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

“先生此言何意?”大皇子臉色煞白的問, 他跟郭彥相交多年, 對郭彥言聽計從,從來不懷疑郭彥的話。

郭彥眉頭緊蹙的看着大皇子:“太子垂危, 太皇太后震怒, 同行的將領都是小角色, 死了便死了,沒法安撫太皇太后。安排您和太子的是彭城王, 太皇太后若想遷怒彭城王, 彭城王必然要找個替罪羊,屆時便是您大禍臨頭之時。”

大皇子聞言臉色更白了,彭城王在朝爲官多年,手中權勢可不是他能比擬的, 他要一心害自己,自己還真沒招架之力, 以前還能仰仗曾大母庇護,現在太子垂危, 曾大母肯定會遷怒自己, 沒了曾大母他該怎麼辦?“先生我該怎麼辦?”

郭彥故意說一半藏一半,將大皇子當真了,心中倒對他起了幾分憐憫,這小子打小就不受人重視, 難怪被他一嚇就當真了, 不過他也沒危言聳聽, 太子垂危, 大魏官場勢必面臨一番清洗,他作爲一個不受寵、又是陪着太子出征的皇子,絕對是第一個被人推出去的炮灰,拓跋曜肯定願意爲了保住彭城王犧牲他,“您去找太皇太后。”

大皇子聞言哆嗦了下,他還沒忘那會他跟太子一起回來時,曾大母那可怕的模樣,“曾大母現在很生氣。”他從來沒見曾大母如此生氣過,同行的將領都被曾大母下令押入大牢。他們是肯定活不成了,就看他們家族能不能逃過一劫了,他如何敢在這時去求太皇太后?他到底還是有些心虛的,他跟太子一起出徵,他好好的,太子垂危,怎麼說都是他理虧,按理他應該拼命保護太子。

郭彥長嘆道:“您跟太子是太皇太后養大的,太皇太后對您的慈愛不亞於太子,雖然現在太子垂危,可您也是太皇太后膝下僅存的曾孫,她再心焦太子也不會不管你的。”

大皇子一想也對,曾大母對自己雖說比不上太子,可也比旁人好多了,“那先生爲何說我有危險?”大皇子糊塗了,有曾大母庇護,他不就沒危險了?

郭彥看着大皇子的目光越發憐憫,蠢到這程度也算絕無僅有了,“太皇太后疼愛您,陛下卻對您向來嚴厲,您是皇子,無論您犯什麼錯,朝中大臣都不會讓陛下輕易責罰你,彭城王卻不一樣,他畢竟只是親王。彭城王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陛下定不願輕易犧牲他。”

大皇子恍然大悟,“對,父親一定會爲了彭城王犧牲我的。”他再自負也不覺自己在父親心中重要性更甚彭城王,何況他從來不自負。曾大母震怒,父親想要保住彭城王,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犧牲自己。思及此,大皇子心急如焚,“先生我現在就去找曾大母。”

郭彥連忙阻止大皇子,“太子垂危,太皇太后這會怕是沒心思見人。”

大皇子無助的再次問郭彥:“那我該怎麼辦?等太子死了再找太皇太后嗎?”他驚慌之下連太皇太后的禁令都不顧了,太子本來就必死無疑,只是太皇太后壓着不許說而已。

郭彥道:“就看大皇子想要將來如何了。”

大皇子不解的看着郭彥,“先生此話怎講?”

郭彥說:“我有上中下三計,下計最穩,亦可讓您安安穩穩的渡過此番險境,只是將來恐怕再無作爲;上計最險但所謂富貴險中求,此計一旦成功可讓您登頂。”

郭彥的話讓大皇子呼吸一下急促,他結結巴巴的看着郭彥,“先生此話當真?”

郭彥擲地有聲道:“當然。”

大皇子嚥了咽口水問郭彥,“先生先說下計。”他還沒徹底暈頭,想先聽聽郭彥的三計。

郭彥道:“您換上衣服,也不用洗漱,去太子跟前守着太子,太皇太后見您跟太子兄弟情深,怎麼都會庇護您。”

這也是大皇子所能想到的最好計劃,只是他當初被誣陷害謝知就讓父親冷淡自己這麼多年,幸好還有曾大母垂憐。如今太子垂危,曾大母就算爲了以往情分庇護自己,也不會對自己有太多祖孫情分,可想而知自己將來的下場。要是郭彥沒說那句自己有登頂的機會,大皇子或許就認命了,如今——他咬牙惡狠狠道:“先生說上計。”他直接跳過中計。

郭彥心中輕笑,他教導大皇子多年,太清楚他脾氣了。他故意四處張望了一會,才湊到大皇子耳畔悄聲道:“殿下,如今太子垂危,儲位不穩。若讓陛下來立儲,儲君人選定是三皇子,您何不讓太皇太后來立儲?”

大皇子困惑的望着郭彥,“曾大母如何能立儲?”在父親沒有親政前,曾大母或許能做主立儲,二弟的太子之位就是這麼得來,可現在父親已親政多年,曾大母又怎麼能決定立儲?

郭彥微微一笑,說出的話猶如石破驚天,大皇子三魂七魄幾乎都被這句話給嚇飛了,但同樣這句話又彷彿說到了大皇子的心底,將大皇子內心深處那一點點的不可告人的欲|望徹底放了出來,“沒有了陛下,您跟太皇太后不就能自己做主了?”

是啊!要是沒了父親,這一切不都是曾大母做主了?不對,曾大母早已年邁,他是平城僅有的成年皇子,父親一旦出事,大臣爲了安撫人心,也肯定擁護自己。他是長子,母親是李家人,又有曾大母支持,他身份可比老三高貴多了。大皇子喃喃道:“可父親雄才大略,我們怎麼可能傷的了他?”

郭彥聲音更低了,“太武皇帝同樣雄才大略,最後還不是命喪宦官之手?”郭彥說的是率領魏國鐵蹄踏平柔然、滅胡夏、北燕、北涼……最後統一整個北方的太武皇帝,他是拓跋曜最崇拜的先祖,拓跋曜幼時就以此人爲效仿對象。可這樣一個偉人最後卻窩囊的死在宦官手中,這是拓跋皇室的恥辱,也是拓跋皇室秘而不宣的隱秘。當然這隱秘也僅針對大部分普通人,少部分勳貴還是知道的。秦家歷任柱國大將軍,對這種事瞭如指掌。

大皇子搖頭說:“可常大用不是宗愛。”他對父親忠心耿耿,他是不可能加害父親的。

郭彥心中冷哼,真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這種事還指望別人替你賣命?“常大用自是不可能。”

“那我們找誰?”大皇子虛心求教,他見郭彥看着自己,他突然覺得口乾舌燥,“先生的意思是讓我來……”

郭彥頷首道:“殿下是陛下的親子,對他向來孝順,陛下提防誰都不可能提防你。”拓跋曜少年得志,對外人或許謹慎,但肯定不會提防大皇子,這麼蠢的人誰會放在心上?

“可是——可是——”大皇子慌得連話都說不好了,他向來敬畏拓跋曜,跟拓跋曜在一起時,連擡頭正視他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是殺拓跋曜了。

郭彥從袖中取出一隻小瓷瓶,對大皇子諄諄善誘道:“殿下,這瓷瓶裡的劇毒見血封口,只消一絲即可讓人倒地身亡,且讓人查不出爲何緣由。”

大皇子目光閃爍的看着那隻小瓷瓶,身體盡力的往後仰去,彷彿是自己要喝瓷瓶裡的毒|藥,“你怎麼會有這種毒|藥?”大皇子驚惶許久,智商終於恢復了一點。

郭彥道:“這是南蠻之毒,殿下忘了我曾去過南蠻三年嗎?”

大皇子死死的瞪着郭彥手中的瓷瓶,他喏喏道:“先生的中計爲何?”

郭彥說:“中計是殿下馬上去給陛下請罪,說自己護衛太子不利,自請懲罰。”

大皇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還是中計?“我若去請罪,父親爲了保住彭城王,肯定會將所有罪名都放在我身上,我就算不死,也會被父親貶爲庶民的。”

郭彥暗忖,這方面倒是不蠢,知道自己有什麼後果,他對大皇子道:“殿下,您被陛下貶爲庶民未嘗不是好事。”

大皇子連忙追問郭彥:“先生何出此言?”他怎麼都想不通爲什麼自己成了庶民反而更好?

郭彥說:“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此番又受了打擊,恐怕也庇護不了您幾年。屆時三皇子登上儲位,他向來對您嚴苛,您與其將來受苦,還不如現在退讓。您這次保全了彭城王,陛下和彭城王都記着你一份情,也免得將來三皇子登基,您——”下面的話郭彥不好繼續說下去,只欲言而止看着大皇子。

大皇子怔怔看着郭彥,他從來沒想過一直保護着他的曾大母會走,可郭彥說的也是事實,曾大母年紀是不小了,之前就一直病着,這次受了這麼大的打擊,能活多久還兩說。她一走,自己可不就任人宰割嗎?老三向來心眼狹小,他之前仗着曾大母沒少欺負他,等他當了儲君還有自己活路?

郭彥見大皇子已被自己說動,對他再加了一把火,“殿下,你可知陛下一直想廢太子,只是因太皇太后在而不敢輕舉妄動?”

“廢太子?”大皇子錯愕的看着郭彥,他再嫉妒老二,也沒父親想會廢太子。

郭彥提點大皇子說:“太子是崔家女所生,所以太皇太后才如此喜愛太子。”

大皇子突然覺得口乾舌燥,“你是說太子的傷勢是父親——”父親礙着曾大母不能直接廢太子,所以派人殺了老二?

郭彥暗哂,拓跋曜對付你們兩個小娃娃還要用這種手段?不過他心裡腹誹,面色卻很沉重對大皇子說:“太皇太后和崔家擁護太子是因爲太子是崔氏女所生,如今沒了太子,林夫人又是死於太皇太后之手,一旦太皇太后離世,崔家有什麼下場可想而知。”

“林夫人死於太皇太后之手?”大皇子被郭彥接二連三拋出的隱秘震得頭暈眼花,他心中一動,驀地問道:“先生,您到底是誰派來的?”

“僕是殿下的人。”郭彥語氣誠摯的說,“不過當年確實是受人之託纔來找您的。”

“曾大母?”大皇子試探的問。

郭彥道:“僕說過,太皇太后對您一片慈愛。”

“所以這些話也是曾大母讓你跟我說的?”大皇子問,他心中不知是什麼滋味,“老二死了,曾大母手裡沒人了,所以想要我去冒險?”

郭彥提醒大皇子說:“殿下,您同太皇太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且您是太皇太后最後的指望了,她又怎麼會讓你冒險?她早準備好一切,就等您最重要的一步。”他頓了頓,意味深長道:“殿下,富貴險中求!”

郭彥最後一句話徹底把大皇子最後的遲疑打破,拼一把,成了自己一步登天,輸了也大不了一個死字。他要是坐以待斃,等老三登基,自己還是一個死。林氏死在太皇太后手中,老三早跟他們不死不休了,大皇子再愚蠢也不會天真認爲,老三會因爲自己沒殺林氏而放過自己,在他看來林氏自己跟曾大母沒區別。更有甚者,老三或許會因爲自己殺不了曾大母,而更狠辣的報復自己。

郭彥冷眼看着大皇子神色變幻不定,最後面露狠色,便是自己成功了。郭彥心中微笑,總算不負郎君囑託。郭彥十幾年前來京城,就是爲了這一天。他早前也沒想讓大皇子走一步,誰會把希望放在如此駑鈍的人身上?可如今天時地利人和,若不抓準時機,難道真讓郎君跟拓跋曜硬碰硬?

郭彥不想秦家擔上篡位的惡名,他們要清清白白的上位,這樣秦家的統治才能長治久安,而他將來也會是名留青史的人物。想到自己的將來,郭彥躊躇滿志,下一步就是要聯繫謝太傅,讓他做最後一步推手。

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04章 敵襲(下)第151章 分家(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218章 郗家來人(下)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08章 太子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93章 鑄金人第2章 流亡北朝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1章 到家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268章 南樑(四)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61章 過年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9章 遴選伴讀(下)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83章 別後重逢第195章 奔喪(上)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52章 年前(二)第183章 造紙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114章 守城(六)第47章 法華寺見面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160章 生波(二)第161章 生波(三)第113章 守城(五)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143章 風生水起(十)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17章 蘭因成親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161章 生波(三)第89章 母女談心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14章 父女爭執(上)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70章 叔侄談心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152章 分家(下)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62章 赫連鳳容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46章 陳留教女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05章 戰勝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06章 逃奴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58章 婆媳煩惱(上)第185章 生產第160章 生波(二)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07章 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