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田地

25田地

方曾有些得意的說道,“幸虧我下手快,當場在陳掌櫃哪兒借了銀子去衙門做了文書,後面有好幾個想買的都出到了七八兩一畝了。我問過牙行,像這樣上好的水田一畝一般都得七兩銀子。這家人家哥兒有了身子,嫁的又好,老兩口急着去,這纔出手出的急,給你舅舅我撿着了便宜。”

方誌遠對着方曾說道,“還是舅舅運道好撿了個巧宗,這樣我們來年還可以種上一季稻子。這樣,以後吃白米飯就不用買了,可以省下好多的銀錢。”

方曾看着方誌遠小小年紀就很會當家作主,心中滿意。說道,“好是好,可我們就兩個人,我還到時候種六畝地恐怕忙不開。我想着要不我們就佃出去,雖然種子是我們出,可不用自己做,五五分就我們兩個也夠吃了。”

方誌遠心中猜想他舅舅是不想他勞累了,要按照他舅舅自己的意思肯定是要自己種的,六畝田分出去一半,除了家裡沒有勞動力的一般人家是怎麼也捨不得的。要是他舅舅自己種,那家裡的活計甚至地了的活,他都要幫着做一些。

方誌遠自認爲不是真正的十歲孩子,他自然知道糧食對於農家的概念。雖然他家現在還能不愁吃穿,可他舅舅還未娶親,他以後也得頂門立戶,手中的錢是不會嫌多的。於是,他開口道:“舅舅,我們自己種吧。一畝田本來就沒能出多少稻子,分出去一半再交了稅,也剩不下多少。要是自己種的話,能剩下不少糧食,不管是賣還是留在自己用都是極省銀錢的。”

方曾笑着說道:“虎子,你說的有一定道理。可家中就有我們兩個人,六畝地有些多了,要是秋收的時候碰上老天爺不給臉,那趕不及可就虧發大了。再說,叫你舅舅打兔打鹿一句話沒有,可要是種地,你舅舅只能勉勉強強算知道,比不了那些田裡的老把式。而且,劉家村離我們村趕車來回也要大半個時辰,運糧食也不方便,借人家的場子打稻子也難。”

聽着方曾的擔心,方誌遠想了想,說道:“舅舅,你看着這樣,我們先種着,到時候秋收的時候就僱村子裡的閒漢幫忙。劉家村,我們村沒田的也都不少,給他們一畝田收好了多少錢,至於你說的打稻子,先在劉家村借一下場子,要是不行就我和舅舅去,一個看着一個運,我想最多不過一天,總能弄回來的。這樣算下來也沒花幾個錢,既然買了地,以後種地的時候多了,舅舅你就當練練手,熟能生巧嗎,以後不就好了。”

方曾還真沒想到可以這麼幹,往年大家秋收要麼幾家合夥幹,要麼就自己家親朋好友來幫忙,一時間沒想到能僱人秋收。村子裡地少人多,有好多人家都沒多少田地,這一年到頭的也沒多少進項,要是他去請了幫着收稻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要是本村人拉不下面子,他還能在劉家村就地喊人,按畝算錢,也不怕他們磨洋工。

方曾心底還是有些捨不得把稻子分出去一半的,現在方誌遠安排的井井有條,他聽着也不錯,就說道:“如此,開年來,我們就要辛苦了。到時候,我去林信家買些秧苗,六畝地十天總會弄好了。”

方誌遠接口道:“到時候,我可以跟着舅舅學學,以後我也是要種地的,正好練練手。”

方曾本想阻止的話就沒說出口,在鄉下像方誌遠這麼大的孩子也算是個半大的勞動力了,大都由父親領着在地裡教他種地。想到以後方誌遠也要種地,先跟着他看看學學也好,而且有他看着也不會讓方誌遠累着的。

於是就答應道:“行,到時候我們一道去。虎子,本來舅舅想等等,買上八畝地的,現在趁了個巧,有了六畝地。你現在還小,沒有立戶,所以沒法子把田落在你名下。舅舅是這樣想的,我們舅甥不是外人,這地就一人三畝。以後再買地也一人一半,你也不要推。按理說舅舅都佔着大便宜了,你要是再不要,舅舅自己心中都不過不去。”

方誌遠推辭的話就堵在了喉嚨中,他知道方曾,對着他是真好,想要給他置份產業以後等他成家立業了他才能覺得自己的責任卸了,不然心中就不會安。而家裡掙的錢,一般是他出主意,方曾主手,方曾更覺得這錢應該歸自己得大頭。現在這樣的分法就是想避免以後爲着銀錢鬧的不開心。

方誌遠想着今後他還有一些法子掙錢,現在說明白了也好。他舅舅安心,他也有了自己的家產,他心中也更踏實些。畢竟,在前世看多了爲着錢財反目成仇的親人朋友,他還是心中有些不安的。不如從一開始就避免這樣的情況,好吧,他承認,他是現實而自私了,永遠比不了方曾的光明磊落。

方曾也就是告知方誌遠一聲,心中早就有了決斷。有了地,方曾感覺自己腰桿子能挺的更直了,他和外甥一人三畝地在林家村也算得上中等人家了。想到他阿麼爲着兩塊山地一輩子沒求人欠人情的他,愣是頂着村子的閒話給要了下來,爲得就是能讓他有些田地,能娶上個好哥兒。

這麼想着,方曾心中就有些難受,他阿麼明明就是個很好的人,可卻因爲他爹走的早,爲着拉扯他和他哥,一個人頂家立戶自然要厲害些可卻被傳成了惡嬤嬤。

要是他阿麼在,知道家中多了那麼田地該有多高興啊!

大壯小壯已經睡醒了,大壯自己穿了衣裳還幫着小壯穿好了,兩個人穿的都是用棉花做的襖子,暖和是暖和,就是比較蓬鬆,一大一小牽着手走出來看着就圓鼓鼓的,特別是小壯被棉襖領子遮住了半邊的下巴,看上去就像小娃娃偷穿了大人的衣裳,一看就知道是他阿麼爲着讓他穿久一些,專門往大里做的。

方曾好幾天沒見着大壯了,這一看兩個寶貝從自己外甥的屋子出來,就知道他們剛剛睡醒。看着小壯走的不方便,方曾一個大步抱起小壯,把他接到伙房來。大壯跟着方曾後面,還很有哥哥樣的拉着小壯的手。

還有兩天天就過年了,方曾想明天去看看新買下的地,就打算今天做些年菜。他們家沒做年糕和油果子,年糕做的比較麻煩,方曾給了五斤糯米讓林正家代做了。而吃了方誌遠的魚丸子,方曾纔想起來他家的豆腐丸子,肉丸子都沒做,就想着和油果子一塊做了。

林信家殺豬給的肉都凍在外面,方曾拿了化了凍,又撈了水豆腐瀝乾。方誌遠帶着大壯小壯看着,幫着打打下手。方曾剁肉力氣大,很快就把一盆肉剁好了,加了調料和雞蛋攪拌好就放在一邊。、

豆腐捏碎稍稍放些肉蓉,加料拌好;方曾還剁了蘿蔔蓉,加了雞蛋拌了一小盆。然後讓方誌遠燒鍋,倒了小半鍋的菜籽油,等油燒熱就開始炸丸子。方曾往年也是做慣了的,一個時辰幾種丸子都炸好了。

大壯小壯就打着幫忙的名在廚房等吃的,方曾每炸好一樣,他們就要嘗些試試。等方曾丸子炸好了,大壯小壯的肚子都鼓起來了,嚇得看到的方誌遠挨個給他們揉肚子消食。

晚飯就着丸子和林信家給的鴿子燉的湯四個人吃了一頓,晚飯後,方曾把大壯小壯挨個送回家,方誌遠則是收拾碗筷。

第二天,方曾一大早去了鎮上還了陳掌櫃的銀子,回來之後,方曾就帶着方誌遠去了劉家村看看他們新買的田地。在騾車上,方誌遠才知道這六畝地是劉家村劉平的田地,劉平早些年因爲家窮去外面闖過,後來回鄉成家立業,在劉家村上算是上等人家了。

只可惜他只有一個哥兒,老兩口想把哥兒留在家裡,就找了孤兒從小養着做兒夫。不過,那個名叫趙武的孤兒很有本事,娶了他家哥兒還在外地開了鋪子,早些時候就想着把兩個老的接過去奉養,可他們老兩口不願意去。現在他家哥兒好幾年纔有了身子,老兩口巴巴的去照顧自己家的哥兒和還未出世的孫子,這才急的出手。

劉平本來是想賣給村子裡的人的,可村子裡的人一次性能買的起六畝地的太少了,分開賣老兩口又等不及,再說村子裡還有那想佔便宜的,想用極低的價格買下他們的地,劉平乾脆就找個鄰村的賣了拿錢走人,不和他們扯皮。

劉家的地是上好的水田,方曾和方誌遠到了劉平家的地,一看才知道這果然如劉平所說的那樣是連在一起的,還靠着大路,這樣以後運糧食方便了不是一星半點,方曾看着越發的滿意。

劉平家的水田裡還種着麥子和油菜,這些按說應該歸方曾了。可劉平和方曾說好了,這些留給村子裡交好的人家,也算全了鄰里情誼。當然,價錢上就便宜了一些。方曾想着這些農作物來年收了 ,也不耽誤種稻子也就答應了。

方曾看着地裡的莊稼長勢很好,看着這田就是塊肥田,心中高興。他來的時候就有打算去他師兄家看看,順勢吃頓飯。爲此還帶着柿餅,豬肉,白糖和糕點,當正式的親戚走。

劉家的家也在山腳下,三件大瓦房,一個大院子,在劉家村也能算得上是戶上等人家。方曾的拜訪讓劉家很是高興,劉家家的見着那麼多禮物,笑的更是開懷。禮多人不怪,在哪都一樣,劉家家的只覺得方曾人大方,看中他家當家的,待着方誌遠也是熱情的很,拿了準備過年吃的瓜子點心,還衝了白糖水給方誌遠喝。

劉家見了方曾也是有說不完的話,當年劉家家裡窮,兄弟又多地還少。一年到頭,都沒個吃飽的時候,他十幾歲肚子餓就跑到了山上找吃的。結果遇到了野豬,幸好碰上了方曾的爹,不僅救了他還教了他一身打獵的手藝。

憑着這個,劉家覺得自己就要記上一輩子的好。

所以,到了後來,方曾的爹去的早,每年過年過節,劉家四禮都是全的。等到方曾大一些,劉家更是手把手教他打獵。方曾對着他一直很感激,有種亦師亦兄的感覺。親近不足,恭敬有餘。

和劉家聊天,方曾也把自己買了地的事情和劉家說了。畢竟劉家是他師兄也是劉家村本村人,有他照看着要好的多。這也是,一開始他會買劉家村的地就想到的。

劉家聽了方曾買地的事情,非常高興,一個勁的說着好,也給方曾打包票一定會給他把地看的好好的。還說到時候方曾種地的時候一定給他幫忙,師兄弟兩個越說越開懷。

倒是劉家家的聽了咋舌不已,村上私下裡都在傳哪家會買了劉平家的地去,眼睛都巴望着呢。六畝地就是再便宜每個三四十兩銀子也是拿不下來的,劉家村能拿出來的也是極少的。

沒想到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方曾竟然買下了,這麼一想,劉家家的心中對着方曾這掙銀錢的本事很是佩服。他可是知道方曾的家裡的,爹去的早,阿麼養他們長大已是不易,家底是肯定別想了。

方曾還接了他外甥來養,他原先還擔心方曾的日子要難過了,畢竟養個孩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家當家的還未方曾擔心了一些娶哥兒的事情。現在看來,方曾掙銀錢的本事在鄉下恐怕沒什麼人比的上。一個外甥養起來根本不費勁,而且看他出手,家中肯定還是家底。就這份能耐,恐怕自己家男人也不如他,要不是自己家和他有着師兄弟輩分,他還真想把自己家的秋兒嫁給方曾。

這有地有房還有騾車,上無公爹阿麼,只要一個外甥,以後也會自立門戶的。這麼看來,恐怕兩年之後,等方曾孝滿了,肯定成了十里八鄉阿麼眼中的好兒夫。

這麼一想,劉家家的趕緊在心裡盤算一下,自己家親戚裡可有和方曾般配的,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等好事自然要緊着自己家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