頭第三二一回 走爲上第二三五回 悔曾經第九十二回 無退路第二九七回 不勝煩第一八三回 比禮單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三零三回 禍出口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三四七回 吝同歸第十二回 遣妾計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第四十九回 警慎行第九十回 慈貽患第二七八回 借緩坡第十七回 鳳求凰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一三八回 形於色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一零六回 無心眠(二更)第一五六回 深難測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二八一回 恨失足第二四七回 欲語難第二一七回 且寬懷(三更)第一九九回 枉心機(三更)第八十四回 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