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教宗使者”

“務必要真的把我的忠告傳達到啊諸位!就在不久前,不忠、***淫蕩、貪婪、暴戾、反基督的罪人亨利四世已經在衆人的背離和唾罵裡惶然而死,他的兒子(即亨利五世)馬上就要來這裡爲我執鞭牽馬,請求我的加冕禮,重新和教宗言歸於好。這樣明鏡般的前車之鑑,我的孩子高文是會體察到的——‘上主之城’永遠在這裡,即便它可能被刀兵雖摧毀,但精神和權威卻是永恆的,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教皇手持權杖,一字一頓地敘述着,好像要把這些內容印在這羣人的腦袋當中。

現在看來,當然是羅馬城教宗取得了輝煌勝利:亨利四世在親兒子的叛離後失意而終,整個薩利安地區又要向教宗彎曲膝蓋了——此地區而後的所有主教的敘任權,和各個教堂修道院的財產,都將回到羅馬城的管轄下;而之前由烏爾班起的東征運動,不但徹底光復了聖城,還催生了些聽命於羅馬城的東方公教國度,比如安條克,比如耶路撒冷,也比如塔爾蘇斯(它的情況有些複雜)。

故而尤金在春風得意之餘,即開始溫和地警告高文了:總的來說你還是不錯的,但你搞的那個自新會托鉢僧團最近有點脫離我的掌控,此外你領國內教區建設也不甚上軌道,沒有在各大城市設立大公教會主教,更不曾向我請求權杖和戒指的賜予,單單隻有個宗主教安塞姆在那裡慘淡經營,這樣是大大的不行滴!

此外尤金教皇還明確表示,同樣要求博希蒙德停止對安條克城的攻擊,和自己外甥和平談判,不得違背。

送走高文的使者後,時間已經來到九月的“頭齋日”,在拉特蘭鐘樓聳峙的宮殿裡,加蓋了“齋布”的祭壇前,教皇按照慣例召集了自己的“聖職團”,來商議此次聖戰的事宜。

教宗的“聖職團”即我們通常所知曉的“樞機主教會議”,它最早的名稱叫presbyterium即“長老們”。能參與到這個會議團體裡當然不是普通人,都是屬“聖職長上”級別的高品神職人員,先前高文得到這個冊封,更多也只是榮譽頭銜而非擁有實權,也由此得以不受教規管轄,最起碼這羣樞機是要嚴格遵守獨身不婚主義的(養姘婦除外)。

理論上“樞機主教會議”由三個層面組成,即樞機主教、本堂司鉢和樞機執事。

樞機主教一般只有七人,即羅馬七個教區主教,七個教區爲奧斯蒂亞、波爾託、阿爾巴諾、汝費拉、薩比納、弗拉斯卡提與帕雷斯提瑞那;

而本堂司鉢則來自於二十八座(早期爲二十五座)最重要的羅馬大公教會教堂,只有這羣教堂享有“titu1us”即“有特殊地位”的名號;

至於樞機執事,除去七名在羅馬城負責救濟窮人的“教區執事”外,還有侍奉在教皇宮裡的十一名“宮殿執事”。

故而樞機會議是由七名樞機主教、二十八名本堂司鉢和十八名樞機執事組成的,加教皇自己共爲五十四人,幾乎大公教會所有的大事都由他們裁斷。

可這次會議卻多了兩個人,來自兩西西里王國的西蒙和小羅傑(即後來的西西里英主羅傑二世)。兄弟倆都是王子,爲身體已然欠佳的老羅傑(博希蒙德叔父)所出,但他們父子三人又是羅馬城親自指認冊封的“教宗使者”,故而完全有資格參與到拉特蘭宮的會議席位來。

這個“教宗使者”的身份和權力,又比高文的“列品聖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來由是這樣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來,羅馬城的大公教會先是和君士坦丁堡決裂(雙方搞了個“互開”絕罰令),後又與德意志蘭的皇帝(神羅皇帝)對立起來,這兩個敵人全都不是好惹的——有點感到陷於困境的公教會便開始拉攏當時在南意大利扯旗的諾曼人,羅伯特.圭斯卡特爲的諾曼貴族們很快宣誓向教皇效忠,成爲羅馬城的“領地封臣”,每年繳納封臣稅,並誓要保護教宗的安全、秩序和自由;另一方面,諾曼貴族們就此得到卡普拉、阿韋爾薩、阿普利亞、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的“領地”,換句話說他們在此地統治的法理權,是教皇賜予的。

是的你沒看錯,在當時教皇的領地可不侷限於羅馬城一處,南意大利的這些地方可都在它宣稱範圍內,非但如此——那位教皇格里高利七世(1o73—1o85在位)就曾宣佈過,南意大利、西西里、薩丁尼亞、科西嘉、波蘭、匈牙利和阿拉貢皆是“聖彼得天然所領地”,另外不列顛、丹麥、基輔、諾夫哥羅德(當地的羅斯正教會表示中槍)和達爾馬提亞也是他的“封地”。

那麼聖彼得教宗對這些地區的所領地法理權力來源在哪呢?這個問題馬上交給高文去釐清解決罷,我們轉回到西西里王子的“教宗使者”層面上去。

其實當時教宗也就是給諾曼人開了個空頭支票而已,“意大利南部都是我的封地,只要你們能奪下來並打跑希臘人和撒拉森人,自然就成了這些地區的世俗主人。”但旗幟鼓舞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比如老羅傑就通過了二三十年的征戰,硬是攻佔了整個西西里島,也成爲了“西西里大伯爵”。而後羅傑驅逐了君士坦丁堡方面在巴勒莫等地的教會,迎接了大公教會在這裡實施司法權,高興的羅馬城便宣佈他和他的合法繼承者皆有“教宗使者”的身份——可以自主委任當地的主教,並可參加羅馬城的樞機會議,權力可謂極大,和宗主教相當——而羅傑家族在西西里島的繁盛強大,當然也和教宗的支持庇護分不開關係,還能身兼國王和宗主教雙重權力,比如老羅傑壓根就沒參加東征,還和北非的新月教徒們做生意做得不亦樂乎,但就沒人敢彈劾他,或者說彈劾不滿也沒用。

現在穿着巴勒莫絲綢制就的宮廷華衣、懸掛撒拉森風格的金飾的兩位西西里王子,向教皇和諸位樞機、司鉢們傳達了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建議:

“高文、博希蒙德和鮑德溫勢力勃,在東方已漸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故而這次聖戰的指揮權萬不可授予這三人當中任何一位。”

第11章 羅馬人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20章 哈桑第103章 解藥第57章 爲難第66章 趙良嗣第81章 敵意第52章 亞吉授首第38章 “實地”操練第72章 雪色的金第74章 墳場第70章 勞迪西亞鷹塔第62章 反思第50章 發往錫諾普的信第70章 算計第94章 排擠第115章 坦白第44章 還是氐惆第43章 自焚吧,巴德米婭第99章 港口光復第72章 星辰的宿命第14章 金螺殼第69章 四線出擊第105章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第106章 果醋第31章 潛蹤第13章 博希蒙德第30章 聖母面紗第53章 安塞姆就任第71章 錦冊第21章 馬蘇德的宣稱第64章 猛獸之眼第97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一)第46章 西西里王子的“愛情冒險”第56章 三支點第35章 羽檄交飛第91章 小安條克會議第24章 露布第75章 學院第8章 新月戰術第23章 瓦良格式開局第47章 小塔第26章 執拗的母駒第98章 推翻許諾第63章 戰備第71章 四日的進軍第48章 首勳第45章 真正退隱第76章 棋逢敵手第3章 魯本王子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6章 煙火槍第3章 耀武第6章 殘骸和石碑第26章 艨艟與騎矛第60章 秘密的契約第53章 與姐姐一起逃第101章 火種第70章 坍塌第45章 新尼西亞第60章 採購第37章 Logothete第1章 新航路規劃第89章 迎賓者第76章 羊毛盾第62章 反思第73章 逃走的獸第5章 舞步裡的試探第64章 骰子擲出第70章 費爾納的吉利基第13章 塞浦路斯的商約第35章 愛經第32章 勝利後的懲戒第48章 前哨戰第32章 遺產下落第99章 科索斯的航程第28章 索權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95章 福音聖俸第78章 阿什倫戰鬥(上)第94章 Deus Vul第59章 阿克塞頗考斯第72章 三隊人第65章 海倫娜之名第83章 薩勒克保衛戰第7章 大區第97章 皇帝大軍陣(下)第61章 卡斯塔莫努堡第10章 褐軍第24章 海盜來襲第22章 示威第60章 採購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66章 艾琳的過激第24章 蠶豆第49章 塔之戰(上)第91章 小安條克會議第79章 擲火兵們的交談第14章 小麥與石灰第31章 逃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