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這叫二十歲?

“你就是司隸校尉部的從事史?!”

廷尉府內,陳騫坐在上位,咬着牙,死死看着面前的從事史。

從事史低聲說道:“我是。”

“你多大年紀?!”

“我二十”

“二十?!”

陳騫當即冷笑了起來,他看着面前的這個小傢伙,這傢伙還不到自己的胸口,臉上滿是稚嫩,還有臉說自己二十??

陳騫猛地拍了一下面前的案,“還不從實招來!”

那從事史當即被陳騫嚇得嚎啕大哭。

陳騫人都麻了,他有意將這傢伙丟進牢獄裡,可是看着他的年紀,卻還是忍住了憤怒。

他看向了一旁的荀寓。

此人剛剛擔任廷尉正,成爲了陳騫的副手。

隨着荀顗站穩了腳跟,荀家可謂是雞犬升天,紛紛擔任重要的位置。

當陳騫盯着他的時候,荀寓的臉色有些尷尬。

“陳公,這件事或許是有什麼誤會。”

“是啊,這位荀從事史,就交給您這位荀廷尉正來治理了。”

陳騫冷冷的說着,尤其是在荀字上加了重音。

荀寓趕忙上前,吩咐左右將那孩子給帶了下去。

陳騫是知道廟堂裡的官員任命有些混亂,但是他沒想到會混亂到這個地步,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居然是大魏司隸校尉部的從事史??

而在這位從事史的個人資料上,明確的寫着此人今年二十歲。

這特麼的是二十歲??

你荀家就真的囂張跋扈到了這種地步?真就不將廟堂律法放在眼裡?將衆人都當成了傻子?

這孩子分明就是被修改了年紀,然後提前開始了自己的仕途,反正也不需要他去做什麼,甚至都不用露面。

就在陳騫平復着這暴怒的心情的時候,荀寓忽然又說道:“還有一件事也對不上。”

“什麼事??”

“還有一位從事史叫陳處。”

“也是個孩子?”

荀寓趕忙搖着頭,“不是是沒這個人”

陳騫都懵了,“什麼叫沒這個人??”

“就是找不到這個人的任何情況,也沒有人見過他,就是有這個名字其餘的完全沒有記錄”

荀寓低聲說着。

陳騫額頭上的青筋都浮現出來了。

他久久都沒有說話。

忽然間,陳騫猛地站起身來,看向了一旁的荀寓。

“看住那些抓來的人,不許任何人與外聯絡,若是泄露了出去,我不饒你。”

“唯!!”

陳騫坐上了馬車,迅速朝着太極殿的方向出發。

在跟鄭袤的配合之下,陳騫發現了多個部門都存在着非常嚴重的問題,在調查之後,陳騫選擇了全力出擊。

光是王經的司隸校尉部,就有三十個從事史和五十八個假佐被處置了。

這可是堂堂司隸校尉部啊!!

監察司隸地區,就這麼監察??

那個小從事史,是被送來提前鍍金的,而另外一個,就是裝都不裝了,無論有沒有人,先佔着一個名額再說。

陳騫人都麻了。

過去東漢的司隸校尉部有從事史十二、假佐二十五,屬官三十七。

如今的司隸校尉部是從事史四十,假佐六十,屬官一百!

屬官一百啊,這些人放在司隸校尉部都擠不下去!

這些人裡,大概只有二十多個人是真正辦事的,其餘不是來混資歷的,就是來混俸祿的。

在文帝之後,整個廟堂的官員體系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出現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官職。

實際上,文帝最初的想法大概還是爲了分大臣的權,他大概已經發現了世家大族的威脅,因此設立了很多的官位,屬官,想要分割羣臣的大權,來鎮壓這些人。

而羣臣有了更多的位置,自然是不會去反對的。

但是,當這情況發展到曹髦時期的時候,那問題可就大了。

就以司隸校尉部來舉例,一百個人的名額,二十個人做事,八十個人坐享其成,那八十個人每日的工作就是服散飲酒,吟詩作對,點評天下名士,自以爲雅事。

然後呢,有功勞了就是大家平分,最先爬上去的是那些不幹事,一年都不來司隸校尉部一天的人。

廟堂的情況都已經如此了,地方上的情況會有多可怕,陳騫都不敢去想。

難怪當初大將軍熱衷於誅三族,就是沒有勾結的罪行,也要找個由頭強行誅,大魏到底有多少蛀蟲在不斷的吸血啊?

當陳騫板着臉來到了太極殿的時候,曹髦依舊是在忙碌着。

曹髦的面前坐着兩個人,分別是大司農盧欽,以及度支尚書崔贊。

尚書檯分工明確,被稱爲八座尚書,其中有一令,二僕射,六尚書。

這六位尚書,各自負責的東西不同,吏部尚書已經出現,度支尚書也就是後來的戶部尚書的前身,是負責糧食的。

這就是後來的三省六部制的半成品了。

三公九卿的權力正在向尚書檯過渡,甚至已經過渡了大半,但是也沒有完全被廢除,很多大臣都是將三公九卿當作榮譽官爵來對待。

曹髦此刻就是在跟這兩位商談接下來的軍餉待遇的問題。

崔贊當然是很反對曹髦的想法,但是,他也擔心曹髦會直接跳過自己,用盧欽這傢伙來完成這件事。

雖說自己這個尚書分走了大司農的職權,但是大司農依舊有着自己的屬官,不能說是一點用沒有。

當今的廟堂就是這樣,擁有相同職權的官爵不在少數。

自己這邊反對,那支持的那邊可能就要奪權了。

崔贊無奈的說道:“陛下,您的仁心,臣是知道的,您也是爲了那些甲士所考慮,但是,我大魏的中軍有十餘萬人,若是提高了他們的待遇,那四周的外軍定然不服啊,若是也一併提升,那就是要提升近三十萬人的待遇。”

“這並非是小支出,如今的糧倉看起來充實,是因爲往年的積累,若是按着陛下的吩咐來進行,只怕三年之內,糧倉就會空下來,再無儲備。”

“往後就沒有辦法繼續維持這樣的規模了”

崔贊看起來完全支持曹髦的想法,可說出來的話卻是一直都在找刺。

不斷吃老本的那是蜀國,曹魏很早就完成了稅賦上的盈利,甲士待遇的稍微提升,根本不足以破壞掉整個大魏的根基,畢竟,曹魏是有自己的屯田機構的,在很多地區都是直接將農民當作佃戶來用,在保障他們不餓死的前提讓他們瘋狂幹活。

若是在其他朝代,說尚書檯沒有下令調糧種導致民變,那沒有人會相信,但是在我大魏,這是可行的,因爲耕地是官府所開闢的公田,百姓們只是爲廟堂耕作而已,不具備所有權,耕作和收穫都要看官老爺的意思。

他們這不是繳納稅賦,這特麼的叫農奴!

但若是覺得曹魏的政策太殘忍,那也不對,在某種方面來說,曹魏保證了這些農民能幹活能吃飯,沒有讓他們餓死凡事都怕對比,尤其是對比先前的漢末亂局。

那時的百姓土地被豪強們瘋狂兼併,流離失所,連年戰爭,成爲了豪強們終身奴隸。

起碼廟堂還會時不時賜予耕地,不會讓他們幹到被累殺。

而跟其餘兩個國家對比起來,吳國是更不當人的,蜀國更是岌岌可危,老底快都吃光了。

現在崔贊給自己說廟堂的收支無法維持這樣的“軍費”,曹髦是絕對不相信的,在清理掉那些貪污的蛀蟲之後,提升待遇說不定還能節省不少呢!

大魏每年的軍費都是天價數字,而這龐大的軍費到底有多少是用在了甲士的身上,這就沒有人知道了,層層剝削,貪墨成風,還是正大光明的那種,一說就是不理會世俗的眼光,一問就是魏晉狂士,風流自在。

曹髦卻並沒有直接戳破崔讚的謊言,他看向了一旁的盧欽。

盧欽笑了起來,“崔公啊,我計算了這些年裡的收支,我認爲您說的不對啊,這軍隊的收支,跟如今的實際待遇似乎有些對不上?”

崔贊額頭上頓時冒出了細汗,“還有一些是用以賞賜有功將士的。”

“那往後就節省下這賞賜,將其變成待遇,鼓舞全軍的士氣,您認爲如何啊?”

盧欽再次問道。

崔贊連忙點着頭,表示認可。

崔贊不敢再繼續這個話題,大魏的很多支出,都是不能較真的,若是真的較真,不知要死掉多少人。

崔贊負不起這個責任。

盧欽這纔看向了皇帝,眼裡滿是不屑,廟堂裡的這些蛀蟲,沒一個能經得起盤問的,自己只是隨口詐了一句,對方就果斷認慫,這也說明,大魏的軍費確實是有些問題的。

曹髦同樣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像這樣的事情,目前先記下來就好了。

會有機會來跟他們慢慢算賬的。

“陛下!!廷尉陳公求見!!”

第207章 穩重第019章 名正言順第4章 你瘋了吧?第44章 無罪第94章 少學習,多去玩第194章 女婿能繼承遺產嗎?第173章 開考第155章 唯!第106章 最美第159章 誰人可以?第11章 新的孫綝已經出現第119章 種田爲上第48章 那我呢?第5章 先假意操辦第235章 混亂第38章 容易失控第151章 君臣會第055章 大將軍在何處?第20章 計第144章 一戰而勝第191章 君無恙否第126章 眼光放長遠第89章 非聖王第61章 可思蜀否?第047章 狡詐的皇帝第190章 天下歸心第36章 還不夠嗎第054章 一首空城雀第193章 又是魚餌?第108章 難民團第131章 何以這般積極?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212章 司馬師之死第140章 賢人安世第154章 來晚了第41章 司馬昭第23章 跑吧!第116章 豪傑無後第151章 君臣會第85章 這便是天下第139章 福從天上來第158章 鍾會!你危言聳聽!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58章 鍾會!你危言聳聽!第40章 有志者第152章 明君賢臣第169章 以此人取代姜維第154章 來晚了第250章 如高平陵故事第43章 延續第93章 向他傳達這個好消息吧第165章 北伐第23章 區別第22章 王肅傳學第93章 必討之第178章 你纔是賊子第56章 什麼都會第40章 有志者第143章 寒窗苦讀數十載第76章 吳第92章 差距第57章 義士第185章 奄奄一息第169章 以此人取代姜維第211章 請大將軍讓位第120章 用人不疑第059章 血痕第123章 乃陛下所教第71章 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第212章 司馬師之死第194章 女婿能繼承遺產嗎?第3章 依你所言第7章 重塑第163章 無小事第121章 不幹人事第149章 內亂第054章 一首空城雀第93章 必討之第152章 新律出臺第165章 種地將軍第141章 駭人聽聞第244章 聯盟與吞併第188章 下一個目標第18章 豈能懼他?第8章 國破山河在第096章 不求有功,只爲搗亂第83章 慶功宴第118章 攻其心!第018章 毌丘甸第77章 萬萬不可衝動啊!第173章 開考第022章 晉武帝第175章 他來了第61章 治天下事如治家事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72章 江北盡失第121章 想找嗎?都在汲郡!第49章 糟糕的受降者第30章 歸還補齊第109章 攻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