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糧食生產是基本國策

常綠雲似懂非懂地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不是狼牙衛就不必再捉拿通敵細作了?”

“不。”李沐堅決地答道,“有證據就要追責,該抓還得抓,該殺也得殺。否則,豈不成了朕堂堂一國天子慫恿臣子通敵了嗎?而且,朕若故意放縱,豈不引起朱邪克勒的懷疑?那廝可是個比猴子還精的狐狸。”

常綠雲皺眉問道:“可陛下有沒有想過,如今大唐大量的軍械和物資運往突厥,將來有一日,唐軍將會面對這些?”

李沐笑了:“你以爲,如果朕封鎖河西,突厥就得不到了?從大唐購買之前,突厥人的彎刀、弓弩一樣存在。就算突厥得不到大唐的軍械和物資,難道朱邪克勒就不能想別的辦法得到?譬如從西域各國,譬如自己聚集工匠生產,偌大的疆土,活人不會被尿憋死。”

“與其讓突厥由此壯大他們的生產能力,不如將這主動權掌握在大唐手中,這樣,他們的軍械永遠是唐軍淘汰的,而朕隨時可以斷了他們的軍械來源。況且,賣軍械,可以讓大唐賺到更多的錢。”

常綠雲怔怔地看着李沐,半晌憋出一句,“陛下,你真的好……陰險。”

李沐勃然大怒,一把拽過常綠雲,按坐在自己的腿上,“好大的膽子,敢誹謗朕?朕今日得好好罰你……。”

李沐其實並沒有與常綠雲說透。

組建十二萬新軍,最根本的原因是李沐的迫不得已。

正如長孫無忌在臨死前提到的,不管怎麼樣的改革,在這個時代,糧食生產是避不過去的一項基本國策。

李沐爲了土地所有權的重新分配,發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戰,完勝。

但帶來的後遺症,也開始顯現。

失去流動性的世家豪族,雖然得益於李沐提倡的大唐商團。

但國內大量的工坊,因缺少流動性而停滯了擴張。

更因爲產能大增,貨物堆積,開始發生兼併和倒閉。

經過幾年的迅猛發展,大唐的手工業和工業的產能太大了,大到國內和周邊列國都無法消化的地步,而連續三場國戰,直接讓靺鞨、室韋、倭國淪爲了大唐的新三道。

雖然可以直接向它們傾銷,但人口的劇減,卻使得購買力急劇萎縮。

大唐手工業和工業開始停止野蠻生長,被迫提早進入了回穩、夯實的階段。

由此帶來的人員失業,一直困擾着李沐。

唐人太貴,就長安來說,一個普通僱工的工錢,一天已經高達三十五文以上。

三十五文,就以長安現在已經上漲的米價而言,可以買十二斤米。

這樣的工錢,使得工坊主的利潤急劇減少。

可以說,工坊的大量兼併和倒閉,引起的失業潮已經影響到各州各縣。

工坊主更容易遠上千裡之外,去遼東甚至倭國,購買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也不願意就近僱傭唐人爲僱工。

先前沒有徹底暴露出來,是因爲大唐正在進行三場國戰,加上西南州縣被党項、吐蕃聯軍毀壞和屠殺,所以,內閣還未能察覺出什麼異狀。

但李沐不同,做爲一個後世的穿越者,李沐從各州彙總的情況裡,已經看出蛛絲馬跡。

如今,所有國戰已經停息,大唐各州縣都進入了休養生息階段,這個隱患,已經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出來。

可李沐明白,大唐畢竟不同於後世,可以用社保加失業險來化解這一困局。

所以,李沐只能組建大量新軍,以朝廷巨大的財政投入來延緩這個矛盾的激化,從而爲自己找到化解困局的時間。

十二萬新軍,十二萬精壯,可以很好地解決失業問題。

同時,十二萬新軍的耗費,能覆蓋大唐至少兩到三道的工坊生產力。

不管是日用和軍需,十二萬大軍所需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就象後世花巨資投入鐵公基建設一樣,是拉動GDP的有效辦法。

而對於突厥,李沐更認爲目前不是滅亡它的時候。

縱然滅亡突厥能爲大唐帶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但發動一場戰爭,得到的是貧瘠的土地和未開化的人口,大唐還需要派駐大量軍力去應對隨時的暴亂和反抗。

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

雖然現在大唐商人經過絲綢之路,需要支付突厥,貨物總值的一成做爲商稅,但與投入一場戰爭的耗費相比,還是值得的。

最主要的是,經過擴張的突厥,眼下有近八百萬人口,是眼下大唐最大的貨物傾銷地。

滅亡突厥和向突厥傾銷,這在李沐看來,就是殺雞取卵和養雞生蛋。

如何取捨,不言自明。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唐軍必定是要飲馬伊克塞湖的。

但正象李沐對常綠雲說的,這需要時間。

只有在李沐想出解決以上國內經濟矛盾的時候,突厥方纔能壽終正寢。

李沐認爲,象房玄齡等人心裡都明白這點,或許這也是他們一反常態,沒有阻止、勸諫自己組建新軍的真正原因所在。

李沐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已經抓住了這些問題最根本的矛盾所在,那就是糧食。

這個時代糧食依舊是最大、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的糧食,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人員失業牽扯的無非是沒有收入,而收入在這個時代,所解決的還是養家餬口的問題。

只要讓人吃得飽,就不會有人願意去造反,這是人性,人的隋性。

至於工坊的僱工問題,更是可以用糧食解決。

糧食做爲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糧價下跌,伴隨的一定是物價下跌。

而物價下跌,引發的一定是工錢的下跌。

朝廷在之前規定過每人每天工錢不得少於十文,但一天三十五文的標準,是僱主與僱工之間相互協商達成的,與朝廷無關。

物價的下跌,會讓僱工薪資漸漸趨於理性。

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八百二十三章 李慎被激起復仇之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一)第二百六十章 瞬間反轉第二百零二章 釜底抽薪(一)第三百五十章 劍履上殿?第八百六十七章 被徵辟的唐僧(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蓋棺定論第七百六十四章 李義府的“奸計”(二)第五百零五章 江南東道大總管第二百四十五章 驟聞驚變第八百九十一章 那就捏捏吧第八百五十七章 我回家了,對嗎?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四章 別樣的父愛第二百四十八章 要人(一)第八百四十九章 只想以直報怨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三百三十章 你一定會被射成刺蝟第九十七章 貪心者必入套第八百六十三章 朝堂出現另一種聲音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氣連枝第四百九十六章 與李靖重逢第八百三十六章 長林衛,風起長林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丑般的候君集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二百零九章 你待怎地?第九百二十五章 殺!第八十八章 探監(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瓜州會師第四十章 李泰的怨念第五百六十五章 以楊氏爲人質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潑髒水第四百五十四章 錢莊之爭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六百七十二章 滎陽之行(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韓威很瘋狂第八百三十八章 結局往往是意外第三百十六章 以舊換新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軍開始撤退第五十四章 刻意拉攏(二)第九百九十章 另類的斂財手段第九百四十八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百四十九章 突厥軍開始撤退第十四章 李大亮的善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四百九十五章 圍城(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要人(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倭國滅亡第二十三章 驚鴻一瞥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實在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血洗李家莊第一百十九章 祥瑞(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靖的隱忍之道第六百零八章 長孫無忌情緒失控第六百五十八章 選妃第四百二十七章 秦心的身份第三百零三章 鄭觀音(四)第一百六十章 試探軍心(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零八章 鬆鬆筋骨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標是大海第八百五十一章 李慎和周道務死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八百四十五章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第四十四章 身世之謎(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恃身份的李麗質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三十四章 李淵的賞賜第六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拍即合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擊(二)第九百零二章 朕的目標是大海第十七章 李靖的背書第三百九十三章 舉止神秘的秦心第五百十一章 孫華的敘述(二)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氣連枝第四百二十章 石見之戰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個禍害第二百零三章 釜底抽薪(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平誰的叛?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三百二十三章 孫福回來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拜會秦瓊(一)第四百十六章 徒費國帑?第七百九十六章 河東獅吼第一百六十五章 逼迫第五百六十六章 血洗李家莊第三百五十八章 如此結果最合適不過第七百九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七百二十章 李沂大婚(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孫無忌認罪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六百八十四章 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