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民衆先前就被西西里諾曼軍隊禍害慘了,糧食被劫掠式徵調,許多人還被拉去做苦工修築營砦,現在他們的怒火燃遍品都斯山脈和濱海平原,很多人拿起手頭的武器,聯絡忠於高文的當地斯拉夫部落並肩起來:農人和牧民到處襲擊西西里諾曼的據點,殺死俘虜落單的敵人,而集鎮則絕棄曾經對西西里王國的繳款承諾,轉而效忠皇帝並給軍隊營地送來給養。
伊庇魯斯幾個堡壘裡的諾曼人根本呆不下去,他們或者只能孤守據點,有的則冒險逃脫在荒野裡被團團包圍打死,原本諾曼佔據的區域隨着高文旗幟到來,而迅速崩潰中。
而皇帝則端坐在御營當中,每日都親切接見前來投效的民意代表們,安頓他們的生活並公平劃分田產權益。
最後就連威尼斯艦隊駐泊的科孚島,都連續不斷爆發叛亂,當地居民偷襲、投毒、縱火燒船的事件層出不窮,整個艦隊窘迫到白日駐留在島上,晚上就必須起錨駛入都拉佐城中,來防範當地人的作難,是疲於奔命。
都拉佐城愈發孤立,近兩萬人被高文牢牢困住,野戰也不敢野戰,四周鄉村集鎮又被高文佔據,給養全部得仰仗威尼斯或西西里的海運,而威尼斯船隻每出動一次也需要耗費很多金錢,況且冬季來臨後,海面經常會出現風暴,給航運的船員槳手帶來很大危險。
威尼斯城邦越來越陷於艱難中,是難以爲繼。
之前唯一次和現在境遇相同的,也是十六年前的都拉佐戰役,但那次威尼斯雖然也付出慘重代價,可很快就從阿萊克修斯皇帝那裡取得超越理想的“補償”,但現在呢?他們的損失,又找誰去彌補呢?
糟糕的情況率先出現在胡姆地區:裝載着阿爾摩什和匈牙利歸國士兵的船隊,在島羣裡遭遇了強勁的颶風,甲板上的很多匈牙利貴族大約是人生首次見到海洋的威力,鉛灰色的雲完全沒有平日裡的溫順,像野馬般奔騰,和怪獸般吐出閃電,燃燒照耀着猙獰的海面,夾雜着發出千刀萬劍般咆哮的風。巨大的浪將威尼斯人長長蜈蚣般的船隻高高掀起又砸下,船隻上的塔樓被沖垮摧毀,許多勇敢的水手落入水中溺斃,糧秣給養被浸泡,各種袋子、木桶在船艙和甲板上飄來浮去。
這支艦隊原本計劃在扎拉上岸的,現在只能狼狽地靠往烏爾齊尼以圖活命,被淹得半死的人爬滿了灘頭,更遠處的海水當中飄滿了死馬、死人和各種貨物,在白色的浪花泡沫裡被捲來捲去。但還沒當他們進入海邊的這座小堡壘時,布蘭姆森所帶的北線兩個旅團的騎兵們就發現他們。
口鼻裡流滿苦澀海水的阿爾摩什,見到灘頭對面山丘上立滿了半圓陣型的敵方騎兵,瞬間絕望起來——這羣騎兵舉着的是奇怪旗標,矛杆頂端刺着個很大很圓的“拜佔特金幣”,下面串着六枚同樣放大的“塔索銀幣”(標誌六個支隊),其下繫着四根飄拂的絲帶,反正就是個醒目的錢串子——阿爾摩什知道,這是高文的旅團,絕不是什麼善類。
劫後餘生的巴羅們嚴厲要求阿爾摩什去和對方“談談”。
於是硬着頭皮的阿爾摩什,前往布蘭姆森的圍城營地乞求對方發揚尊重王族的精神,把他們給放回去,作爲條件所有匈牙利人願意交出殘存下來的船隻、馬匹和武器,阿爾摩什還保證說自己回去登上王位,便立即和貴方皇帝簽署和議,承認帝國對匈牙利的宗主權併成爲藩屬,每年都要繳納大額貢金。
很快阿爾摩什看到,坐在對面的敵方將軍叫布蘭姆森的,目光很和藹地看着自己,就像是看着堆閃閃發光的金子。
良久,布蘭姆森輕咳幾聲,用匈牙利人都能聽懂的德意志蘭方言陳述說:按理說他遇到這樣的事是不可自專的,最好要上報皇帝陛下定奪,可是若阿爾摩什能交出表示誠信的人質來,他身爲帝國北線軍團的最高指揮,是有權力善待所有人的。
灘頭上,灰溜溜的匈牙利歸國隊伍和威尼斯水手密密麻麻坐在那裡,四周全是菲羅梅隆和希拉波利斯旅團的士兵,已被嚴密監管起來。
阿爾摩什低着頭快步走回,他向最顯貴的巴羅們請求,“五個人留下來當人質,其餘的人和我回國。”
但沒有任何巴羅響應他的號召,於是阿爾摩什激動起來,他哭着跪在衆人面前,說自己不能留在這,“我的兄長,現任的國王已經中風奄奄一息,他在之前就送來書信,說自己身體情況很不好,要把王位儘快傳給我,這也是我同諸位回國的緣由......匈牙利的傳統,爲了保存王國的強盛是主張立長不立幼的,你們看兄長的兒子過於孱弱,根本無法在將來領導王國於各方夾縫裡生存下來,而我可以啊!我強壯正值盛年,可以挑起更重的責任。”絮絮叨叨說了許多後,阿爾摩什見巴羅們依舊很冷淡,根本沒有絲毫的大局意識,便又發起狂來,他破口大罵每個人的無情無義不識大體,還揪着鬍鬚和頭髮,哭訴說他的兒子貝拉現在才週歲,是他唯一的子嗣,也是整個匈牙利未來的明星,“你們怎麼能眼睜睜看着祖國因這樣的自私而喪失未來?”
最後還是伴同他一起出徵的匈牙利宮相蓋勒特站出來,表示自己能抵上五個顯貴的巴羅,願意留下來當人質。
阿爾摩什欣喜若狂,流淚擁抱蓋勒特,不斷親吻他......
最終匈牙利的巴羅們交出所有還在身邊的東西,但布蘭姆森也允許他們繼續騎馬,攜帶必要的武器,向着北方而離去,因爲在那裡要穿越蠻族密佈的地帶不是件很安全的事。
而一同爬上岸的威尼斯人就沒那麼幸運,他們全部被拘押起來,船隻也被沒收,看到這樣情景的烏爾齊尼城只能選擇投降,因爲抵抗下去毫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