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同機而行

蔣介石明顯的蒼老了,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心裡,在吳銘看來,他不過是在硬撐着,或許他還固執的堅持着,但蔣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錯誤也許是由於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潛在缺點、以及幼年時期受教育很少的緣故。造成現在這樣一種局面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能夠解決的。

由於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卻認爲他自己是個革命者,而革命的含義包含很重要的幾個方面: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外國在華特權;通過重新樹立對傳統和儒家思想的尊敬來恢復中國在世界上的應有地位。

他擅於挑動一個人或一派人反對另一個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觀點是狹隘的軍事觀點。他企圖依靠強力來實現他的權威,他對付反叛者的辦法是懲罰而不是改造。

蔣介石的頭腦過於簡單。從宣傳角度講,這種簡單化是有意義的,但從政治決策角度來講,過於簡單化就是缺少創見性。一個假的標籤會很快破壞貼標籤者的信譽,看來蔣介石對這種問題缺乏認識。

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上,毛ZD無疑也佔了上風。毛ZD看到了接受馬列主義的可能性,並使之適應中國這個農民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的實際情況。他還利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潛在吸引力,而這些知識分子已經喪失了他們的根基。

相比之下。蔣介石和國民黨卻疏遠知識階層,使他們無路可走,只有靠攏毛ZD和中國GCD。雖然蔣介石認識到需要一種意識形態。但他試圖創立地新觀念卻讓人難以接受,最後終於流產。

另一方面,毛ZD贏得了農民,而蔣介石卻聽信地主殘酷地對待農民,而且很久沒有解決土地改革的問題。

蔣介石在官邸會見了吳銘夫婦,在談話中,雙方都很默契的避開了目前中國國內地問題,一切都是在外交辭令似的虛僞的什麼兩國友好相處。相互合作的話題。

中華民國作爲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席位直到1971年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馬來亞政府與之建立良好的關係,也是從實際利益出發。畢竟早晚要對印度尼西亞採取軍事行動,取得美、中等聯合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支持是很必要的。

此時,北平“七五”慘案剛剛平息,遼瀋戰役又已經開始,國民政府婉轉地拒絕了吳銘的北平燕大之行。在會談中,吳銘提出的其他訪問要求還有移民馬來亞地請求都獲得了蔣介石的首肯,而且蔣老先生還露出笑容,告訴吳銘,在上海有幾個老朋友正在等着歡迎他。最後,吳銘替自己的二老婆沈敏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國民政府能幫助尋找曾經和沈敏在一起訓練、戰鬥過的倖存戰友,並邀請她們去馬來亞見面相聚。

國宴招待、拜謁中山陵、簽訂兩國建交公報等等事情在幾天內完成,國民政府還與馬來亞協商了通航事宜,上海機場和港口可以讓馬來亞飛機輪船停靠。

等一切事情基本處理完畢,吳銘拜別了蔣介石。在國府官員的陪同下前往上海灘,而肩負金圓券改革,至上海進行經濟管制的蔣經國也同機而行。

蔣經國是大多數臺灣人民所認同的政治領袖,也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歷任總統中,唯一符合政治家定義的“總統”。蔣經國主政臺灣時期。臺灣經濟發展迅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並使臺灣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在蔣經國執政晚年逐步開始自由化的改革。先是未強力鎮壓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宣佈組黨,繼而於1987年宣佈解嚴、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次年開放報禁。蔣經國提出地“法統在法不在人”的決定,確定了臺灣向民主改革邁進的不可逆轉的方向。

在飛機上,吳銘與這位蔣介石的繼承人,將來地臺灣之主相談甚歡。或許是年齡相差不大的關係,也或許是吳銘對這位能在獨裁中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革新,推進臺灣的民主進程的人物心存欽佩的關係,兩個人談論了很多事情,由此也建立了兩個人較好地個人關係。

蔣經國爲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蔣經國1910年出生於浙江奉化;1922年到上海讀書;蔣經國15歲時,也就是192年積極參加五卅運動,後受吳稚暉啓發,同年10月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學中有比他大六歲地鄧小平。蔣經國1927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其間曾正式加入蘇聯共產黨。國共關係惡化後,遭斯大林扣留下來當人質。由於涉及斯大林與托洛斯基的黨內鬥爭,曾被下放至西伯利亞,其間與白俄羅斯姑娘芬娜(後改名蔣方良)結婚。

蔣經國在前蘇聯經歷了太多地事,吃了太多的苦,從事過多種工作,接受過鮮花掌聲,也承受過打擊和磨難。特別是在1929年至1931年間,曾有過下放農村“勞改”睡教堂車房、沒人搭理及自行耕種的農村生活;有過放逐到西伯利亞“勞動集中營”在金礦每天淘金沙、挑柴炭,有過在機器製造廠實習時背鐵條、修馬路、擡機器的重體力勞動;有過在凍得要命的西伯利亞車站重病之中,沒有朋友來探望的傷感;有過被秘密警察監視的晦暗日子;也有過被王明等中共左傾分子批判的經歷;當然也有過不少順利遂心的生活,這些經歷並非常人所不能忍受,只是蔣介石的大公子過這樣的生活則屬不平常。正是在這特殊的環境中,蔣經國從十五歲長到二十七歲,佔去了他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時期,並完成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磨鍊期,完成了思想上的定型和心理上的成型,完成了由“擁蘇擁共”向“反蘇”的潛移轉變,以至在其父蔣介石身後執掌大權逐漸推行民主進程的光輝,這些顯然都與他在前蘇聯時的經歷不無關係,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反思沉澱後的作爲。

在蘇十二年年間,蔣經國雖然沒有太大作爲,可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留在了那裡,從十五歲的稚氣少年到二十七歲的成熟青年,可謂滄桑歷盡,愛恨交織,一生都不能釋懷,對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影響至爲深遠。影響最深的莫過於他學到蘇聯革命的全部基本理論和觀點。作爲後來中國勢力的總頭目之一,竟然掌握了世界革命中心所在國的全部革命理論、戰略和策略。在國民黨逃臺後以蔣介石的名義主寫、出版的《蘇俄在中國》等理論書籍中,就能看到蔣經國在蘇聯學到的理論上的功夫。“我對蘇聯社會的平等精神及不重物質享受的特色,也欽佩蘇聯重視青年動員工作,發動羣衆支持政府行動的做法等等。”蔣經國在講述了一通蘇聯共產主義的理論後說道:“但是對他們的一些法西斯作法是很厭惡的,他們對反對者一向從肉體上消滅。”

“看來經國兄在蘇聯十二年的光陰,也並非艱難空度,你有兩個受用一生的巨大收穫。一是忠實於你的妻子芳娜;二是認識了蘇聯共產主義的虛僞、殘暴和不人道。”吳銘笑着說道。

“唉,要是比起劉先生的傳奇經歷來,還是差得遠了。”蔣經國看來對吳銘的個人經歷也是十分熟悉,開口說道:“從國內殺到南洋,打出了一片天地,恐怕從古至今也找不到第二個。”

“不過是順應潮流,否則單憑我個人,哪有那麼大的力量。”吳銘謙虛道:“經國兄此次去上海整頓經濟,可是擎着尚方寶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差不多吧?”蔣經國淡淡一笑,很堅定的說道:“此次上海之行,我只打老虎,不拍蒼蠅,要打禍國殃民的敗類,救最苦難的同胞。”

“那我就先預祝經國兄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了。”吳銘拱了拱手,心裡卻有些不以爲然,官僚資本的勢力已經完全深入到國家政權的每一個角落,國民政府已經爛了。再說蔣介石本人就身在其中,他的起家可是全靠這些老虎支持的,自己打自己?看來蔣經國雖然一腔熱血,滿懷正義,但還是沒看清事情的本質啊!

對不起,上章出了小毛病,應該是降落在南京機場,而不是重慶機場,糊塗了,真是糊塗了。

第17章 “抓鬍子”大案第70章 汽車炸彈第92章 殺出一片天(五)第65章 逛廟會第61章 無題第13章 焦點人物第51章 風雲變幻第57章 帥呆了,酷斃了第108章 兩次爆炸第173章 衝破羅網第111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162章 奪車頭第39章 中間力量第63章 勇猛的“印度阿三”第24章 “認死理兒”第41章 答學生問第104章 狗彈的突襲第68章 對手第38章 離港第53章 第一滴血(一)第3章 白皮書來了第179章 分手第77章 合作前的考驗第100章 所謂的“抗日殺奸團”第109章 新的開端第23章 談判破裂第84章 殺上門去第73章 阻敵第4章 綁架第12章 吃飯也出意外第13章 血洗黑雲寨(四)第66章 中蘇裂痕第79章 張大帥之死第33章 高枕無憂的策略第19章 決定離開第29章 兵敗如山倒第1章 初至北平第58章 舊金山和約第101章 松山血戰(七)第95章 誤解第26章 停火談判?第39章 上海灘印象第97章 上海長明燈第77章 合作前的考驗第17章 黃土地第89章 殺出一片天(二)第74章 惡有惡報第40章 適逢其時――英雄救美女(一)第86章 新色戒第127章 小表叔第106章 合作的承諾第18章 燕大開放日第39章 上海灘印象第84章 密支那之戰(七)第32章 棲身尼姑庵第8章 合流第55章 洪月的悲慘遭遇第68章 對策與雨夜狙殺第95章 松山血戰(一)第172章 撒網戰術第111章 二進縣城第72章 了斷第53章 茫茫野人山(六)第86章 影響第21章 打飛機第138章 酷刑逼供第34章 再遇麻桿第91章 殺出一片天(四)第92章 冒險的計劃第34章 禮物和跳舞第73章 決戰來臨第1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章 北平的冬天第70章 向GCD學習第20章 別了,紅色延安第95章 誤解第2章 送禮的檻尬第92章 殺出一片天(五)第60章 電話溝通第38章 迴歸第59章 軍訓與參觀第76章 再見杜老大第6章 獨立宣言第27章 成都新燕大第63章 重複攻擊第4章 狙殺,狙殺第2章 送禮的檻尬第71章 急於求成第106章 三角伏擊陣第81章 情如春水第114章 思想的昇華第44章 又嚇到你了第61章 紙上談兵第48章 茫茫野人山(一)第36章 青幫大亨第71章 急於求成第57章 玉殞香消第75章 全部推倒第93章 針對性訓練第74章 澳門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