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李沂可安好?

PS :感謝書友“孤讀吵淡”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朱邪克勒是這麼對麾下大軍做動員的,“看吧,傳說中強大的唐軍精銳,依靠着如此堅固的關隘,在我軍猛烈的攻擊下,潰退了。這說明我們是天下最強大的,強大到可以令唐軍聞風喪膽的地步。本汗要說的是,南下,南下,即刻南下!”

都說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能被大可汗重複三遍的自然是最重要的了。

於是,突厥大軍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雄赳赳,氣昂昂南下了。

在所有突厥將士心中,朱邪克勒的話就是真理,唐軍確實潰退了。

玉門關已經在己方的掌握之中。

肅、甘兩州無險可守,傳檄可下。

那麼涼州城,能擋住我們的鐵蹄嗎?

士氣驟然高漲。

令朱邪克勒暗自竊喜。

瘋狂,其實不是個貶義詞。

特別是在戰爭中、戰場上。

瘋狂能令敵人喪膽,令自己發揮出極限的體能和勇氣。

朱邪克勒心反而開始警惕。

倒不是朱邪克勒已經對李沐的死有了疑心,而是他在警惕,當年涼州城城牆上,那十二門火炮還在嗎?

……。

都說福極禍臨,禍極福至。

也有道是否極泰來。

李沂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會將他們引向正確的方向。

甚至連嚮導都說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爲李沂已經看得了那座城池,于闐。

但李沂並不欣喜若狂。

任何人,在看到身邊沒了那麼多同袍的時候,都沒有心情去欣喜。

兩衛,近三萬六千人。

從隴州與皇帝分別,改道西進。

到此時,竟僅剩一萬九千餘人。

幾乎折損一半之數。

雖然有不少傷病員轉回了播仙城。

可這些失蹤了的人,在這片浩瀚的沙海中,再無生還的可能。

李沂爬上一個沙坡。

向着東方緩緩曲膝跪倒。

他在祭奠那些在一個月前還活蹦亂跳的同袍。

近二萬大軍便隨之跪下拜倒在地。

二中取一,這是同袍用命換來了他們的生。

何以爲報?

當殺人!

李沂甚至連阻攔都沒有,任憑着一萬九千人衝入于闐。

這是一場屠殺。

雞犬不留。

血腥而罪惡。

但,不可或缺。

李沂麾下是一支孤軍。

沒有後援,沒有補給。

只能就地取食。

最重要的是,這裡的平民不是唐人。

面對着外來的唐軍,他們不會對唐軍有親近之感。

一旦消息走漏,那麼沙海中隕滅的一萬多條生命,就會白白犧牲。

李沂是個厚道之人。

但他更看重的是他的使命。

如果以仁慈和懷柔來對待于闐城的平民和守軍。

那麼等於在謀殺身邊僅剩的唐軍。

這事,他不能幹,也絕不敢幹。

到夜幕落下時,于闐城除了唐軍,再無別的生物。

甚至不需要命令,唐軍將士開始就地尋水覓食。

這夜,李沂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不是因爲活着,而是因爲,任務有望完成。

人,一旦有了希望,所有的苦難,就會被拋到九宵雲外。

這一夜,一萬九千唐軍,都睡得很香。

因爲他們知道,這或許就是人生中最後一個安穩覺。

今日活着睡個好覺,爲得是明日之後,可以有勁殺敵,或者從容地,去死。

……。

于闐是西域一個小國。

位於崑崙山與圖倫磧的交合處。

因東西向的崑崙山在此轉向西北,而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凹坳。

加上赤玉河由此經過,成了沙漠中的一個綠洲。

它離碎葉城尚有千餘里地。

但這相對於圖倫磧千里沙海而言,要容易得多了。

次日一早,李沂下令,十天之內,飲馬伊塞克湖,兵臨碎葉城下。

不是李沂狂妄。

一萬九千人在大唐或許不是還稱不上真正的大軍。

但在西域,這些總計人口不足十萬、二十萬的小國而言,那就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李沂還是很狂妄的。

因爲他甚至不知道,此時朱邪克勒有沒有攻至涼州,還是已經帶兵回撤碎葉城?

陛下有沒有拖住突厥主力?

但李沂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到了這個份上,除了向北,再無出路。

就算碎葉城有十萬乃至二十萬駐軍,是個龍潭虎穴,李沂也只能硬着頭皮去碰一碰、撞一撞。

哪怕撞碎了,也要糊對方一臉的血。

……。

李大亮並沒有在肅、甘兩州佈置伏兵。

而是選擇了直接撤回涼州。

但他帶走了肅、甘兩州的大唐商人和百姓。

百姓故土難離,寧可待下來,守着他們那顯然寒酸的舊居。

李大亮向當地百姓承諾,如果突厥人毀壞了他們的家園。

陛下會幫他們重建家園。

於是,大軍挾裹着百姓南下,但這拖慢了大軍的行軍速度。

李大亮率部撤回涼州時,朱邪克勒的前鋒已經逼近涼州城不足百里。

好在李沐已經把防禦安排妥當。

涼州的兵力算上李沐從邠州城帶來的李勣兩衛,和李沂的二萬神策軍。

兵力已經達到十五萬之衆。

可以說,只要李沐願意,隨時可出城與突厥人決戰。

並且李沐有九成以上的信心,擊敗朱邪克勒。

但李沐沒有這麼做,而是令李勣擔任涼州城內,所有軍隊的總指揮。

他依舊不想過早地在朱邪克勒面前露面。

做了這麼多,李沐的目的並非想擊退突厥人,而是要徹底端了突厥人的老巢,畢其功於一役。

這兩天,李沐變得焦躁。

就象今日,李沐已經問了不下十數次,有沒有李沂西進大軍的消息。

甚至象現在,他親自跑到城樓上,向西面眺望。

李沐身上,出現這種焦躁很少有。

他身邊的李大亮和李師相顧,沉默不語。

該勸得早已經勸過,不該說的都已經說了。

都盼望着西進大軍能按計劃傳遞迴消息,可從十幾天前,西進大軍就沒有任何消息傳來了。

李大亮、李師心裡都能猜到這是怎麼回事,千里荒漠,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嚮導,確實可以穿越。

但其中的變數實在太大了。

先不說別的,任何一次風暴都不是同樣的。

任何一次遭遇風暴,都不會是在同一個地方。

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駁調息令?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七百十一章 京兆韋家沒落(二)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九百三十九章 強者間的廝殺第五百十七章 五品?無品!第三百四十四章 刀兵相見第六百三十三章 軍令狀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八百零七章 你不虧第三百五十二章 候君集驟然發難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三百八十七章 雪中送炭第六百九十章 可憐的史暕第二百五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有隙第三十四章 李淵的賞賜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八百零九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伯?第五十五章 誓師出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歡慶之夜第九十三章 鏡如戲第一百零一章 送金送銀送僕人第六百六十章 打不過就跑?第八百六十七章 被徵辟的唐僧(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驟聞驚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女人的智慧(二)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八百八十七章 拿朕當婚託嗎?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軟禁第四百六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五百四十九章 爭奪軍權第一百六十二章 試探軍心(三)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師殿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三)第二十八章 被彈劾第九百六十九章 八年的幽禁第一百一十章 震懾(第五更 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三百五十九章 出朕之口,入卿之耳第六百七十七章 飲鳩止渴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一百零三章 兄弟三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第九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五十二章 一杯倒第五百五十六章 信口雌黃第七百零四章 將相和啊?(加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誰的叛?第五百四十九章 爭奪軍權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里之外?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八百三十章 朱邪克勒的野望第五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二百六十五章 無顏以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決定造反(二)第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五章 初見李道彥第五百五十二章 兄弟傾訴第三百五十九章 出朕之口,入卿之耳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八百三十七章 靈犀一閃的速度第四百九十四章 圍城(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味雜陳第二百三十章 人生的真諦是妥協第六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拍即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世民救場第三百六十五章 竟然是李百藥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五十一章 好問寶寶第七章 李沂的箭第一百三十七章 良臣第五百六十七章 新仇舊恨第六百七十九章 長孫渙遷兵部左侍郎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周的野望第二百九十六章 當街毆打東宮衛率第八十三章 皇后的選擇第四百十一章 血戰突如其來第九百四十七章 活着回來!第八百九十四章 李恪與段志玄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幕下的罪惡第八百十三章 李師、李孝恭回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二十四章 血洗長孫府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八百九十二章 倭國滅亡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五百十章 孫華的敘述(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追諡息王爲太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彈指一揮,生死之間第二十八章 被彈劾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齡正式效忠第九十三章 鏡如戲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二百零三章 釜底抽薪(二)第八百四十三章 吃某一刀者,池一刀也第三百二十六章 楊務廉案發(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