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族譜

秦副主任離開後。幾個人各做各事,很是安靜了一會兒。雖然有驚無險,卻也是僥倖過關,後怕還是有的。然而,畢竟是年紀人心思淺,隨着肚皮裡抗議聲起,他們就將剛去的風波丟到腦後了。宋世平伸了伸懶腰,挺胸仰首笑說張志高道:?

“誒,那個江匪的兒子已經開口了吧?找到藏寶的地方,別他媽吃獨食做個人英雄,說什麼也得讓大家沾點光啊。”?

“算了吧,那個狗日的像你一樣難纏,嘴被錫封了。我想從他家的族譜上打開缺口,可人家不給看呀。泡湯咯。不過你也別急,等我真發財了,一定給你娶個大姑娘,啊。呵呵呵。”?

張志高一邊叫苦,一邊反擊着宋世平。宋世平正要伸手扯張志高耳朵,忽被周大順阻止道:?

“誒,張志高的點子還真不錯。我們到處找線索,爲什麼不也看看饒、袁兩家的族譜呢?現成的文字線索嘛!”?

шшш ▪тт kдn ▪¢O “對呀!”高良應聲道:“一般情況下。族譜裡反映的信息很多也很真實,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輔助資料,有時甚至是很關鍵的資料。不過,外人想看他們的族譜難度很大呀。”?

宋世平聽高良說看族譜難,就過來拍拍他的肩膀,嘿嘿地一臉壞笑道:?

“小夥子啊,去求求桃花父親不就行了嗎?我們是不行喲,可你行呀。”?

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在周大順看來還就是個好點子。俗話說,‘一物服一行,大麥能熬糖’,那老頭子好像挺對高良另眼相看的,便忍住笑,故作嚴肅認真地說:?

“誒,高良,你就試試看吧,我估計應該可以。你沒看出來嘛,明欣老頭子雖然還沒完全與我們合作,其實心裡也希望我們揭開謎底。所以我判斷,在不影響他自己的情況下,他很可能會出面幫助。當然,也不是隨便什麼人就可以請得動的”?

周大順言下之意,老頭子家人對高良很有好感,此事非高良莫屬。高良聽他們亦笑亦真的話,開始有點惱火不自在,轉念一想又不得不承認,辦法確實不錯。自己去求老頭子也很合適。玩歸玩,真歸真,說不定能找到重要線索呢。?

中飯後,高良嚮明欣老人做了看族譜的請求。當然,理由充足而冠冕堂皇。高良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希望通過族譜找到一點蛛絲馬跡;第二個理由,是他們四人都沒見過真正的族譜,現在“破四舊”又搞得厲害,以後怕是很難有機會了;第三個理由很打動人,他說,饒姓很少見,他們很想知道饒姓的源頭,以及黃石磯饒姓的來歷。三個理由加個保證:保證不將所看到的外傳。?

明欣老人沉吟了好長時間,才遲疑地答覆高良道:?

“你給我出了道難題呀。你見過誰家的族譜隨便給外人看呀!就是我們自家人,也只有在續譜或祭祖時纔拿出來,而且只能少數幾個管事的看。嘿嘿嘿,你們呀,點子倒不少哦!我和另外幾個老頭商量一下,吃晚飯時再告訴你結果。不過有一點先說好,你們無論找到什麼,都必須跟我講清楚!”?

事情還算順利。晚飯後。高良他們由明欣、明倫兩位老人帶着,來到村中間一戶有兩進天井的人家。房主人早就在家等着,門一喊便開,正要泡茶卻被明欣老人攔住說:?

“先叫賢才領我們上去,等會兒再來喝茶。”?

房主人隨即喊出一個十四、五歲的大男孩子,交代清楚以後便退到一邊。賢才領着明欣、明倫,高良、周大順等四人緊隨其後,拐過第一個天井,再進入第二進。在第二進西側後隱蔽處有個小門,門內有樓梯直通二樓小閣。上樓之前,明欣老人招呼幾個年輕人說:?

“不能帶火柴、打火機,只可用手電照明。本來晚上是不能進的。”?

木閣樓很小且四周封閉,只有進來的一個小門,一扇通風的小窗戶被釘死了,四周一片漆黑;手電光下,只見門後還堆放着傢俱、農具等一些破爛雜物。走在前面的賢才搬開幾件農具,在對面板壁上鼓搗了幾下,另一扇隱蔽的小木門“吱呀”應聲而開。?

嘿,夾層房!?

隱蔽小門裡面的空間比外面大得多,竟然還有點微光。高良覺得很奇怪,便仔細搜索四周——沒有任何異樣;再擡頭看房頂才發現,這間密室頂部還有一層中間留空的隔板,微光就是源自隔板中空處。高良指指上面,悄悄問明欣老人說:?

“從哪裡來的亮光呀?”?

老人笑笑說:“房間四角屋頂上裝有四個明瓦,月光透過明瓦照到隔板上,再通過隔板中間的空洞反射進來。這可是秘密呀。不過,從屋頂向下看,就只能看到上面的隔板了。呵呵呵。”?

密室四周三方都是大廚子,另一方及中間擺放着五六個大木箱。明欣、明倫兩位老人藉助手電光。照到其中一個廚子,便分別用自己手中的鑰匙打開一個扣上的兩把鎖。也就是說,每個廚子必須由兩個人同時開鎖。難怪兩個老人不辭辛苦地爬上來了。廚門打開後,明欣老人道:?

“你們自己看吧。要守信喲。賢才你看着啊,他們只能看一本,最多兩本。我們在樓下等。”?

如果運氣好,他們也只需看一本。周大順對族譜瞭解得多些,他知道一個家族的來龍去脈,一般都在第一卷即第一本上記載。果然,第一卷開篇第一句就是:?

“饒氏者,本堯姓也,乃帝堯之後裔。…”?

關於饒氏源流,所載甚多。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封帝堯23世孫“京”於薊(今北京附近)。“京”的兒子“理”又遷移到山西平陽,其子孫後代就以祖上諡號爲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國,堯姓家族爲逃戰禍,子孫遂散遷天下。其中第54世堯萱自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後遷臨川(今撫州)。至56世堯濙時又就職於西漢朝廷。時逢漢宣帝劉詢即位,。?

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後改名“詢”,並詔告全國都要避皇帝名諱“詢”。如還將姓“荀”的改爲姓“孫”,等等。堯濙當時任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帝,說堯濙雖是上古唐堯的嫡系後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聖至聖,堯濙也應該避諱。於是漢宣帝就在“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即變成了“饒”。遂賜堯濙改姓“饒”,爲饒姓始祖,擢升爲太傅,並詔告全國。凡是天下姓“堯”的均應改姓“饒”。?

“饒”姓以堯濙爲始祖,傳至29世饒次守時,已至宋朝高宗皇帝。公元1129年5月,高宗皇帝下詔文武羣臣進獻宗譜備案。因“饒”系“帝堯”嫡系後代,高宗特命王鈞甫細查當時任翰林侍講的饒次守祖譜。王鈞甫受命之後,仔細覈對“饒”姓的源流昭穆,確認饒氏乃“黃帝之苗,孔京之裔,嘗食採於薊,拜顯宦於漢朝……”,實爲帝堯嫡系後代。帝勅:“爾之後裔世代其昌”。?

“饒”氏家族的最初發祥地,是古代的饒陽(今屬河北)。《姓氏辨證》上記載:“戰國時有食採於饒者,子孫以邑爲氏,平陽、臨川”。饒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其歷史較爲悠久。《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國制度,就把饒邑改置爲饒陽郡了。?

高良等四人就着手電光,仔細翻閱宗譜。卷前記載的差不多也就是上述內容,一直到最後了,才略略提到黃石磯,而且還是支離破碎、甚至是跳躍性的。如:?

“祖考攜祖妣於明初即已至黃石磯”。?

這句話很有歧義,從文理上講很是不妥。按文理應該是“於明初至”或“明初已至”,“於”和“即”放一起就令人糊塗了。到底是明朝開國時已經到了,還是明代初年纔到?僅此一句,可見當時執筆人的文化水平了!?

再向後又見“兩祖苦辛,夜成於伏燕渡河”。?

這句話也是大不通、大不明。從字面看,兩個祖宗非常辛苦,夜間在伏燕渡河那裡有了成果。有了什麼成就?沒有說。再說了,一夜間就有了成就,還能算苦辛嗎??

張志高打趣說,那就將“於”除掉。宋世平拐了他一下,罵道:?

“放你的兜卵子屁!那不成了一夜之間堆了一座山嗎?”?

接下來的一句是:“建祖屋而定乾坤”。高良在心裡暗暗啐了一口:說大話也沒個普。定什麼乾坤呀?不就是定你們的宗族嘛!沒勁!?

再看下去基本都是如何置地、如何建房等一些沒用的,只是其中有兩處倒引起了他們的格外注意。其一是:?

“祖考數次外出經年,言曾助三寶”。?

外出經年?也就是說他們的男性老祖宗曾經數次離家外出,且每次都有一年時間。他外出幹什麼?爲什麼還要數次?經商、當兵、做土匪?又是沒有說明。?

周大順見宋世平皺着眉毛又要開罵,急忙“噓”一聲。嘴巴又向賢才歪歪,再輕聲說:?

“我看過的族譜也不算少了,可沒一部像這樣簡單草率、含糊不清。族譜嘛,一般都對祖宗的事蹟記載得越詳細越好。清楚的就記載明確,不清楚的就乾脆不提。對於半清不楚的,則知道多少就記多少,最忌捕風捉影,哪能這樣說一半留一半呢!如果這段內容是後人補記,即使外出的具體時間不清楚,那他具體做什麼事或因什麼緣故總該知道吧?哼哼。真是不可理解。”?

“這有什麼奇怪的呀”高良說:“你沒聽他們講嘛,幾百年來都不許考文科舉人,哪裡還有大手筆寫族譜啊?”?

“說得也是。不過總覺得這都是起碼的語言常識,就是一般的秀才也不至於寫成這樣啊?連我們這些半吊子都能看出來,難道古時候專門攻文的秀才們都不知道?”張志高似有不信地說。?

“喲,你們看,這又是個無頭公案。”?

周大順說着,禁不住噗嗤一笑。高良、宋世平和張志高都亮起手電伸頭看,原來是一句:?

“祖考住此120年後與祖妣相繼仙逝;祖考葬吉陽,祖妣懸葬老虎背”。?

張志高全然不顧旁邊的賢才,竟然大聲說道:?

“120歲?也太能吹了吧!”?

高良用肘子提醒了他一下,說道:?

“你驚訝什麼?這並不是說那兩個祖宗只活了120歲,而是指在黃石磯這個地方‘住’了120年!你明白嗎?意思是說,他們兩個的實際年齡應遠遠不止120歲。如果加上‘數次外出’的那幾年,年齡就更大!?

你算算看,他們夫婦剛到黃石磯時,就按20歲計算,在此住了120年,又數次外出幾年,起碼得有一百四十幾歲以上!如果真是活了這麼長,那麼,這部族譜第一卷開頭這一部分,很可能還是他們兩個祖宗所寫的呢。如果真是這樣自己寫自己,他們爲了刻意隱瞞自己的某種歷史,而有意隱晦、曲折,這不就可以理解了麼。?

嘿嘿嘿,我也就是瞎猜猜取樂,人怎麼可能活一百四十多歲呀!”?

“我看這部族譜啊”宋世平打趣道:“就像我們中學歷史課本里,講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似地,語焉不詳不說,還把你弄得神魂顛倒的。你不信吧,上面又言之鑿鑿;你信吧,可每段歷史連起碼的確切紀年都沒有。我說這族譜不看也罷,別浪費了時間、精力,還折騰了兩個老人家。”?

“誒”高良說:“你別急躁呀。你看,皮猴子和明欣老人都說,他們的女老祖宗懸棺葬在老虎背,這裡不就有記載嗎?‘祖考葬吉陽,祖妣懸葬於老虎背’,這一句多麼確切,而且語句、用詞都非常老練,完全不同於前面的語言風格。”?

周大順經此提醒,又湊近看了看,若有所思地說:?

“區別的確太大了,前後完全不像一個人的手筆。可是……同一篇記載不可能由兩個人執筆呀!嗯,不過有一點還是相同的,就是遇事只點題,不說明。‘祖妣’爲什麼懸葬?是她自己的意思嗎?還是因爲其他原因?她的後代子孫總不會這麼主張吧,除非是她自己。要麼是這位女祖宗因犯了什麼事,而被朝廷或宗族強制懸棺而葬的?不,不,不。宗族強制也不存在,因爲她是第一代女主人,除了她的丈夫就沒有人可以強制;而男老人又是和她相繼去世,其他人又哪敢做此主張。?

哎呀,還是讓人一頭霧水。罷了,罷了。”?

宋世平見周大順都沒多大興趣了,就催着要走。高良要求再稍等一會兒,就和周大順仍然耐着性子看下去,見後面到“祖考葬吉陽,祖妣懸葬老虎背”就結束了。再一頁頁翻下去,除了歷代昭穆和紀年而外,再也沒有其他史蹟記載。?

一直到明朝末年開始,文章類的東西才慢慢多起來。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祖輩有隱士,也有武官之類的,但就是沒有文職官員。很遺憾,他們要找的就是前期內容,中後期對於他們來說,有與沒有都一樣。?

高良將手上的第一卷放進廚子,又隨手拿出一本,翻了翻,放回去又準備再拿一本,可是立即就被賢才這小鬼東西給阻止了。只見他大瞪着眼睛說:?

“兩個大爹都說了,只准你們最多看兩本。”?

高良笑笑,無奈地搖搖頭,正準備關廚子門。忽然發現在一摞族譜後面,放着一張疊起來的發黃的牛皮紙,就又笑着和賢才說:?

“我不看族譜了,看一下里面的那張紙總可以吧?你也不算失職。”?

賢才看了看廚子裡發黃的牛皮紙,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點點頭說:?

“那好吧”。?

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29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66節 銀紙圖2三線交匯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116節 金雞月夜鳴第78節 袁家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9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87節 地宮3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87節 是遐想嗎第92節 前兆第87節 是遐想嗎第7節 跩三江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引子四十年秘密一朝解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08節 廢皇悠悠恨第79節 捕蝦夜續定三生緣第6節 跩三江第108節 廢皇悠悠恨第78節 袁家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127節 原來如此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79節 捕蝦夜續定三生緣第11節 桃花姑娘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33節 五顯大帝第112節 桃花壁刻第15節 蛟龍吸水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39節 金雞石下金雞洞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128節 花開花謝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103節 夾壁寶藏第22節 殭屍魅人第26節 洞出歷山第76節 戶戶植桃的疑惑第45節 五顯救難第87節 是遐想嗎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27節 洞出歷山第72節 有驚無險第57節 絕境第8節 黃石形勝第44節 魚龍騰江第113節 聚寶盆第29節 游龍江山第76節 戶戶植桃的疑惑第72節 有驚無險第59節 拼卻一死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90節 被陪斬了第71節 拽尾龍做清明第126節 還是迷喲第21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47節 碧波夜遁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124節 斗柄直指歷山第95節 月夜魅影第6節 跩三江第23節 獨腳夔第127節 原來如此第116節 金雞月夜鳴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77節 老屋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2節 雪夜驚魂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47節 碧波夜遁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99節 發之於情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39節 金雞石下金雞洞第121節 未來的能源第45節 五顯救難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2節 油皮圖紙第103節 夾壁寶藏第14節 蛟龍吸水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9節 仙寓山飛地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71節 拽尾龍做清明第45節 五顯救難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