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

李沐嘆道:“舊臣新臣的更替,朕其實一直在做。爲何不潛移默化地去完成此事呢?京城中千多人的朝官,有半數年齡已近花甲。就算等上十年八載,也該乞骸骨了。”

李靖平靜地說道:“陛下在登基之前,就立意改革。如今各項新政已經在各州鋪開,可新政施行的成敗,在於新人、新觀念。用舊臣施新政,弊大於利。人的觀念很難轉變,特別是象臣等已經活了大半輩子的人,陛下若真有意讓大唐翻天覆地,何不趁此時滅突厥之威,一戰畢其功呢?”

李沐心裡有些觸動,李靖說得對,長疼不如短疼,改變得越快,大唐受到的創痛越少。

其實李沐從段志玄叛亂平息之後,向朝廷隱瞞自己生死消息,繞過朝廷發動這一場國戰,就有這個想法。

“只是如此一來,就委屈衛國公了。”李沐一嘆。

這話沒錯,從李沐設內閣、軍機,文輔政,武輔弼,李靖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樣的位置,說退就退,何等坦然,何等胸襟?

李靖呵呵一笑道:“陛下言重了,臣是唐想,爲大唐計,實屬應份,何來委屈二字?能看着大唐在陛下手中,威加四海,臣何等榮幸?臣不委屈!”

君臣二人相視而笑。

一笑盡釋疑。

……。

李靖都能想到的,房玄齡自然能想到。

從李沐在邠州對朝廷封鎖消息那一刻,房玄齡就猜到了李沐的用意。

可房玄齡不想離開朝堂。

從李沐登基時的主動請辭,到現在不想離開。

中間經過了怎樣的改變,房玄齡自己也說不清。

甚至在李世民時,房玄齡都主動退隱。

不過那時是因爲急流勇退,保全一世英名。

但有一點房玄齡可以肯定。

他首輔當得很開心。

這是一種發自肺腑的舒暢感。

還有什麼能看到大唐的強大和萬邦臣服,更讓爲官者,特別是首輔者更暢快的呢?

心中的成就感,心靈的自豪感,這讓房玄齡不捨離開。

所以,他沒有對任何人說起此事。

所以,房玄齡裝傻。

房玄齡自認不是貪戀權力。

他是想看着大唐千古盛世。

新政地鋪開,國內繁榮已經初露徵兆。

大勝之勢下,民衆人心所產生的強烈自豪感急劇上升。

連一個坊間小廝,面對身着貂皮裘袱的胡商,也能直起腰桿告訴對方,咱是唐人!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自豪感?

這是一種對祖國什麼樣的認同?

這次李靖三次請辭,房玄齡自然明白李靖的用意。

說實話,房玄齡很觸動、很感動。

衛國公的隱忍,一直是他所認同和欽佩的。

可房玄齡依舊不改。

他對自己說,衛國公老了,可他還不老,二人差九歲呢。

再怎麼着,自己還能再幹上幾年。

可房玄齡心中清楚,李沐批准李靖請辭,那麼,朝堂的變革就此開始了。

房玄齡決定向李沐明言,爲自己求得接下來幾年的連任。

當房玄齡奉詔來到甘露殿。

面對着李沐跪下道:“臣懇請陛下,讓臣再任一屆。臣並非戀棧權位,只想爲這天下,再盡一份心,再盡一次力。望吾皇成全!”

李沐心裡震動了。

說實話,他確實考慮過換掉房玄齡。

不,應該說,從一開始,李沐就想讓房玄齡做爲一個過渡。

可用過此人之後,李沐發現,房玄齡做得真不錯。

最讓李沐欣賞的是,房玄齡有一種識人善用和懂得分寸的本事。

分寸二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既要盡職,又要不僭越。

這沒有數十年的浸潤,根本無法掌握。

都說培養一個高官需要很長的時間。

世間有才之人多了去了,培養什麼?

就是培養分寸二字。

該做的一樣不少做,不該說的,一字不多說。

是爲,分寸。

如今房玄齡可以說,不顧顏面向自己挑明瞭。

李沐啓口道:“房愛卿立足朝堂二十年有餘。雖說行事極有分寸,但這二十年下來,門生故舊想來不少。朕是擔心,卿到時抹不開臉啊。”

李沐的話,不管是語氣,還是意思,都聽不出應承來。

可房玄齡反而感動了。

身在官場沉浮數十年,應對敷衍之道,見識得太多了。

拒絕人,就是官員最首要的修練之道。

李沐若要敷衍,儘可說得更堂皇些。

能這麼說,表示李沐在向他交心。

房玄齡豈能不感動?

他泣聲道:“臣不敢保證不徇私,但臣能保證,一切皆按律法行事,若有一事枉法,臣自縛雙手,向陛下請罪。”

這話也是實話。

讓官員不徇一絲私情,那就不是人了。

那是神。

首先是人,再是臣,而後是官員。

是人這有七情六慾,再清的官,也是人。

譬如說親朋好友犯了法,依法處置是一回事,徇私枉法是另一回事。

可依法處置中也有一個度。

就象盜竊,可以笞責,也可流放,甚至重則可處以極刑。

這個度就是官員的權力範圍。

同樣是流放,有一千里、三千里。

一千里是依法處置,三千里也是依法處置。

房玄齡的意思,表達的很清楚,那就是我做不到不徇一絲私情,但我能保證,不超過這個度。

度,就是分寸。

房玄齡敢這麼說,就是相信李沐一來認可他的品性,二來,房玄齡認爲李沐務實。

能從一個涼州無名小子,登上大唐的至尊之位,僅僅靠熱血是不行的。

還得有肚量。

忍人所不能忍,就是肚量。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是爲城府。

李沐有城府。

他知道水至清則無漁,更知道房玄齡此話,用意還在於提醒自己,人,無所求,則不可用。

完人,可以捧,卻不可以用。

這道理,李沐也懂。

帝皇心術,在與李世民無數次地奏對中,李沐無師自通。

看着一臉至誠的房玄齡,李沐問道:“以卿之見,在衛國公退隱之後,該由誰來入主軍機?”

房玄齡躬身應道:“臣不知道,也不敢置喙,若陛下問臣內閣之事,臣當仁不讓。”

第六十一章 女孩的心思第五百六十六章 血洗李家莊第六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三十一章 無意插柳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第九百零六章 魏徵死了第三百零五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軍心可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徹夜奏對(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要人(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李沂、李師的小動作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章 雄辨勝於事實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不傻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義府第三百六十二章 老賊欺人太甚第五百七十二章 楊氏逃離第三百二十九章 魯縣子的跋扈第九百十二章 比你識趣多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圓桌會議(二)第二百零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五百五十五章 目標龜茲第四百十九章 議和談判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一百十六章 鬧除夕(一)第九十五章 長孫府的女人們第七百三十三章 妖精第九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李師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六百零八章 長孫無忌情緒失控第二百三十章 人生的真諦是妥協第二百十五章 變成乖寶寶的小四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以工代賑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五百五十一章 瓜州會師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四百七十四章 吳越軍校第二百二十八章 慾望無底限第八百零三章 軍機處第四百七十七章 馬周心中的失落第八百八十四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四百五十五章 外戚之患?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見朱邪克勒第七十九章 兵發越王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娶了媳婦忘了娘第一百三十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九百十六章 親審高陽第二百六十三章 我就是息王之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八百十七章 風雲漸起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四百九十六章 與李靖重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魏徵的懺悔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在做,天在看(加更)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九百三十二章 當然得留下。第四百零二章 時不我待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七百七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還價第二百五十六章 常玉被害第六百零五章 李沐的戰術(三)第九百四十三章 誠信友愛,堅韌敢死第四百二十章 石見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少女的率真第三百三十四章 反擊(一)第五十一章 好問寶寶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治被長孫無忌利用第三百十三章 心照不宣罷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明達第七百六十九章 新羅王的貪念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師殿後第二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厚道第三百五十章 劍履上殿?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八百二十七章 想逼死我嗎?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定造反(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朱邪克勒第四百四十九章 兄弟交心第九百六十七章 孫華,你可有聽見?第四百六十七章 訂婚儀式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味雜陳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仇舊恨第八十二章 拍馬入天牢第九百五十七章 進攻第九百二十四章 圖窮匕現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一百十七章 鬧除夕(二)第二百二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五百章 一命換滿門第七百七十七章 李沂的怨念第五百六十四章 多年同袍,分道揚鑣第三十五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