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亂世起(三)

“可若不如此行事, 魏國那些臣子就能順利退回京城, 我們沒有那麼多人手阻攔他們。”謀士說,秦家兵力不少,但秦宗言領了一半去攻打柔然、秦紘領了餘下的大部分圍剿趁亂入侵的外族和對付彭城王,留給他們的人手就不多了。他們還沒自大到認爲可以帶着這些人手去攻打平城, 平城的軍士都是拓跋曜手下的精銳。

拓跋曜剛死,餘威尚在,他們不宜跟他們強拼,“且將軍還揹負了弒君惡名。”謀士這句話說的非常小聲, 秦紘讓郭彥暗殺拓跋曜的事連謝知都是最後才知道的,這些人就更不可能清楚。大家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平城的消息傳來,拓跋曜親口說秦宗言慫恿大皇子暗殺自己,這可不是什麼好名聲!謀士們心裡很着急, 如果他們放外族入侵,完全可以把這次惡名全部推倒大皇子和外族身上。

謝知額頭突突直跳,她就沒見這麼幹脆接過污水往自家主君頭上潑得人, 她嘆氣, “刺殺陛下的是大皇子,與大人何干?就算有小人心存惡念, 污衊大人刺殺陛下, 我們還同小人計較不成?待大人榮登大位那一日,什麼惡名都沒了。”不管事實如何, 反正他們是堅決不能承認這件事, 等大人當了皇帝還有什麼惡名?拓跋曜說大人刺殺他又如何?他都死了, 死人是沒法爲自己辯解的。

謝知心中微嘆,她對拓跋曜已沒男女之情,可拓跋曜對自己向來不錯,得知他身故謝知心裡還是有點傷心的。純粹爲他死而傷心,他不死麻煩的就是秦家和自己了。刺殺拓跋曜是解決他們目前困境最快、也是損失最少的方式,可也後患無窮。拓跋曜沒有馬上死,還活了不短的時間,這點時間足夠他處理自己的後事,大人刺殺拓跋曜的惡名是洗不掉的。謝知心裡同情大人,明明不知情,還爲兒子擔了這麼一個惡名。

謀士斬釘截鐵的說:“所以女君更要放開防線,讓那些蠻夷入中原,這樣才能動搖大魏根基!”

謝知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讓蠻夷入中原,動搖的豈是大魏的根基?”動搖的是漢文化的根基好嗎?就算後世史書冰冷的表述五胡亂華是民族大融合時期,是有深遠意義的。可謝知也情願不要這種民族融合,那時候死了多少人?十室九空這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成語,而是一個血淋淋的描述。誠然一個封閉的文化是長久不了的,可民族大融合並非只有戰爭手段,唐代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往後的朝代只要不是閉關守國,都能民族大融合,用文明的手段民族大融合不好嗎?

謝知見在場衆人雖不至於像那謀士般,恨不得她馬上答應自己的計謀,但面上也浮現了少許不以爲然,她可以保證很多人心中腹誹自己“婦人之仁”。謝知閉了閉眼睛,大人和五哥出征了,爲了保證他們安全,謝知讓他們帶走了大半精銳,自己只留下少許武士,郭良幾個頂尖謀士都隨軍出征了。

謝知以爲留下的這些謀士,就算不像阿耶、郭彥、郭良般運籌帷幄,也起碼有基本的理智,沒想這些人在大人弒君的刺激下盡出餿主意,一堆酒囊飯袋!難怪大人老說人才難求。她耐性子跟他們解釋,“魏國豪強林立,魏帝雖身死,可魏國大權仍在,大部分豪強不敢放任私兵橫行。一旦我們引狼入室,那些豪強就有了擴展私兵的理由,屆時我們不僅要應付蠻夷,還要應付各地崛起的諸侯王,疲於奔命,我們還如何能圖謀問鼎天下?”以史爲鑑,引狼入室的人從來沒一個有好下場。

“既然女君覺得此計不可行,您可有別的提議?”另一名謀士問,受主君們信重的郭良等人不在,他們正想在女君面前一展才華,奈何女君太過婦人之仁,不願意多殺生,不知她有什麼想法?

“囚禁太皇太后、扶植皇三子登基,挾天子以令諸侯。”謝知說,他們本意是扶植太子之子,但大皇子下手不狠,沒馬上弄死拓跋曜,給他留了下遺詔的時間。三皇子是拓跋曜指定的繼承人、太皇太后是他金口玉言定下的輔佐之人,這兩人代表了魏國正統,必須要把他們控制在手中。有他們在,各地豪強肯定暫時不敢有大動作。謝知也不指望他們能一直安分,只要安分幾個月就好。

“我們這點人手如何擋得住禁軍精銳?”謀士們大驚失色,紛紛阻止謝知這種異想天開的建議。

謝知看着這些人只感心累,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從諫如流、善解人意的主人,可是看到這些謀士,她卻只想把這些人嘴都封起來,果然是事情太多、五哥孩子又不在身邊,讓她心情暴躁了嗎?謝知長嘆一聲,好言好語的以最快速度打發走了這些謀士,問單獨留下的親衛將領道:“如果讓你帶一千精銳突襲魏軍,你們可有把握將大部隊衝散?”

謝知說自己不懂軍事,那是跟秦宗言、秦紘他們比,他們畢竟是真刀實槍上過戰場的,而謝知懂得再多也是紙上談兵。可這些謀士同樣也是紙上談兵,他們也沒怎麼上過戰場,而且他們還不知秦紘給謝知留下的兵是秦家精銳中的精銳。

秦家精銳只有兩萬餘人,秦宗言、秦紘帶走了大半,只留了兩千給謝知。謝知是秦紘的命根子,他若沒有完全的把握,怎麼敢只留兩千精銳保護妻子?這些精銳單兵作戰都是以一當十的存在,如果結成小隊是以一當百的存在。

“五百足矣。”將領簡潔的說,他還沒忘他們的職責是保護女君。

謝知眉頭一皺,“我給你一千,我要求你絕對完成任務。”她多給人手是想降低傷亡。

將領說:“郎君走之前再三叮囑我們,要保護女君。”

謝知道:“我的安危你們不用擔心。”她頓了頓說,“我會跟你們一起去。”特殊時刻,謝知也不想隱瞞將領自己的打算,她還指望他們保護。

“女君!”將領大驚失色,戰場形勢莫測,隨時都有危險,郎君走之前再三叮囑自己要保護女君,他敢帶女君上戰場,等郎君回來肯定軍法處置自己。

“我必須去。”謝知輕嘆一聲,“阿耶離開時候把公主、郡主和孩子們都留在平城了。”以太皇太后的行事,狗急跳牆時肯定會把謝家子嗣全殺光,屆時讓阿耶怎麼面對大哥、二哥?阿耶是爲了她才如此,她不能讓阿耶單獨面對這樣兩難的抉擇。同樣她也不想把這責任推到屬下身上。

將領欲言又止,他想說既然謝太守都拋棄子孫了,女君又何必費心?可女君堅持一起去也是爲自己好,這樣他就不用承擔是否要殺死謝氏子的罪孽。如今這情況,就算自己殺了謝氏子也沒人會說自己什麼,可等將來將軍榮登大位,他的下場就不好說了。且他清楚女君的脾氣,她既然說了要去就肯定會去的,他沉吟了一會道:“戰場危險,還請女君稍作裝扮。”軍營裡有個女人太突出,還是讓女君扮成自己近衛比較好。

“好。”謝知一口答應,只要將領答應帶自己出門,一切都好說。

“郎君留下兩千精兵保護女君,還請女君將精兵盡數帶走。”將領又提出了一個要求,他可沒自大到認爲自己帶上一千人就足夠保護女君。魏國太子被數萬人保護都被流箭射死了。

“這樣塢堡就沒人保護了。”謝知反對,娘還在塢堡裡,她不能讓娘有危險,過幾天阿耶和祖父也要來,“起碼留下五百人。”謝簡、謝灝、郭彥幾人還在逃亡的路上,平城的消息是謝知通過另外渠道知道的。

“塢堡堅固,三百人足矣。”將領說,他見謝知還想反對,繼續勸道:“我們還有於將軍和數萬屯兵,想要攻下塢堡,起碼要數十萬人、月餘時間,這點時間足夠我們從平城回來了。”將領這麼說也是謙虛了,除非是二十萬大軍壓來,不然憑着他們塢堡,于波起碼可以抵擋個一年半載。

謝知和將領提起的精兵,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職業軍人,平時專職就是軍訓。除了這兩萬精兵,秦家還有屯兵,平時抽出一段時間軍訓,大部分時間用來幹活。謝知所在的屯堡裡是全民皆兵,隨時可以拉出數萬民兵。這民兵比不上精兵那麼訓練有素,但也不是那些臨時拉來湊數的壯丁可以比擬。

謝知一想也是,拓跋曜死了,魏國主要兵力不是去打柔然、就是被彭城王帶去懷荒,太皇太后爲了自身安全,也不敢擅動手中僅剩的兵力。沒了魏國威脅,別的小國更不用擔心,除了柔然、高句麗,別的國家出不了那麼兵力。

“我們現在就走。”謝知說。

將領拱手道:“屬下去點兵。”

謝知頷首,她也要換衣服。

謝蘭因沒參加這次會議,她剛被于波從平城送到這裡,她不像謝知那麼熱愛鍛鍊,連日奔波讓她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到了塢堡就睡了個天昏地暗,謝知去看她時,她剛醒來,由丫鬟伺候着洗漱。聽說謝知要帶兵去平城,謝蘭因一驚,“你又不懂行軍打仗,讓手下將領去不就行了嗎?”

“阿耶走的時候把大哥、二哥的妻子孩子都留下了。”謝知輕聲道:“我擔心太皇太后狗急跳牆。”

“那你更不能去了。”謝蘭因脫口而出,太皇太后要是殺了他們,阿菀去了,不是給大郎、二郎心裡留隔閡嗎?

“我不去,大哥、二哥恨得就是阿耶。”謝知搖頭說:“我不能讓阿耶晚年不得清靜。”

“那你怎麼辦?”謝蘭因擔心的看着女兒,她擔心大哥晚年不得清淨,她心裡就好受?

“我有夫婿有孩子,將來大人登頂,您是皇后、我就是太子妃,有什麼不得清靜?”謝知輕描淡寫道:“得了如此好處,總不能一點付出都沒有吧?”謝知心中暗想,她身上早揹負了無數罪孽,多一點也不算什麼。

“你把于波帶走。”謝蘭因說,于波是老將,經驗豐富,一定能很好的保護謝知。

“於將軍是大人留下保護你的,我不能帶走。”謝知一口否決,她見阿孃還要勸自己,她好笑的說:“大人會留下親信保護你,五哥就不會嗎?你放心吧,我手下的人手不比於將軍差。”

謝蘭因沒好氣的瞪了女兒一眼,她並非尋常貴夫人,見女兒堅持要走,也不在這時刻拖延女兒時間,兵貴神速,“你放心去吧,這裡有我。”于波不走也好,可以替自己按下所有反對的人。

謝知見母親已經反應過來,起身說:“您好好休息,等你休息好了,我就回來了。”

謝蘭因看着快速離開的女兒,心中長嘆一聲,對要扶着自己躺下的丫鬟說:“給我換衣服。”

丫鬟一怔,“夫人不再休息一會嘛?”

謝蘭因道:“不了。”阿菀走了,下面的事就歸自己了,“你先把於將軍叫來。”塢堡安全是首要的,阿生也是主要的,等阿菀回來,就該準備他跟太子長女的婚事了。謝蘭因這會在明白秦宗言爲何要讓自己養郗家的小娘子,他是猜到有這麼一天才會如此?

換別的情況,謝蘭因肯定不會讓孫子才成親就納妾,可現在秦家殺了拓跋曜和太子,跟拓跋家有血海深仇,他跟妻子怎麼和睦相處?等他長大納幾個柔順的妾就很有必要了。謝蘭因暗暗磨牙,這老色鬼什麼都悶在心裡不說,看他回來怎麼收拾他!

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65章 賞雪(三)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268章 南樑(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99章 草原安居(二)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267章 南樑(三)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83章 造紙第19章 謝家往事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37章 京城風起(十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156章 秦家新婦(二)第9章 一見鍾情(下)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93章 暗中籌謀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章 流亡北朝第111章 守城(三)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60章 暫時的安定(二)第66章 謝修尚主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27章 日常生活(下)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34章 波瀾又起(三)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249章 平城大亂(十二)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196章 奔喪(中)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226章 京城風起(四)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111章 守城(三)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51章 年前(一)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193章 鑄金人第266章 南樑(二)第283章 宮廷瑣事(五)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03章 敵襲(中)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60章 糟心的謝簡第35章 共甘共苦第61章 過年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45章 平城大亂(八)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222章 秦紘的開解(下)第251章 亂世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