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李世民索要程咬金

PS:感謝書友“Hugo”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另,和尚早上在“作品相關”中開了一免費單章,迴應了一些書友的意見,也總結和展望了一下,劇情的走向。

請書友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支持!

……。

李世民確實需要人手,不僅需要,而且需要很多。

從登基以來,李世民從沒有象現在這般“求才似渴”。

長孫無忌、高士廉,加上被俘的程咬金。

短短几個月,就折了三位國公。

這還不算站到了李沐一邊的李靖、李勣。

朝堂之上,官員雖多,可能官階不夠,與李沐針相對的就少了。

能甘心爲李世民所用,與李沐對抗的,那就更少了。

李世民不得不摒棄前嫌,蒐羅人才,先壯大起勢力再言以後。

以至於將關押的袁仁國再次放了出來,重新隨侍左右。

只是袁仁國在大內中的其餘官職,被全部抹去。

都說物是新的好,人是老的好。

袁仁國畢竟是知根知底之人,雖說一時糊塗,幫李沐放走了楊氏。

可如今雙方和談成功,袁仁國便不能被作爲通敵罪加以懲處。

否則,通敵中的敵是何人?

況且,袁仁國放走楊氏,畢竟沒有確鑿的證據。

一切也只是猜測罷了。

所以,將袁仁國重新調至身邊隨侍,李世民或許更出於是一種念舊的心理。

人老了,就開始懷舊,這是人之天性。

老人兒,用起來順手,李世民如是想着。

其實李沐並沒有過河拆橋,將袁仁國拋在一邊。

他在和談完成之後,早已派人去探望過袁仁國。

只是和談雖然完成,可李世民畢竟是皇帝,袁仁國下獄並非在刑部或者大理寺。

而是在宮中,內廷專用的監牢。

如果李沐光而堂之的去看望袁仁國,或者進諫李世民釋放袁仁國。

那不僅救不了袁仁國,反而是害了袁仁國。

所以,李沐越不拿袁仁國當回事,反而袁仁國越安全。

袁仁國自然也知道此理。

所以,打從監牢中出來,便與李沐顯得很生份,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意。

就算是承慶殿中,看到李沐,也是公事公辦的神情,連多一句話,多一個字都欠奉。

甚至還在背後,悄悄罵李沐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白眼狼。

這讓李世民得知之後,非常高興。

如今在朝堂上,敢罵李沐的人,已經不多了。

難得袁仁國罵出了朕心中想罵的話,於是龍顏大悅。

恢復了袁仁國御前太監的身份。

這天,江夏郡王李道宗進宮面聖。

“陛下,如今李沐勢大,陛下身邊缺少肱股之臣拱衛。臣請陛下,與李沐交涉,將被羈押的宿國公要回,以輔佐聖人。”

李世民有些躊躇,程咬金,確實朕有大功。

於是看向房玄齡道:“卿以爲如何?”

房玄齡看了一眼李道宗,以房玄齡對正治的敏銳,首先懷疑的是李道宗此諫的出發點。

他知道李道宗與李沐來往甚密,此次自己在李家莊與李沐會晤,還是李道宗牽線搭橋的。

若是半年前,房玄齡自然不會懷疑李道宗。

可現在不一樣了,李沐以攝政王的身份總攬朝政。

文武百官紛紛改換門庭。

若非自己,還有褚遂良、岑文本、劉洎等舊臣拱衛天子,或許李沐就不僅僅是攝政王了。

好在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還在自己這方。

尉遲恭等武將也迷途知返。

可房玄齡同樣也知道,憑眼下的實力,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所以,李道宗的進諫,讓房玄齡十分爲難。

他深知李世民如今求賢若渴,程咬金又是知根知底之人。

雖然之前附逆,但對程咬金,房玄齡與李世民一樣,還自認了解的。

關鍵是程咬金是當朝國公,李沐將其羈押王府時間太久,對於李世民的聲望無疑是一種打擊。

所以,就算明知道是毒藥,房玄齡也不得不喝。

“回陛下,臣以爲江夏郡王諫言在理,程知節對朝廷而言,功大於過,身爲當朝國公,若困時過久,實爲不妥,陛下應予以解救。不過畢竟事涉攝政王,故以臣之見,先派人去探探攝政王口風之後,陛下再下旨也不遲。”

這是老成謀國之言,天子詔令至高無上,不得輕出。

這要是直接下旨,李沐不從,豈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

李世民點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那以卿之見,派誰前往合適?”

房玄齡想了想,李道宗與李沐勾連過密,顯然是不合適的。

岑文本心性刻板,太過謹慎,不適合爲使。

劉洎倒是機靈,身份也合適,只是房玄齡擔心劉洎心思太過活絡,萬一賠了夫人再折兵,損失就大了。

這一眼掃去,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

房玄齡嘆道:“臣願往。”

李世民眼神一縮,雖然深信房玄齡的忠誠,可李沐在公審樑仲業前,舉薦房玄齡代表他參與公審的情景,一直在李世民腦海中久旋不散。

“愛卿能親自前往,朕自然是準的,不過……還是勞煩江夏郡王再跑一趟吧,等有了眉目,愛卿再前往佈政坊與李沐接洽不遲。”

房玄齡心中咯噔一聲,暗道果然,君臣之間裂隙已成。

雖然房玄齡能理解李世民的心情,畢竟這兩年來,嫡子、庶子接連謀反,連視如肱股的長孫無忌也勾連尉遲恭、程咬金髮動宮變,李世民有防備之心,也屬人之常情。

可問題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誰都希望自己是例外的那一個。

房玄齡也是如此。

若說因此房玄齡的心冷了,那自然是誇張了。

可要說心中全無疙瘩,卻是騙人的。

“臣遵旨。”李道宗欣然接受了李世民的旨意。

房玄齡心中一嘆,拱手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對李道宗說道:“承範此去,先探探李沐的口風,再要求面見程知節,聽聽他對朕可還有一絲忠心,回來稟報之後,朕再決定下一步安排。”

“臣必不負聖意。”

一天之後。

李道宗進宮復旨。

“陛下,臣已經與李沐當面交涉。”

“他如何說?”

“李沐道,若陛下要赦免宿國公逼宮謀反、擅動刀兵之罪,他自然是須遵旨的,只是……。”

“只是怎樣?”李世民聽了前半段,還是高興的,可被這只是二字,惹得很不痛快。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才少女許青雲第七百零七章 鑄幣權(二)第一百章 溫水煮青蛙?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世民的怒火第四百六十八章 密信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匹夫有勇,士不如斯!第三百五十六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九十六章 愛卿何須體面?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略失誤第八百九十三章 目標突厥第九百零四章 皇長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兩衛虎牢關遭遇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五十三章 刻意拉攏(一)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四百六十五章 官督商辦(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密會(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疑似線索重現(一)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淳風的預言沒錯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周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江山萬里圖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七百零六章 鑄幣權(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母沈羽第七十九章 兵發越王府?第七百八十五章 太囂張了第六百零七章 再次和談(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徹夜奏對(二)第四百三十章 玉佩的秘密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軟禁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六百八十二章 李世民善使美人計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五百零九章 和好如初第九百七十九章 你更適合宮中第五百零九章 和好如初第十八章 勝在狡辯第七百五十七章 圓桌會議(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特會罵人的許胤宗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仁軌的小算盤第六百七十九章 長孫渙遷兵部左侍郎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講各的道理第三百四十二章 欽犯劉仁軌第八百二十四章 文成公主身世之秘第七百八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高昌生變第四百九十八章 長孫明月替父求情第六百六十八章 長孫兩兄弟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九百三十七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幕下的罪惡第五百零一章 長孫無忌吐露隱秘(一)第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六百零五章 李沐的戰術(三)第七十八章 李泰,哪裡逃?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六百七十三章 滎陽之行(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若善終,天理何在?第六百四十章 李婉順出嫁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勣竟是輔臣之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長孫無忌服軟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九百七十四章 少年名臣第五百六十八章 潛入京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反擊(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力青黃不接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第八百九十章 房玄齡正式效忠第一百九十二章 女人的智慧(二)第六百十二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高藏王要降唐第三十一章 無意插柳第五十章 尉遲恭的報復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諜第七百五十八章 圓桌會議(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世民的怒火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見朱邪克勒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九百八十二章 騷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秦瓊居然是知情者(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第八百九十四章 李恪與段志玄第三百零四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敲竹槓?第八百三十二章 勇者無淚第七百十二章 京兆韋家沒落(三)第三十二章 若要富先修路第七百十五章 京兆韋家沒落(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徹夜奏對(一)第九百六十七章 孫華,你可有聽見?第九百零四章 皇長子第三百二十章 而我,便是聖骨第四百三十三章 劫獄(一)第七百五十九章 圓桌會議(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