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十八曲(上推加更)

就要入夜了,武承肅這時候來,也不知是要宿在八鳳殿,還只是單純看看。

抑或是他也聽說她是“妖孽”“禍水”的事,來興師問罪的?

陽筠壓住內心的不安迎了武承肅,若無其事地看了他幾眼,卻看不出個究竟。

武承肅跟前幾日來時相比並無任何異常,“禍水”一說他根本沒聽過,只是那日因爲得子高興,把陽筠忘了個乾淨,這幾日倒不好意思再見她。且他對陽筠雖然動心,但始終還很清醒。

就這麼放着陽筠幾個月,也不見他父皇有什麼動靜,誰知道一旦他碰了她會有什麼後果。

可冬假馬上就要過了,再不見又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去,武承肅覺得不如再聽陽筠彈琴,分辨一下是技巧所爲,還是真的情之所至。況且多見幾次也好,她若真有不妥之處,自己或許能尋出些端倪來。

“晚膳可用過了?”

“用過已有小半個時辰了。”陽筠萬沒料到武承肅會問這麼一句,好在不需細想便可回答。

“吃了什麼?”武承肅看着陽筠問。

陽筠有一霎那驚訝,這兩句話自然到熟絡,可她自認兩人沒那麼好的關係。陽筠無暇細想,微笑着說了晚膳的三四道菜。

“總共有十三四樣,也記不了那麼多了。剩下的都打發小內侍們吃了。”

武承肅挑了一下眉毛,道:“你倒節儉。”說完直接進了書房。

聽語氣並不是責怪,也不需要她解釋,陽筠只笑着說了句“都是從小的習慣”,跟着進了書房。

燕國祖制,皇宮裡吃穿用度接按品級,每餐菜式皆有定數。

皇帝十八道,皇后十六道,太子、太子妃均十四道,一品內命婦十二道,二品內命婦十,三品內命婦八,四、五品六,六、七品四,七品以下便只有兩道菜了。每餐一湯,粥點、主食可備四樣。

東宮命婦按品參此制。

只是同樣是六道菜,四品和五品內命婦可支配的銀子卻是不一樣的,品極高的自然能吃到更好的。

許多時候,就是爲了吃得更好,弄出多少事情來。

吃不完的大多是扔掉,因爲即使是剩的,一般也不會輕易給服侍的宮人吃,哪日高興賞人一口剩飯,那便是天大的恩典。

陽筠卻不管這個。高陽國沒這麼大的規矩,她們姐妹和叔父一家從來都聚在一桌吃飯,更何況長老們一直說不能在飲食上浪費,會有天罰,她哪敢讓人直接倒掉。

既然沒說不能給侍女和內侍們吃,便當是她每日的恩典好了。

也不知太子來做什麼,無故說了兩句閒話,就直奔着書房去了。

總不是又來翻她寫的字吧?

陽筠在心裡亂想,印兒等怕擾了他們,只在門口站着。有武承肅隨行的侍女進來,抱了兩個墊子擱在香案旁。

武承肅倒十分大方,直接在其中一個墊子上坐了,一邊低頭整理衣角,一邊對陽筠道:

“今日特來聽琴。”

陽筠心裡不快,很想再說“手疼”,但看武承肅的架勢,這藉口應該已經不太好用了。

再說,他之前明明送了她好些香脂香膏,專治她的手疼。

眼看着不好推脫,陽筠只好叫印兒把琴取下來。陽筠的兩張琴也都是前朝名家制的,只是比起焦尾琴來難免遜色。

陽筠跟武承肅告了一聲罪,去換了一身素色襦裙出來,取了沉檀合香焚上。陽筠在另一個墊子上盤膝坐了,印兒將琴桌放在陽筠前面,又去了仲尼琴下來。

“不知殿下要聽些什麼?”陽筠撫着琴絃,輕聲問道。她記得武承肅上次要聽的是《陽春白雪》,無奈她不很喜歡。

跟曲子本身沒什麼關係,只跟彈琴的人有關。

“隨意,你想起什麼便奏什麼罷。”

竟然沒再說聽《陽春白雪》,陽筠忽然覺得心中空空,不知奏什麼好——那些能聯想到周繹的曲子她都不愛奏給武承肅聽。

也不知怎麼,陽筠忽然想起**歲時在高陽王宮裡看到的一個曲譜,聽說是一位董姓樂師留下的,譜子上沒寫琴曲名字,也不知過了多久,落在了高陽國。

她曾照着練了兩月,彼時覺得那曲子散漫無稽,單調異常,且從頭到尾很不連貫,好似十幾個曲子拼湊的一般,曲中之意又十分難懂,誰知今日竟然想起它來。

陽筠略一沉思,隨手奏了出來。

雖然許多細節記不清楚,她倒也發揮得好,武承肅並未聽出曲子已被陽筠篡改。

才彈了不到十分之一,她便領悟了曲中之意,自然越來越順暢。從前覺得散漫是因爲自己不懂,如今她才明白,曲中處處都是離愁與思鄉。

更有許多情緣難以割捨。

陽筠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全都寄在這一曲中,倒不再是爲了武承肅而撫琴,爲的只是她自己的心。

武承肅自然懂她思鄉念妹之意,讓他意外的是,琴音中居然還有對命運的憤恨,看來嫁入燕國可能也不是陽筠所願。

陽筠卻早入了迷,腦中憶着曲譜,眼前乃是過去的一幕幕,眉頭漸漸擰緊。

直到滴下一刻淚來,她才意識到自己失控,思想早已不受控制,胡思亂想起來。

武承肅早看得出神,幸好姜華有事進來稟告。

“什麼事?”武承肅看着泛着水光的雙眼,心情有些沉重。

姜華看了看二人,低頭報說宜秋宮那邊又叫醫官。

武承肅直接發出一聲冷哼,臉上有幾分戾氣,這個衛氏還真是會找時候。

“叫便罷了,你怎麼也不知道分寸?”武承肅狠狠瞪着姜華。

姜華慌忙伏地,道:

“奴婢知錯!宜秋宮來人說是小公子病了,奴婢怕攪擾太子殿下,又不敢耽擱,直等太子妃殿下曲畢纔敢稟報!”

武承肅聞言有些着急,他略帶歉意看了陽筠一眼,對她說了句“你且歇着,不必跟去”,大步走了出去。

陽筠仍舊鎖着眉,太子離開她連送也沒送,直到印兒過來收琴她才清醒。

“怎麼就走了的?”陽筠問印兒。

印兒心下嘆息,把宜秋宮請醫官的事說了,陽筠咬牙冷笑道:

“她知道的未免太多了。”

印兒想了一想,知道陽筠說的是宜秋宮知道太子在此的事兒,可她也不知該說什麼好。說來也真是奇怪,太子明明是臨時起意來的,怎麼宜秋宮就直接來八鳳殿找人。

路上,武承肅問姜華小公子怎麼不好,姜華也說不出個究竟。他急往宜秋宮去,直到看到睡的正香的孩子,心裡才踏實了幾分。

武承肅親自問了醫官,說只是偶然吃多了吐奶,不是大事。奶孃自然要被責罵兩句,但怕影響奶水,也不好責罵過重。

衛良娣早穿戴好,想要出來迎武承肅,被皇后派來的女官說了一通,讓她好生躺下。武承肅見孩子無事,而衛良娣面色紅潤,便只說了幾句話就走了。

他不好再去八鳳殿,只能回崇仁殿去。陽筠方纔落了淚,他不說安慰疼惜,反倒又被指使着立即離開。

從前竟不知道,小小的東宮她們也能鬧起來。

武承肅忽然覺得東宮的人又該清一清了。

第七十三回 事違願第三零二回 非常事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九十六回 沉舟計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六十回 悔當初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二二九回 半真假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三一八回 暗相較第六十八回 蛇吞象第三十三回 十八曲(上推加更)第一零三回 夢有知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二六五回 傷心人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一八七回 半憂喜第一七零回 香襲人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二一九回 娶賢德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三三九回 近眉睫第三二九回 人之終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一七零回 香襲人第二七零回 慌有悟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八十五回 親成仇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三零九回 苦謀生第一四九回 牡丹餅第七十五回 意外事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三十八回 暗疑猜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六十四回 失心瘋第三十七回 三分話第一三九回 朋同利第一九七回 相圖謀第三三五回 醉沙場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一七九回 憶兒時第二八零回 嘆身世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一零五回 除夕夜第二十三回 下階行第一七四回 觀爲先第三十七回 三分話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二三二回 聞噩耗第九十五回 吞金逝第二一三回 講舊聞第三十九回 延芳殿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二六五回 傷心人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三一四回 解千愁第九十五回 吞金逝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一八四回 昔難追第一二二回 施巧計(三更)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二零六回 追舊事第一一六回 意難平第三一七回 尊有儀第一一七回 嗜詭殊第十五回 苦糾纏第二三七回 殺心起第一六零回 言棄德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三零六回 風滿樓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百拾一回 怨悲歡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第三十三回 十八曲(上推加更)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