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回 禍出口

周紀留宿東宮之事本就讓人側目,忽然又傳出他思戀陽筠多年之事,令人聞言愈發困惑。

即便再愚鈍的人,此時也生出畏懼之心,生怕一不小心釀出什麼大禍,均將嘴巴管得嚴嚴的,連父子、兄弟之間對這事也避而不談。原本幾個刻意散播之人也被父兄訓斥了一頓,從此規規矩矩,並不敢繼續散播這事。

周紀終於出了東宮,纔剛回府,便聽下人來報此事。

他只輕笑了一聲,一言不發便回了自己屋中。

武氏父子不知還會不會想出什麼主意留他,若一直如此盛情款待,周紀怕自己真的會動心,爲保性命甘心留在這裡,把雪恥、刮目之類的壯志拋到腦後。

不過片刻,他便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從前被人瞧不起才至於有今日,若生了畏懼退縮之心,豈不更讓人瞧他不起麼?

左右也沒出路,還是死得重於泰山好些。

他雖想得好,事情卻總不遂人願。

周紀出了東宮,卻沒能立即離開臨水。翌日他本欲上殿請辭,不想武嶽以殿試在即、難得一見爲由,留他在臨水再多呆數日。

“殿試放榜的熱鬧可是難得一見的,鎬城路途遙遠,世子前來一趟十分不易,不如留下看看熱鬧,之後再告辭不遲。”武嶽微笑道,“甲科進士也都是難得的人才,各個好學問,又寫得一手好詩賦,或許來日有個文豪大家便出在這一科。”

周紀笑容十分勉強,不情不願地應了。

武承肅看在眼裡,心中便有些不踏實,覺得不如立即送了周紀回去,留在這裡似乎更不安全。待散朝後,武承肅進宮拜見武嶽,將自己的想法說了。

武嶽卻不以爲然。在他看來,多留周紀兩日,過幾日朝野均知曉此事,說他故意留人做質子,他便光明正大收監周紀做個質子,倒比放回去得好。

“我一番盤算,以爲留着世子在咱們手裡,周道昭便會忌憚,哪料到他那般狠心,連長子性命也不顧念,竟把好好個兒子遣來送死。”武嶽冷笑了一聲,“倒是我小瞧了他了!不想他爲了成就大業,竟使得出這般手段!”

“周道昭經營多年,臨水城裡不知有多少人是爲他所用,咱們雖能拘着世子,要保他性命周全卻是不易。”武承肅勸道,“父皇請三思!兒臣以爲早日送世子返程才更穩妥。”

武嶽呵呵一笑,擺手道:

“如你所說,即便那世子返程,途中生死也是難料,莫不如就拘在宮裡,還能放心一些。

“且世子在臨水,周道昭不敢不顧念——即便他心中全不顧忌世子安危,總要顧及百姓議論,勢必不肯妄動。如此一來,咱們便又處於上風了。

“至於那個世子,好吃好喝供着他便是,憑他說什麼大逆不道的話,咱們也都留着他。即便哪一日人死了,咱們也說是活着,誰還能拿咱們怎樣呢?”

武承肅還要再勸,奈何此事已入瓶頸,無論如何都是爲難,只得將勸告的話又咽了回去。

從世子入燕起,魏國便佔了上風,沒事先料到周道昭的心狠手辣,是燕國判斷有誤,這點武岳父子心知肚明。既然武嶽有了主意,武承肅又沒更好的辦法,只能由着武嶽處置。

段良媛聽說前朝如此這般,轉而告訴陽筠。

陽筠聽得明白,心中也有了計較。

如今燕國的境地真是兩難,放人回去也不是,留在臨水又無法安穩。武嶽此舉怕是要長留周紀了,恐怕周紀一旦入宮,從此無論生死,就只能在宮裡頭“長命百歲”了。

然而此舉不過緩和一時,並不能從根源上解燕國之難,而魏國若藉此時機拖延一陣,或許更興盛也未必。

可惜今時不同往日!她現在是不敢再議論天下大事了。

許是自欺欺人,許是認真覺得自己無甚本事,想到武嶽如此決斷,武承肅又顯然沒有攔阻,或許這便是最好的法子也說不定。如此想着,陽筠更打定主意緘口。

沒幾日便是殿試,殿試後三日便放榜。

柳克明果然中了三史的頭名,然而三史畢竟不同於進士,並不值得人羨慕。有人便替柳克明惋惜,說他若參加進士科,怎麼也是個乙科進士,前途自不可限量。

“怎麼偏想不通,非要考三史呢?”不少人如此問道。

柳克明只笑不答,直到後來吏部派官,他如願做了史官,纔在望江樓擺了一桌,宴請與他有些往來的一衆貴公子。

武承訓這次難得與席。

他本也不大情願,好在柳克明不是中了進士,武承思也還在外征戰並未回都中,他自己現今也有官職在身,又不好推辭柳克明邀約,武承訓這才勉爲其難,答應出來喝這一頓酒。

周紀因滯留時日漸久,如今在臨水又是貴客,自然也要請他。

因有個魏國世子在,席間說話便不太自在,許多慷慨之言不能出口,確實少了些意思。然而從來“禍從口出”,心裡話不出口也更安穩,倒免得惹出禍患來。

周紀卻像不知此理一般,喝醉了酒,又提起東宮那張焦尾琴。

衆人想起前些日子家裡父兄的告誡之言,便不接他這話。

杜勢卻毫不忌諱,似乎不知輕重,非但將周紀的話接了過來,更提起焦尾琴早贈予太子妃一事,並調笑道:

“並非我有意折辱,依我看來,世子你琴藝雖佳,太子殿下也精於此道,太子妃殿下卻極可能更擅撫琴。否則這焦尾琴怎會就贈了太子妃殿下呢?”

與席衆人聽了不禁咋舌,不少人心中便生懼意。

衆人正在心中暗自悔怕,周紀竟又開口,接着杜勢的話道:

“正是。說來太子妃殿下的琴藝,當真罕有人相匹。當初我聽娘娘彈琴時不過十二三歲,這些年過去了,想必娘娘的琴藝也更精妙了。”

這話一出,衆人巴不得立即遁走,竟不約而同靜了下來,面面相覷,有心把話題岔開,卻不知說些什麼好。

柳克明倒還好,並未因他倆胡言亂語而動容,只像聽閒話一般靜靜聽着。

武承訓卻有些不虞。

第三一二回 哀滿腹第三三三回 英魂銷第二三八回 積思慮第二四四回 履薄冰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一六七回 貪成癡第三三四回 償夙願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三四三回 早籌謀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一三三回 望江樓第二九四回 費思量第一九二回 量進退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二二一回 欲欺人第九十三回 悔當初第三一零回 背所向第二十二回 仲秋夜第三一零回 背所向第一九一回 琉璃子第五十七回 份內事第三三四回 償夙願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五十回 百思苦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四十一回 殃無辜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二零六回 追舊事第二四八回 敬如賓第二九六回 笑面虎第二二二回 先自欺(三更)第一八七回 半憂喜第十三回 推八字第一八八回 留情面第三一五回 醉也難第二一六回 拘於心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二零五回 畫中話(三更)第二零五回 畫中話(三更)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二七一回 滿庭芳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二五六回 心如鐵第二六八回 勤探問第四十九回 警慎行第二三六回 旱天雷第一二五回 痼難痊第三三五回 醉沙場第三十五回 及笈禮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一七六回 諱不言第三二三回 瞻君子第二四九回 十傳百第二三九回 閉門羹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一三四回 佔先機第二零四回 旁敲擊第八十三回 探虛實第三零七回 計誅心第二五一回 疑心生(三更)第二零三回 起興致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三二三回 瞻君子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九十四回 淺輒止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二四三回 狹路逢第二五一回 疑心生(三更)第八十七回 週歲禮第二二一回 欲欺人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七回 丹青閣第四回 聽水榭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一九八回 賀芳辰第八十回 相時機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三回 白紵舞第二十六回 慶生樂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六十九回 興所至第三二八回 論平心第二五七回 兩相厭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