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重建馬尼拉

清晨起來,馬尼拉灣,就已經到處是擠滿了人,一片忙忙碌碌的工業景象。

港口上的華人們吆喝着號子,一下下有節奏的夯實着木樁,原本被燒燬的殘缺的棧橋開始煥然一新,一點點的向着大海的深處延伸。

河岸的上面,就更是熙熙攘攘。巨大的原木被一杆杆立起,搭成了一座座的支架,高高聳起的支架上爬滿了人,人們正在其上修建原始的碼頭裝卸工具,身後一排排的房屋和工地,人們往來穿梭,港口街市的重建,也正在進行中。

數萬的海盜們和當地華人聚攏在一起,熱火朝天的重建馬尼拉新港口,爲了大家今後的美麗家園而努力!這個時候的海匪們,一樣是滿眼充滿了期冀,你甚至根本看不出他們會身邊正經的本地華人之間的區別!

和李哲並肩站在聖地亞哥城堡的炮臺上,看着港口的這幅景象,李華梅深有感觸:“看!這就是我們華人,不管是經歷了再大的災難,只要有希望,就總是能夠忘記身上的傷痛,再次投入對未來的憧憬當中,繼續更加辛苦的勞作。這樣的民族,對那些官老爺們來說,或許是世界上最容易統治的民族,就像是圈在羊圈裡的綿羊一樣,永遠也不知道反抗!所以他們纔敢於爲所欲爲!一遍又一遍的屠殺,甚至連遮掩都懶得遮掩!”

“是!馬尼拉以往的殖民者確實可恨,可是。我們不是仇已經報了嘛。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已經被殺了個精光,連其他地方的洋夷也沒有幸免,又何必在這麼苦大仇深!現在我們自己是統治者,不是嗎?”李哲輕鬆的回答,作爲一個現代人,對眼前的明末時空的人民,他沒有任何代入感,也沒有李華梅那麼深的感觸。

“哼!就是我們自己當了統治者又會有什麼不同,難道你會放棄這麼好的養羊方法而不用麼,昨天你說的那些分化華人的手段。難道不是在拼命的降低眼前的這些人的反抗能力!想繼續的奴役他們?”李華梅扭過頭來,厲聲的叱問。

“哦!我……你怎麼會這麼想?”李哲瞠目結舌,作聲不得。他卻沒想到,李華梅竟然會突然來上這麼一問。

“哼!還不是一樣的伎倆,不過是手段不同而已!難道在你們這些人的眼中,華人的百姓們就只有爲人魚肉的下場嗎?”李華梅狠狠地說了一句,轉身揚長而去!

是啊!站在地下的這些華人的角度而言,作爲統治者,李哲和以前的那些人又有什麼不同?

……

重建馬尼拉。其實最重要的是港口和造船廠。

港口提供給李哲市場功能,讓李哲能夠充分的利用這個時代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善的商業網絡;而造船廠則是提供給李哲軍事能力和商品的運輸能力。馬尼拉註定是一個以海貿立國的國家,足夠的軍事能力和市場能力,這兩點對馬尼拉來說尤其重要!

馬尼拉港灣內原本就有一個西班牙殖民地自己的造船廠——甲米地造船廠,只是大部分的時候只是被西班牙人當做一個維修廠來用,規模小,造船能力也不強,如今,落到了李哲手裡,自然是要將其大肆擴充的。準備將其發展成一個初期階段的重要的造船基地來用。

相比起三國時空的一窮二白來說,這個時代的造船業自然是要發達得多,明末的福船是一種相當不錯的貨船樣式,東海和南洋上遍地都是,能造船的工匠還是能找到很多的。

李哲命人到各地蒐羅工匠和人口,這正是海盜們的專長,弄來的人都安排到港口附近。分給農田或者是作坊,讓人自謀生計。而聚攏來的大量的船匠則是一邊造着傳統的福船,一邊在李哲的領導下改進造船工藝。

工匠們第一個要學會的就是拋棄經驗主義的方法,按照新的度量衡計算着造船。他們學會使用李哲給他們帶來的新的工具,學會按照度量衡來看圖紙,照着圖紙來進行造船。爲此李哲從三國時期帶來了大量的相對更加貼近時代的各種工具和教材給他們使用,讓他們在實踐中自行摸索。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三國時空的視頻教育之類的神奇事物就不會再出現了,明末時空的人們思想已經十分的實用主義和經驗主義,像神仙之類的神蹟不可能再嚇到這些土著人,而宗教也很難再形成社會氛圍,李哲不可能在明末再複製出天道教的神話。

李哲目前在馬尼拉人眼裡還只是一個世外奇人,也只是限於此而已!除了曾和他並肩作戰過的一些海盜們之外,他在大部分馬尼拉人心中的威望還遠遠趕不上李華梅!所以這種種原因導致,最終李哲將自己真實的面目隱藏到了李華梅的身後!操縱,而不是親自上手,成了李哲目前來說最合適的手段。

這個時期的造船,進度極其緩慢,從叢林裡砍伐而來的巨木必須要完全曬乾塗上桐油之後才能使用,否則造成的海船結構就會容易腐朽破壞,大大的影響船體的結實程度!而其他的很多船上的東西,如鎖具、風帆、還有巨型的龍骨鐵錨之類的東西都是這個時期的技術耗時長久才能造出來的!

爲了加快造船的進度,李哲使出了很多辦法,從現代走私來了鋼製龍骨和鐵錨之類的東西,解決馬尼拉的鋼鐵產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在甲米地直接搭建大型的幹船塢,用現代的鋼製龍骨和木材直接開始造船;還讓工匠們修建了烘烤的炭窯,用來烘製造船用的木材,減少木材的乾燥週期。各種手段齊下,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擴大馬尼拉的造船能力,爲李哲的計劃做前期的鋪墊。

除了這些。李哲還使出了其他的辦法促進馬尼拉的經濟發展。

除了傳統的金礦等採礦業和港口貿易之外,種植園經濟也大力鼓勵發展!爲此,李哲組織軍隊向着呂宋的內地挺近,一路消滅土著部落,撲捉壯年人口作爲奴隸,爲馬尼拉的華人開闢了巨大面積的可供耕種的土地。

適合本地環境條件的水稻、甘蔗、橡膠、油菜和各種香料等從現代帶來的優良的種子被李哲大量投入種植,熱帶的氣候條件使得本地的農作物生產條件及其良好,而這些作物,都是戰略價值極大的作物,一旦進入收穫期。就會立刻爲馬尼拉的農業創造巨大的產業價值,唯一擔心的卻是人力和生產力的不足!

是的,和三國時空的大明帝國一樣,眼下的馬尼拉也面臨一個人口不足的問題,即使是經過了大量的宣傳,一個南洋各地華人迅速聚攏而來的人口潮的涌來,到如今仍然是不滿十萬人的人口基數,要想滿足李哲所預想的那樣的各個產業基礎夯實的自給自足式的發展,無疑是不可能的。馬尼拉這樣的地方只能走專一發展的道路。

就如同絕大多數的海港一樣。馬尼拉的許多物資也是同樣是依賴於外來的供給,生絲、麻、油等人們生活用的很多初級工業品一樣是需要貿易。以馬尼拉目前的工業基礎。只能維持住自己的軍事能力和基本生存能力,剩下的絕大多數生活物資的來源,不是靠搶掠,就是進行貿易,舍此之外,別無他路。

……

在衆人滿懷信心的大幹快上了一個月之後,馬尼拉很快的從一片廢墟上成長起來,造船廠的幹船塢已經有了影子,幾根鋼製龍骨的周圍已經每天圍滿了人在上面忙忙碌碌。港口上大片大片的新的建築物重新立了起來,馬尼拉的未來在這樣的繁忙中依稀可見!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出現了!

“李哲!馬尼拉的各種物資已經開始出現了嚴重的不足,我的艦隊必須要再次出征了!”李華梅對着李哲說。

“出征!你要往哪裡去!”

李華梅沒有回答,只是那眼睛看着李哲,但是很快的李哲理解了她的意思!

“哦!不!不要吧!華梅!你難道要靠搶劫洋夷來維持馬尼拉的補給嗎?”

李華梅無所謂的點了點頭,顯然搶劫!就是這些海盜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馬尼拉的物資的確已經開始出現了不足!馬尼拉的重建和人口的大量聚集。雖然是大大加快了馬尼拉的重建進度,但是,隨之而來的物資耗費也是大大的增加,糧食、工業品、建築材料等越來越多的東西出現了短缺。必須想辦法解決。

但是這個時候,李哲的隨身空間就派不上用場了,這東西雖然用起來簡便,但卻不合適大規模出現,向生活物資這樣的東西,補給一次兩次還可以,若是長期提供,無疑是不可能的,數萬人的巨大耗費,其中甚至還包含了工業建築材料,在只有李哲一個人知道來龍去脈的時候,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而事實上也不可能,龐大的物資來源,不僅難以實現,而且材料的來源遲早會出現問題!現在,必須要有正經的解決辦法。

“其實,華梅,我們可以正兒八經的進行交易的,不用冒那麼大的危險!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國家,總是來搶的實在是——恩!有些掉價!”

李華梅沒好臉色的橫了李哲一眼:“好啊!交易,我也想交易,可是現在整個南洋,有誰能給我們交易,我們拿什麼來進行交易?”

李華梅的話又一次難倒了李哲!

是啊!和誰交易?這是一個問題!

眼下的南洋,最大的市場都在洋夷們那邊,不管是市場還是原料大多數都掌握在洋夷們手中,華人們攻打馬尼拉雖然不是和洋夷們全面開戰,但已經是引起了洋夷們的全體戒備,近期內南洋的氣氛空前緊張!

那些除了西班牙之外的其他的洋夷,雖然不至於因爲馬尼拉的失陷對李華梅羣起而攻之,但是華人們中間新的崛起的民族主義風潮卻也引起了其的足夠重視,畢竟整個南洋的商業氣氛繁榮的主體還是建立在勤勞的華人們身上的,不管是馬六甲、巴達維亞還是獅城這樣的地方,華人都佔了一大半,若是這些華人們都要站起來爭取獨立自由的權利,這西方的殖民還怎麼進行的下去!

馬尼拉的失陷,已經破開了西方洋夷們在南洋的殖民體系的重要一環!面對即將羣起蜂擁的華人民族主義浪潮,各地的殖民者們如今都是嚴陣以待!這時候的馬尼拉作爲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怎麼可能和他們之間進行正常的交易!

怎麼辦?

李哲將眼睛盯向了大明!

第86章 現代二三事第15章 開公司一百七十一章 長安之戰二一百七十二章 間歇兩百三十七章一百四十六章 軍功軍制兩百四十一章第132章 封賞第100章 假如?第79章 一次虛擬前提下的討論第116章 鬥將第74章 跡象兩百零八章 滅絕一百六十章 科舉一百三十七章 買一百六十六章 作亂第42章 血仇第64章 築基三十還沒有開始就即將結束的歷史一百九十九章 渡河一百九十章 關島兩百一十八章一百二十八章 徵倭四一百三十六章 大戰略第9章 交易第101章 烏蘭烏德戰役九第72章 初戰一百一十八章 直面下第2章 上船兩百三十五章 月球第39章 大敗曹仁一百七十七章 時空一百四十五章 另類外交兩百二十三章第7章 結局一百七十四章 長安第72章 初戰第8章 超時空戰爭樂園一百八十五章 時代的敵人第93章 康有爲一百三十六章 大戰略第59章 美國人的盛宴?第127章 雷霆第18章 女王的誕生第46章 會面第103章 北進一百五十七章 論道第121章 擴散一百一十八章 直面下第73章 四海上一百三十一章 攻克兩百四十七章第69章 杜立第128章 橫掃第37章 震驚第17章 趙子龍的槍兩百章 舊金山第22章 緊張第三十八章兩百零四章 蒸汽機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第52章 準備戰鬥第48章 造紙和印刷兩百零三章 晨第12章 燧發槍,電磁學,鍋駝機第31章 鄉下人周瑜第94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73章 結束第20章 北面兩百五十一章一百八十八章 變化一百四十六章 法屬印度支那兩百四十章第91章 考驗第78章 泥潭,殺手鐗一百七十二章 對陣第52章 準備戰鬥第122章 炮戰第25章 到來一百六十二章 世界第20章 條令背後的東西第38章 曹夏戰三英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第59章 過年第60章 浪漫?一百五十三章 應變第105章 童子第20章 條令背後的東西兩百五十二章第13章 抓捕兩百一十章 稱帝嗯一百四十章 新亞洲主義一百零八章 僵持看法一百八十二章 對峙和解除第65章 建設一百九十九章 詐第84章 三馬,鐵道軍第33章 調製第100章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