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強調查遭遇瓶頸同時,各方調查都在緊鑼密鼓展開。
柯則平提請國防部抽調了3000名法醫高手,在全國範圍開展瀕死者和初逝者大腦狀態的秘密監控。
唐一明、鄭洪波被國防部召集到帝京,列席國防部組織的領軍人物研討。
所謂領軍人物,是國防部從全國各地網羅的60多名科學家,包括國際知名腦外科專家李爽院士,機器人領域領軍人物熊勇偉院士,量子物理知名學者毛錚院士,材料物理專家汪國慶院士等等。
針對國防部通報的“失腦”案件,科學家們頓時炸開鍋,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各自展開了初步分析研究。
三江駐軍的調查行動也在緊鑼密鼓推進。
後勤部長樑國強具體牽頭實施,從927廠歷任負責人開始查找線索,逐層向中層、基層人員下探。
自1976年人機交互器封存以來,927廠經歷12任廠長,三江駐軍代管後經歷了8位代管人。
經確認,這20人中有19人根本就不知道人機交互器這回事。
而在1975—1978年期間任職的那位廠長,則至今還以爲人機交互器依然封存於927內。
廠長和代管人的嫌疑可以排除。
歷任927副廠長的人數共有79人,其中11名因年老、生病、意外等原因已經去世,其他在世人員都不知道此事。
歷任並可能涉及的中層幹部和基層人員多達1500多人,仍然在世的共有1300多人。
軍方採取海量查訪,但畢竟年代久遠,調查起來如大海撈針。
調查工作停滯不前,但逝者“失腦”案例秘密監控數據卻在與日俱增!
大數據統計的結果是,一月之內:
全國27個省區市均有新增案例出現。
“失腦”者佔被監控對象總數的比例總體維持在6:100000左右。
未發現“活取”現象。
所有“失腦”案例都發生在被監控對象被正式宣告死亡後3—8小時之間,其中,3—5小時之間最爲集中。
從指標看,“失腦”與年齡、身高、體重、學歷、智商、情商等等指標沒有明確關係。
“竊腦者”似乎沒有任何特別傾向性,而是隨機選擇。
從顱內看,所有失去大腦後的顱腔乾淨清爽,大腦與脊柱原有的連接處根本沒有創口!
原本與大腦的連接處,彷彿天然就生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平滑、完整、完好、美觀、渾然天成!
顱腔內似乎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着大腦!如果硬要拿來一個大腦放到那裡,反而顯得十分違和!
經過一段時間分頭研究,領軍人物的專家討論第一次開展。唐一明、鄭洪波列席。
主題是:形勢與危害。
機器人領軍人物熊勇偉院士作主旨報告。
他指出,當前已無可爭辯地存在一個事實:在全國範圍內,部分初逝者“失腦”的現象客觀存在、普遍存在。
科學家要討論的是:
一、“失腦”究竟是一種亙古存在的自然現象,還是現在纔出現的新現象?
二、如果“失腦”是新現象,那麼,是“新的自然現象”?還是“新的人爲現象”?
如果“失腦”只是我們從未發現過的自然現象,或者是自然界某種新機制導致出現的新自然現象,則形勢並不緊張。
如果“失腦”是人爲現象,形勢需要作進一步評估:
第一種情形是:無惡意的人爲。
從目前統計數據看,即使“失腦”是“人爲竊取”,但並未發現“活取”案例,這表明,“竊腦者”可能並不是殺人犯。
第二種情形是:有惡意的人爲。
雖然“竊腦者”不是殺人犯,但或許是利用逝者人腦開發致命的病毒,或者極端險惡的終極武器。
當然,如果是人爲現象,不管是惡意或是無惡意,都可以肯定:他們所掌握的科技遠遠超過人類現有水平!
熊勇偉的主旨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
案件調查至今,沒有人考慮過“自然現象”這一可能性。
儘管這個假設太有悖於人們習慣認知,但“包容異見”本身就是科學精神的基本要義。
腦外科專家李爽院士認爲,儘管人類歷史上從未系統開展過逝者大腦狀況監控調查,但如果這是一直以來就存在的現象,且比例約十萬分之六,那應當存在曾經被發現過的可能。
至於如何驗證,李爽院士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對醫生、殯葬等從業者開展問卷調查,收集逝者大腦消失或疑似消失的現象。
調查結果幾天後就有了。
305萬份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是100%受訪者表示沒有親眼見過逝者大腦消失現象;有3張問卷表示聽說過人腦消失,但經覈實均不屬實。
即:通過對305萬人從業人員的調查,基本可以確認,不存在“人死後大腦消失”這一自然現象!
另一邊,人機交互歷史懸案偵察工作仍在艱難推進。
關於譚芳芳、黃克儉、高玉德3人失蹤問題,陸強專案組基本鎖定一名當年60歲左右的封姓男子。
因爲陸強查到,在黃克儉、高玉德2人移民出國之前,在他們的生活中都曾出現一名60歲左右的封姓男子,特徵與譚芳芳失蹤案前交往男子高度相似。
關於927廠內人機交互器下落的調查,樑國強組織對1000多名在世人員全覆蓋問詢,結果是無人知曉。
於是,樑國強啓動對已經去世的200多人作全覆蓋調查!
針對“封”姓男子,陸強專案組制定了3套方案同時調查。
一是從姓氏着手。
對“豐、風、峰”等所有音同“封”的姓氏都全面排查。
二是從人臉識別着手。
根據當年警方畫像以及電腦模擬新技術,重新制作出了“封”姓男子畫像,在警方、國安的人臉數據庫中比對。
三是與軍方協作。
將所掌握的封姓男子資料提交給樑國強,供軍方在其調查人員中比對篩查。
因爲當年人機交互試驗是國防部項目,基於軍事保密需要,如果封姓男子是軍方人士,地方根本就查不到。
以姓爲源頭的調查很快出結果,畢竟封、豐、峰、風等都不是大姓,3天就完成排查,查出年齡相近男性共23名,但體貌特徵完全不相符。
人臉識別也很快,一週時間內便出結果:共有1001名疑似對象!
難道,那封姓男子竟然是一張大衆臉?
陸強很懊惱。
1001名疑似人員的調查,所需人力、物力、財力尚不說,光是時間就完全不可控!
陸強回到家裡,看到蘇琳琳癡癡地看電視,情緒更加低落。
宇飛出事前,蘇琳琳是一個極講究生活情趣的女人;宇飛出事後,她整天失魂落魄,下班就只守着電視機看。
見陸強回來,蘇琳琳勉強起身:“吃飯了嗎?我給你做碗麪吧?”
陸強也心痛妻子,道:“算了,我買了些滷菜和涼菜回來,將就吃吧。”
蘇琳琳勉強吃了幾口就回到沙發上看電視去了。
陸強一個人喝悶酒。
突然,手機鈴聲響起。陸強看,是樑國強打來的。
“老陸,這麼晚打擾你,只想第一時間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樑國強在電話那頭興奮地說:“我們很可能找到了那名封姓男子。”
正在喝悶酒的陸強精神爲之一振,問道:“真的?你確定嗎?”
樑國強道:“確不確定得由你來判斷。”
陸強哪裡還喝得下酒,立即起身,對蘇琳琳道:“我得立馬出去一趟。碗筷先放着,回來我再收拾。”
“哦。”蘇琳琳應了一聲,仍癡癡地看電視。
陸強輕嘆一聲,出門直奔軍方駐地而去。
樑國強在辦公室等待陸強,見他進來,遞過一份人事檔案,道:“我認爲,這可能就是你要查找的封姓男子。”
陸強迫不及待地打開檔案。
這果然是一名男子的檔案,但卻並不姓封、豐、風或峰,而是姓劉!
但是,也並非跟發音“封”扯不上關係。
事實上,這人的名字中有一個字正是這個發音,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劉長風”!
樑國強道:“我們把你提供的畫像給當年927的技術員們看時,他們事先絕無可能串通,但他們一致確定指認畫像中的人是當年的副廠長劉長風。”
雖然不姓封,名字中的“風”與封同音,且被多人指認與畫像相似,陸強認爲劉長風就是封姓男子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