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讀書會1

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的近期讀書會活動書目中,竟然安排了九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嶗山道士,對於林松的安排,大家不禁感到有點好奇。對於人人皆知的故事,難道還有必要再來探討一番?更讓人不解的是,平時的讀書會活動都是林松主持的,但這次,林松竟然還專門邀請了夢靈和他一起主持《嶗山道士》讀書會活動。夢靈答應了,對於林松的提議,她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積極地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海邊有一座嶗山,住着一位仙人,人們都叫他嶗山道士。據說嶗山道士會許多凡人不會的法術。?距嶗山幾百里路外的縣城裡,有個叫王七的人。王七從小就非常羨慕法術,聽說嶗山道士會許多法術,於是辭別家人,到嶗山去尋仙。

王七來到嶗山,見到道士,交談中,王七覺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領,就懇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說:“看你嬌生慣養,恐怕吃不了苦。”王七再三請求,於是道士就答應收他爲徒弟。

夜裡,王七望着窗外的月光,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學到道術了,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第二天清晨,王七跑到師父那裡去,滿以爲師父會開始傳授道術,哪知師父卻給了他一把斧頭,叫他跟着師兄們一起上山砍柴。王七心裡很不高興,但也只得聽從吩咐。山上到處是荊棘亂石,沒到太陽下山,王七的手上、腳上都磨起了血泡。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王七的手腳上漸漸磨出了老繭,他再也受不了整天砍柴割草的勞累,不由起了回家的念頭。晚上,王七和師兄們一起回到道觀,看見師父和兩個客人正談笑風生地飲酒。天已經黑了,屋子裡還沒有點燈。只見師父拿起一張白紙,剪成一個圓鏡模樣。往牆上一貼。一瞬間,那張紙竟像月亮一樣放出光芒,照得滿屋通明。?這時,一位客人說:“這麼美妙的夜晚,如此歡樂的酒席,應該大家同樂一場。”道士拿起一壺酒遞給徒弟們,叫他們盡情地喝。王七在一邊暗暗思忖:我們這麼多人,這一小壺酒,怎麼夠喝?大家將信將疑地拿起酒壺往碗裡倒酒。真奇怪,倒來倒去。酒壺始終是滿滿的。王七心裡很詫異。過了一會兒。另一個客人對道士說:“雖有明月高照。可光喝酒也沒意思,要是有人伴舞就好了。”道士笑着拿起一根筷子,對準白紙點了一下,忽見月光中走出一個一尺長短的女子。她一落地。就和普通人一樣高大,苗條的腰身,潔白的肌膚,衣帶飄揚,唱起歌來。一曲歌罷,女子凌空而起,竟跳上了桌子,正當大家驚慌失措時,她已還原成一根筷子。

看到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這時一個客人說:“我真高興,可是得回去了。”於是道士和兩個客人移動酒席,挪進了月亮。月亮漸漸暗了下去,徒弟們點上蠟燭,只見師父獨自坐着。客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桌子上留着剩酒剩菜。

又過了一個月,師父還是不傳授一點法術,王七實在熬不住了,就去找師父。見到師父,王七說:“弟子遠道而來,即使學不到長生不老的法術,您傳給我一點別的小法術,也算是一個安慰。”王七見師父笑而不答,心中很着急,比劃着說:“現在每天早出晚歸,打柴割草,徒弟在家哪吃過這樣的苦呀。”

師父笑說:“我早就斷定你不能吃苦,現在果然如此。明天一早你就回家去吧。”王七央求道:“還求師父傳我一點小本領,也算我沒白來一趟。”師父問:“你想學什麼法術?”王七說:“徒弟常見師父走路,牆壁都擋不住,就學這個好了。”

師父笑着答應了,就叫王七隨他來。他們來到一堵牆前,師父把過牆的咒語告訴王七,叫他自己念着。王七剛唸完,師父用手一指,喊了一聲“進牆去”。王七面對牆壁,兩腿哆嗦,不敢上前。師父又喊:“試試看,走進去。”王七走了幾步又停下來,師父不高興地說:“低下頭,往前闖”。王七硬着頭皮往前奔,不知不覺就到牆的另一面了。王七高興極了,趕緊拜謝師父。師父對他說:“回家後要勤懇做人。否則,法術是不會靈驗的。”

王七回到家,對妻子誇口說:“我遇到了神仙,學會了法術,連牆壁都擋不住我。”妻子不信,說世上哪有這樣的事。王七於是念起咒語,朝牆奔去。只聽一聲響,王七腦袋撞到牆上,跌倒在地。妻子趕緊把他扶起來,只見他額頭上隆起了一個大疙瘩。王七耷拉着腦袋,像泄了氣的皮球。妻子又好氣又好笑:“世上就是有法術,像你這樣兩三個月也不能學會。”王七想起那天在晚上,自己明明穿過了牆壁,於是懷疑道士捉弄自己,不由大罵了嶗山道士一陣。?自那以後,王七仍然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

嶗山道士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夢靈小時候讀過《聊齋志異》,對書中每一個故事記憶猶新,尤其是嶗山道士,印象猶爲深刻。對於作者蒲松齡,夢靈對其瞭解也很深。

蒲松齡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裡,補博士弟子員。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爲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爲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年近40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1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爲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爲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爲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

蒲松齡一生,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爲了溫飽挖空心思;他一輩子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非常痛苦;他爲了寫《聊齋志異》,受了很多的苦。

《聊齋志異》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說,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帶有幾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夜間,山東淄川蒲家莊的商人蒲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看到一個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進了他妻子的內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塊銅錢大的膏藥,蒲驚醒了。他聽到嬰兒在啼哭,原來是他的第三個兒子出生了。“抱兒洗榻上,月斜過南廂”。在月光的照耀下,蒲驚奇地發現。新生的三兒子胸前有一塊清痣,這塊痣的大小、位置,和他夢中所見那個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藥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這是蒲松齡四十歲的時候對自己出生的描寫。大詩人李白說他是母親夢到太白金星入懷而生。而蒲松齡是他的父親夢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還解釋,“我一輩子這麼不得志,這麼窮困,很可能就是因爲我是苦行僧轉世。”我們看蒲松齡的一生,確實很苦。他生活很貧苦,他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爲了溫飽挖空心思;他一輩子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非常痛苦;他爲了寫《聊齋志異》,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們說蒲松齡三苦並存———生活苦,考試考得苦,寫書寫得苦。

蒲松齡年輕的時候,生活不是很苦,因爲他的父親棄儒經商,家裡是小康之家。在父親的保護下,年輕的蒲松齡可以安心讀書,跟朋友們搞詩社。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因爲他分家了。爲什麼分家?因爲家庭矛盾。蒲松齡的兩個哥哥都是秀才,但是兩個嫂子都是潑婦。蒲松齡曾經在他的書裡面說過這樣的話:“家家牀頭,有個夜叉在。”他這兩個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爲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把家裡鬧得雞犬不寧。蒲松齡的父親只好給兒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爲這兩個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搶,而蒲松齡的妻子劉氏非常賢惠,沉默寡言躲在一邊。分家的結果是蒲松齡分到農場老屋三間,破得連門都沒有,蒲松齡只好借了門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畝薄田,二百四十斤糧食,只夠吃三個月。這樣一來,蒲松齡就要自謀生路了,他於是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師生涯。

私塾教師就是鄉村小學教師,而且是到私人家裡教書,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體的賬,做私塾老師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資?最多八兩。八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在當時農村一個四口之家維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兩,這個賬是《紅樓夢》裡劉姥姥算大觀園的螃蟹宴時算出來的。所以說,咱們的大作家蒲松齡辛辛苦苦教一年書,掙的錢不夠大觀園半頓螃蟹宴。到了30歲以後因爲父親去世了,蒲松齡還要贍養他的老母,他窮到什麼程度呢?“家徒四壁婦愁貧”。他有一首詩,叫《日中飯》,寫到快收麥子的時候,家裡沒有糧食,只好煮了一鍋稀飯,他那時候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一看煮好了稀飯,搶先把勺子搶到手裡面,到鍋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裡邊放,二兒子不幹了,上去跟哥哥搶。蒲松齡的女兒就很可憐地、遠遠地站在那兒看着自己的父親。蒲松齡非常心疼,我怎麼樣養活我這些可憐的孩子啊!蒲松齡還寫了一篇文章叫《祭窮神文》。大意是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麼親,你怎麼整天寸步不離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鬆,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這就是蒲松齡的生活之苦。

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22章 我是誰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98章 給孩子靈性滋養第57章 明心見性第121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2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23章 寂然忘我中的純真第29章 狗屠夫第70章 慈悲喜捨(3)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34章 爲自己的生活負起全部的責任第117章 愛的控制1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66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1第13章 靈心療法2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8章 新任務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24章 撞客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1章 渡4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13章 渡6第8章 後臺朋友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4章 撞客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27章 神秘電話第83章 顯化的法則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11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第21章 輪迴5第15章 親愛的,我們不必取悅別人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18章 幸福之旅9第72章 念力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29章 狗屠夫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90章 慈愛冥想第28章 菩提果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42章 心理諮詢師心中的道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25章 他心通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56章 罪孽清理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28章 謀劃人生從自己的興趣開始(2)第51章 超渡自己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13章 靈魂伴侶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22章 神念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13章 靈魂伴侶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4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2)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3章 夢魘1第16章 天力靈示2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