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龍戰於野 (1)

當他還在湖口的時候,光聽聽鄱陽湖對岸的槍聲,就知道部隊推進順利,這一切是不是都在預示着他的第二次中國之旅將一帆風順?

有一種要升騰起來的。

中國《易經》上起頭的四個字就是元、亨、利、貞,沒有一個字不吉利,沒有一個字不通達,而這四個字也正好可以拿來概括此時岡村的心境。

在即將離開湖口的那一天,岡村登上了著名的石鐘山頂。

石鐘山,就是蘇東坡曾經考證過的那座名山。當年大文豪乘一葉小舟,夜泊絕壁之下,終於發現了亂石如鐘磬般鳴響的秘密,而今岡村似乎也找到了在華中戰場上一戰而勝的感覺。

隔着鄱陽湖,可以遠眺廬山,岡村心曠神怡。

給我紙筆,某要寫生。

也許在岡村心裡,廬山、武漢,甚至包括整個中國,都只不過是他的囊中之物,只是遲拿早取的問題。

一衆部下見此情景,全都爭着上前拍屁股:戎馬倥傯之時,司令官閣下仍有如此雅興,真乃大將風範。

岡村算是一個“中國通”,但不知道他有沒有讀過《易經》中的另一句話,那就是: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你正直嗎?你方正嗎?你宏大嗎?如果這些都不具備,遲早還是要倒黴。

日本對中國是不義之戰,岡村理所當然就是不義之將!既如此,就不要癡心妄想會有一個美妙的結局了。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岡村就發現自己陷入了尷尬。

秘密武器

從湖口到九江,都實行了堅壁清野,大多數中國居民都撤走了,房屋遭到破壞,連岡村自己都住在一座破房子裡。

住的差倒也罷了,關鍵是缺乏糧食。本來以爲九江城裡可以找到吃的東西,進去後才發現倉庫裡全部空空如也。

部隊打仗不能沒有軍糧,前線蒐羅不到,就只能從後方徵集。當時佔領區還一片亂糟糟,形不成供給能力,所有給養都必須從日本本土千里迢迢運來,這就極大限制了日本侵略軍的出擊距離和本身作戰能力。

更讓岡村感到無語的是,他進入九江後,發佈的第一項命令,不是如何作戰和追擊,而是“消滅霍亂”。

九江發現了霍亂的苗頭。這種流行病的可怕程度,岡村豈會不知,他如臨大敵。

以往類似命令均由負責後勤的幕僚起草併發布,但這次岡村親自起草,並在命令編號上冠以“作戰命令”的字樣,以示重視。

剛剛把“消滅霍亂”的命令發佈下去,海軍又來湊熱鬧了。

確切地說,是海軍航空隊,這幫人還不知道九江被陸軍完全佔領。不是要配合嗎?他們在後者登陸成功的第二天,也跟着扔下幾顆炸彈,結果臺灣旅團爲此死傷了七十多人。

日本海陸軍真稱得上是一對犯衝的冤家。這海軍不現身便罷,一出現簡直沒有哪一次不會壞陸軍的事。想到侵佔九江都沒一下子死過這麼多人,要照以前的狀況,陸軍非得跟海軍打起來不可。可是狀告到岡村那裡,他卻只好選擇自認晦氣——海軍艦隊司令官是他昔日的救命恩人,再怒也不能咋地,結果對方一句“誤炸”就算把事情給了結了。

紕漏像涌出來的水,沒完沒了。

中國守軍撤退時,有兩門山炮未及帶走。臺灣旅團的運輸隊看到了,上前胡亂擺弄,一不小心,拉動了炮身上的繩子,炮彈穿膛而出,徑直向日軍陣地飛了過去。

陸軍還沒反應過來,正在上空巡視的海軍航空隊飛機卻率先俯衝下來,把運輸隊當成中國守軍一通亂炸。

眼瞅着“誤炸事件”欠了你們陸軍人情,這不正好還嗎?

運輸隊免不了被炸死炸傷,岡村知道後哭笑不得,除了自抽嘴巴外,還得“感謝航空戰士的英勇行動”。

開門紅變成了一樁又一樁倒黴事,實在不夠吉利。不過岡村相信,這些都是暫時的,前景仍將一片光明。

按照常規打法,佔領九江後,第十一軍應該繼續沿江而上,全力直撲武漢,但岡村在派臺灣旅團西進的同時,又另外布了一個更大的局。

他要從九江南下,沿着南潯鐵路(南昌至九江),一路打過去,對武漢形成戰略包圍。如果進展順利,兵力充足,第十一軍就可以直攻長沙,封鎖湘北,這叫大包圍。即使遇到障礙,兵力不足,亦可以拿下南昌,封鎖鄂南,這叫小包圍。

無論哪一種包圍,都可能使武漢周邊的幾十萬中國守軍不寒而慄,乃至意志動搖和不戰而潰。

抄擊,抄擊,抄擊,從淞滬會戰到徐州會戰,擅長進攻的日軍將領一次次複製這一模式,也一次次獲得成功,岡村認爲此次也不會例外。

第一個感受到這種威脅的是蔣介石。

過往的教訓刻骨銘心,武漢絕不能變成第二個南京。他一邊發佈文告,勸導民衆疏散和撤離,一邊開始緊張地琢磨起攻守之策。

蔣介石必須拿出新的攻守之策

岡村出手老辣,卻也並非無懈可擊,其問題就在於下手還不夠堅決徹底。

假如換位思考,第十一軍應把主力全部集中到長江以南,因爲就算不進行大包圍、小包圍的話,只要後路一斷,武漢就守不住了。

岡村偏偏還把熊本師團這樣的老師團留在北岸,這就導致了兵力分散,結果手中實力最強的部隊被纏在了那裡,進退不得。

一方面是要實行迂迴包圍,另一方面力量卻又用得如此不徹底不集中,這就給了他的中國對手機會。

武漢會戰以來,戰況始終不佳,倘若此時有人可以幫蔣介石算算卦的話,他的卦相應該是一塌糊塗,從頭到腳幾乎全是“陰”,沒有“陽”。

該來點陽剛之氣振奮一下精神了。按照古書上的理論,陰盛到極點,“盛則必爭,故有戰象”。蔣介石要戰,但不是像以往那樣戰於內線和核心區,而是要到外線去打。

這在《易經》中也有一講,名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鐵軍”軍長因九江一戰失了威風,蔣介石就把希望寄託在了薛嶽身上。

薛嶽在華中作戰有他的天然優勢。說起來,這還得感謝中央紅軍,要不是當年跟在紅軍屁股後面“長征”,也絕不會有如此大的收穫。

薛嶽常常自稱,紅軍長征二萬五千裡,他則窮追了三萬裡。這三萬里路,他都舍馬不騎,而是赤腳穿草鞋,且走在士兵前面,官兵見狀沒有一個敢叫苦。

走完長征路,老虎仔也就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西南通”。在一干高級將領中,對於湘贛地理和人物形勢,沒有比他更熟悉的了。這一點,張發奎的確比不了。

白崇禧在長江以北找到了大別山這個秘密武器,薛嶽看中的則是另外一座山——廬山。對於此山,凡是有點資歷的將官幾乎沒有不熟悉的,因爲蔣介石和陳誠曾多次在山中舉辦過各種形式的軍官培訓班。

廬山要發飆了。

一點點長處

起先,岡村在九江一共就兩支部隊,除西進的臺灣旅團外,就只有第一〇六師團,後者自然就成了執行迂迴包圍戰術的不二人選。

第一〇六師團雖是新編師團,但在九江一戰中並沒讓岡村失望,只是進入廬山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到一個叫金官橋(現名金橋)的地方,黴運終於開始了。

給第一〇六師團帶來黴運的人,叫李覺。

如果我們相信人有投胎一說,那李覺投的這個胎就不是差,而是非常差。

他出生於湖南長沙,兩歲父親就客死異鄉,只剩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在這種情況下,寡母總是希望孤兒有出息,有朝一日跳出龍門,重振家業。令人悲哀的是,李覺還不是那種很聰明的孩子,雖說天天在課堂裡坐得端端正正,認認真真,學習卻還是一塌糊塗,成績單發下來,全是觸目驚心的紅燈籠。

環境惡劣,天分低微,上蒼何其不公,該剝奪的都給剝奪得一乾二淨,彷彿不讓你落一個泯然衆人的結局就絕不甘心。

可是這個湖南人的經歷卻告訴人們,只要你有一點點長處,並把它堅持下去,就具備了改變自身命運的可能。

李覺的長處,在很多人心目中,或許還是缺陷:忠厚老實。

正經學校沒長進,李覺就去讀了軍校,然後跟一班同學去投奔唐生智這個湖南老鄉,被分下去做了排長。這些人年紀輕輕,當兵的都要比他們大很多,開始自然難以服衆。

唐生智便對他們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你們的毛病還是出在沒鬍子上,要像我,看,脣間兩撇八字鬍,有哪個兵敢不服氣?

可是鬍子這東西豈是短時間內就能長出來的,大家爲此仍然十分苦惱。

唐生智看出了他們的心思,便忠告眼前這些乳臭未乾的學生官:想做帶兵官,還是要到士兵中磨鍊,不怕吃苦,不擺架子。

如同現在學校里老師苦口婆心的大道理,話是好話,然而沒人聽得進去。

唐生智搖搖頭,又隨口扔下一句:實在不行,教你們一個法子,把燒熟的老生薑拿去燙嘴脣,可以燙出鬍子來。

這本來是一句玩笑話,學生兵聽後大多一笑置之,只有李覺一個人信以爲真,此後果然如法炮製,當然除了把自己燙得哇哇亂叫,什麼都沒能弄出來。

關鍵是李覺對唐生智的那句忠告也深信不疑,照做不誤,而這使他很快得到了士兵的擁護和支持。

有形的鬍子沒燙出來,無形的鬍子卻長出來了。在那些學生官中,後來也就混出了李覺一個人物。

忠厚老實,其實是個寶。

李覺的第十九師是湘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支部隊,雖說僅屬乙種師編制,但在淞滬會戰中,卻名列成績最優的十個師之一。

如果說這支部隊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除他們繼承了歷史上湘軍子弟都特別能戰的優點外,肯老老實實打仗,從不耍滑使刁也應該算上一個。

在九江之戰中,第十九師除奉命阻擊登陸之敵外,還擔負掩護張發奎兵團主力撤退的任務,可以說苦活累活全是他們幹,而這些湖南人也並無一點怨言。

7月31日,第一〇六師團自九江南下,向金官橋陣地發起進攻。

防守金官橋的原來是李漢魂的粵軍第一五五師,而李覺的第十九師不過是李漢魂軍團的預備隊,但粵軍在連戰兩天後,傷亡很大,漸漸就有些支持不住了。見此情景,李漢魂便以軍團長的身份,臨時命令李覺接防金官橋,將粵軍調作了預備隊。

放在其他人身上,不滿是很正常的——哦,你就知道保你的嫡系,把我們推上去送死?

李覺二話不說,就率領第十九師進入了陣地。

山地戰專家

到了陣地後,李覺一看,終於明白粵軍吃虧在什麼地方了:不會打山地戰。

李漢魂的感覺似乎還停留在豫東平原,他把兵力全部部署在一個主陣地裡,這樣排兵佈陣,即使對方只落進來一顆炮彈,也不知道要傷亡多少人,時間長了,當然撐不下去。

打山地戰,恰是湘軍的長處。

李覺馬上做了修改,他將原來的主陣地改爲前進陣地,另外在高處又建立了新的主陣地,這樣除了可以散開兵力,減少損失外,還使主陣地和前進陣地互爲犄角,構成了一個可以相互支援的交叉火力網。

8月3日,在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中將的指揮下,第一〇六師團再次向金官橋發起侵略進攻。

被矇在鼓裡的松浦並不知道守軍換了人,陣地也發生了變動,他還像以前那樣糊里糊塗地往所認爲的“主陣地”上撞,結果旁邊真正的主陣地發作起來,把衝鋒的日軍打了個半死。

發現李覺除了“主陣地”外,另外還有一個隱秘陣地,松浦便用小部隊佯攻的方式,偵察出了主陣地的位置。

這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敵變我亦變,而且得快變,慢了或晚了一步就要中他的招了。

李覺平時爲人忠厚,打仗卻也是一個機靈。他馬上進行調整,又在側面一個叫雞窩嶺的地方建立了第三個陣地——迫擊炮陣地。

松浦前面三令五申,要求部下們千萬注意一高一低,一隱一顯的那兩個正面陣地,卻完全沒想到側面還有令他們更加不寒而慄的火力密集點。

往往就在日本侵略軍聚精會神朝前衝的時候,旁邊山地上的迫擊炮彈便如雨點般從天而降,打得這些鬼子兵措手不及,進攻部隊的死傷因此到了可怕的程度。

山上陳屍遍野,爲了搶奪這些屍體和隨身武器,雙方再拼再殺,最後屍體疊屍體,殘酷之狀讓這個來自熊本的新編師團亦驚駭不已。

我們在老家也算是惡人了,可從來沒有聽人說起,在“支那”還有如此惡仗在等着我們啊。

李覺曾襲擊過第一〇六師團的一個兵站,那個地方與其說是兵站,不如說是太平間才更合適,裡面不光堆滿日軍死屍,還有裝滿手掌的一個個麻袋——山上的屍體實在搶不回來,就一刀剁下去,把手掌帶回,以代全屍。

想想這些鬼子也真是,那要人家還沒死透,或者裝死算怎麼回事,你還能再把手掌給人接上不成?

由於連連受挫,松浦便又想到了特種戰術。雖然山地不比平原,特種部隊使用起來比較困難,但他還是想盡辦法,調用了山炮和飛機對前進陣地進行轟擊,以圖掃除障礙。

在平原的陣地戰中,如果你沒有特種部隊與之對抗,這種一邊倒的打法對守軍的震撼是很大的。

然而這次松浦卻失望了,山地上的特種戰術不是說完全沒有效果,但所取得的效果離他的預計差得實在太遠。

特種部隊在山地作戰中效果一般

戰後,李覺被稱爲山地戰專家,但他的山地工事構築,實際亦得力於蘇聯軍事顧問的指導。當時蘇聯人已逐漸取代德國人,從軍團開始一般就設有蘇聯顧問,李漢魂軍團當然也有。

在老外的指點下,李覺沒有像在平原上那樣把陣地工事做成一線式,而是挖成大量如雨點般分佈的“單人陶罐式掩體”。

無論是山炮還是飛機,要尋找這些分散各處的“陶罐”都很困難,更別說直接命中了。

你很難一一打着它們,可是“陶罐”的威力絕不比三道陣地來得差。

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28章 哪一站 (3)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28章 哪一站 (3)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1章 序言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9章 我的路 (1)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26章 哪一站 (1)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27章 哪一站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37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28章 哪一站 (3)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27章 哪一站 (2)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40章 時光倒流 (1)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