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韋貴妃省親

PS :感謝書友“南風嵐”、“幻世玖天”、“蕭競”投的月票,下午爲他們加更一章,謝謝支持。

韋珪是真急了,前夫李珉早亡,就留下一女,代公主下嫁阿史那?忠之後,也僅出一子。

若史暕真有個三長兩短,如何面對九泉之下的前夫啊?

韋貴妃急道:“陛下,懷德郡王遞話進來,說是已經湊了點錢,先把人贖回來,至於陛下所賜的宅子,既然已經抵押給皇家銀行了,就給了銀行便是。”

李世民面色一沉,這可不是一座宅子的事,那宅子是朕御賜的。

如果真被沒收了去,讓朕的面子往哪擱?

李世民面色不虞,韋貴妃心中一想,隨即明白過來,連忙請罪道:“妾情急失言,望陛下責罰。”

李世民喟嘆道:“今之朝局如何,愛妃又不是不知道。李沐佔據攝政王之位,把持朝政,如今史暕一事,又被他佔了理去,朕倒不是捨不得花錢贖他,只是若此事傳揚出去,叫朕如何面對滿朝臣工?”

這話說的確實沒錯。

身爲天子,賜出的宅子被沒收,還要動用內帑贖人,這太寒磣人了。

韋貴妃心中一動,道:“懇請陛下容妾出宮回一趟孃家,以韋家之力,想來籌措出六十萬貫應該不是難事,如此陛下就不用爲難了。”

這裡要說說韋貴妃爲何有這麼大口氣了。

韋珪出身京兆韋氏,在前隋時,京兆韋氏、河東薛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這四姓合稱“關中四姓”。

可想而知,這四個士族的能量如何了。

韋珪出身豪門,但前半生運氣卻不咋滴。

她的生父韋圓成早死,因無子嗣,世襲的鄖國公爵位和家業被其叔韋匡伯繼承。

嫁倒也算嫁得好,前夫李珉也是出身渤海李氏,乃隋朝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

當時“關中四姓”和“五姓七望”一樣,皆在四姓中通婚,形成聯姻政治集團。

之後,隋末大亂,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李子雄父子俱誅,家產籍沒。

韋珪就成了罪官家眷,如不是看在其父韋圓成是世襲的鄖國公,恐怕當時就沒入官伎了。

之後,韋珪輾轉流回到洛陽。

正好,那時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的王世充,城破之後,李世民李世民在城中廣結名門望族,安插自己親信,經營洛陽。

就在這期間,他迎娶韋氏姐妹,韋珪和本是王世充兒媳,也就是鄭國太子妃的韋尼子(其父親也就是繼承家業的韋匡伯)。

李世民登基之後,堂姐韋珪爲貴妃,堂妹韋尼子爲昭容。

所以,以韋珪如今的身份,再加上堂妹昭容韋尼子這一層關係,去孃家借點錢確實應該不是問題。

李世民神色有些意動,“這倒是個辦法,不過等劉洎來複命之後,再作決斷吧。”

韋貴妃知道事不可急在一時,點頭應道:“妾遵旨。”

李世民心中其實對劉洎此次前去說項,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他知道李沐一向對劉洎看不順眼,本應派房玄齡或者岑文本去的。

可房玄齡推託,岑文本又生性木訥、口舌不利。

若派身份不符的官員去,難免引李沐心中不快。

所以,左思右想,還是令劉洎去了。

至少劉洎身份相配,且伶牙利齒的,說不定能說服李沐也不一定。

不一會兒,有太監來報,劉洎已經到了承慶殿。

李世民回頭對韋貴妃道,“愛妃且在此等候,若事情解決也就罷了,若沒解決,朕會派人知會於你,到時你便出宮一趟。”

韋貴妃應道,“妾遵旨,妾恭送聖人。”

李世民回到承慶殿,劉洎便迎了上來。

“劉愛卿,結果如何?”

“回陛下……這……。”劉洎欲言又止。

李世民沒好氣地說道:“有話快講。”

劉洎躬身道:“臣無能,有負陛下所託。”

“這話從何講起,莫非李沐拒絕了朕的好意?”

劉洎苦笑道:“臣其實連李沐的面都沒見到,李沐只是派人傳了一句話出來。”

李世民強忍着怒氣,蹩眉道:“何話?”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假外孫矣。”

此話一出口,李世民暴走了,“豎立安敢欺朕,忤逆……猖狂……跋扈……不當人子……。”

也難怪李世民暴怒。

劉洎雖然沒有領李世民明旨前往,但顯然李沐是猜到了劉洎前去的用意,自然能猜到劉洎背後是李世民的意思。

那正常來說,你拒絕也好,不見也罷,推託人不在也就是了,給雙方留個體面。

但問題是李沐偏偏令人傳話出來,這表示人在啊。

人在還不見,那就等於打李世民臉了。

李世民如頭公牛般在殿中橫衝直撞了幾圈,喘着粗氣道:“劉愛卿可有應對之策?”

劉洎爲難起來,這種情形他還真遇見過。

正常來說,皇帝遇到這種悖逆臣子,不該直接派兵拿下,治欺君之罪嗎?

可如今,誰能拿李沐,若李世民真下了這道旨意。

恐怕南衙十二衛一半以上都不會奉旨,而八萬神機衛說反就反了,到時被拿得還不知道是李沐還是……。劉洎不敢往下想了。

見劉洎默不作聲,李世民便知道劉洎沒有主意。

回身衝着袁仁國咆哮道:“去知會韋貴妃,就說朕允她出宮。”

韋家的興盛,有據可查,有實可考。

坊間有俚語曰,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意思是說,城南的韋家,離天就只差尺五之數了。

這其中有兩層意思,一是形容韋家的勢力可以與天子相抗衡。

另一個意思是,韋家的地勢高。

韋家的地勢確實高。

俚語中的“韋杜”二字,說得不是韋、杜兩家。

而是隻有韋家,“杜”字的由來,還得從鴻固原的杜陵說起。

杜陵是漢宣帝劉詢的陵墓,地勢奇高,有潏、滻兩河流經此地。

這就是所謂的依山傍水,屬於上佳的風水寶地。

之後,建昭朝,位列三公的韋玄成,舉家遷居京兆杜陵,開始繁衍生息。

漸漸形成了氣候,這就是京兆韋家的由來。

李世民之所以一破洛陽就迎娶韋珪和韋尼子,結交韋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連老杜都留有詩句對韋家稱譽和標榜,“鄉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

可想而知,韋氏的勢力有多大了。

第二百六十章 瞬間反轉第七百二十七章 李靖送來三將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七百六十三章 李義府的“奸計”(一)第八十二章 拍馬入天牢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四十一章 長孫衝的酸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三)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七百十八章 錢成了燙手山芋第二百十一章 美人計第九百五十五章 還可以做的更完美一些第七百六十二章 突破鴨綠江第七百零五章 劉洎的下場第二百三十一章 嫡女來襲第七百零一章 李沐,你就死了吧!第八百八十八章 李沐發大招(一)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七百五十章 鬼天氣第二十七章 人臣的覺悟第三百四十一章 唯他最狠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百零五章 臣願進宮第三百十七章 近朱者赤第五百四十一章 房玄齡入宮第五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九百七十六章 飲勝第四百三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八百六十四章 信任,有時就是一種毒藥。第四百八十章 長孫無忌的陰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二百十八章 常玉暴露第九百十九章 該來的,終究會來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二百六十七章 君臣密謀第二百零一章 老成謀國第二百四十五章 驟聞驚變第一百零四章 效仿桃園五結義第九十七章 貪心者必入套第七百零一章 李沐,你就死了吧!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十八章 勝在狡辯第九十一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二百八十章 臣願奉旨誅殺李沐第三百八十五章 借糧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七百八十三章 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情起復第三百八十三章 江南大旱第四百零二章 時不我待啊第二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結案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四百九十六章 與李靖重逢第四百四十五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二百八十章 臣願奉旨誅殺李沐第七百九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五百十二章 常何的自辯第五百四十三章 密談第八百三十二章 勇者無淚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能戰,毋寧死!第八百十七章 風雲漸起第九百六十七章 孫華,你可有聽見?第三百七十九章 拜會秦瓊(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影中的那一抹廖落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主母?虧你想得出來第二百七十章 候君集被擒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六百七十一章 滎陽之行(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背影中的那一抹廖落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房玄齡入宮第六百八十九章 李世民重建玄甲軍(加更)第七百十三章 京兆韋家沒落(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付束脩第二百八十三章 敢與李沐說項者與其同罪第六百三十三章 軍令狀第二百二十六章 擴股就是搶錢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不象第五百零二章 長孫無忌吐露隱秘(二)第九百九十章 另類的斂財手段第二百四十八章 要人(一)第七百九十六章 河東獅吼第八百六十七章 被徵辟的唐僧(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五姓異動(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常綠雲遭遇埋伏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第七百十五章 京兆韋家沒落(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惱羞成怒第九百五十四章 都是決戰,都是孤注一擲。第九百十四章 親審辯機(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不求清名,只求聞達第二百四十四章 私相授受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無忌發動兵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