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纖碧無言以對,忽見寧德榮瞪大了眼睛,失聲道:“該不會……該不會你這丫頭認識這些是什麼東西吧?”
寧纖碧的心猛然就“砰砰砰”的跳起來,她實在是不知該如何向寧德榮解釋,雖說這一世自己已經決心要好好利用金手指,但七歲的小女孩兒,就認識西洋製藥的工具,能用西洋的製藥工具做出抗生素和其他西藥來?這不是妖精是什麼?金手指也不是這麼個開法兒的吧?
一念及此,寧纖碧便慢慢平復了激動狂喜的心情,她知道即使現在自己得到了這套東西,也萬萬不能立刻投入使用,總要做了完全的準備纔好。
因正思量着該找個什麼理由騙過寧德榮,就聽老頭兒喃喃道:“不對啊,就算你能認出來這東西,七歲的小女娃子,還能用它做出藥來不成?你高興個什麼勁兒?”
寧纖碧的心情不似剛纔那般激動,這冷靜下來,腦子就慢慢恢復清明瞭,一聽這話,便微笑道:”三爺爺說的什麼?這東西竟然是做藥的?這不是笑話一樣?它哪裡能做藥?輕輕一碰不就碎了?是能搗藥還是能碾藥?”
寧德榮呵呵笑道:“我也是這麼說的,既然不認識這東西,那你瞎激動個什麼勁兒?”
寧纖碧笑道:“這不是突然看見了這麼多奇形怪狀的東西,還是透明的玻璃,我心裡就驚喜了。不過三爺爺你說這是西洋那邊做藥的東西,他們是怎麼用這些做藥的啊?”
寧德榮抓抓腦袋,搖頭道:“那誰知道呢?看着這個東西就是不結實的,可見那些洋人的藥也指定不靠譜兒,怪不得他們一個個人高馬大,黃頭髮藍眼睛,可不是嘛,要不長一個妖怪樣兒,身子能強壯嗎?身子要弱,那些大洋彼岸的人又沒有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醫術,他們自己鼓搗出來的醫術又是這般不靠譜的,可不就只能等死呢。”
寧纖碧心中也不知是什麼滋味兒,以她現代的身份,她是非常清楚西藥和中藥之間的差別的。雖然中醫博大精深,但是不得不承認,西醫的手術和製藥方面,的確是要勝過中醫一籌。
這會兒卻是沒有爭論的必要,不然她就真是腦子進水了。忽聽寧德榮問她到底要不要這套東西。寧纖碧心裡這個掙扎啊:要了吧,這是沈千山送過來的;可是不要吧,日後是否能尋到這樣一套齊全的用具,還確實不好說,能尋到還好,萬一尋不到呢?自己不做西藥還好,萬一需要做呢?
一時間,她心裡掙扎不已,忽聽寧德榮道:“要就要不要拉倒,這麼點兒小事也值得在這裡尋思半天?行了,你就拿回去吧,三爺爺老了,對這些也不感興趣,要是有機會,淘登幾本西洋醫藥書,或許倒可以給你看看,你還小,將來沒有事,或許還能研究研究那些洋鬼子的製藥術呢。”
一句話說的寧纖碧心臟又“砰砰砰”跳起來,這一刻,她終是下定決心將這一套東西保存下來。前一世裡,沈千山欠自己的太多了,這一世就算收了他這套東西,也沒什麼可愧疚的。
心裡這樣想着,到底還覺着有些不自在,忽聽院子裡腳步聲響,接着就聽碧鬆的聲音在外面道:“老太爺,姨太太打發姨表少爺來給您送禮物了。”
“表哥?”
寧纖碧不由得站起來,不一會兒,只見蔣經和幾個小廝走進來,先將各色禮品奉上,又對寧德榮笑道:“家母聽表妹說三老太爺喜歡吃點心,因此特意選了幾樣甜軟的奉上,這些卻是不能耽擱,要在兩日內吃淨纔好。”
寧德榮連忙謝過了,又同蔣經說了幾句話,接着蔣經便看向寧纖碧道:“老太君那裡擺宴了,表妹同我一起過去吧。”
寧纖碧點點頭,於是兄妹兩個辭別了寧德榮,一起往寧馨院而去。
歲月如梭,轉眼間,就是兩年時光。
寧纖碧已經九歲,瞧着身量卻是不比比她大一歲的寧纖月矮,反而還隱隱高出一點,以至於姜老太君和寧纖眉等人往往見了就打趣,問她是不是從寧德榮那裡弄了什麼藥吃,長個子才能這般快。
兩年的歲月過得快,卻也沒什麼不同,上學,針織女紅,閒暇時間去杏林苑,只是隨着她慢慢長大,這杏林苑倒也不能經常過來了,但是看着女兒高興,於是寧世泊就在白芍院的後院另蓋了三間整齊屋子,做女兒放藥材看醫書的地方,只不過現在還沒投入使用,倒是收拾齊整了。
餘姨媽仍是住在白芍院旁邊,蔣經卻已經搬出了二門,原本是要住在杏林苑裡,只是因爲對藥材有些過敏,所以便只在寧世泊書房旁邊的一個院落里居住。
雖然只有十二歲,卻是小大人般的越發穩重,只可惜他不太喜歡讀書,倒是對經商很有興趣,寧世泊每每提起,都禁不住搖頭嘆氣,卻也沒有辦法,只好由着他每日裡在外面遊蕩。
幸好這孩子從不惹是生非,只是熟悉京城商鋪情況,看樣子倒是要操他父親的老本行,想到大姨姐日後總要依靠這個兒子,雖不能光宗耀祖,但若能經商有道,孃兒兩個也算是有個依靠。寧世泊也就由着他去了。
這一日,眼看着就到中秋,曲夫人和元氏餘氏等都在姜老太君面前,商議着中秋節禮和家宴的事情。幾個女孩兒則靜靜坐在下邊說話兒。討論的對象就是沈千山。
“聽說三公子這一次也隨大軍出征了,我的天,他纔多大?虧沈大人怎麼捨得?”說這話的恰是寧纖月,這幾日京城裡流傳最廣的事情便是沈大學士家的獨子沈千山跟隨大軍馳援邊疆之事。因此連伯爵府的閨閣裡也得了信兒。
寧徹宇已經成婚,如今新媳婦也站在曲夫人身後。寧徹守寧徹安等則是因爲年歲不小,請完安就退出去了,因此這屋裡便只剩下一個寧徹寶,聽見姐妹們議論沈千山,他便湊過來插言道:“可不是呢,人人都這麼說,邊疆守軍都敗了,往後退了三百里,韃子們氣焰正盛,人人都說,這場仗可不好打,偏偏千山就跟去了,這可真讓人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