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

(一)布爾人

南非地處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是東西方海路交通的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652年,荷蘭軍艦到達南非,佔領開普敦,並在開普敦建立了行政機構、軍隊和議會,任命了總督。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到達南非後,有計劃地把職員與船民安置在這裡,到1656年這些移民開始自稱爲布爾公民。布爾(Boer)一詞在荷蘭語中是“農民”的意思,代表他們在南非主要經營農業,他們在南非到處建立使用奴隸勞動的農場,農場的規模很大,有時達7000畝之多。

布爾人在南非統治一個半世紀之後,英國殖民者闖進了這個地區。待英國在南非之角站住腳跟時,布爾人也和他的母國荷蘭隔斷了政治與經濟上的聯繫,英國和布爾人之間長達百年之久的爭奪南非的鬥爭便開始了。英國佔領開普敦後,採取了一系列剝奪布爾人權利的統治政策。布爾人爲了逃避英國人的壓迫,從1836年開始向北方的南非內陸地區遷徙,1萬多布爾人趕着牲口、車輛,希望在遠離英國人的大陸內陸重建新的家園。布爾人奪取當地土著人的土地,把他們當作奴隸,先後在內陸地區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Trnsvl,1852)和奧蘭治自由邦(OrngeFreeStte,1854)兩個布爾人政府。

爲鑽瘋狂

水手們拋棄了船隻,士兵們離開了軍隊,商人們關上了店鋪,職員們走出了辦公室,農場主拋棄了土地和牲口,他們全都如飢似渴地奔向奧蘭治河和瓦爾河兩岸,去開採金剛石。

(二)鑽石與黃金惹的禍

1867年,一個布爾農場主的孩子在奧蘭河畔玩耍時偶然撿到一塊晶瑩的“石子”當另一個布爾農場主尼凱克來訪時發現了這塊“石子”便問是否可以賣給他。孩子的母親覺得好笑,說這是個玩的東西,拿走吧,不用花錢。尼凱克便把這塊“石子”帶回歐洲,經過鑑定,證實“這塊石子是真鑽石”這就是在南非發現的第一顆金剛石。消息傳出,立刻轟動了世界,人們紛紛來南非“探寶”1869年,一個歐洲人用很便宜的價格從科伊人手裡買去一顆價值62.5萬法郎的大鑽石。這顆被譽爲“南方之星”的大鑽石,更使歐洲人確信南非具有豐富寶藏,引起了空前的金剛石狂潮,很多抱着一夜暴富心態的人紛紛丟下工作,坐船來到這裡尋找夢寐以求的鑽石。

1884年、1886年,在德蘭士瓦境內又發現了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金礦,歐洲隨即又產生了“黃金潮”淘金者從世界各地涌入礦區,金砂開採遍地開花。在這些來自各國淘金者中以英國人居多,英國人不僅在數量上佔優勢,而且掌握了大部分採礦權。德蘭士瓦的布爾人政府擔心有朝一日國家大權旁落到不斷前來的英國人手中,因而對他們的選舉權予以嚴格限制。英國礦主在使用非洲勞動力上也受到許多限制,運輸及購買食品、炸藥、燃料等都須付出高價。這些限制使英國人對德蘭士瓦政府極端不滿。而此時的英國,由於工業裝備的陳舊和資本輸出過多,經濟發展緩慢,日益喪失它在世界上的工商業霸權,英國統治集團企圖通過擴大殖民地霸權來彌補其工商業霸權喪失的損失。

1877年4月l2日,英國藉口德蘭士瓦無法處理財政和其他內政方面的困難,及無法應對土著的祖魯人的入侵,出兵吞併了德蘭士瓦共和國。過了3年,不甘屈服的布爾人利用英國人忙於對付埃及民族起義的機會,發動了第一次英布戰爭。1881年2月27日,布爾人與英軍展開決戰,殲滅英軍300多人,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英國被迫與布爾人談判,並於1881年8月簽訂協定,承認德蘭士瓦恢復獨立。

英國人不甘心放棄德蘭士瓦,1895年年末,英國的開普敦殖民政府總理羅得斯派遣南非公司經理詹森,率領一支500多人的隊伍偷襲德蘭士瓦,同時策劃約翰內斯堡的僑民暴動爲內應,以圖裡應外合顛覆布爾人的統治。但是,德國事前獲取了這一情報,並馬上把這個偷襲陰謀告訴了布爾人政府,使其預先做好了準備。當詹森的隊伍越境後,立即被2000名布爾人軍隊所包圍,詹森被迫繳械投降。英國人的特洛伊木馬計完全失敗,英布雙方的矛盾惡化到極點。

(三)文明國度的野蠻戰爭

自知實力不及英國的布爾人在1899年與英國人談判,尋求妥協,但英國人堅決要求布爾人臣服於自己,談判很快破裂。1899年10月9日,布爾人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限英軍在48小時內撤出它增援南非的軍隊。遭到英國拒絕後,布爾軍隊於是先發制人,侵入英屬納塔爾殖民地,英布戰爭正式爆發。

英布戰爭爆發時,南非境內的英軍約有2萬餘人,另外還有近5萬人正在馳援途中。英軍紀律嚴明,組織良好,但對南非的情況缺乏瞭解。最爲可怕的是,英軍無論軍官還是士兵都輕視布爾人,把他們當成一羣根本不會作戰的農夫。他們夢想着一舉擊潰布爾軍隊,佔領其首都,並在那裡享受戰爭勝利帶給聖誕節的禮物。

與英軍作戰的布爾軍隊大約有4萬人,大部分是騎兵。在長期與非洲土著居民作戰的過程中,布爾人建立了一套全民皆兵的民軍徵召制度,保證了充足的兵員。事實上,布爾人並沒有一支正規的軍隊,只是將鬆散的民兵團改編成了義勇軍。即使在他們最強大的時期,也極爲渙散,毫無組織紀律可言,他們的指揮官幾乎對戰略戰術一無所知。但這些草原獵手們天生就是優秀的戰士,他們在開墾這片土地的嚴酷鬥爭中,練就了堅忍的意志和過硬的本領。他們熟悉南非的遼闊草原,善於利用掩蔽物和地形進行作戰,並且個個都是出色的神槍手。

戰爭初期對英國人非常不利,布爾人士氣高漲,而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很快在幾次戰役中重創輕敵的英軍。英軍被包圍在開普敦附近三個據點中,12月9~15日一週之內,布爾人殲滅了2500名英軍,這個星期被稱爲“不祥的一週”消息傳回英國,英國朝野震驚,爲扭轉戰局,12月18日,英國任命富有殖民戰爭經驗的羅伯茲爲南非英軍總司令。同時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調來大批援軍,這樣到1900年3月,英軍已經增加到20萬人,在數量上取得了壓倒布爾人的絕對優勢。1900年2月,英隊反守爲攻,9月,英國宣佈吞併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戰爭對於英國人而言好像就此結束。

不想布爾軍在退出城市後,從此轉入游擊戰。他們熟悉當地地形,出沒無常,分成小部隊作戰,到處襲擊小股英軍,破壞交通線,搶奪輜重,使英軍遭受重大損失,英軍面對神出鬼沒的布爾游擊隊一籌莫展。爲了徹底打敗布爾人,英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顧國際社會和國內輿論的譴責,採用了殘酷的虐殺手段。英國一方面修建了很多碉堡,組成了長達8000多公里的軍事防線,並繼續從海外大量增兵,展開了所謂的“分區掃蕩”推行“焦土政策”另一方面,他們還首創了罪惡的“集中營”制度,到處搜捕布爾人,並實施集中關押和迫害。被關進集中營的布爾人達120萬,有2萬多人喪生其中,在英軍的蹂躪下,布爾人的家園被毀,農場變成一片荒漠。

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人的游擊戰爭愈來愈艱難,到1902年初,更是彈盡援絕,再也無法繼續戰鬥下去。而英國在戰爭中也意識到不可能把布爾人趕盡殺絕,不斷上升的英軍傷亡數字,不堪重負的軍費支出,已經不斷出現在媒體之上,英國政府在國內外都面臨空前的壓力。

1902年5月31日深夜,英、布雙方領導人簽訂了《弗雷尼京條約》要求布爾軍隊放下武器,停止反抗,承認英國對他們的國家擁有主權。英國則承認布爾人有自由權和財產權,允許成立自治政府,不在南非徵收特別稅。同時,英國政府賠償布爾人300萬英鎊,作爲毀壞其農莊的賠償。

英布戰爭是400年間英國發動的230次殖民戰爭中,派遣兵員最多、延續時間最長、鬥爭最爲殘酷的一次戰爭。英國在戰爭中暴露了其諸多內政、軍事與外交上的弱點,英國統治階級爲此對社會福利、軍事組織與外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革。這樣,通過英布戰爭的磨鍊,英國在之後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

塞西爾·約翰·羅得斯出生於英國,早年體弱多病,1870年17歲的羅得斯來到南非。經過幾年奮鬥,他迅速建立起“德比爾聯合礦業公司”壟斷了當時佔全世界90%的南非鑽石礦業,成爲鑽石大王。1884年和1886年,在德蘭士瓦境內又發現了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金礦,羅得斯再次以過人的手段吞併其他公司,建立“南非金礦公司”壟斷了南非的黃金礦業,成爲南非最大的壟斷資本家。

在羅得斯的推動下,英國於1885年以武力佔領博茨瓦納,並繼續北進。1889年,羅得斯的南非公司取得英國政府特許狀,獲得了從德蘭士瓦以北和莫桑比克以西大片土地的無限權利。1890年,羅得斯成爲開普敦殖民地總理。他先後利用與土著酋長訂立欺騙性條約和武力威脅等手段,很快佔領了一大片地區。這片地區後來被命名爲南羅得西亞(即今天的津巴布韋)。1896年,他因與詹森襲擊事件有牽連而辭職。1902年3月26日,羅得斯在開普敦附近的一所海濱別墅中病故。

第7章 七國時代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11章 諾曼征服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1章 諾曼征服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11章 諾曼征服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7章 七國時代第7章 七國時代第31章 工業革命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11章 諾曼征服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2章 引言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2章 引言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31章 工業革命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章 出版說明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章 出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