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

(一)父子反目

1157年,牛津的王宮寢殿誕生了一位男嬰,他就是當時國王亨利二世的第二個兒子。這個身上流淌着“征服者”威廉血液的男孩被取名爲理查,不過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男孩將引領一個如同亞瑟王時的傳奇時代。

1168年,11歲的理查受封爲阿奎丹公爵。四年後理查親赴其領地執政,但實權還是掌握在其父王亨利二世手上。理查不甘心總受父親的控制,在執政後不久就聯合他的三個兄弟發動了反對父王的叛亂,但很快敗在根基雄厚的亨利二世手中,山窮水盡的理查只得跪在父王面前乞求饒恕。

短暫的和平局面不久被打破,阿奎丹的貴族不斷反叛,通過在平叛戰場上的磨鍊,理查逐漸成長爲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理查不僅擁有令人仰慕的權力和地位,而且擁有過人的膽識和魄力,這使得他威名遠揚。在那個崇尚騎士精神的年代,不管是貴族的盎格魯人,還是平民的撒克遜人,都爭當理查的部下,這頗有李世民天策府內猛將如雲的味道。在亨利二世的協助下,理查最終平息了領地的叛亂。

不久,他的哥哥亨利與三弟傑弗裡相繼病逝,理查順理成章成爲王位的繼承人。但亨利二世十分偏愛理查的四弟約翰,想讓理查把阿奎丹的封地讓給約翰。這馬上激起理查的反抗。而別有用心的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藉機挑唆理查再次發動叛亂,於是1189年,理查聯合法蘭西的軍隊擊敗了亨利二世,把父王趕到了諾曼底,亨利二世在悲憤交加中死去。

理查在1189年繼任爲英格蘭的國王,第二年正式加冕稱理查一世,綽號“獅心王”

(二)十字軍東征期間的榮與辱

十字軍東征是中世紀最主要的戰爭之一,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爲爭奪所謂的“聖地”而發動的戰爭。十字軍東征一共進行了八次,理查一世所參與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是最精彩、意義最深遠的一次。

那次東征雙方的領導者,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神聖羅馬皇帝“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陰險的法王腓力二世,還有阿拉伯世界最傑出的君主——埃及蘇丹薩拉丁,無一不是充滿個性和神勇的人物。理查爲了籌集十字軍東征所需軍費,大肆賣官鬻爵,還出賣王室的領地和城堡,甚至表示爲了十字軍東征,他不惜賣掉整個倫敦城。

1190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開始。理查出發最晚,在去往中東的途中,他藉機掠奪了西西里的首府墨西拿和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島,一直到1191年他才帶着軍隊來到阿克城。他們到達後,十字軍一致推選理查爲聯軍的統帥。

“獅心王”理查一世身材高大,長着一頭濃密的棕色長髮,喜歡着黑色盔甲,騎黑色戰馬,每逢大戰必定身先士卒地揮動着戰斧衝向敵陣。狂風撩起理查的長髮,他那明亮的藍色眼睛在風沙中閃閃發光。在戰爭中,理查一世充分體現了自己卓越的指揮才能、堅強。

理查一世爲什麼被稱爲“獅心王”

在第三次東征返回的路上,理查一世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扣押。可是亨利六世的妹妹竟然愛上了理查一世。他們在幽會時被發現,亨利六世十分生氣,但他無法以這個理由處死一個國王。於是他命令將一頭飢餓的獅子放進理查一世的牢中,但當飢餓的獅子張開大嘴要吃理查一世時,他卻搶先一步,將手伸進獅子的咽喉,一直插入胸膛,將它的心臟掏了出來。此後再也沒有人敢暗算他,“獅心王”的稱號也就流傳開來。

理查一世的臨終安排

臨終前,理查一世要求將遺體分爲三份,心臟、頭、身體分別埋葬,其中身體埋在其父亨利二世腳下,以示懺悔。

的意志和驚人的勇氣,在他的軍隊勇猛的進攻下,五週後阿克城的守軍支撐不住,只得開城乞降。此役過後,理查的名字傳遍了雙方的軍營,整個東西方世界都爲之震驚。破城後,對方就戰俘一事進行和談,孰料薩拉丁拒絕支付贖金,和談破裂,理查一世盛怒之下竟將2000多名阿拉伯俘虜全部殺死。攻克阿克城後,德國與法國的統帥因爲無法忍受理查的傲慢,相繼藉故返回,結果理查只得孤軍前往聖城耶路撒冷。

理查治軍相當有一套,他繼羅馬軍隊之後首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參謀與後勤制度,甚至建立了專門的洗衣團。與薩拉丁軍隊戰鬥中,理查憑藉十字軍步兵與騎兵的有效配合與優良的裝備,成功擊潰了薩拉丁軍隊的攻擊與騷擾,順利抵達耶路撒冷城下。但由於十字軍孤軍深入,後勤補給不足,理查無力再組織起有效的進攻。不巧這時國內傳來了壞消息,理查的弟弟約翰親王在法國的支持下正在預謀篡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理查經過反覆考慮之後,捂住了他正看着耶路撒冷的雙眼,以掩飾不能征服這裡的遺憾,迅速率軍撤返英格蘭。

(三)英雄蒙難

在撤返途中,理查一世乘坐的船隻在亞得里亞海失事,棄船登陸後,他企圖喬裝穿過德意志,但還是落入了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之手。利奧波德曾在十字軍東征中和理查發生爭吵並被理查羞辱,出於報復的心態,他把理查引渡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亨利六世把理查監禁起來,並向英國勒索大額贖金。

要贖回理查一世,英格蘭王室必須支付15萬銀馬克,爲此不得不大徵各種稅金,甚至連犁具也要徵稅,舉國上下爲贖回理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儘管臣民們爲籌措贖金而傾家蕩產,但當理查回到倫敦時,人們仍欣喜若狂,額手稱慶,因爲有這麼一個勇武堅強的國王實在是他們的光榮。

回國後,理查一世迅速平定了內亂,但他並沒有殺死叛亂的弟弟,而是把其分封到父親亨利二世原來的封地——位於法國的安茹。1194年起,理查又到大陸與法國開戰,且又是好幾年未分勝負。1199年,正當理查爲戰爭經費的匱乏而一籌莫展時,一個好消息從天而降,有人說他手下的一名封臣挖到了一座價值連城的金像。理查一世遂以最高領主的身份要求佔有這座金像,被拒絕後,他便帶兵包圍了那個封臣的小城堡。一天,當他無所顧忌地騎馬沿牆而行時,一支箭突然射中了他的左肩窩。這箭來得迅急,射得又深,箭頭被挖出後,傷口又感染了壞疽,這在當時是無藥可醫的。可能自知將不久於人世,理查一世有條不紊地安排了後事,最後還下令赦免了向他放箭的弓箭手,“獅心王”理查就此結束了他的傳奇人生。

羅賓漢(RobinHood)是英國民間傳說中俠盜式的英雄人物,相傳他活躍在1160~1247年間的英國。理查王被俘後,留在國內的約翰親王趁機篡權,拒絕贖回理查王。而與他狼狽爲奸的諾丁漢郡長也趁機強佔了忠心於理查王的羅賓漢家的領地,更試圖染指他的心上人瑪麗安。羅賓漢被迫躲進森林,並以此爲基地,領導一支農民起義軍到處劫富濟貧,最終成功贖回理查王,粉碎了約翰等人的陰謀。羅賓漢最突出的本領就是有着高超的箭術。直到現在,射箭比賽中仍有一個術語叫做“RobinHood”意爲“射中另一支已射中靶心的箭,並且將箭身一分爲二”這正是對羅賓漢精湛箭術的寫照。

第23章 血腥瑪麗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11章 諾曼征服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1章 出版說明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25章 女王的“海狗”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36章 開闢帝國的新領地——庫克船長的探險歷程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2章 引言第7章 七國時代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8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下)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34章 殖民侵略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31章 工業革命第23章 血腥瑪麗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9章 丹麥金與丹麥人的統治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40章 盛世時代的女王——維多利亞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49章 一代賢相——丘吉爾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31章 工業革命第35章 海軍軍神納爾遜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章 引言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1章 諾曼征服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