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來到大唐三年後,終於由朝廷下令開始在長安所轄的23個縣進行推廣。
之所以三年之後才進行推廣,一方面是土豆的種子太少,不滿足推廣的條件,另一個方面則是秦浩跟雲燁的建議,畢竟農作物的種子是有可能會出現退化的,老百姓的抗風險能力實在是太差了,萬一土豆在一兩代之後,出現了種子退化,到了老百姓手裡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對老百姓是一種傷害,對朝廷的信譽更是無可挽回的損害。
幸運的是,雲燁揹包裡帶來的那些土豆不知道是不是經過了蟲洞後發生變異,基因變得穩定,經過三年的培育後,種子居然沒有產生變化,就連一起帶來的辣椒、玉米也是如此,這也讓秦浩跟雲燁鬆了口氣。
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無可避免的都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信任問題。
官府推廣土豆,可老百姓卻覺得,這肯定是官府在吹牛皮,什麼畝產五十石,說謊也不打草稿,真有那麼高產的糧食,那些世家大族怎麼不見種?
不少縣在推廣土豆時,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任由縣令把嘴皮子都磨破了,那些老百姓都不願意種。
對此,李世民也很是頭疼,他不是不能強行下令,讓老百姓種植土豆,只是這樣一來,難免會損害朝廷的形象,至於向那些世家大族低頭?李世民恨不得殺他們的頭。
土豆之所以推廣不順,說到底還是世家大族在背後作祟。
表面上看,這些世家大族擁有許多土豆,糧食增產對於他們來說,應該是好事,可實際上,卻是恰恰相反,糧食增產反倒是不利於他們在當地的統治地位。
對於這些世家大族來說,最好的狀態是,老百姓拼死拼活一年到頭就混個餓不死的狀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指望世家大族的老爺們偶爾發發善心,能讓他們吃頓飽飯。
要是遇到災年,這些世家大族就更開心了,老百姓受了災,活不下去了,纔會把土地低價賣給他們,纔會借高利貸,纔會賣兒賣女給他們當奴隸。
老百姓都吃飽了,世家大族還怎麼稱霸一方?就得讓他們餓着。
這些世家大族其實早就知道土豆畝產驚人了,可他們就是不種,或者是偷偷的種,同時還在私底下散播謠言,說土豆有毒,朝廷這是在坑農。
“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
興平縣令下到地方宣傳土豆,結果卻被一羣老百姓給打了,腿都給打折了,差點沒當場打死,李世民氣得臉都綠了。
杜如晦小心翼翼的提醒:“陛下,他們就是想要激化矛盾,這個時候還需謹慎行事。”
“嗯,杜愛卿言之有理,現在最緊要的是如何讓老百姓相信朝廷。”李世民雖然生氣,但並沒有被怒火衝昏頭腦。
對於老百姓來說,朝廷官員那是外人,世家大族纔是世代跟他們生活在一起的“親人”,很多都還是一個姓氏,哪有相信外人不相信“親人”的道理?
朝廷如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一直是個千古難題,大多數時候,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朝廷才能獲得老百姓的認可,而唐朝創立也才十幾年時間,老百姓沒有歸屬感也是很正常的。
李世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一萬年太久,他只爭朝夕。
等房玄齡跟杜如晦走後,李世民忽然心中一動。
“朕記得,馬上書院就該月考了吧?”
“傳朕旨意,這個月的月考,加一道題,讓書院學生寫一篇如何推廣土豆的文章。”
“諾。”
“慢,國子監跟弘文館也安排一次月考。”
“諾。”
很快,傳旨的太監就到了書院,對此李綱頗有些不滿,等到太監走後,忍不住抱怨道。
“這朝堂上那些治世能臣都弄不明白的事情,這些孩子能有什麼主意。”
秦浩安撫道:“或許陛下也只是想聽聽學生們的意見,而且書院中不少都是平民弟子,他們更瞭解普通百姓的想法,說不定真有什麼好法子呢?”
畢竟是皇帝的旨意,李綱也不敢明着抗旨,最終還是臨時在月考試卷中加了這一道題。
月考對於書院學生們來說,早已輕車熟路,絲毫沒人察覺到其中的某道題出自大唐皇帝之手。
考完之後,書院的學生們就迎來了兩天的假期,不少學生結伴出遊,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
然而,同一時間,太極殿中,氣氛卻十分壓抑。
李世民一張張的翻看着玉山書院學生的卷子,讓他意外的是,有不少學生給出的解決方案看起來還真不錯,比如一位平民子弟作答的是,可以收買走村串巷的貨郎,讓他們對土豆進行宣傳,漸漸影響老百姓對土豆的接受程度。
即便是一些李世民覺得沒什麼效果的方案,至少玉山書院的學生整體的思路是清晰的。
至於國子監跟弘文館那些學生的卷子,除了一些誇誇其談的說教,完全沒有實際落實的方案,李世民臉色陰沉的瞪着下面跪着的國子監祭酒跟弘文館大學士。
“這就是你們教的學生,看看他們的卷子,只知誇誇其談,毫無施政方略,你們就是如此爲國育才的?”
國子監祭酒跟弘文館大學士匍伏在地上直打哆嗦。
“臣有罪!”
李世民一聽更加氣憤,狠狠一拍桌案:“有罪,你們當然有罪,朝廷花了那麼多錢,投入了那麼多精力,你們就是這麼回報朝廷的?”
“這些是玉山書院學子的答案,很多還只是剛剛入學不到三個月,你們給朕睜大眼睛,看看這些學生是如何作答的!”
國子監祭酒跟弘文館大學士拿起來一看,頓時羞愧不已。
“哼,現在知道羞愧了,早幹嘛去了,國子監跟弘文館若是再這麼下去,朕看就沒有繼續開下去的必要了,耗費國帑,養的卻是一幫廢物!”
“臣知罪,請陛下責罰!”
“說這些沒用,下去之後好好想想,該怎麼改,實在不行可以去玉山書院看看,看看人家是怎麼教學生的!”
“諾。”國子監祭酒跟弘文館大學士雖然一萬個不情願,但也只能先把這關給過了再說,否則,李世民要真把兩個部門給撤銷了,不僅他們的政治前途沒了,還有可能會被記載進史書裡,這可是要遺臭萬年的。
等二人走後,李世民拿起一份試卷,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去,把杜如晦、房玄齡叫來。”
“諾。”
沒多久,杜如晦跟房玄齡就急匆匆來到太極殿。
“愛卿無需多禮,賜座。”
李世民態度和藹的將二人招至面前,然後將那份試卷遞到二人面前。 杜如晦跟房玄齡對視一眼,隨即低頭看向李世民手指的地方。
“杜愛卿,房愛卿,你們覺得此計可行否?”
“陛下,此計是何人所獻?”杜如晦跟房玄齡滿臉驚訝的問。
李世民卻賣了個關子,哈哈一笑:“你們先說此計如何?”
“或可一試。”
“好,那便試上一試!”
李世民直接大手一揮,順帶把試卷又重新收了回去,從此,一個叫做馬周的年輕人,正式進入李世民的視野,雖然此時他還只是剛剛進入玉山書院三個月的學生。
很快,長安下轄的各個縣,出現了不少行腳商人,這些商人走村串巷,大肆收購一種叫做土豆的糧食,價格是小麥的兩倍。
一開始,老百姓還以爲這又是官府耍的把戲,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當他們看到有人拿一個個圓溜溜跟牛糞蛋似的東西,賣了大把銅錢,立馬就有人上心了。
“娃他爹,眼瞅着這日子就要過不下去了,要不咱們還是種些土豆吧,我都打聽過了,長安縣跟萬年縣那邊有幾個莊子,兩年前就開始種了,畝產有五十石呢,現在又有商人高價收,咱們種個十幾畝,別說溫飽了,說不定還能攢下錢,給老大說個媳婦兒。”
“哼,就你聰明,這土豆要是畝產真這麼高,怎麼還會有行腳商人高價收購?”
“物以稀爲貴嘛,就是要趁着現在種的人不多,咱們種了,才能掙錢,要不然等大家都種了,價錢自然就賤了,再說了,也不是讓你把所有地都種土豆,可以先種個十幾畝嘛,另外的咱們還是種麥子。”
“娃他爹,你還猶豫個啥?就現在這麼種麥子,咱家啥時候能翻身?再差還能差到哪去?”
“行,回頭我去官府問問,這土豆到底咋種,只要這玩意能畝產個五六石,咱家也能混個溫飽。”
隨着消息越傳越廣,很快原本無人問津的土豆,推廣起來阻力也沒那麼大了,長安下轄的23個縣裡,基本都有人開始種植土豆。
這玩意就像是洪水,只要撕開一道口子,就防不住了。
任憑那些世家大族如何阻攔,在利益的趨勢下,總有那麼一批膽子大的人願意冒險嘗試。
李世民看着各個縣呈報上來的土豆推廣情況,樂得嘴都合不攏了。
“不錯,這個馬周還真有點鬼主意。”
杜如晦跟房玄齡對視一眼,暗暗將這個名字記了下來。
三個月時間悄然而逝,趁着冬季來臨之前,最早種土豆的那波農戶,也到了收成的時刻。
不少農戶在揮出鋤頭的那一刻,心裡其實還是比較忐忑的,這玩意埋在土裡,誰知道究竟種出來是個什麼樣子。
可是,隨着一顆顆圓溜溜的土黃色物體從土裡被刨出來,周圍看熱鬧的鄉親們都傻眼了。
“就這麼一株,結了這麼多果子?”
“這怕不是得有好幾斤吧?”
“我的天,該不會真的有畝產五十石的糧食吧?”
伴隨着鄉親們的驚呼,來看熱鬧的人也越來越多。
“老劉頭,別愣着啊,趕緊挖,看看是不是隻有這一株結這麼多。”
然而,下一株被挖出來,又是大豐收,各種大大小小的果子掛得滿滿當當。
“這玩意能吃嗎?該不會有毒吧?”
“你管它能不能吃呢,這玩意有行腳商收,賣給他們就是了。”
“我聽說這玩意賣得還不便宜呢,是麥子的兩倍,這下子老劉頭要發財了。”
“唉,早知道我也跟着種了。”
千金難買早知道,眼看着就要進入冬季,土裡什麼都種不活了,只有最早一批種土豆的趕上了時候。
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特別是小農經濟環境下的封建社會,誰家出點什麼事,基本上十里八鄉都知道了。
之前種了土豆的農戶,一下子就成了村子裡羨慕的對象。
特別是有些種得多的,畝產五十石,種個十畝,那就是五百石啊,五百石糧食在古代是個什麼概念?哪個普通農戶家能存下這麼多糧食,那就是妥妥的大戶。
一時間,之前那些很久不曾走動的親戚開始頻繁串門,家裡有男丁的,只要是過了十二歲,上門說親的媒婆都快把門檻給踏破了。
到了冬季,農村裡基本就沒有別的事情幹了,閒着也是閒着,坐在一起總得聊些什麼,於是,這些最先種植土豆的“大戶”就成了衆人的焦點。
從未享受過如此待遇的農戶,一個個頓覺揚眉吐氣,曾幾何時他們也能享受這樣衆星捧月的滋味?
而另外一邊,那些世家大族也是後悔不已,早知道壓不住,他們就不跟朝廷較勁了,現在不僅惹得朝廷不快,村裡那些苦哈哈見了他們也都是一副仇人的嘴臉,兩邊都得罪了。
“爹,要不咱們也跟着種土豆吧?”
“種吧種吧,等來年把一半地都拿來種土豆。”
“爹,才一半?要不全都種吧,那土豆畝產五十石呢,麥子才幾石,差着十倍呢。”
“愚蠢,都這麼想,明年肯定都是種土豆的,到時候那些商人還會這麼高價收嗎?物以稀爲貴,咱家沒必要跟那些苦哈哈一樣冒險。”
不管那些世家大族怎麼想,這一年,土豆算是在大唐逐步推廣開來。
伴隨着第一場大雪的來臨,也預示着貞觀五年正在逐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