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根由

這其中就有桃花村村民的醫案,但是因爲耽擱了,等到桃花村的郎中發現村中已有數人開始腹瀉,很像疫病之時,立刻上報。偏那天不巧,他送去的報告被放在書房裡,本來胡建看見信上的重要標誌,是要打開看看的,誰知家裡馬棚走了水,縣太爺立刻巡視馬棚去了,那個重要的報告被慌神的丫頭碰到滾下桌子,胡建回來後只顧着壓驚,把這事兒給忘了個底兒掉,等到第三天桃花村瘟疫爆發,郎中打發人來詢問的時候,糊塗縣令險些沒嚇尿了褲子,他知道:壞事兒了。

這個時候如果上報,他這頂烏紗帽就保不住了,說不準陸雲逍那個煞星還會因爲他耽誤疫情而砍他的頭。胡建沒辦法,只好去找他妹夫給他擦屁股。楚仁氣得不行,卻在老婆的哭訴下也沒了主意,失心瘋似得派了士兵過去把桃花村給封鎖起來。

爲了不引起士兵恐慌,楚仁下了封口令,被派過去的士兵只以爲那裡有幾個海匪家屬藏匿,他們封鎖了村子,等大人報告上邊,設圈套引小股海匪來救,到時就是大功一件。興奮的士兵們來到桃花村,雖然得的命令是不許和村裡人有接觸,只不許放他們跑走,也不許聽信謠言。但不接觸村民,可以接觸村民們養的雞鴨鵝豬嘛,逮幾隻雞來做叫花雞真是不錯的主意。

他們進去撲騰的時候,也有人哭叫說村子裡有瘟疫,只是……誰信啊?整個江南大地上還沒有瘟疫流行呢,騙誰呢?所以那些兵吃叫花雞吃的相當歡快。再然後,其中有幾個人開始拉肚子,就拉了兩天,看上去便連叫花子也不如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士兵們和百姓之間根本沒有牆,桃花村瘟疫的事兒很快就在士兵中流傳開來,於是楚千戶調了更多人去封鎖。那可是瘟疫,一羣見了海匪都要逃命的官兵,能不炸窩嗎?楚仁砍了兩個不守命令的士兵,然後。他手下那些軟蛋們就譁變了。

桃花村村民積攢了幾天的憤怒也隨着村子的封鎖崩潰而傳到了縣城裡,老百姓們一聽:什麼?這種大事你縣太爺也敢瞞的死死的?媽的現在那些染疫官兵都跑回來了,整個縣城不是很快就要瘟疫橫行了嗎?到時候朝廷大軍來了一封鎖,我們是不是都要變成死人了?而這一切怪誰?當然是怪那個糊塗縣令啊,他原本就不是什麼好東西,瘟疫一橫行,咱們還不知道有幾天活頭呢……揍他。

當然,鄭二虎是沒有說的這麼詳細的,畢竟有些細節他也不知道,不過事情原委是說明白了。這一下。別說陸雲逍氣炸了肺,就連夏清語都瞪大了眼睛:“我的天,這個縣令還有那個千戶是傻子嗎?瘟疫他們也敢瞞着?還封鎖?他們的腦袋真沒被驢踢過?”

夏清語不解,大家都很不解,因爲怎麼看都覺着這縣令和千戶的所作所爲屬於腦子進水了的那種。他們並不知道這只是人在危急之下本能的自我保護。而那個楚千戶之所以也使出這樣一記大昏招。只是因爲他太高估了一羣手下的赤膽忠心,他以爲他是可以震住這些大頭兵的,只要等欽差一走,想法子把桃花村和那些知情不服的士兵殺了就是,到時報一個海匪上岸作亂,把這事兒栽贓到海匪身上,就神不知鬼不覺了。

胡建和楚仁是必須要處理得。首惡拿下,衆怒也就平了。百姓們和譁變的士兵沉默着散去。這裡陸雲逍把夏清語叫到面前,言簡意賅:“政務上的事兒我要先接手,防疫治疫的事兒就歸你了。”

這明明是宋儒謙的工作,但那個老頭兒自己都在死亡線上掙扎呢,哪裡能夠過來?陸雲逍原本還怕夏清語推諉。到時候少不得用點強迫手段,不然等皇上派過來的御醫,那時江南大地怕是遍地瘟疫了。

沒想到夏清語二話不說便開始工作,甚至她都沒有趁機勒索,這讓小侯爺有點意外。看着面色凝重帶着白蔻白薇離去的夏清語,不知怎的,他心裡就有點異樣感覺:這個女人,看着還真像是涅槃重生了。

夏清語馬不停蹄趕往桃花村,在經過診斷和詢問後,很快就確診了病症。

腸道傳染病在這個時代被統稱爲腸瘟,事實上這一次腸瘟的症狀和霍亂十分相似,不過霍亂一般是由海鮮引起,而這次腸瘟的傳染源卻疑似和活禽有關。所以她的第一項決定就是:把全村的活禽滅門。

百姓們當然是不願意的,但和人命比起來,把雞鴨全宰殺了也能理解,就是這些雞不許吃,讓人有些心疼,要知道多少人家是過年才能吃上一隻雞的啊,現在可倒好。唉!要是知道哪隻雞有病哪隻雞沒病就好了。

接着便是整個汜水縣城的隔離工作,陸雲逍迅速發佈了命令,徵集當地大夫,在江南數省加大了對瘟疫的防治工作,一個由情操高尚的大夫主動申請後組成的工作小組迅速趕赴桃花村,協助夏清語進行瘟疫的控制和治療。

瘟疫的主要症狀是和霍亂差不多,但是其中也有類似中毒性菌痢的症狀在內,這對於夏清語來說,還從來沒接觸過這樣古怪的腸道疾病,束手無策之下,她也只能感嘆架空時代真是無奇不有。

桃花村已經有七個人死去。剩下的人症狀還不算嚴重,夏清語在給大家補水之餘,又用了之前開給宋儒謙的方子應急。然而因爲宋太醫的病有他自己的治療在裡頭,所以這個方子可以救宋儒謙的命,卻不能根治腸瘟,只能延緩病情。如果要按照宋儒謙的經歷來治,先用猛藥壓制細菌,理論上倒是可行,然而這樣一來,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死在猛藥這一關,不是每個人都有他老人家幾十年養出來的好身體。

所以還是要研究針對這場瘟疫的新藥方,夏清語和大夫們開着座談會,將醫書上有記載的方子也拿出來用,但是收效甚微,還不如之前她用的方子。而大夫們也充分肯定了這張藥方的作用,可是,在第三天又有兩個病人死去後,他們也明白,這場看上去不是十分厲害的瘟疫,如果再沒有有效藥方的話,就會變成和之前無數場具有大規模殺傷力的瘟疫一樣可怕了。

“宋太醫的情形如何?”

瘟疫已經開始在汜水縣城以及其他村落出現了病例,幸虧陸雲逍在這方面的工作能力很強,發現的病例都立刻得到了有效隔離,總算讓這場瘟疫還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爲此,兩個人在汜水縣城呆了三天,直到三天後,纔回了欽差行轅,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夏清語則是回來探視宋儒謙的,倒不是她關心這個老頭兒,而是聽說老頭兒身體越來越好轉,想到對方怎麼說也是本土醫療系統中的頂尖大夫,又是京城裡派來防治瘟疫的專家,或許他有什麼好意見或者好方子也說不定。

果然,迎出來的清風明月盡職報告起來。待幾人進到屋裡,就見老頭兒正在小口小口喝着小米粥,桑綠枝坐在他身旁,翻着一本書不知說着什麼,看見夏清語,如臨大敵般站起來,但很快又露出笑臉,微微福身道:“聽說娘子在桃花村防疫,真是辛苦了。”

夏清語皺皺眉頭,沒功夫搭理小女生往外泛着酸意的話,看着宋儒謙點頭道:“能喝粥了?果然是死不了了。”

宋儒謙一口粥差點兒噴出來:“什麼話?我死了你很開心嗎?”

“您死不了我纔開心。”夏清語仗着救命恩人的身份,也沒和這老頭兒客氣,開門見山道:“桃花村的瘟疫您老聽說了吧?和您的症狀有一部分相似,但我的方子能延緩病情,卻不能最終治病,您老有沒有什麼好方子?”

“我要是有好方子,還能淪落到要你來救?”宋儒謙撅着鬍子,又疑惑道:“你的方子怎麼會不管用?明明我如今都好了,從今早開始,這麼長時間也沒去茅廁。”

“是嗎?”夏清語高興:“那看來是真好了。怎麼樣?能到防疫第一線去指揮戰鬥嗎?”

宋儒謙先是呆了一下,接着才明白夏清語是什麼意思,老頭兒差點兒跳起來,咬牙叫道:“你看看你看看,我連跳起身打你的力氣都沒有,過去能做什麼?再染一回瘟疫嗎?”

夏清語嘆了口氣,也知道宋儒謙說的是實情,因撓着頭道:“但是現在我的方子不管用,也試過別的方子,也沒有用。”見宋儒謙露出疑惑的眼神,她翻了個白眼:“別拿您老人家作例子,你之前是服了多少猛藥自己心裡沒有數嗎?我卻不能按照你這個過程治病的。”

“那就只好琢磨新方子了。”宋儒謙嘆了口氣,喃喃道:“琢磨不出針對疫病的新方子,一切就都是白搭,唉!也不知道老天爺肯不肯幫忙?”

ps:

發現早上忘了求推薦票和粉紅月票,這怎麼可以呢?補上補上,求票了,嗷嗚!

第215章 絕處逢生(上)第135章 陳家“餘孽”第377章 誤會第28章 史上最簡陋的手術第205章 震動第199章 借刀殺人第219章 探查第54章 和平相處第310章 國公爺和夫人的難題第35章 登門診病第374章 託孤第348章 侃侃而談(上)第364章 招魂第382章 告御狀的婦人第61章 懷疑第94章 討好第226章 接受現實第325章 一身輕鬆第390章 無法無天第86章 開張大吉第175章 什麼情況?第164章 無視第395章 坦誠第446章 引君入甕第78章 找鋪子第119章 誰是我的男主角第119章 誰是我的男主角第84章 你到底是什麼人第49章 難得的關心第449章 窺破第349章 侃侃而談(下)第43章 決定第71章 灰頭土臉第268章 處置第121章 大顯身手第60章 關懷第366章 對質(下)第4章 我來第1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3章 在路上第416章 惶惶第238章 一舉兩得第312章 二次登門第364章 招魂第281章 託付第290章 伏擊(上)第1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65章 來了第6章 吃癟第326章 嫂子第275章 以死相逼第285章 氣管切開第238章 一舉兩得第156章 你等着吧第316章 好消息第280章 出征第239章 半年之約第166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438章 該誰憤怒第271章 失而復得第105章 我不想治第198章 小人之心第401章 公主太熱情第418章 黑鍋俠女第16章 山村夜雨第98章 跋扈胖子第358章 虛情假意第167章 逆轉第51章 深夜第262章 回京第108章 來者不善第76章 你想賴賬?第146章 守諾第283章 問罪第396章 被害的女子第123章 爲國爲民,無關風月第245章 我們談談第370章 議論第62章 黃連素第365章 對質(上)第261章 安排第37章 胸有成竹第320章 不要臉第243章 求婚第115章 拍板第156章 你等着吧第330章 巧遇第447章 主持公道(上)第61章 懷疑第105章 我不想治第373章 孽第214章 絕境第261章 安排第325章 一身輕鬆第290章 伏擊(上)第12章 路遇不平第85章 宅鬥八卦第382章 告御狀的婦人第286章 壽辰第394章 十八年後再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