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

19世紀初,在英國的詩壇同時出現了兩個明星般的詩人:拜倫和雪萊,在當時歐洲的政治夜空上,二人如同啓明星一般照耀着大地,啓迪着人們的心智。拜倫與雪萊經歷極爲相似,他們都出身於豪門貴族,且又都背叛了自己的階級而同情下層民衆的反抗鬥爭,他們都讚揚法國大革命,謳歌自由與平等。他們在戀愛婚姻上都幾經波折,既受家庭的打擊,又遭社會的迫害。兩位年輕的詩人都先後被迫離開了自己的祖國,最終盛年早逝,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

(一)詩壇“拿破崙”——拜倫

щшш ▲тtkan ▲¢ ○

拜倫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在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他的父親是一個沒落的貴族,終日揮霍無度,婚後把妻子的財產耗盡後,棄家浪跡歐洲,沒多久就死在法國。由於家庭婚姻的不幸,拜倫的母親性情非常暴躁,她常常無緣無故地大發脾氣,而拜倫便不幸成了母親發泄憤怒和不滿的犧牲品。

除家庭的不幸外,拜倫天生跛足的殘疾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痛苦。拜倫生下來就是個美男子,捲曲的頭髮,白淨的小臉,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可惜右腳畸形,天生跛足與英俊外表的奇特搭配讓他滿心羞愧,對此極端敏感。爲彌補身體上的缺陷,拜倫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他學習騎馬、拳擊、摔跤、擊劍、射擊和游泳。游泳是他最熱衷的鍛鍊項目,成年後的拜倫竟然用一個多小時泅渡了達達尼爾海峽,他也因此成爲當時英國最優秀的游泳健將之一。

拜倫10歲時,他的大伯父去世,拜倫承襲了爵位,成爲第六世拜倫勳爵。不久,他被送入貴族學校哈羅公學,繼而在1805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拜倫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按照自己的喜好,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他在學校除了以善於談吐和閱讀廣泛聞名外,他的敏感好鬥也是出了名的。每當有人嘲笑他的殘疾時,他總能以非常的勇氣打敗對手。

1807年,拜倫開始從事詩歌創作,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閒散的時光》這些詩除了反映對上流社會的蔑視和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外,還對底層民衆表達了真摯的關愛與同情。這本詩集發表後自然也受到很多非難,翌年,權威文藝刊物《愛丁堡評論》上刊登了一篇對這本詩集極端尖刻的評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爲了迴應這一批評,拜倫在1809年發表了諷刺詩《蘇格蘭詩人與蘇格蘭評論家》攻擊主張清幽復古的保守詩派。這首詩使拜倫在英國詩壇聲名鵲起,初露鋒芒。

此後,拜倫開始周遊歐亞各國,開闊視野,他在旅途中醞釀並創作了著名的詩歌體遊記《恰爾德·哈羅德遊記》此詩一出版,反響強烈,讀者紛紛搶購,一年之內竟再版五次。拜倫名聲大振,就連他自己也在日記中不無得意地寫道:早晨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成名,成了詩壇上的‘拿破崙’此後,拜倫又以極其旺盛的精力開始了鴻篇鉅著《唐璜》的創作。從1818年到1823年,他共寫了十六章又十四節,約1.6萬千行。它以主人公唐璜的傳奇經歷爲線索,展示了一幅包羅萬象的19世紀歐洲文明宏偉畫卷。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遊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醜惡、虛僞的一面,奏響了自由、幸福和爲解放而鬥爭的戰歌。

熱愛自由的拜倫不僅以詩謳歌自由,鞭撻,而且身體力行,積極投身民族解放運動。在希臘爆發反抗土耳其的民族獨立運動中,他不惜變賣自己在英國的田產來支持希臘人們的正義鬥爭,並在1823年投筆從戎,率領一支志願軍隊支援希臘人民的起義。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英勇抗敵,深得希臘人民的愛戴。1824年4月,拜倫在大風雨中騎馬出巡,感受風寒,一病不起。4月18日復活節這天,希臘人民爲了讓患病的拜倫免受驚擾,一改放花炮慶祝復活的習慣,用肅靜來祈禱他的康復。然而,在復活節的第二天,他就告別了人世,成爲永遠活在希臘人民心中的英雄。同年6月,他的遺體被運回英國,安葬在故鄉的土地上。

(二)自由的天使——雪萊

1819年,一首飽含對春天熱切呼喚的長詩《西風頌》從英國吹向世界文壇。詩中寫道:西風啊,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

1792年8月4日,雪萊出生在英國蘇塞克斯郡霍香地區一個富裕鄉紳家庭,他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祖父是當地最富有的人,父親是下院議員。雪萊自幼富於反抗精神,與他家庭保守的氛圍格格不入。雪萊12歲時進入貴族學校伊頓中學學習,他秉性孤傲,才華出衆,對學校裡不平等的清規戒律拒不接受。爲此他遭到高年級學生甚至一些教師的嫉恨,不斷受到侮辱和迫害。雪萊不僅沒有屈服,而且培養出來強烈的反抗精神。他不願聽老師們那些陳腐的說教,而是花大量時間去做自然科學實驗,閱讀18世紀法國啓蒙主義思想雪萊家伏爾泰、盧梭等人的著作。1810年雪萊從中學畢業時,接受了無神論思想。他進入牛津大學後不久,就和朋友合寫了一本宣傳無神論思想的小冊子《無神論的必然性》引起教會人士的攻擊與謾罵,不久他就被學校開除了,雪萊保守的父親竭力勸說他放棄無神論的主張,但雪萊固執己見,不肯屈服,父親一氣之下,和他斷絕了父子關係,把他趕出家門。雪萊身無分文,只好在妹妹的接濟下生活。這時他認識了妹妹的女友哈麗特,哈麗特也是一個富有反抗精神的少女,也因父親的迫害而離開了家庭。兩人一見鍾情,認識沒多久,就跑到蘇格蘭的愛丁堡結了婚。婚後兩人一起來到愛爾蘭,投身到愛爾蘭人民反抗英國統治的鬥爭中。雪萊寫了一本小冊子《告愛爾蘭人民書》到處散發。在這本小冊子中,雪萊主張戒酒、濟貧、讀書、討論,做有道德、有智慧的人,以博得世人的尊敬和支持,取得民族自由和宗教解放。

1813年,雪萊創作了他的第一部著名長詩《麥布女王》它通過女主人翁艾安的眼睛,縱覽人類社會悲慘的過去、可怕的現實和美好的未來,表達了詩人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理想,批判了封建制度的專橫殘暴。

1818年年底,雪萊從英國到意大利居住,從陽光淡薄的島國進入明媚溫麗的地中海,經常以雲彩、山花、流水、飛鳥入詩。羅馬碧藍的天空、怒放的春花和醉人的春意,觸發了他巨大的創作熱情。他接連完成了三幕詩劇,後來又增寫了第四幕,這便是《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詩劇的特點是爲普羅米修斯樹立了新的形象,從一個與天神宙斯妥協者變成不屈的鬥士,他創作這篇詩作希望每個人都獲得自由,每個人都是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永遠沐浴在自由的光輝中。

到達意大利後,雪萊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的英國是很難實現的,此外婚姻、生活的波折都讓雪萊感慨:我在生命的荊棘中跌倒!鮮血淋漓!歲月的重負如枷鎖般抑制着我的靈魂。可是雪萊就像西風一樣驕傲、機敏,桀驁不馴,永遠樂觀。雪萊在流傳最廣的名篇《西風頌》中,借西風橫掃落葉的威猛勢力來比喻革命力量掃蕩反動勢力,又借西風吹送種子來比喻革命思想的傳播。雪萊在詩作結尾處發出了響徹雲霄的預言:西風啊,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

1822年7月8日,雪萊在海上航行時遇到暴風雨,覆舟身亡,年僅29歲。幾天後,人們在海灘上發現了他的屍體,他的心臟被安葬在羅馬的一個墓地,碑文是“心的心”

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1章 諾曼征服第2章 引言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23章 血腥瑪麗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31章 工業革命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1章 出版說明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11章 諾曼征服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7章 七國時代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16章 征服威爾士與蘇格蘭的戰爭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1章 諾曼征服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31章 工業革命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章 出版說明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5章 女王的“海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