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Pronoia(下)

事實上,攻滅拜占庭的奧斯曼帝國在17世紀前採取的軍事制度也即是普洛尼亞的翻版,即著名的timar制度,蘇丹的官僚們將軍事地產精細覈算好,抽取部分充當騎士階層(西帕希)的服役報酬,西帕希同時也充當該地產上督導耕作和稅收的角色,timar同樣不世襲(但若是西帕希死後,子嗣同樣可以參加蘇丹的軍隊,此地產也會優先考慮授予子嗣),其受益人名單要呈交蘇丹親自審覈,並會加以定期輪換,一旦西帕希長達七年都沒有爲蘇丹提供過軍事服務,那麼他的timar將會被沒收。

timar制度有效地支持了奧斯曼帝國奇蹟般的擴張,併成爲歐洲噩夢長達三百年,它被證明是那個時代最科學最有效的軍事制度,當然這個制度不可能完美無瑕,也不可能歷久彌新。當近代軍事制度盛行後,它不可避免地衰亡了——但我們沒理由因爲一個實行了五百年的制度最後沒落,就說它從未揮過作用,或從未先進過。事實上正是因爲拜占庭的科穆寧王朝推行了普洛尼亞制度,軍力得到迅回升,阿萊克修斯時代能拉出去野戰的人頭不過兩萬,約翰二世即達到四萬,而曼努埃爾一世則能動員七萬人......timar和普洛尼亞制度也和日本中古時期的軍事制度相似,大名給麾下武士的土地增益也分爲兩類,知行和宛行。宛行即是享有收益,但不世襲佔有的土地封賜。

其實,高文的“聖俸福音制度”也即是普洛尼亞地產和timar制度的變種,它的優點在於便於急擴張領地(人人都知道,聖俸地產越多,自己的所得也越多),在守禦戰裡和侵攻戰裡都能士氣高揚(前者爲了保衛聖俸,後者爲了增加聖俸,並且立功越多聖俸也越多),士兵容易精銳化(士兵領取聖俸收益,並不直接和田地捆綁,能集中呆在營地當中安心軍事操練,能最快地接受新武器和新戰術,奧斯曼帝國在147o年後纔開始火器化,但度效率非常快,很快就組成了支讓歐洲國家咋舌的火槍、火炮隊伍),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業生產。

當然缺點並非沒有,比如一旦帝國的領地擴張達到瓶頸,便會讓軍事進展陷於停滯狀態,另外爲了覈算地產、監察軍事階層,也需要支專業而龐大的官僚集團,權力也會不斷走向集中化,集中化必然帶來僵化(鼓吹集權有效率的人,顯然看硬幣只看一面,依我看集權的最大危害不是別的,恰恰就是僵化,僵化起來或幹僵化的事特別有效率——不會詳細闡述,也不撕逼),當然這不是身處這個時代的高文所考慮的問題,因爲高文是個不折不扣的務實主義者,如果有可能叫他搞集體農莊他都無所謂。在高文的心目中,一旦優點大大過缺點,它就是好的制度,就值得采取。

哦,蘇拉把普洛尼亞地產的前生後世給描述了下,水平有限只能說得這樣的粗略,但絕不是爲了水字數(純潔的眼神),是爲了方便讀者理解這個時代和高文的舉措,所以十分十分重要((☆☆))。

言歸正傳,高文斷然否決了普洛尼亞地產的特權,讓所有在場來投效的騎士都很尷尬。

不過很快大主保人的機要官菲拉克託斯卻舉出了折衷的方案:保障所有普洛尼亞騎士們原本登錄在帝國檔案上的諸色收益不變,折算爲金錢或穀物的“聖俸”,甚至還增加三成,並認可他們原本的田產並劃爲“蔭子地”,可當作遺產傳承,也可出售,但撤銷他們在監領地上的權力,監領地上所有田產和農民都加以解放,所得的收益直接歸塔爾蘇斯國有。

另外騎士們此後將成爲新旅團當中的百夫長或重裝騎兵,繼續爲高文服役。

這個方案當然是高文預備好的,當作誘導緩衝的。

聽到這個,部分普洛尼亞騎士願意接受,但部分也表達了委婉的抗議,比如貝庫斯就直接質詢大主保人:

“我們當初得到金冊詔書和帝國檔案的認可,是因爲我們能直接將土地的產出轉換爲軍事服役,省去了國家收稅和中轉運輸的經濟負擔。大主保人的心情想法我們當然能理解,但考量現在的局勢......”

高文舉手禮貌地在他質疑完答覆說,“聖俸地產在塔爾蘇斯、塞琉西亞推行取得很大的成功,是我得以擊敗皇帝征討軍的看不見的最大功臣,沒理由在阿塔利亞和皮西迪亞行不通。另外,對阿塔利亞稅金的管理,不用諸位擔心。”說完,高文便用手指着地圖沙盤,“阿塔利亞和費爾納,我準備各自建立個大兵站,當地徵收的糧食實物我將全部囤積在其中,再讓商會商人們通過海6道路前來用食鹽、絲綢等輕貨前來交換其中三分之一部分,再折算爲錢幣輸往塔爾蘇斯城;至於三分之二部分,我交給督農司金庫和招諭所來管理,主要用於交換當地民衆的服役,比如鎧甲製造、修築道路等,也用於將來作戰時旅團士兵就近補給。”

這下貝庫斯似乎也沒什麼話好說,但旁邊另外位阿克羅鮑利忒斯卻又有了疑問,看來仍未有死心,“可是這羣管理的人,除去我們外真的沒有了。何必勞煩大主保人派遣新人來呢?”

阿克羅鮑利忒斯說這話是有底氣的,畢竟他們的前代乃至本人都或多或少和稅務打過交道。

高文哈哈大笑起來,他對着所有的人說到,“在聖保羅學院裡有六十名剛剛肄業的學生們,他們懂律法和計算,我會將他們統統派遣到阿塔利亞、阿菲永來擔任市集監督員、監稅員和作坊監工,同你們一樣他們也是用聖俸薪資來償付勞動的。另外三年內,我會復興阿塔利亞的學校,會復興阿菲永的學校,也會復興貝里圖斯的學校(貝里圖斯即貝魯特,現在亦被改回原名)——你們專事軍事作戰,管理行政、司法和稅務自然有人來運作。”

這下,所有的普洛尼亞騎士們都沒話說了。

接着,他們只能追隨高文前去圍攻阿塔利亞城,而所有的依附農私兵則被當即釋放,高文的機要官主持了阿塔利亞的“田產分配”,或圈出聖俸農莊地產,或重新規劃自治農業公社,一切向阿菲永和塞琉西亞看齊。

第81章 更遠的目標第37章 被威逼的阿格妮絲第52章 默契第72章 援兵第91章 殺意第105章 聖誕攻勢第34章 夫人的慫恿第28章 塔爾蘇斯女凱撒第27章 尼沙普爾(下)第11章 羅馬人第95章 中央之戰第18章 順序第3章 真正的所羅門後裔第72章 塔波陣亡第37章 閉塞的沙漏第61章 仁愛的阿萊克修斯第100章 爭分奪秒第32章 人血麪包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43章 滴鉛丸第8章 河原地血戰第47章 科羅曼和巴羅們第64章 以劍扶犁 中第21章 馬蘇德的宣稱第89章 對女執政官的處置第2章 御苑第27章 摩西亞的狼第35章 比薩領事第1章 馬拉什的策略第71章 第三條路第22章 火器之威第91章 博希蒙德再起(上)第63章 皇帝的夢第44章 縱火第64章 切肉時的信諾第66章 兩不相欠第50章 哲蘭第107章 新的旅團第22章 麻竹箭第93章 Pax Romana第41章 羊毛衫殺手第65章 奇貨可居第65章 去庫塔伊西的信第31章 被擄去的貴婦第96章 皇帝大軍陣(上)第11章 拋劍第65章 戰前第22章 播種第29章 “皇帝的棋”第67章 蘇特里之變第59章 鐵血丹心郭統制第64章 以劍扶犁 中第16章 新聖座第5章 鮮花與盟約第56章 截路伏擊第46章 虛妄安慰第70章 坍塌第115章 獵殺伏兵第97章 踢湯鍋第83章 射傷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12章 天鵝騎士第17章 官邸前第49章 管家露相第90章 罪孽深重第41章 解乏第100章 爭分奪秒第63章 皇帝的夢第39章 摩西亞大稅冊第69章 堡寨羣第91章 新的商約第66章 金手第20章 各人的道別第10章 褐軍第25章 三個人的陣勢第76章 夜襲第90章 新石柱第95章 密文第71章 卡帕多西亞易幟事件(上)第75章 戰端第48章 卡斯托里亞山脊第102章 被挾持的女人第54章 戰時小憩第50章 發往錫諾普的信第24章 河面上的交易第79章 幕牆第40章 “蛤蟆”(再續)第40章 點閱第11章 諾曼金第82章 和威尼斯人的談判第11章 死令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69章 黛朵.科穆寧第32章 人血麪包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77章 教廷使節第17章 赫利斯托弗第44章 王子的埋伏圈第79章 御旗的丟失第13章 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