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工業和需求

清晨李哲醒來,立時感覺到身邊多了一個人兒,熟悉的小美人兒——小丫鬟蘇翠正依偎着李哲沉睡。昨夜美人兒初嘗恩澤,便被李哲如此*蹂*躪,自然是零落不堪,那小臉上在熟睡中還看得見淚痕。

李哲被美女依偎着,身上舒爽,心中卻是有些慚愧。禽獸啊禽獸!這麼小的小人兒,不過十三四歲,你怎麼就下得去手!這可是犯罪來的。

這邊心下想着,對小丫頭就有着憐惜,忍不住輕輕摸了摸丫頭的臉頰、秀髮。猛不防丫頭卻醒了過來,

“爺!您醒來了,我這便叫她們去準備。”小美人兒服侍慣了,剛醒過來就要服侍李哲,說着便要坐將起來,誰知剛一起身,哎呦一聲又躺了下去,卻是身上疼痛,坐不起來,登時想起昨天瘋狂,臉上立時通紅一片。

“爺!翠兒今天卻是伺候不了你了……”小臉上全是乞求之色。

李哲頓覺尷尬不已,像做賊似的自顧自穿了衣服,起身偷偷摸摸走開。

出了門,吩咐人悉心照顧,便無地自容似的起身走了。

這便算開始了禍害三國女性的歷程了嗎?李哲有些感嘆,但是想起女孩兒在身下予取予求的嬌媚樣子,心中還是有些得意。

……

在李哲和一干手下的悉心治理下,汝南郡的大半地盤的秩序慢慢開始回覆平定,有了大量的糧食投下去,衆多的山匪變亂開始逐漸消失,原先準備好的一些東西就可以慢慢考慮施行了。

李哲有隨身空間,但是這東西畢竟是個輔助,其運載量雖然在不斷的提升,但比起李哲手下不斷暴漲的人口規模還是有差距。

而李哲也不可能一直靠着時空走私來維持手下勢力的運轉,那樣的話,李哲和搬運工兄弟有什麼區別。

李哲的最終目的是要從這個時空得到利益的,一個原始時空,所有的手下都由自己養活,這叫做什麼話。就像一個目光長遠的資本家一樣,初期的開發投入是不得不做,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這個時空的大發展來反哺現代的。

三國時空的本土工業化是必然的選擇。

說起工業化,就不得不提到工匠。

工匠一直是李哲很重視的職業,在流民中,每當有了一技之長的流民們前來投奔的時候,李哲就會吩咐分門別類的將工匠造冊,將其分別安排到一起,每日裡派工和供給都於普通流民不同。

靠這樣的手段,如今,李哲手下已經積攢起了一個相當規模的匠作營,也初步的擁有了組織大規模生產的經驗,輜重營裡如今那一千五百多輛大車可是實打實的工業產品。

在這些大車的生產過程中,李哲開始注意起流水生產的問題。一經詢問,原來此時已經有些類似於流水線生產的制度,在大漢官方的匠作監裡面,成千上萬的工匠們大規模的打造軍器都是靠這個來的。只不過由於水平的參差不齊,只能侷限於一些簡單零件的打造,而由於精度的不夠精確,效果並不象想象中的那樣好。

但即使如此,其發揮出來的生產力也是非同小可,和北面遊牧民族作戰時,堆積成山的弩箭和各種軍械就是明證。

流水線工業和度量衡制度是緊密相連的。

兩漢的度量衡比起秦朝的時候沒有太大的進展,基本上是沿承秦朝時候的度量衡制度,而秦始皇千古一帝,那也不是白給的,建立起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度量衡制度,被漢朝全部繼承了下來,而到了著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手裡,度量衡也有了一個精確度的極大進展。

王莽的改革涉及很多,其中度量衡的改革一直爲後人稱頌,他做了一個銅質圓柱體的容器作爲度量標準,被稱爲新莽嘉量。新莽嘉量將容積和尺度的度量精確的集中到一個物體之上,設計巧奪天工,堪稱絕妙,完全體現了當時的科技最高水平,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一件著名的傳世珍寶。

因此,在度量衡制度上官府做的還是不錯的,以這個時代的工業化水平而言,已經算是基本完善了。

可能欠缺的就是執行了。中國長期處於小農經濟的歷史決定了古代的官府組織能力極其低下,很多地方政令不通是常有的事,就是有再好的制度也很難在全國範圍內執行下去,所以民間纔會有天高皇帝遠的說法。

因此,在度量衡制度的執行上,地方上的水平和匠作監這樣的專業國營大廠相比就要差得遠。朝廷的體制一崩潰,整個社會的工業生產力就會發生驟降。

再一個,中國古代大部分情況下是處於農業社會,屬於自然經濟,農民們被土地綁得死死的,一直都是看天吃飯,長期的在貧困線上掙扎,哪裡有什麼消費能力。而每個村子,每個城鎮的生活,也一向都是自給自足。除了少量的農具和衣服之外,很少有對工業產品的需求。

這樣的市場,也就不可能培育出上規模的工業來。

只有到了社會穩定,軍力發達,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旺盛的時候,打通了西方的消費市場,才一點點的引起了養蠶、繳絲、織造等圍繞着絲綢產業的工業羣的大發展,以及龐大的瓷器工業的發展。整個唐宋元明時期的富庶階段就是因此而來的。

而三國此時,這兩條貿易路線都處於極度萎縮的狀態,因爲工業規模的萎縮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這個時代,最能夠拉動工業需求的只有軍事工業,只有和軍事工業相關的產業羣才能夠得到最多的資源的扶持,從而大規模發展起來,比如蜀國後期諸葛亮扶持出來的運輸業和弩箭製造業,傳說中的木牛流馬和諸葛連弩就是這麼來的。

沒有需求,就沒有工業,古今皆然。

所以,李哲初期能夠選擇發展的也只有幾種有限的工業,而且生產力也不能超越時代的限制。

想想幾十年後,江東和蜀國蓬勃發展的紡織業,李哲邪邪的笑了

既然吳國和蜀國的工業發展歷史已經爲自己證明了正確的選擇,自己何必還要費心費力的去想呢?

既然歷史已經證明了紡織業的必然興旺,那麼這肯定就是最正確的道路了。這時候趁周圍還沒有穩定,大家都在四處抽摸着搶奪別人的時候將紡織工業發展起來,成本降下去,今後,就很難說會不會有幾十年後的江東和益州紡織工業的大發展了。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躲在旁邊哭去吧!

PS:感謝迷之狐同學的打賞!近期不知道被誰忽悠的加更了那麼多,這一週更新平均竟然六千多,嚇老子一跳,再加更就把不住了,從現在起恢復正常更新,一天兩更,老時間!

第65章 建設第42章 高加索會戰第67章 餘威一百六十九章 騎兵騎兵第92章 rpg7一百四十八章 南海第88章 南洋變第1章 我可以吃了你嗎一百六十四章 激變第3章 鎮海號第89章 刺殺第72章 空軍時代的序幕第24章 詭詐,所謂趙雲兩百零九章 翁婿第82章 見面第97章 追擊第9章 轉折一百九十一章第3章 鎮海號第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五第56章 大殺器一百五十二章 變第102章 升級,蝴蝶效應第87章 農業第28章 埋伏第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五兩百三十二章第92章 南陽亂兩百一十八章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一百六十八章 大逆案第90章 求拜師第17章 趙子龍的槍一百四十七章 橫掃一百五十八章 遼陽一百四十章 新亞洲主義一百二十八章 徵倭四一百七十七章 時空第2章 上船兩百二十七章第88章 大幕拉開第42章 安排第45章 北袁的反應第66章 震撼第80章 整編第95章 南洋爭奪戰的開端一百六十六章 將風甲第99章 手尾第62章 調停第22章 緊張第39章 大步前進的通宇一百六十三章 好槍第107章 暗中一百一十八章 中亞起風雲兩百零二章 恐懼一百八十九章 開戰第66章 《辛亥》一百五十五章 羣英會一百六十二章 諸事第75章 廝殺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戰一一百二十七章 徵倭三第25章 鄭家下第45章 行動第12章 接頭第83章 中華宮,西北談第89章 各所思一百九十六章 戰略下一百五十六章 展品一百零四章 算計一百五十六章 會前第76章 殖民時代一百五十九章 南客第62章 鐵料一百八十九章 開啓全面戰爭上第36章 北上第52章 機關人上一百七十八章 河套西北大工業區一百二十六章 賽梅伊的槍聲第11章 知情第19章 忽悠第59章 美國人的盛宴?第140章 視覺極限傳媒一百二十四章 出發兩百四十九章第60章 秋波第133章 制度一百九十一章第112章 前軍第94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2章 高加索會戰第19章 忽悠第75章 改變兩百零七章 追擊一百五十六章 會前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一百三十九章 東南亞第85章 醫(下)第140章 視覺極限傳媒一百五十七章 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