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皇帝大婚

今年新春不同於往常,除了新皇改元之外,還有另一場喜事。

那就是皇帝大婚。

皇太后早已頒下懿旨: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儷儲貳,允歸冠族,皇家銀行大總管韓仲良之女,門襲軒冕,家傳義方,柔順表質,幽閒成性,訓彰圖史,譽流邦國,正位儲闈,寔惟朝典。可爲皇后,母儀天下,所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今日,皇帝再頒冊封詔書:惟爾皇家銀行大總管韓仲良之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葉。備茲令典,抑惟國章。是用命爾爲皇后。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同時,大赦天下,凡不在十惡之罪者,皆大赦。

就在舉國同歡之際,西南一道戰報送入京城。

由官驛至兵部,再至軍機、內閣,呈報皇帝。

消息迅速傳開,唐軍攻破吐蕃都城邏些城,生擒吐蕃贊布和輔政大相祿東贊等一應衆臣。

三喜臨門,街頭的歡慶之意愈發高昂。

無數的百姓自發地入朱雀大街,向朱雀門涌去。

在朱雀門前橫街,逾數萬人跪拜稱頌“偉哉大唐!”

連續三天三夜,長安城中的爆竹、煙花就沒有停過。

人們陷入了狂歡。

然而,在甘露殿中,身穿喜服的李沐卻臉色不虞。

對面,內閣、軍機十三大臣也是皺眉不展。

勝利固然可喜,代價未免太大,關鍵是如何善後。

李師率部從鬆州出兵,到攻下邏些城,前後用了共計一百十一天。

這個戰績,就算是李靖、李勣,也張口結舌,無法相信。

太過離奇和不真實。

無人敢信。

可當軍機處展示了狼牙衛在吐蕃各地傳來的消息,印證了戰報的真實性。

羣臣終於信了。

太極殿之上,羣臣一片歡呼。

可問題隨之而來,由魏徵爲首的言官,首先提出,李師該當何罪?

大臣們原本就對李師已經非常不滿。

張揚跋扈。

違抗聖旨。

屠殺平民和戰俘、不經朝廷同意擅自出兵。

不經朝廷同意擅自拒絕吐蕃議和。

不遵奉旨意,擅自進攻吐蕃都城,致使唐軍傷亡六萬人。

……哪一條都足夠李師喝一壺的。

內閣七人、軍機處五人,除了蘇定方不在,李靖迴避沉默不言之外,十二名重臣一致諫言,必要給予李師以重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道理說到哪都是真理。

李沐是個講道理的人,不過他從來只講自己的道理。

自己的道理,顧名思義,就是與自己有利的道理。

但這次,李沐也怒了,他可以赦免李師任何罪責,但有一點無法赦免,因爲李師違背了他的囑咐,自己再三囑咐李師不可造成太大傷亡,結果僅邏些城一戰,傷亡了六萬人。

戰爭總有傷亡。

但需要問,值不值得。

李沐的戰略根本沒有想要滅了吐蕃,因爲吐蕃以西,如泥婆羅、象雄、迦莫路等西域小國,那等着吐蕃去佔領。

明明可能假手於人的事,如今卻要親歷親爲,這不符合大唐的利益,也不符合李沐的戰略構想。

不僅如此,吐蕃這次被唐軍迅速攻破都城,並不代表着吐蕃整個勢力的覆沒,大片的疆土都控制在吐蕃各個部落手中。

沒有三五年時間,唐軍很難真正控制吐蕃。

而這,更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兵力和精力。

很顯然,李師把這一切都攪亂了。

這就象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原本不去想的,如今放在了面前,想拿怕燙手,丟掉太可惜。

這讓李沐,乃至內閣、軍機諸臣都陷入了爲難中。

面對諸臣一致要求懲誡李師的陳請,李沐看向李靖。

“衛國公意下如何?”

李靖臉色波瀾不驚,甚至沒有起身,他安坐錦凳,答道:“削爵去職,勒令其限期回京自辯。”

李沐聞聽,微微一笑,“重了,重了。削爵倒不至於。”

雖是笑言,但已一語定性。

所有大臣都已經清楚,皇帝還不想懲誡李師。

沒有人敢反對。

就算魏徵也一樣。

李沐靠自己奪取天下,手中掌控大唐最精銳兩衛,不需要去討好任何一個勢力。

這就是實力。

無欲則剛。

言出法隨。

“諸公都知道,臨陣換將,是爲大忌,朕可不能因一些小節,去懲罰剛剛爲大唐立下赫赫戰功的一方主將。這不等於打自己臉嗎?”李沐悠然說道。

“但功過要分清,李師並無擅專抗旨之罪,是朕回京之前,授於他臨機決斷之權。至於拒絕吐蕃求和之事,也在這臨機決斷權力之內,李師畢竟沒有阻攔吐蕃派往長安的議和使團。李師的枉殺罪名,朕覺得也可分開來說,畢竟此戰是吐蕃先入侵大唐西南,致西南十數州生靈塗炭,王師討伐不義,如佛家當頭棒喝,有慈悲,也須有雷霆之罰。”

“但,李師攻邏些城,致使六萬唐軍傷亡,打亂朝廷整體佈局之罪,不可饒恕。”

李沐掃視了一圈,“故朕以爲,派使前往邏些城,訓斥李師,令其收斂心性,積極進行善後。待局勢穩定,再召回論罪處置也不遲。諸卿以爲如何?”

如何?還能如何?

皇帝都已經將大半罪責攬到了自己身上,不能如何?

僅憑一個傷亡巨大的過錯,要將剛剛立下滅國之功的一方主將,削爵去職,這不符合常理,更不合李沐的脾性。

於是,諸臣互視一眼,起身應道:“陛下聖明!”

……最後經過幾輪商談,與吐蕃來長安議和的使團商議之後,朝廷決定,赦免芒鬆芒贊、大相祿東贊及所有吐蕃官員,芒鬆芒贊生母蒙潔墀嘎入唐,賜宅留居長安。

冊封芒鬆芒贊爲西海王,文成公主爲王太后攝政,大相祿東贊輔政。

內政一應皆由吐蕃自治。

大唐在邏些城駐兵五萬,只爲衛戍邏些城,保護文成公主和吐蕃唐人的安全。

駐軍不干涉內政,但駐守唐軍的耗費、軍餉皆由吐蕃提供。

吐蕃使團隨即奉旨返回邏些城。

第三十三章 暮年的李淵第三百七十六章 李沐心中的背鍋俠第七百五十二章 瘋狂的淵蓋蘇文第一百十六章 鬧除夕(一)第九百六十四章 傳說中的孫思邈第二百九十八章 嗣王府(二)第二百章 虛與委蛇第二百零八章 庶女可嫁第九百五十八章 勝利第四百十二章 只要活着就好第四百十五章 翻臉不認人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能戰,毋寧死!第四百十九章 議和談判第四百四十六章 兄弟情深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周的野望第七百三十六章 慌報第四十一章 長孫衝的酸意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八百六十一章 家宴(三)第九百九十六章 薩那港海戰第四百零八章 鬆鬆筋骨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治被嚇哭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白山會盟第九百二十一章 邠州城牆上一聲吼第二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厚道第九十六章 “文采”風流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邊海水一邊火焰第二百四十三章 常玉被捕第一百九十一章 女人的智慧(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長孫兩兄弟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心難測第八百五十三章 李師的瘋狂第九百七十三章 遺憾有遺憾之美。第一百五十九章 恍然大悟第四百四十八章 生死關頭第三百三十三章 肉都爛在了鍋裡第四百十一章 血戰突如其來第一百十四章 綠雲的身世(第九更 求訂閱)第九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有啥?第九百四十三章 誠信友愛,堅韌敢死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九十三章 鏡如戲第四百八十九章 據堅而守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幕下的密會(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結案第九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有啥?第一百七十三章 結案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會罵人的許胤宗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不傻第十七章 李靖的背書第五百章 一命換滿門第一百零八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三更 求訂閱)第三百十七章 近朱者赤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靖的隱忍之道第一百七十章 神秘之人第七百零五章 劉洎的下場第六百六十章 打不過就跑?第一百二十二章 徹夜奏對(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兄弟交心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四百五十九章 敲竹槓?第三百零六章 找抽的長孫逸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九百四十四章 唐人果然狡詐第一百八十五章 差點尚公主第二百零九章 你待怎地?第九百七十三章 遺憾有遺憾之美。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九百九十八章 以何爲君,牧何民?第二百八十四章 驚天的秘密第七百三十八章 有賞有罰第七百八十五章 太囂張了第五百零七章 武水縣伯常何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劉洎獻策第六章 飛來橫禍第七百零九章 除惡務盡第一百零六章 侯君集出征(第一更 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三章 圍城(四)第九百五十一章 三戰三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時就是一種毒藥。第五百二十二章 江南軍校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四百四十九章 兄弟交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突破鴨綠江第六百三十八章 慘遭逼婚?第九百十三章 高陽一案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九百零一章 這是陛下設下的局?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一百七十六章 姑嫂第九百零四章 皇長子第五十九章 忌憚第九百五十八章 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