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竹竿狗尾

曹髦的府邸坐落於元城的正中心。

四周有高大的宮牆,裡頭是雄偉壯觀,連綿不絕的建築羣,是整個元城內最爲奢侈的住所,跟王宮都沒有區別。

其實,曹髦的家還真的就是王宮。

當初曹丕封兒子曹禮爲秦公,後來改封京兆王,又改封元城王。

曹禮扛不住這來回的遷徙,在元城逝世,看到弟弟絕嗣,曹叡貼心的安排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悌嗣元城王。

當然,遷徙還是要遷徙的,不久之後就被改封樑王。

這王宮也就空了下來,作爲備用。

縱觀整個歷史,曹魏宗室是被改封最多次的,他們一生都是在不斷的遷徙,幾乎沒有任何經營封地的機會。

而到了司馬家掌權的時期,司馬師不忍心宗室們遭受這樣的遷徙和欺辱,貼心的安排他們統統到河北來居住,遠離自己的封地。

曹髦的封地在郯城縣,在齊魯那一塊。

可如今卻居住在元城。

曹髦領着諸多幫閒來到了王宮門口。

王宮門口站着兩個老卒,身材清瘦,懷裡抱着長矛,左右搖晃着。

府邸大門是敞開着的,人來人往,進進出出,十分熱鬧。

曹髦剛進了王宮,就聽到了郭責那喋喋不休的質問聲。

“成何體統啊?怎麼能裸着身在前殿角抵?”

“成何體統?怎麼能在此處博戲?”

“前殿不可妄語!!”

那是一位着深衣的年輕人,穿着相當樸素,可渾身的穿着都是按着禮法來的,沒有半點逾越和不當的地方。

包括他的臉,都是那麼的板正。

他叫郭責,乃是曹髦麾下的防輔令。

職責是教導曹髦從善,防止他做出不好的行爲。

這個位子通常是以有賢名的君子來擔任,而他們給曹髦找的這位君子,卻是君子的過頭了。

當他轉身看到曹髦的時候,趕忙整理衣冠,以對待公爵的禮儀來叩拜。

曹髦滿臉無奈的接受了他的行禮。

“郭君啊,您何必如此.....”

“鄉公,禮不可廢。”

郭責嚴肅的說着,隨即又指向了那些府內的衆人。

“鄉公!您的這些奴僕公然在府內角抵,比械,博戲,縱馬.....這如何能行呢?”

“簡直是不成體統啊!”

“哈哈哈,我向來將他們當作朋友來對待,如今又沒什麼事要做,他們自娛自樂,有何不可啊?”

郭責無比的痛心。

他真的很懷念當初那個乖巧,好文的高貴鄉公。

他初次見到的高貴鄉公,是那般的聰慧,良善,好學,整日纏着自己學尚書。

最令人難以忘卻的是他身上那股濃濃的少年氣,總是信心滿滿,總是朝氣蓬勃。

他在那時的高貴鄉公身上看到了滿滿的文帝之風,甚至在給姑母的書信裡都多次提到這位獨特的高貴鄉公。

直到一年之前,高貴鄉公在練習騎射的時候從馬背上摔落。

從那之後,他就彷彿變了一個人。

他再也沒有碰過尚書了,開始嘗試着去做一些惡事。

勾結匪類,結交商賈,資助遊俠,整日欺行霸市,目無尊長,肆無忌憚。

他多次阻止,卻都沒能成功,整個府邸都被一羣無賴遊俠所佔領,自己根本管不了這些人!

想到這裡,郭責心裡滿是愧疚,都是自己沒能教好鄉公啊!

“鄉公,

您是堂堂大魏公爵,怎麼能與市井小人爲伍爲友呢?”

曹髦一愣,笑着詢問道:“您的意思是,我該去結交一些羣賢大家,邀請有賢名的士人來府裡做客?”

郭責趕忙點着頭,“理當如此。”

“可廟堂有禁諸侯交通賓客令,是不許我們與那些士人結交,邀請他們來做客的,若是廟堂問罪,我就說是您指使的?”

郭責瞪圓了雙眼,趕忙又搖起了頭。

“擔不起如此重責,廟堂自有道理.....鄉公就是不跟士人爲伍,也不該與這些人爲伍啊,這同樣是犯法的.....”

“諸位,我與你們爲伍了嘛?”

周圍的幾個糙漢子聽了,頓時哈哈大笑,“我們都是曹公麾下奴僕罷了,何以算是爲伍?”

郭責頓時臉色通紅,支支吾吾的說道:“就算如此,方纔有幾個商賈送來了錢財....諸侯結交商賈,經商也是禁止的。”

“我可不曾經商,更沒有結交商賈。”

“我只是看他們可憐,給他們出了些主意,教他們如何經商致富,救濟鄉里,他們自發的感謝我,給我送來錢財,這難道不對嘛?”

郭責茫然的看着曹髦,“並非不對。”

曹髦笑了起來,“那您幫着清點一些他們送來的錢財吧,需要用錢的地方是越來越多了,有錢才能救濟鄉里,才能多做善事,您說是吧?”

“這......”

郭責最後還是老老實實的去做事了。

曹髦對他其實還是非常滿意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這位防輔令,是真的將自己的職責當作了教導,其實他完全可以強勢的命令曹髦,若是曹髦不聽,上書三司就好。

可他並不曾這麼做,還是會認真的跟曹髦講道理,還總是被曹髦那些歪理說的啞口無言。

當曹髦走過前殿的時候,遠處的樹下坐着一個人。

這人年紀不小,喝的爛醉如泥,衣裳是敞開的,眼神迷離,伸出雙腿就坐在地上,渾身惡臭難聞。

曹髦笑着打了個招呼。

“楊公!”

那人睜開雙眼,瞥了曹髦一眼,又側着頭繼續酣睡。

這位老者,是曹髦的監國謁者。

他本來是負責監察曹髦,負責給廟堂告狀的官員。

只是吧,這位老者實在有些奇怪。

他從不理會政事,整日衣冠不整,嘴裡唸唸有詞。

但是曹髦也能理解。

整個東漢王朝本身就是因爲讖緯而建立的。

因爲劉秀對讖緯的推崇,迷信色彩貫穿了整個東漢,等到漢末,更是成爲了主流,此刻的儒學家看起來都像是神棍,整日說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將一切自然現象與朝政聯繫起來。

而到了魏,玄學盛行,出現了一大批崇尚自由,啥也不幹的學術家們。

已經開始有後期那自暴自棄的雛形了。

很多士人的精神支柱已經崩塌,又遇到了司馬家的強權打壓,故而有了嚴重的避世厭世情緒,表現出荒誕且不羈的模樣來。

大漢士人是極爲遵守禮法的,而隨着禮崩樂壞,士人們開始了對禮法的絕望和摒棄,後世常常稱爲魏晉風流。

至於是不是真的風流,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這位楊公,大概是不願意做官的,在成爲監國謁者之後,也是不幹正事,整日喝酒,服散,一年四季都躺在樹下,自說自話的發瘋。

可曹髦還挺喜歡他的,誰不希望有這麼一個監國謁者呢?

坐在克讓殿內,曹髦看着左右的衆人,心情輕鬆了不少。

好歹是有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

還記得剛穿越而來的時候,孑然一身,身邊就七八個老卒,兩個官員,手裡的錢連維持王宮的維護都做不到。

在兩個不同時代的靈魂融合之後,曹髦方纔明白自己的處境有多麼困難。

這大魏對宗室看管的很緊,防賊一般的防着。

曹髦能做到如今這個地步,那是真的不容易。

可以說,整個大魏的宗室,誰都沒有活的如他這般滋潤。

手裡不缺錢,開了莊園,專門接待窮困潦倒的好漢,在這河北的綠林界裡是響噹噹的好漢,堪稱是大魏版的“河北呼保義”,或者是“小旋風曹大官人”。

整個河北的遊俠,都幾乎知道他的名頭,一些人犯了事,也常常來他這裡尋求庇護。

當然,城內的那些百姓,若是遭遇了什麼委屈,也會來找他求助。

曹髦這樣的行爲,卻並沒有引起地方官府的重視。

反而是讓這些官員們對他很是輕視,認爲他結交一些底層的黔首,沒有出息,不值一提。

大魏自有國情在此。

在大魏,宗室的名聲不能太好,如果你能七步成詩,深受士林喜愛,經學家們圍繞在你的身邊,學問做的很好,那你絕對要被廟堂折騰死。

而如果你是個惡棍,整日打老婆打孩子,出去魚肉百姓,個人道德敗壞,被士林唾棄,那你會非常的安全。

沒錯,說的就是曹髦的阿父,東海王曹霖。

曹髦跟這些遊俠廝混,跟商賈合作,跟黔首廝混的行爲,在那些老爺們的眼裡,跟他阿父沒什麼區別。

都是要遭受士林唾棄的行爲。

“曹公!!禍事了!!”

就看到一惡漢慌張的衝進了殿內,眼裡滿是驚恐。

第44章 先下手爲強第260章 陛下糊塗啊第70章 寶刀第159章 同謀大事第176章 原來皇帝長這個樣子第051章 伯父家的親弟弟第120章 用人不疑第266章 成矣第152章 明君賢臣第84章 從今天開始治理天下第025章 仁至義盡第168章 孫綝之死第125章 通通廢除第222章 請徵西將軍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073章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第106章 有何妙策第23章 跑吧!第98章 沒什麼區別第71章 當有志向第126章 眼光放長遠第1章 曹公有先祖之風!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80章 上書天子第120章 成名第一步第097章 文鴦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26章 等死吧第83章 水戰不能輸第149章 內亂第120章 絕命散師第076章 梟雄第41章 親征第196章 絕非忠良第18章 老卒第156章 甘露七年第76章 吳第246章 這一次,我聽您的第148章 不算第072章 幕後主使第98章 沒什麼區別第167章 感謝大將軍第178章 新黃門第190章 兩敗俱傷第44章 不必多說第198章 司馬師早已出手?第219章 不必驚慌!第084章 獵人與獵物第100章 最缺人才第146章 刮目相看第69章 勇冠三軍的名士第203章 威脅流說客(爆更求月票)第163章 不必服侍第100章 最缺人才第57章 過往第131章 書信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98章 這都是閹人的錯!第37章 生存的方式第23章 跑吧!第244章 聯盟與吞併第073章 人與人是不一樣的第87章 蛻變第137章 你看看咱倆誰合適?第70章 寶刀第16章 不必親爲第61章 治天下事如治家事第192章 司徒不好當第066章 鴞聲噪耳第130章 衣冠南渡第132章 請求加入第15章 鄭玄的孫子怎麼可能不懂第131章 這就是大魏第192章 去看看老丈人第30章 歸還補齊第22章 兵發盛樂第3章 竹竿狗尾第209章 不謀而合呀!第111章 壞了第100章 大好人頭第24章 放手去做第72章 很正常第70章 謝謝啊第31章 幸運兒第242章 從不說謊第191章 德不配位第127章 不可辜負第30章 志向第4章 有一人!第75章 二年,帝遊幸雍而連下詔第148章 廣陵散不絕第089章 壞了第158章 仇國論第120章 絕命散師第260章 陛下糊塗啊第237章 真正的反賊第16章 需要一個大將軍第35章 這叫二十歲?第83章 忠良之後第66章 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