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回 神不寧

珠兒隨侍身旁,見陽筠忽然站住了腳,還以爲她忘帶了什麼東西。

“娘娘可是要帶什麼東西不成?奴婢回去拿。”珠兒問道。

陽筠只愣愣地站着,半天才回過神來,轉身又回了正殿。

墜兒正在同金花一起,看着宮人打掃正殿,不想陽筠又折了回來。

“娘娘不去延芳殿了?”墜兒上前攙了陽筠,關切道,“雖說是春末,可灰塵還是很大,剛吩咐了人打掃內室,恐怕裡頭一時半刻呆不得人。”

陽筠聞言咬了咬脣,猶豫道:“那就打掃乾淨,我去書房裡呆一會罷!”

墜兒覺得陽筠神情有異,忙向珠兒看去,珠兒卻緩緩搖頭,示意她也不明所以。墜兒無法,只得攔住要去書房打掃的宮人,並把陽筠的茶水都挪去了書房。

豈料還不到一炷香的工夫,陽筠又坐不住了,到底還是去延芳殿討梅子茶去了。

段良媛不知陽筠是饞得不行纔來的,還以爲陽筠不過是心血來潮,或者想要找自己說說話,忙笑着迎了陽筠進門,又吩咐芙蕖親自去準備梅子茶。

“娘娘來得倒巧,今兒正好熬了新的!”段良媛笑道,“早起妾身就讓人備着梅子茶了,不過那東西要熬近兩個時辰,纔剛好了一會兒,需要晾涼再冰鎮,要煩娘娘在此稍等片刻了。”

陽筠微笑着點了點頭,竟忍不住嚥了口水,幸好沒人敢盯着她瞧,因此並未被人發現。

段良媛又命人端來些瓜果,陽筠卻不肯吃。段良媛看着奇怪,但太子妃不吃便是不吃,她不能像普通待客一樣,一直勸太子妃吃這吃那。見是珠兒和另一個面生的侍女跟着,段良媛請示過陽筠後,讓人給她二人端一碗井水湃的瓜果,請她們到門外去吃了。

跟着珠兒進來的是秋雲,她雖然聽了話,跟着去了殿門外,卻半天也不肯吃東西,仍舊和從前一樣,言行規矩到有些刻板。

珠兒見狀,笑着打趣她說良媛娘娘的東西沒有毒,秋雲怕延芳殿的人多心,這才勉強吃了幾口,接着便又跟泥塑的一樣,站在那裡幾乎不動,時刻防備着裡頭傳喚。其他侍女、內侍見了,不免均覺好笑。

正殿裡,段良媛詢問起陽筱的婚事,難免又提起武承思如今的風光。

陽筠嘆了口氣,道:

“當初我就該聽你的,受了太子殿下的好意,由着他去操辦筱兒的婚事。那寧王世子我曾見過,實在是個有心機的。”

段良媛好奇道:“不都說寧王世子爲人木訥麼?都說是沒大出息的一個,只能做個安穩的王爺,原來頗有城府?”

陽筠見問,便把除夕宮宴上看到的一五一十說了,獨隱去自己曾經也那般裝傻。不料段良媛聽了卻沒立即開口議論,反而沉思了片刻才又說話。

“寧王爲人不拘小節,這事人盡皆知,但那寧王妃如何,卻少有人知曉。所幸臣妾嬸母與寧王妃幼時便相識,臣妾在家中時,沒少聽到嬸母稱讚王妃馬氏。”段良媛說着,把從自家嬸孃那裡聽說的,關於馬氏如何聰慧明理的事,全都講了一遍。

纔剛說完,芙蕖端了冰鎮過的梅子茶上來,珠兒、秋雲也忙擦乾淨手進來,站到陽筠身後服侍起來。芙蕖笑着端了梅子茶,段良媛卻接了過去,親手奉給陽筠。

陽筠微微一笑,道聲“多些”,接連喝了幾口。

段良媛眼珠眼光一轉,立即覺出不對來。她笑着不說話,讓人再去取一碗梅子茶來,並教把寒瓜之類的都撤了。

陽筠見她折騰,臉上果然紅了,裝作沒留意的樣子又喝了兩口,這才繼續和段良媛說話。

“若寧王妃果如你所說,斷不該教出個不堪的兒子來。”陽筠說着,又琢磨起來。

“便是世子不肖,總還有其母把持着,二王主嫁過去也不會吃什麼虧。”段良媛忙安慰陽筠,想要讓她寬心。

陽筠點了點頭。寧王府上的事她插不了手,她只能好生囑咐過筱兒,讓她收斂着性子,再讓武承肅幫忙盯着。誠如段良媛所說,若馬氏果如外頭讚的那麼賢淑,筱兒若不過分,日子總能過得下去。

二人又議論了一會,說到陽筱年底的笈禮及來年的嫁妝,陽筠一邊說話,一邊把一碗梅子茶喝了個乾淨。說到陽筱長成,兩人不免感慨,倒也有幾分高興。

正說着,侍女把纔剛吩咐添的梅子茶奉了上來,陽筠足又喝了半碗才辭別段良媛,回了八鳳殿。

陽筠恍恍惚惚歇了中覺,睡得十分不踏實,醒來後卻聽珠兒說,延芳殿剛遣了芙蕖過來,送了兩包梅子茶的材料。

“一共兩大包,都是用紙包好的,每大包裡頭各有十數個小包。”珠兒一面給陽筠攏頭髮,一面回道,“是打發芙蕖過來送的,還說如今天氣悶熱,段良媛怕娘娘不思茶飯,特意讓人多送了些。”

“芙蕖可還說了什麼?”陽筠抿了抿嘴,輕聲問道。

珠兒略住了手,仔細想了一會才繼續道:

“說那一個小包的料可以熬煮三回,不過後兩回味道未必好,且如今天熱,也不便保存,莫不如想要吃時煮上一包,頭一道給娘娘用冰鎮着,再一道分給宮人喝,之後倒掉了便是。”

陽筠睜大了眼睛,扭頭看着珠兒,似乎有些難以置信,問道:“就說了這些?”

珠兒遲疑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肯定地說就這些話。陽筠抿了抿嘴脣,吩咐珠兒繼續梳頭,自己卻坐在鋪了軟墊的胡凳上,靜靜發起呆來。

待梳完了頭,陽筠便讓人去打聽武承肅現在哪裡、做些什麼,墜兒和珠兒對視了一下,心中均十分驚訝,卻不好出言勸阻。

若換做別人,隨意打聽太子起居行蹤自是不妥,但一來太子殿下對娘娘確實與衆不同,二來,她們也相信娘娘此舉事出有因,不會不顧忌諱亂了規矩。

當聽說太子殿下今日有事,從散朝後便一直在崇明殿議事,連午膳也沒好好吃,陽筠竟坐立不安了起來。

墜兒、珠兒見狀,也跟着莫名擔心起來。

第二五六回 心如鐵第九十一回 箭在弦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一零六回 無心眠(二更)第七回 丹青閣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一一四回 巧成拙第三十二回 喜盈門第一四一回 退爲進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二一八回 論天下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一五七回 重陽日第三一五回 醉也難第一五一回 力未逮(二更)第二六七回 哀心死第一七四回 觀爲先第一零四回 當局迷第二零八回 窺天機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一五三回 推隱情第三一三回 終身誤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七十六回 生枝節第九十五回 吞金逝第二四四回 履薄冰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一六八回 牽一髮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五十五回 慣多心第三四二回 悔無用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十二回 遣妾計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二四二回 跳梁戲第二二三回 心有虧第一百回 詢表字第一五六回 深難測第七十八回 情可憫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第一一九回 微動念第一六一回 無處訴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三零七回 計誅心第一二七回 文死諫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一三二回 有專攻第三一七回 尊有儀第四十回 楚奉儀第六十二回 語驚人第一一八回 喜樂同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一八六回 當畏言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二六八回 勤探問第二五五回 無多路第二四九回 十傳百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二二八回 更心寒第四十二回 長遠計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一零七回 綺羅叢(三更)第七十四回 雀在後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二零九回 天有異第三一五回 醉也難第二十一回 有心人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六十五回 做好人第五十回 百思苦第二一九回 娶賢德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九十七回 死餘辜第二五四回 甕中鱉第一四八回 強支撐第三一二回 哀滿腹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一七一回 憐同命第七十四回 雀在後第一八零回 赦天下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二六九回 全套戲第二二五回 淚洗面第二七九回 通羅織第二八五回 引線針第三三三回 英魂銷第一一五回 藏心計第三三三回 英魂銷第一二九回 膽氣薄第二一二回 惱無情第二零一回 金蘭契第二四九回 十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