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

1939年,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史學家黃仁宇正在位於成都的黃埔軍校接受訓練。

“雙十節”(民國政府的國慶日)剛至,蔣介石忽然從重慶來到成都,並校閱了黃埔學生。與黃仁宇想象中不同,講臺上的蔣介石,不是那個黃埔建軍和北伐時期氣勢奪人的百戰英雄,倒像一個已經進入暮年的老人,言語間甚至還帶有像私塾老師那樣的囉唆。

以後黃仁宇才知道,蔣校長此時正處於憂鬱期,所謂“內心之痛苦,實非筆墨所能言喻”。

冬季攻勢

蔣介石來成都,主要目的不是視察黃埔軍校,而是兼職四川省主席。

因爲一下子添了這麼多吃飯的嘴,四川矛盾越積越多,兩個地頭蛇——王纘緒與潘文華差點要動起刀槍來。

居中調停的蔣介石左右爲難,恨不得一人扇兩巴掌,痛罵一句:外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就剩這麼一點可憐的家產,還鬧什麼鬧(“寇患日深,尚有何權利可爭”)?

私下裡,他也感到異常酸楚。經過多年的浴血廝殺,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黃埔學生已死傷枕藉,其中的精英更是損失殆盡,如果不是爲了打小日本,何至如此,到頭來還要受你們這些土老帽的氣。

淒雨冷風中,自命殺伐果敢的“蔣委員長”變得越來越多愁善感起來。國民參政會上,當他念到《詩經》中“風雨所飄搖”一句時,念着念着,不覺當場熱淚盈眶。

碰到這種情況,大家都得陪着流淚。

什麼,你不感動?那你必定是“無心肝之人”。

後面那一句是老蔣說的。

當然,流淚歸流淚,地頭蛇還是得罪不起的。蔣介石下令,讓王纘緒率部赴前方抗日,川省主席我自己當,這總可以了吧。

只有穩住後方,才能把精神集中到前方戰場。

在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統帥部已難以組織起類似規模的強大攻勢,這讓中隊獲得了寶貴的喘息和調整之機,於是繼第一期整訓後,又完成了第二期整訓。

整訓的結果,不僅兵力得到整補,而且各部隊戰鬥力都有所提高,乃至於在崑崙關之戰已能首次對日軍採取主動進攻。

1939年10月,中國統帥部召開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決定從12月起,動員全國九個戰區,接近一百五十萬軍隊,向日軍佔據的地盤發起冬季攻勢。

抗戰中,中日情報戰就像真實戰場一樣激烈,而由於日方擁有先進的電碼技術,總體上始終更勝中方一籌。

10月份部署的冬季攻勢計劃,到11月底卻被日軍從密碼電報中截獲並破譯,由此在很多地區都作了防範。

第一戰區還沒發作,山西的“華北方面軍”卻來了個先發制人,向中條山出擊,反而迫使其進入防守。上海的日本第十三軍如法炮製,通過主動進攻蕭山,也讓第三戰區在行動時增加了很多羈絆。

武漢的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倒也想向山西、上海的同事學習,無奈他做不到。因爲自第一次長沙會戰失敗後,第十一軍的兵力捉襟見肘,別說攻,能守住武漢就算不錯了。

岡村只能退而求其次,除了在武漢外圍加固防禦工事外,就是讓各師團控制一定數量的機動兵力,以便到時用於策應。

當然,最壞的準備也要有。第十一軍弄來了一批運輸機,打算哪個據點如果被包圍,一時又解不了圍的話,便進行空投。

雖然知道中國統帥部要發起冬季攻勢,可是究竟哪一天發起,卻還是個未解的謎。

進入12月上旬,中方的兩個戰區仍無動靜,岡村心裡不由得七上八下。這時第一〇一和第一〇六師團正準備復員,他趕緊把這兩個“弱兵師團”給留住,讓它們暫時集結於九江,等冬季攻勢過了才能打包袱回國。

以前挑三揀四,現在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太奢侈,兵不夠的情況下,連“弱兵”都是個寶啊。

岡村越來越膽小了。

經歷過第一次長沙會戰後,日本人在內部都不得不承認,此役縱使岡村兵戰未敗,但心戰已敗。

12月12日,岡村得知襄河一帶已爆發戰鬥,但這是不是意味着冬季攻勢開始了,他也沒有把握。

12月15日,他決定親自動身到前線去視察一下。

去了之後,發現戰鬥已進入聯隊級別,野戰醫院不斷送進傷員,而且很多人受的都是刺刀傷。

岡村緊張起來,意識到對面之敵絕不是小股部隊,因爲只有訓練有素的主力才具備如此好的拼刺技術。

一問才知道,在近幾天的作戰中,竟然已有大隊長戰死的紀錄,有時一場戰鬥就要傷亡百餘人。

看來中隊此番來者不善,冬季攻勢真的開始了。

12月16日,當岡村返回漢口時,各師團受到攻擊的報告已如雪片般飛來,讓人應接不暇。

岡村曾視察過的襄河防線屬於第十三師團防守區域,而向他們發起攻擊的是張自忠右翼兵團。

重於泰山

其實右翼兵團一開始並不順利。

第十三師團早有防備,加上防守工事堅固,在缺乏重炮配合的情況下,要想取得任何一點進展都非常之難,這也是冬季攻勢發起之後各戰區普遍未能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ttКan¸C 〇

但是岡村在襄河戰場看到的情況表明,張自忠此次決心很大,若不有所收穫,絕不會輕易收兵。

張自忠手書“爲民族爭生存而奮鬥”

張自忠手中最銳利的武器仍然是黃維綱第三十八師,該師與第十三師團主力面對面廝殺八晝夜,雪地上到處都是陣亡的官兵,活着的也虛弱不堪。

這樣血拼的結果是,第三十八師不但沒能攻破對方防區,自己反而還喪失了原有陣地。

黃維綱向張自忠報告,希望能將部隊撤下來。

後者斷然回答:不準退!

每當艱難的時候,想到的還是老二十九軍的看家本事。張自忠決定策劃一次大膽的奇襲行動。

經過偵察,他得知對面之敵在主力投入前線後,其後方較爲空虛。

想到要乘其不備,襲其老巢。

第三十八師沒法再調了,張自忠只能從趙登禹的基幹部隊中抽人,好就好在帶隊長官是張自忠過去在學兵團任團長時的學兵,所以指揮起來要順手得多。

儘管這樣,張自忠仍親自給夜襲部隊去電——

國家養兵是爲了打仗,要打仗就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二十年,少活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爲國家爲民族戰爭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便輕於鴻毛。

得到兵團總司令的鼓勁,夜襲部隊羣情振奮,當晚便抄山間小路急行二三十里,對第十三師團的一個旅團部進行猛襲。

這是老二十九軍最擅長的一招,猶如當年趙登禹在喜峰口,大刀隊揮刀猛砍,把對方旅團部衝了個稀里嘩啦。

12月19日,趁日軍後方動搖,第三十八師趁機發動猛攻,恢復了原有陣地。僅從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用兩個運輸營的馱馬搬運兩天才全部運完。

然而從這以後,戰場又陷入僵局。說來說去,右翼兵團真正起勁的也只有張自忠和他的五十九軍,其他部隊要麼是戰鬥力很差,要麼是出工不出力,比如由剛剛出川的王纘緒領銜的第二十九集團軍就遲遲打不開局面。

張自忠決定像隨棗會戰時那樣,東渡襄河,以便改變戰局。

臨行前,他寫下一份遺囑:此次過河與敵決戰,不獲全勝絕不生還。

活關公

12月21日,張自忠在渡過襄河後,趕到位於長壽店的第三十八師指揮所,這裡距最前沿僅有兩裡多路。

大刀終究及不上攻堅利器,兵團總司令這次帶來的是制勝法寶——新近從蘇聯購進的野炮。

野炮上陣,幾下便打亂了第十三師團的防守陣腳。12月22日,第三十八師乘勝推進,戰局出現轉機。

可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面的人,總是會被後進者絆一跤。第十三師團有兩個旅團,一個對付右翼兵團,另一個對付郭懺江防軍,張自忠這邊挺住了,郭懺卻吃不消,已經撤回襄河西岸去了。

如此一來,第十三師團的重量便全部壓在了右翼兵團身上。一時間,兵團司令部裡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都是要求撤退的。

蘇聯顧問見情況不好,也向張自忠建議後撤。

張自忠認爲絕不能撤,一撤的話,不光是五戰區的冬季攻勢會就此夭折,襄河防線也可能無法確保,因爲襄河前沿除了右翼兵團,已經沒有誰能再幫你扛下去了。

一支隸屬部隊打來電話:傷亡太大了,我們能不能向後移動一下?

統領右翼兵團以來,張自忠素來嚴於律己,對一手帶出來的直轄部隊苛刻,對編入兵團的其他部隊則能寬就寬,從不疾言厲色,但到這個火燒眉毛的關頭,他也忍不住了。

你們來電話,總說傷亡慘重,可你告訴我,營長以上的長官究竟陣亡了幾個?

對方語塞。

張自忠拿着電話十分激動:我們今天退,明天退,就算是退到西藏,日軍還不是會跟蹤而至。現在正是軍人報國的大好時機,希望你再苦撐幾天,以待援軍。總之一句話,只准前進,不準後退,陣地就是墳地,後退者死!

張自忠被湖北民間譽爲“活關公”

如果這時候張自忠還安居於襄河西岸,或者第三十八師都縮在後面,興許還會有人不買賬,但現在人家就帶着親兵部隊在前沿奮戰,誰也不敢真的把兵團總司令拋在後面,自顧自逃到西岸去。

於是大家都只能咬着牙繼續苦撐。

1940年1月初,右翼兵團的援軍終於到達前線。這個時候整個冬季攻勢接近尾聲,原先進攻武漢的部隊大多無功而返,岡村也已準備舉手慶祝了。

但是他認爲結束的並沒有結束。

2月14日,張自忠下令反攻,第十三師團敗退六十里,成爲第十一軍中損失最大的一個師團。這就是著名的“襄東大捷”。

在針對武漢的冬季攻勢中,第五戰區是戰績最大的戰區,而第五戰區又以右翼兵團最爲出衆。鄂北民間對《三國演義》人物如數家珍,老百姓此後便稱張自忠爲“活關公”。

不過就全國而言,在整個冬季攻勢中,第五戰區的戰績也僅能列於第二,居於首位的是第八戰區,這個戰區的扛鼎人物就是久違的“射鵰英雄”傅作義。

討債的和躲債的

人活於世,往往站得有多高,跌得就有多狠。當年的綏遠抗戰,使傅作義一夜之間名揚天下,但是到了太原保衛戰,經典並沒能夠延續,作爲善守之將,一天之內就丟掉了太原,不管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

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0章 我的路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28章 哪一站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9章 像風一樣自由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30章 我的路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30章 我的路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30章 我的路 (2)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9章 我的路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8章 哪一站 (3)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1章 序言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章 序言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29章 我的路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30章 我的路 (2)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章 序言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29章 我的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