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的發言結束後,夢靈向大家又再次重申了這次主題會議的意圖,那就是讓參加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的人明白,參加靈脩並不是讓大家藉着靈脩逃避今生,而焦點卻正是修在今世,更爲簡潔地說法就是活在當下,活好當下。
夢靈的發言摘錄:“也許是由於生活質量提高了,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提到“活在當下”這一概念。什麼是“活在當下”?
在人際交往時,活在當下就是根據當時的人、環境,讓自己的立場和狀態變清晰,並且做出恰當的反應。
b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聘請我爲“心理學進展”課程的教授。我剛剛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正需要交流。於是,我決定介紹自己在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我到達講課地點時,沒有想到,學生只來了一半,而且其中一部分手裡還拿着一份什麼材料。一問,他們拿的材料是政治複習資料,晚上就要考試。我當時就想糟糕了,這課程不好上了。不知道學校爲什麼安排這樣的時間?
心理學院負責這門課的助教問我:“要不要點名?這樣可以多來一些學生。”
我回答:“不用了。來了也不會認真聽。”
看見來的學生手裡拿着材料,感覺他們難以認真聽課,她又關心地對我建議:“今天您可以靈活一些:提前一會下課。”
爲了講這課程,我專門花了時間備課,也很想知道b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們對我的研究成果有什麼看法,當然希望儘量上得好一些。既然情況已經這樣,只有追求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結果了。我估計,特別看重考試的不來,來的人大多應該真正對我的課程感興趣。
由於我事先聲明準備儘量以工作坊的方式來上課,大教室裡擡走了一些桌子,中間空出一塊地盤,大家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可以觀察到每一個學生。這樣。一些原來一直在看政治材料學生不好意思,收起了材料。
開始講後,我才發現問題仍然比較嚴重。在我講了一陣後,我開始提問,沒有學生回答。我只好點人回答。但在點人回答後,再提問,還是冷場。於是,乾脆停下來,討論考試的問題。
以下是課堂上的一段對話:
我:“今天考什麼?……請那位同學說一下。”我點了一位手裡拿着材料的女同學。
女同學:“政治。”
我:“政治,政治考試重要不重要?”
女同學:“考試本身不重要。但是及格很重要。不及格後果很嚴重。”
我:“恩。那還是重要嘛。就想考及格嘛,是吧?考不及格會怎麼樣?”
女同學:“那是學位必修課,考不及格就要重修
。”
我:“恩。”
女同學:“然後還有什麼,不能畢業吧。”
大家鬨笑。
我:“您現在。覺得自己考及格有多大把握?”
女同學:“現在?”
我:“恩。”
女同學:“百分之四十。”
我:“才百分之四十?”
女同學:“恩,因爲還沒有看呢。”
我:“恩,那如果您現在就看,不聽這個課呢?”
女同學:“百分之八十。”
我:“百分之八十?現在到下課還有一個多小時,就這一個多小時您能背多少?能夠增加百分之四十?”
女同學:“一個小時不行,得好幾個小時。”
我:“啊?”
女同學:“一個小時不行,得好幾個小時。”
我:“這個課再過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
女同學:“應該沒有問題了(呵呵)……我覺得老師剛纔的話解決了我的根本矛盾。我剛纔比較糾結(矛盾)嘛,然後,就是又想去複習。又想上這個課。但是,又會想:要是上了這個課就不能複習了,不能複習就考不好試,考不好試,就得重修。所以很矛盾。但是老師剛纔說一個小時,我覺得其實也就一個小時,也看不了多少東西,(主要靠平時積累),然後如果是這樣的話,內心就平靜了。”
有好些學生和她有相同狀態。但經過這一番對話,課堂上的氣氛變得更加適宜上課了。我又引導大家做了放鬆練習,在放鬆時我特別注意了關於考政治的暗示:再次強調時間不多了,看書已經來不及,不如定下心來,學一點東西。晚上考政治只要狀態發揮好即可。
接着講下去,再提問的時候,有學生主動回答了。其中一個學生,還聯繫了自己目前的煩惱。我順勢現場給她做了處理。
我一直認爲,講授關於心理諮詢的課程,要讓學生收穫最大,最好的方式應該當場做個案。這個個案按照當時的條件,應該相當成功了。她當場表示自己煩惱變輕,知道應該怎樣做了。這一堂課,如果我沒有停下來處理特殊的考政治的問題,那麼我會講不好,學生們也會聽不好。如果我抱怨這個時間沒有安排好,或者應付了事,或者對學生髮脾氣,那麼這不是活在當下。在場的學生,如果有一直在矛盾,聽課沒有聽好,政治也沒有複習好,也不是活在當下。
不少中年抑鬱症女性患者都是太過糾纏於或迷戀於“過去”
。當然“過去”對她們來說代表着年輕漂亮,事業有成,別人的羨慕,生活蒸蒸日上,財富無止境的涌入,以及各種家庭成員或朋友們對她們的需求。一旦進入老年中年,沒有了上訴的一切,一下子如墜入萬丈深淵,而且同時處於對未來的恐懼,覺得自己還在往下跌呢,連底都不知在哪兒。她們的這種兩頭失落,唯獨少了個“當下”;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她們那麼多輝煌的 “過去”也曾是無數個“當下”。試想你在每個“當下”都享受到了應得的福分。那你還擔心未來會差嗎?你有沒有想過:在你年輕漂亮的時候,你可能已經比同齡人要更幸運,更不用說那些比你年紀大很多的人。你那時候體會出那些步入更年期婦女的不幸嗎?那麼你現在年老了,你已經經歷過年輕時的美好了,你可以平心靜氣接受現在的你的樣子。難不成你要求你自己五十歲時候仍能擁有二十歲人的面容?,不僅讓你同輩自覺不如,甚至連比你年輕的人都去羨慕你?
記得有文章說,印度人一講人生就要講三世:前世,今世,來世;有科學研究也認爲我們講的時間概念其實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個人認爲不論怎樣,今世與現在或常說的當下是最爲關鍵的。因爲過去也是那時的當下,未來也會是那個時候的當下。所以,能活在當下就能無悔過去無懼未來。你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你都認真去過好,那麼你的抱怨從何而來?恐怕只有一個“貪”字可以解釋。你有過那麼些的美好過去,是否要換換別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任何人力是無法阻止的。與其自怨自艾,不如順應人生的長河。現階段孩子大了,不需要你了,你可以選擇自在;對年輕人的種種優勢你可以選擇欣賞;對財富的減少你可以選擇量入而出;對體能下降你可以選擇多多靜坐;對事業的下滑你可以選擇出遊。沒人需要你了時間一大把了,自由度也大了,何不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呢?而非要和自己所謂的輝煌的“過去”過不去呢?當你捨棄了對美好“過去”的幻景(因爲過去已經過去,真的好假的好你現在已無從知曉;現在認爲過去的好有可能是你下意識和現在的現狀來比,那麼這種超時空的比較也毫無意義),你會一下豁然開朗。牛角尖是鑽不得的,鑽進去就很難出來。何不再退一步,把自己心靈上矇蔽已久的灰塵試着慢慢拂去。你會發現世上有多少人比你不幸萬倍。你會因此生出“慈悲心”,去關懷她們;同時去感恩自己所謂的“不幸”。
“無欲則剛”,當你什麼都不求,只求去幫助比你條件更差的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上天會給你無窮的力量。我希望能與女性朋友們共勉:走出小我,發現自我,最後能發現她即是我。
人生,活着,那就是一種心態。人生,與其不斷的追求而無法滿足,那麼倒是不如先沉澱自己,看清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只要願意打開封閉的心,去體會、去擁抱眼前的幸福,就會比別人活得更富足,更開心。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只有惜緣才能續緣。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其實:有緣才能相聚,親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親人,給你帶來煩惱的多半是你前世傷害過的。所以,一定要善待身邊的親人,關心身邊的朋友,寬恕那些傷害你的人。也許,這就是因果。
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今生註定我們什麼也帶不走,所以應該: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