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回 不勝煩

惠王那裡陪着一衆屬國國主,武承肅則專心款待周紀。

第一日上,只有他與周紀二人,第二日便請了現在燕國滯留的其他屬國世子,到了第三日,武承肅乾脆把臨水城中有些名望的世家公子悉數請來,大肆宴飲一番。

武承肅面上雖然和氣,但周紀等人均看得出來,他實際是極難親近的人。

想起日前打聽來的那些消息,周紀愈發不是滋味。若自己能有這太子一半的謀算和手段,父親也不至於獨棄了他,把他送到臨水來做質子。

這一日,武承肅請來赴宴的足有二十來人,並將整個兒望江樓包下,安排了好酒好菜款待衆人。

那些酒菜也就罷了,難得的是席間熱鬧。

與席的都是年輕公子,身份又都十分貴重,自然聊得來。雖有人自持身份,難免露出些酸氣,倒也不至於掃了衆人的興——總兩三人合得來,因此猜拳的也有,“射覆”的也有,更有許多連句和詩的,就着這些雅興下酒,倒頗有一番滋味。

周紀與武承肅捱得最近,話卻不多,那邊吆喝聲、和詩聲連成一片,他倆倒像是鬧中取靜的一般,就那麼坐着不出聲,偶爾說一句“請”,便一同舉杯,一飲而盡。

席間衆人無一人知曉當年舊事,然而二人看似和諧、實則劍拔弩張的情形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現今天下大事也是如此,難怪這燕國太子與魏國世子這般疏離,武嶽與周道昭便是這般各安本分,心中卻無時無刻不在算計對方。

比如此番魏國來的是周紀,卻不是周道昭自己。

若周道昭來了,恐怕武嶽就要破釜沉舟,必除之於先而謀劃其後罷?

然而周道昭避得遠遠,並故意把兒子送來,似乎是賭定了武嶽不敢下手,只得把周紀好好放回。因燕國並無太多理由留客,即便冒險留下週紀,也不能太久,起不到什麼用處。

眼瞧着這位太子也只是面上和氣,每每看着周紀時,眼中卻都是輕易可察的寒意,衆人愈發覺得自己想得不錯。

別說他們不想參與,即便私下裡與哪邊交好,明面上也自然權當看不見。

衆人裝瞎,只顧飲酒作樂,心中難免爲自己國家憂心。也不知這未來天下究竟如何,自家父兄又會如何抉擇,只怕一個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那邊衆人心中各有盤算,這邊二人卻還是客客氣氣。

周紀一揚手,又道了聲“請”,二人又飲了一杯。

“多謝太子殿下近日相陪之情,紀心中感念萬分!”周紀輕輕放下酒杯,擡頭正視武承肅,微笑道,“這臨水比鎬城大上數倍,且風土人情均與鎬城相異,實在是有趣得緊。”

“世子覺得有趣便好。先前我還不能安心,想說若有怠慢之處,還望世子包涵。”武承肅雙手一揖,微笑道。

周紀心中一動,慌忙起身要行禮,口稱不敢受武承肅大禮。

武承肅趕忙攔住,滿臉笑意道:

“我敬世子也是君子,有心結交,特以禮相待。如今又是私宴之上,並不是在朝中,何必講究那麼許多?”

周紀聽了順勢坐下,似乎他本就不想還禮一般,也鄭重一揖,正色道:

“太子殿下德行兼備,於‘君子’二字當仁不讓纔是,紀不敢受太子殿下謬讚。”

武承肅謙虛道:

“這是哪裡的話?我贊世子也是出自真心,並非客套之言,世子氣度非凡,言談、舉止有禮有節,更早有賢名遠播於朝於野——旁的且不論,只說如今席上便是有目皆睹,哪裡說得上是‘謬讚’之言呢?”

周紀還要客套,武承肅不露聲色截過了話頭,並不讓他插言,自顧自繼續道:

“不過我這裡諸多雜事,時常脫不開身,恐不能長期相陪——寧王世子在都中也十分尊貴之人,或可多相陪貴客。且寧王世子交友甚多,皆是都中貴公子,由他們相陪必定熱鬧有趣,我也能安心一些。失禮之處,還望世子莫怪!”

周紀面上一滯,心說武承肅爲何忽然有這般舉動,竟像是故意給他難堪一般,然而不過轉念周紀便已釋懷。

要說武承肅事多人忙,倒也不是假話,雖然其中必定有些彎彎繞繞,甚至可能與自己先前所聞的都中大事相關,然而不能相陪卻也合理。自己此行早不在他武岳父子的掌控之中了,憑他武承肅愛幹什麼,都且隨他去罷。

且那寧王世子確實也是貴重,別的不說,單說他也娶了高陽王主,便配得上作陪。

周紀微笑道:

“太子殿下言重了!適才紀言謝之辭也是真心,太子殿下正事要緊,紀在都中隨便遊玩便是,若能得寧王世子相陪,也是榮幸萬分。”

武承肅不再客套,二人又飲了幾輪酒也就罷了。

有人離得略近,聽得清楚,心中愈發感慨,面上卻不敢露出分毫猜疑,只得一陣划拳猜令,讓酒興沖淡此間壓抑的氣氛。

衆人吃喝玩笑,直鬧到了亥時方散,各自打道回府。

武承肅回到崇仁殿裡,雖關盥洗完畢,卻極難入睡。

他倒並非有多麼忙碌,也沒什麼大事讓他脫不開身,雖然每日都有事要料理,不過一早上的工夫也就足矣,並不耽誤他午後及晚間配周紀打發時間。

之所以推辭,是因爲他心中不耐煩。

早在周紀來之前,只要想到要迎接、相陪其人,武承肅便不自覺地會想到周繹。

還沒見面便覺鬧心異常,更別說如今整日看周紀在自己面前出現了。

雖不知他兄弟兩個相貌是否相似,武承肅這幾日卻不能安心,總覺得面前有周繹的影子,在那裡晃來晃去讓人心煩。

周紀倘或相貌平平還好,偏周紀容貌十分清秀,當真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又有些文人騷客的氣質。由這樣的人物想到理應更勝一籌的周繹,武承肅只覺得連牙都發酸,不知是因心酸之故,還是當真想嚼了他們兄弟的肉。

他這才發覺自己對陽筠早非動了真情那般簡單。

而陽筠如今也不同於才入宮時。

許是因爲有了瑄哥兒作倚仗,許是武承肅與她同氣,陽筠如今不再畏首畏尾,心思手段暴露得自然愈發多了。

怪道她當初看不上武承訓,又說自己也是苦心經營之人,事實果然便是如此。

然而在江山與陽筠之間,一時三刻要武承肅選,他還真不知自己會如何抉擇。

陽筠不知道那麼許多,從周紀入燕,武承肅便整日相陪,並不往後頭來,陽筠也便見不到他。

想起之前武承肅心中猜忌,甚至將衛良娣之死怪在她的頭上,陽筠不禁灰了心,竟不愛去尋他了。且周紀如今就在臨水,武承肅又知曉她和周繹的一些舊事,難保他心中不會又生忌諱,自己此時送上門去,想來討不到什麼好處,非但不能和解,甚至要因此愈發疏離。

陽筠思考再三,終還是決定以靜制動,整日只在屋子裡抄經。

前些日子剛死了個丁淼,她還遵守諾言把人好生埋了,這才幾日的工夫,竟又死了個衛良娣。

現如今她要抄的經可是越來越多了。

陽筠整日在八鳳殿抄經,偶爾與段良媛說話。

段良媛依舊會打聽了前朝的消息告訴陽筠,而近幾日都中最大的事,便是那些浩浩湯湯的使臣隊伍。臨水難得這班人奧,段良媛能打聽的也多了些,譬如來了哪些個國主、哪些世子,都各是什麼樣子、怎麼個性情癖好,鬧出了什麼笑話,或者如何清高自持。

“都說魏國世子周紀最出衆,模樣、人品都是一流,朝廷上不少人議論說魏國世子有‘魏晉遺風’,想來魏國國主也是不差了,必然比這個世子更得人心。”段良媛說着,莫名其妙嘆了口氣。

段良媛與陽筠日漸交好,說話便沒那麼些忌諱,連外間男子也私下議論。左右也是說正經話,又不是單誇誰家公子好看,誰家公子風流,倒也沒什麼說不得的。連前朝的事情二人私下也是議論,之前衛氏之事,她倆更是議論得沒遮攔。

不過涉及天下大事,她二人還是議論不得。

這事太大,她倆即便敢窺探前朝,也不敢隨便將魏國造反之事宣之於口。

陽筠自然知道她爲何嘆氣,卻不好說破,便裝作沒聽到一般,輕笑一聲道:

“魏國國主我倒是見過的,確實十分出衆,待人有禮有節,讓人望之便生親近之意,卻又能時刻記着恭敬待之。”

對周道昭當初攜子造反高陽一事,段良媛也略有耳聞,想起陽筱曾有心上人,段良媛直以爲是那時去的兩位公子其一,再想不到兩國私底下還有許多往來。

如今聽陽筠也誇讚周道昭,段良媛不禁愈發感慨。

想來這周道昭當真是不錯的,難怪能把魏國經營得那般興盛,行事又從來沒有偏差,得了天下人敬服不說,更讓武嶽捏不到他半點錯處,只能在臨水皇宮裡頭乾瞪眼罷了,想要藉口討伐魏國也是不能。

“這等人物自然不甘心只在池中。”段良媛微笑道,說完便端起手中茶盅,輕輕啜了一口。

陽筠只略低眉淺笑,重新又說起前頭的一些公子哥兒。

“這幾日太子殿下事忙,不在外頭招呼了,偶爾去赴宴陪着飲一頓酒也就是了,白日裡都是咱們臨水的世家公子陪着呢。”段良媛笑道,“太子殿下頭一位推的,可就是二王主的夫婿、寧王府那位文雅世子。”

陽筠微微一怔,尋思了片刻後點頭笑道:

“也是了。雖說寧王、惠王等幾位王爺無論尊卑,這寧王世子卻比其他世子更合適。”

“正是呢!”段良媛笑道,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真要論起來,自然還是二王主尊貴,比那些個屬國世子可還要強,連魏國那般大國的世子也不過勉強相當,二王主的夫婿自然不落後了。”

陽筠心裡一動,擡頭看了段良媛一眼。

段良媛竟毫不掩飾,試探着看着陽筠,打量陽筠神色。

陽筠抿了抿嘴,深深地看了段良媛一眼,接着低了眉眼,伸手去拿案几上的茶盅,微笑着輕聲謙虛兩句,說陽筱嫁過來,便是寧王府的媳婦,不敢再以王主自居,並無什麼尊貴可言。

“魏國世子何等身份?莫說魏國堂堂的世子,便是魏國的幾個公子,也都是千尊萬貴。許是你我女子見識不多,只看前朝對魏國世子的態度可知,同樣是屬國世子,這身份地位也是大有不同的。”

言及此,段良媛心裡也有了數。

陽筱當日看上的,果然便是周道昭之子,只不知是世子還是哪個公子。

無論是誰,按陽筠方纔所說,都是魏國的寶貝,而陽筱自幼失怙,對周道昭並無太大用處,想來也是因此才遲遲沒能嫁入魏國,最終被武嶽算計,教武承訓求了來。

那位武承訓,聽說開年便入了朝,雖然職位要緊,卻終究沒什麼名頭。

甚至遠比不上在疆場馳騁廝殺的武承思。

段良媛心中有了數,便不再追問舊事,只與陽筠又說了會閒話,心中卻暗暗替陽筱惋惜。然而時過境遷,再怎麼可惜也是無益,段良媛念着陽筱,又怕她生出“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心境,與武承訓過得並不和睦。

武承訓近一兩月確實不太痛快。

從年前要立世子的消息出來,寧王府的客便不斷。往年雖也有人年節下來送禮,卻沒見這麼些人,母家馬氏那邊許多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這會子都趕着上門來拜年,要不是寧王府建得結實、用料講究,門檻子怕早被人踏破了。

而年後自己入朝,更有人刻意巴結。

雖是要緊的吏部司勳員外郎,不過也僅是個七品小官,怎至於令這些人如此逢迎?武承訓便是再怎麼年輕,也看得清其中的門道。

果然不出他所料,立世子的消息一出,他這門前愈發熱鬧了。請他吃酒赴宴的不計其數,武承訓不勝其煩,便以司勳之職爲藉口搪塞,今日推了這個,明日又推那個。

日子久了,衆人也看出些意思,便不再來煩他,只變着法兒找藉口往寧王府送禮。

武承肅臉上愈發難看。馬氏勸了幾次,卻毫不見效。

陽筱卻似看不見一般。

***兩章放一起了***

第十回 蓄陰謀第三三八回 好謀算第一五六回 深難測第一四六回 恩卓殊第二五三回 各不同第二八四回 弘重恩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三四六回 憶舊盟第一七八回 喜若狂第三三三回 英魂銷第一二八回 現高明第三十九回 延芳殿第一九五回 莫輕賤第一七四回 觀爲先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四回 聽水榭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一零六回 無心眠(二更)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二六零回 悲往事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第八十八回 雙殺計第二九零回 綿裡針第一零八回 戀繡衾第三四零回 有取捨第一五零回 張聲勢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三零九回 苦謀生第四十三回 姊妹情第二四三回 狹路逢第三回 白紵舞第一七七回 忌靡奢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七回 丹青閣第二十八回 金蘭語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一一三回 石砸腳(三更)第一四六回 恩卓殊第二四零回 針鋒對第二三七回 猛回頭第一六四回 傷手足第十回 蓄陰謀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二十七回 鎏金爐第一零九回 與君知(二更)第三一六回 避不及第一三六回 神不寧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二九一回 短志氣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二八六回 淡紅滋第一五八回 替擾煩第十一回 風波起第三十回 難眠夜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三十四回 自盤算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一八七回 半憂喜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一七零回 香襲人第七十三回 事違願第十四回 訴衷腸第二九六回 笑面虎第三三二回 不容情第二十三回 下階行第五十三回 證深情第一七五回 毋擅動第六回 謹相詢第八十五回 親成仇第三零一回 分明語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第一二六回 疾難隱第六十九回 興所至第三一三回 終身誤第二四七回 欲語難第二一九回 娶賢德第十九回 八鳳殿第三四七回 吝同歸第九十回 慈貽患第二十七回 鎏金爐第二七六回 糊塗人第二二四回 驚霹靂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一八六回 當畏言第三一二回 哀滿腹第三二一回 走爲上第一三五回 踏春行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二七三回 察言色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二四九回 十傳百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一四三回 孰憂喜第七十三回 事違願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二零五回 畫中話(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