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滋養自己

有一個年輕人去買碗,來到店裡他順手拿起一隻碗,然後依次與其它碗輕輕碰擊,碗與碗之間相碰時立即發出沉悶、渾濁的聲響,他失望地搖搖頭。然後去試下一隻碗他幾乎挑遍了店裡所有的碗,竟然沒有一隻滿意的,就連老闆捧出的自認爲是店裡碗中精品也被他搖着頭失望地放回去了。

老闆很是納悶,問他老是拿手中的這隻碗去碰別的碗是什麼意思?

他得意地告訴老闆,這是一位長者告訴他的挑碗的訣竅,當一隻碗與另一隻碗輕輕碰撞時,發出清脆、悅耳聲響的,一定是隻好碗。

老闆恍然大悟,拿起一隻碗遞給他,笑着說:“小夥子,你拿這隻碗去試試,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儀的碗”。

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奇怪!他手裡拿着的每一隻碗都在輕輕地碰撞下發出清脆的聲響,他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驚問其詳。

老闆笑着說,道理很簡單,你剛纔拿來試碗的那隻碗本身就是一隻次品,你用它試碗那聲音必然渾濁,你想得到一隻好碗,首先要保證自己拿的那隻也是隻好碗。

就像一隻碗與另一隻碗的碰撞一樣,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誠才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自己帶着猜忌、懷疑甚至戒備之心與人相處,就難免得到別人的猜忌與懷疑。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成爲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前提條件是你應該與人爲善。

你付出了真誠就會得到相應的信任,你獻出愛心就會得到尊重。

反之,你對別人虛僞、猜忌甚至嫉恨,別人給你的也只能是一堵厚厚的牆和一顆冷漠的心。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隻碗,碗裡盛着善良、信任、寬容、真誠,也盛着虛僞、狹隘、猜忌、自私請剔除碗裡的雜質,然後微笑着迎接另一隻碗的碰撞,併發出你們清脆、爽朗的笑聲吧!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撞出最好的別人!

與伴侶關係交惡、孩子處處讓人憂心、不被父母理解、人際關係一塌糊塗……某天醒來,你擡眼看看鏡中的自己,臉上刻滿了沮喪、消沉、悲傷、怨恨,也許那個時候才幡然醒悟,自己正在成爲自己最痛恨的那類人——也許你會因此而痛下心來改變成長,也許你會期待上帝突然向你伸出友好之手,一切都有所好轉,但在那之前,你必須承擔痛苦。

又或許,事實並沒有那麼糟糕。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乖巧聽話,事業在節節攀升,一切都很好。但是你的心缺了一個角,無論如何都填補不了,你覺得還差一點什麼,卻無法說得清楚。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意義都是爲了成爲心目中的自己,有的人走岔了路——譬如吸毒能快速感受到成爲理想我的快樂;有的人迷了路——對自己或他人有着過高過低的期待,會爲此而痛苦;也有一些人,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在成爲心目中的自己的路上。”

如何行走?試試走這三條道路:

1冰山探索:你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冰山基本上由行爲、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自我組成,每個人的冰山都不一樣,應對不一樣的事情時冰山也會有所改變。嘗試將自己原生家庭的生存姿態代入到冰山中,有助於瞭解自己。

一般而言,人的原生家庭的生存姿態分爲討好型、超理智型、指責型、打岔型、表裡一致型。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某學員丈夫是完美主義者,總會因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給她建議或是指導,有時候甚至會大聲說她的不對。這位學員素來溫和包容,對丈夫的行爲都會盡量理解,多數也會聽從丈夫。但有時候自己也會生悶氣,丈夫也不知道妻子爲什麼要生氣。

在此,基本可判斷,該學員的生存姿態爲討好型,其丈夫爲指責型。

在冰山當中,討好型人重在感受。因爲討好型人過於照顧他人,常常忽略自我,而自己的情緒卻無法得到排遣。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正視自己的情緒,該學員可嘗試與丈夫溝通,着重表達:

我當下的情緒是:我的想法是:我期待你可以:

該名學員在做練習的時候非常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描述事情的不公,而無法正確表達“委屈”、“憤怒”的感受,這也恰是討好型人的氣質,需反覆練習。

另外,該學員的丈夫對妻子抱有過高的期待。指責型人習慣攻擊和批判,他們可能是完美主義者卻又自我價值感低,未能被滿足的期待會讓自己覺得壓抑。他們可以選擇放下——這過程會很痛苦,但必定會有所成長;可選擇降低——會失落,但降低到可接受底線能滿足期待;可選擇替代——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本質是什麼,而不是非這樣不可;可選擇保持——但未能滿足的壓抑和痛苦,將一直伴隨着自己。

除此之外,超理智型人過於專注情境、規則,常常忽視或逃避對方感受,需針對冰山中的“想法”進行重新雕塑,如問自己,人可不可以生氣?允不允許自己生氣?生氣對自己有何影響等;

打岔型人總是逃避問題,習慣用“幽默”岔開話題,不正視眼前發生的事情,這時候則需進入到整座冰山,藉由活動和接觸開始,等到接納以後,再進行冰山探索。

冰山探索實際上是一場自我的探索,重遇自己,認識不曾認識過的自己。

2接納他人:因爲你已接納自我

你愛自己嗎?你接納自己嗎?你允許自己這樣生活嗎?你接納與你關係親密的人嗎?

有這樣一位案主:

她與第一任丈夫關係很好,她很樂意幫助他卻從未感覺到親密感,她離異以後跟現在的男友在一起,卻擔心會重蹈覆轍。

在整場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案主描述了他與父母交惡,說到他的父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案主從小就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也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感的情況。

諮詢師:在你們姐弟四人中,你父親最愛誰?

案主:他誰也不愛。

諮詢師:一般而言,男人都會喜歡第一個孩子,在四個孩子的比較中,他肯定是有比較喜歡哪個孩子的。

案主:……可是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

諮詢師:是的,他不負責任,沒有給這個家帶來更多的安全感,他甚至脾氣暴躁,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有愛。

案主:他沒有!

諮詢師老師說,案主哭了很久,然後才說,是的,在四個孩子裡面,他最愛我。

諮詢師:……他愛你,對不對?

案主:是的,他愛我,即使他不負責任,可是他愛我。

諮詢師:你確定他愛你嗎?

案主(哽咽):我確定。

諮詢師:夠嗎?他愛你,他沒辦法給你其他,但是他愛你,你覺得夠嗎?

案主(思考良久):夠了。

諮詢師:真的夠嗎?那你願意接納這個不負責任,但是一直都愛着你的父親嗎?

案主(哽咽):我願意。

諮詢師:好,那你,接納你自己嗎?接納曾經以爲不被愛的自己,接納如今接納父親的自己,這樣的自己,你接納嗎?

案主:……我接納。我接納我自己,我接納曾經自我討厭的自己,這不是我的錯,我接納,過往的所有的我自己。

……

我們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上,終將會遇上未知的自己,看他/她對自己說:“從未了解自己,你有着這樣的過去,有着這樣糟糕的現在,你的未來也許不見光明。”如果是那個時候,請你勇敢地看着對方雙眼,勇敢地說,是的,我曾經如此不待見你,可是現在,我做好了接納自我的準備。

每個人終將要成爲心目中的“自己”,接納自我永遠都是前提。你會發現,當你真正地接納自我以後,接納他人便不是一件難事,而接納,從來都是一段好關係的開始。

3心理滋養:生命力在循環往復

薩提亞強調:人有着固定的生命力,會因人類對外界的感受而產生相應的正能量和負能量,正能量及得以轉換的負能量可以補充生命力,使到我們的生命力在循環往復,而不能轉換的負能量,要不就舒泄出去,要不就累積在體內,需要生命力無時無刻地壓着它們,否則將會攻擊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疼痛。

給心理滋養是讓生命力得以循環往復的最好方法。

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有人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成爲他人生命中的no.1、建立安全感(不做傷自尊、羞辱對方、增加對方焦慮之事)、肯定讚美認同、有模範榜樣等行爲,都能夠給心理最好的滋養,而這些滋養,是全球人類都需要的東西,它們是愛,是包容,是接納等一切美好溫暖的詞語。

枯竭的心靈有否得到滋養,自己的內心無比清楚。我們的自我有沒有價值、我們能否感覺到生存的意義,我們的內心是否平靜、和諧以及喜樂,這一切,我們的內心是知道的能感受的。

因爲,成長是我們這趟旅途的必修課,請你相信,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成爲心目中的‘自己。

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36章 讀書會2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11章 與宇宙的連結第4章 佛陀4第10章 星雲第74章 世間八法1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1章 迴歸自性的圓滿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42章 心理諮詢師心中的道第13章 靈魂伴侶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5章 活在當下2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1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第9章 笑看風雲淡 坐對雲起時第20章 輪迴4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22章 我是誰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25章 除夕第59章 吸引高靈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0章 輪迴4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3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第11章 渡4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12章 渡5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6章 對生與死的思考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93章 給孩子安全穩定的關愛第27章 神秘電話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12章 靈心療法第75章 心靈環保1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6章 尊重一份獨立的生命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28章 背影漸行漸遠的修行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64章 內外整合法則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3章 愛的語言3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50章 “定家神針”第4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2)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6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2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8章 出於愛去做事2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1章 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