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日食(上)

東明寺僧人極少參與宮廷中的爭鬥,最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選中他們來辯解天象,自然比子虞自己說千句萬句有用得多。且子虞在寺中住了大半年,與寺中有香火情,與殷陵商議後,覺得此法最可行,又囑殷陵回府後立刻派人去東明寺中疏通關係。

第二日朝堂上,星官暗指玉嬪身份暗合天象,進言天子着素服,避正殿,內外嚴警,隨侍宮人應着赤幘。這時有官員出列建議皇帝親自往東明寺祝禱神明,以寬天下。

皇帝沉思了一下,最後採納了東明寺之行。

**********

明妃差人將消息傳到公主府。駙馬晁寅回到家中,就看見玉城頤指氣使婢女忙碌的樣子。他不明就裡,轉眼一想,也不想明白,悄悄往外退。侍女眼尖發現了他,玉城當下站起迎了過來,“駙馬來得正好。看,是母親的信。”晁寅接過一看,皺起眉,環顧四周的侍女,低聲說:“公主是打算先去東明寺?”

玉城微微仰頭,笑道:“自然在父皇之前先去一趟。”晁寅平靜地看着她道:“那又有什麼用?”玉城道:“聽說殷府已經派人去了,自然不能讓他們佔先。”

晁寅慢悠悠道:“何必和一個深宮婦人過意不去,就是再受寵愛又能如何,你是陛下的掌珠,她不過是後宮衆多女人中的一個。”玉城嗔視他,“你知道些什麼!母親在宮中十數年屹立不倒,並非完全靠父皇恩寵,是因爲凡事都預測先機。玉嬪那個樣貌,本來就不是能在宮中安分度日的。晉王求皇后指婚,父皇又不顧衆議將她接進宮。卑微之時尚且有這份能耐,日後若讓她得勢,還不知會鬧出什麼樣的風波。”

晁寅對此意興闌珊,聽完也不過露出一絲似笑非笑,“公主將陛下置於何地,難道後宮還需要出嫁的公主來打理?”玉城跺腳道:“駙馬只需告訴我,去不去東明寺走一趟?”晁寅一擺手,“這是後宮之事,外臣如何插手,我勸公主也不要妄動,小心做了馬前卒。”

晁寅的性子一向是沉穩有餘,玉城卻是自幼嬌縱,兩人自成婚以來各讓一步,倒也相安無事。今日聽晁寅再三拒絕她的請求,玉城頓時覺得受到傷害,冷聲道:“想不到駙馬如此膽小。”

晁寅看了她一眼,不想費神辯駁,“像公主這樣能隨心意行事的人天下又有幾個。只願公主凡事爲身邊人考慮幾分。”玉城卻已不耐煩聽他的道理,讓侍女繼續打點行裝。晁寅見狀,轉身回了書房。

*********

皇帝簡裝出行東明寺。皇后因爲身體不適,沒有隨行。欣妃近日鬱鬱寡歡,不願去受寺院的煙熏火燎,也藉故留在宮中。最後隨駕的只有幾位能在皇帝面前露臉的妃嬪。

禁軍浩浩蕩蕩地護衛着皇帝隨行的車駕前行。到了山下,馬車忽然劇烈顛簸了一下,傾斜了一邊。侍衛趕緊來到子虞的馬車前,躬身道:“是車轅鬆了,請娘娘稍候。”前行的車駕沒有停止,子虞很快就留到最後。

子虞等了一會兒,只聽見外面動靜,卻不見好,讓秀蟬打起車簾。車旁守候的侍衛像是等到了良機,走向前跪在了子虞的車下,輕聲說:“這條山路碎石很多,娘娘千萬小心,聽說昨日玉城公主的車駕遇阻也是在這裡。”

子虞看他的服飾是驍騎衛士,隸屬於晉王麾下,掃了一眼之後就做不聞,等到車駕重新起步,從車簾的縫隙中可以瞧見侍衛仍跪地不起。

子虞不由喟嘆,當晉王想要對一個人表達他的誠意,總是顯得真摯無比。

到了東明寺,稍事梳理,子虞前往佛殿拜見皇帝。之前已經得到衛士提醒,玉城先一步到來,走到殿前,果然看見玉城坐在御駕前陪着說話。

皇帝責備她,“你已經嫁爲人婦還如此莽撞,不帶儀仗夜裡出行,爲何不讓駙馬陪伴?”

玉城想了想,不願說晁寅的是非,避重就輕地說道:“想不到山裡入夜竟和白日截然不同,女兒走這一趟,長了不少見識。”

皇帝笑道:“是巡山的僧人發現了你?”玉城臉上一紅,說道:“夜裡上山時車軸鬆了,女兒一籌莫展,讓宮女舉燈,幸好有寺中的高僧發現了。”

明妃知道她這麼說必定是想舉薦,接口道:“於細微處見真章,就是這份細心也覺得不凡。”玉城眨了眨眼,又笑道:“據女兒所知,他還精通佛法,真知灼見遠勝常人。”

皇帝不能漠視她們的意見,笑道:“你從小連半篇佛經都誦不完整,如何還知佛法。”玉城還想辯駁,皇帝又道:“既然救你於險境,過會就讓他進佛殿一起研經。”

能在皇帝面前一起講經無疑就是一種地位的象徵。玉城聽到這個許諾,頓時喜笑顏開,彷彿對救她的僧人極有信心。

**********

這日天氣晴好,住持選了一處臨水的宣室爲聖上講經。淋池中的低光荷盡皆凋謝了,一旁的紅楓卻沁着一片嫣紅,如脈脈不散的晚霞,一徑掉落,就順着水流,緩緩漂向宣室。

陽光下波光粼粼,如流銀碎月,點點霜葉點綴其上,在氤氳水汽中蜿蜒沉浮。皇帝見了,也不由讚道:“妙趣。”

衆僧入座,玉城轉過頭來對皇帝說:“父皇,就是他。”子虞順着她的目光看去,竟是懷因。皇帝也沒有料到竟是如此年輕的僧人,面貌又俊朗不凡,略點了點頭。

衆僧講經罷,皇帝問住持,“外面傳說日食是國家壞亡喪禍的先兆,大師有何見解?”

住持低目略一想,從容道:“解星象,老衲不及星官,如何敢妄言天意。今日陛下提起,老衲只說自己知道的。”他唱了一聲佛號,緩緩說,“有一個信徒曾找老衲哭訴,說他信佛許多年,卻無一事順心,總有妻妾問題、錢財問題、前途問題等等……他問老衲有什麼方法可以以逸待勞全部解決。”

不僅是皇帝,衆妃嬪也聽得入神,明妃道:“這人倒是有趣,哪有一種方法解決百種事務的?”

住持笑了笑,“老衲問他,山下只有一條路,上來的人各用什麼方法。他說,有走的,有騎馬的,有坐轎的。老衲說,問題已經解決了。”

衆妃嬪皆不解。皇帝神色平靜,沉吟不語。住持道:“陛下已經知道了。即使只有一個問題,每個人解決的方法都不同。歸根結底,妻妾、金錢、前途等等,世間萬物,形式百態,都只是人的問題而已。若是能因人處事,看透人心,諸般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

“住持說的可不是天象。”蘭嬪插口道。

住持微微一笑,“娘娘,老衲說的就是天象啊。”

皇帝笑了笑,環視衆僧,發現懷因面色平靜出塵,便問他,“你有什麼見解?”

“小僧聽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供陛下品嚐,”懷因不疾不徐地說道,“昔日有個艾生,平生不敬鬼神,這一日路過地藏王菩薩的廟宇,正逢連日暴雨,衝得地面泥濘難以行走。過路人都在廟中跪拜菩薩,艾生見雨大,竟拆了供桌燒火取暖。衆人大驚,待雨停,他又取菩薩座身墊在腳下,過路去了。衆人皆問:‘難道你不怕鬼神?’艾生大笑,‘何懼之有?’小鬼聞他言語,報於地藏王菩薩,望予嚴懲。菩薩嘆息道:‘既不懼,嚇他何用?’就任他去了。”

皇帝脣畔含笑,對一旁皺眉的玉城說道:“這次舉薦的人,果然有幾分灼見。”玉城卻面露失望,往懷因處看了幾眼,淡淡說:“父皇的眼光總不會有錯。”

衆妃嬪猜到這個故事的用意,都不吭聲,皇帝轉頭見子虞望着宣室外,問道:“這個故事如何?”子虞笑道:“故事胸襟非常,說故事的人也必定有過人之處。”

皇帝眉梢一挑,笑得更具興味,玉城和子虞的主意從來想不到一處去,這次竟然共同盛讚一人,他悠然道:“果然有過人之處。”

第3章 紙鳶第68章 重陽(上)第11章 遇襲(上)第47章 陷阱(中)第27章 菊花(上)第42章 狩獵(中)第46章 陷阱(上)第20章 文妃(下)第29章 情義(上)第36章 相府第6章 元宵(上)第16章 婚夜(下)第69章 重陽(下)第13章 北國(中)第14章 北國(下)第49章 退讓(上)第13章 北國(中)第29章 情義(上)第5章 公主第19章 文妃(上)第13章 北國(中)第1章 家破第13章 北國(上)第56章 琵琶(下)第50章 退讓(下)第55章 琵琶(上)第69章 重陽(下)第37章 大婚(上)第19章 文妃(上)第68章 重陽(上)第41章 狩獵(上)第32章 求救(中)第3章 紙鳶第12章 遇襲(下)第34章 離宮(上)第44章 狩獵第43章 狩獵(下)第55章 琵琶(上)第14章 北國(下)第68章 重陽(上)第39章 姐妹(上)第17章 兄長(上)第62章 玉嬪(上)第52章 茶水(中)第53章 茶水(下)第61章 傻子(下)第54章 茶水第47章 陷阱(中)第51章 茶水(上)第13章 北國(上)第32章 求救(中)第62章 玉嬪(上)第15章 婚夜(上)第16章 婚夜(下)第56章 琵琶(下)第5章 公主第45章 艱難第24章 預謀(上)第5章 公主第45章 艱難第45章 艱難第26章 預謀(下)第47章 陷阱(中)第23章 遺禍(下)第33章 求救(下)第15章 婚夜(上)第49章 退讓(上)第44章 狩獵第65章 非議(上)第72章 笑靨第25章 預謀(中)第69章 重陽(下)第3章 紙鳶第67章 非議(下)第37章 大婚(上)第34章 離宮(上)第17章 兄長(上)第55章 琵琶(上)第58章 不甘(中)第23章 遺禍(上)第15章 婚夜(上)第28章 菊花(下)第19章 文妃(上)第62章 玉嬪(上)第57章 不甘(上)第61章 傻子(下)第36章 相府第5章 公主第7章 元宵(下)第34章 離宮(上)第61章 傻子(下)第22章 寺院(下)第53章 茶水(下)第42章 狩獵(中)第20章 文妃(下)第2章 入宮第68章 重陽(上)第68章 重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