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歐洲也有黃牛?

“最便宜的門票也要150歐元,法克,這幫該死的黃牛!錢都被他們賺去了,黑鍋還要我們來背!”

某位女孩突發奇想,去當地的歌迷論壇搜索了一番,翻出一大堆“黃牛票”的交易帖,立刻開始悶悶不樂起來。

“歐洲也有黃牛黨?”

羅傑聞言,驚訝了一陣,仔細想想,似乎也不奇怪。

畢竟只要有利潤,有些事總會有人去做。

而且黃牛這種行爲,說到底,也不違反任何(大部分?)國家的法律,只能在道德上譴責。

(注:國內好像明確規定黃牛違法,但執行力度嘛……別的地方不知道,英、美,這兩個國家確實都有黃牛黨存在,別問,問就是淚,好幾場show都是花了兩倍以上的錢買的票。)

好奇之下,羅傑湊過去看了一眼,詫異地說道:“我們最便宜的門票好像是70歐元吧?賣150?這些黃牛真狠啊!”

——這個年代,大部分地區的演唱會門票價格都偏低,至少和後世相比是如此。

而且無論是大牌明星,還是隻在當地範圍有一定名氣的小明星,在普通門票上的價格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基本上持平。

唯一能夠做文章的,就是前排最靠近舞臺位置的“VIP”票價。

比如說樂隊這次的歐洲巡演,大部分場次的票價都按照位置,分爲七個不同的檔次。

其中較爲便宜的五個檔次,就是參考當地的平均價格,定價在70到300歐元之間,其中70歐元和80歐元兩檔最低票價,加起來就超過了總票數的一半。

而比較接近舞臺位置的前排票,則飆升到了795歐元和1330歐元。

即使是在“歐元比較不值錢”的歐洲,這個價格也超出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只有最狂熱的死忠粉絲,和收入比較高的羣體,會去考慮購買。

這次的【《無名專輯》 Tour】,二十多場,總計可容納歌迷數量大約在九十多萬人次,平均票價140多歐元,早在樂隊抵達米蘭之前,就早已全部賣出。

不管有多少門票落到了黃牛手上,樂隊的收入反正是已經確定了下來,單單只是在門票這一項,收入就超過一億歐元,約合1.2億美元左右。

再加上轉播權等其它雜七雜八的收入,樂隊這次在歐洲轉上一圈,收入大約在兩億美元上下浮動。

如果是按照後世那種“浮動式計價”的方式出售門票,這個收入還會翻上幾倍。

例如泰勒-斯威夫特在2018年的一次巡演中,就使用了E-Bay旗下的“Stub.Hub”門票銷售系統,該系統的銷售方式大抵上和機票的定價相同,即“按照市場需求動態定價”,如果是當紅大牌的演唱會,供不應求之下,往往能夠將一張定價150美元的門票賣到500美元甚至更高。

在這次巡演中,泰勒-斯威夫特和她的團隊,在門票上的收入就是一年之前另一場規模大致相當的巡迴演出的五倍左右。

U2樂隊、老鷹樂隊、Lady-Gaga、賈斯汀-比伯等人,也都相繼開始採用這一銷售模式。

本質上來說,這依然和黃牛沒什麼區別,只是由明星自己來做黃牛,然後再由E-bay和它的子公司來背這個黑鍋,然後大家一起愉快地分錢。

當然,現在還沒有人嘗試過這種“新奇”的銷售模式,就算有人突發奇想,也肯定會撲街撲到死。

不是任何超前的東西都是好的,如果太過超前,往往無法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然後被淹死在浪潮中。

咳,扯遠了。

……

巡演賺錢嗎?

當然很賺錢。

這還是如今,大牌明星主要依靠專輯銷售收入爲生的年代,巡迴演出仍然是對明星收入的一個重要補充。

如果沒有豐厚的收入,僅僅只是對影響力的提升,大牌明星們依然會舉辦巡演,但絕不可能如此的賣力,而是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錄音室裡。

事實上,就算現在的巡演已經是很賺錢的“事業”了,但對於那些專輯根本不愁賣的當紅明星們來說,他們還是更願意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錄音室裡。

因爲,只要專輯的銷量不低,出專輯,總是比到處舉辦演出更賺錢,而且也更輕鬆,至少不用在世界地圖上到處飛來飛去。

但完全放棄巡演,沒有人會這麼選擇。

一方面,明星這個職業,尤其是樂壇的明星,幾乎可以說完全依靠於粉絲們的支持來謀生。

只有不斷地舉辦巡迴演出,才能確保以一個穩定的頻率,經常與粉絲們近距離的接觸,以此來維持自身在粉絲中的影響力。

事實上,越是大牌的樂壇明星,就越是注重這一點。

因此,纔會出現諸如平克-佛洛依德樂隊這樣,寧願賠錢,也要一直把巡演辦下去的情況出現。

咳,還是不要過度消費已解散樂隊了……

而且,隨着未來數字唱片對實體唱片市場的進一步侵佔,明星,尤其是大牌明星,在唱片發行上的收入只會是逐年降低。

在未來,即使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超A歌手和樂隊,巡演收入也會超過唱片收入,成爲明星收入的主要來源。

這樣的市場變化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整個市場更大,大量廉價的數字唱片涌入,使得正版的支持者更加的多。

另外,很多預算有限的歌迷,原本只能在幾張專輯中選擇購買其中的一兩張,其它的則只能放棄。

但有了更廉價的數字唱片,就可以將它們統統打包回家。

這意味着,以前受限於財力,只能支持一兩位明星的粉絲,現在可以爲更多的明星貢獻一份銷量。

總體上來講,可以認爲是這個市場擴大了數倍以上。

尤其是對二、三線明星們來說,他們的生存環境要比過去強出太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說在數字唱片時代之前,整個唱片業的市場,是100個明星,爭奪10000個歌迷。

絕大多數歌迷,在購買唱片上的預算都是有限的,只能挑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批購買。

對於這100個明星裡,最出色的那幾個人而言,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這一萬個歌迷裡,幾乎大半都會購買自己的專輯,剩下的那些,則多半是不喜歡自己這個類型的,也沒什麼可能去爭取到。

但對其它的小明星們來說,可能每個人只能爭取到幾十個、幾百個粉絲。

而在數字唱片時代,這一萬個歌迷,購買唱片方面的預算並沒有增加,但因爲數字唱片比實體唱片要便宜好幾倍的緣故,他們可以購買的唱片數量卻是增加了幾倍。

除了購買自己最喜歡的明星的作品之外,他們還有額外的預算,去購買那些算不上最喜歡,但也比較中意的明星的專輯。

這樣一來,對於數量龐大的二、三線歌手和樂隊來說,相當於專輯銷售的市場擴大了好幾倍,銷量自然也會有相應的提升。

雖然數字唱片的銷售價格更便宜,分成比例也更低,但他們在唱片銷售上的收入卻不會有明顯的減少,反而有可能變得更多。

唯一受損的,是那些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的頂尖巨星的利益,因爲這個市場的擴大,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

唱片銷售價格的下降,對這一小撮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收入下降。

像過去那樣,一張專輯輕輕鬆鬆賺上幾億、十幾億,甚至於幾十億美元的記錄,在數字唱片時代,絕對不可能再出現。

這麼說也不全對,數字唱片的發展,所引起的變革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只侷限於專輯的銷售模式。

那些一線、超A巨星們,在唱片銷售上的收入確實較以前下滑了許多,但總有辦法從其它的地方彌補回來。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有很多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明星,逐漸被市場所淘汰,或者邊緣化。

——比如說,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在過去,“過氣明星復出撈錢”的方式通常是出新專輯,而現在,則是舉辦巡演。

就好像學友哥炒房賠光了家底之後,立刻復出,推出一張新專《醒着做夢》。

然後發現,誒,這不對啊,銷量這麼高,但是我分的錢咋才這點?賣專輯不賺錢啊!不能出專輯了,咱得換個思路。

於是立刻調整了策略,改爲以巡迴演出爲主,從而幫警察叔叔們抓到了不少的逃犯……

當然,這個“過氣明星”是一種調侃的說法,實際上能復出撈錢,而且成功撈到錢的,無論離他們輝煌的年代過去了多久,粉絲基礎都在那裡,甚至因爲情懷的加成,還會更火爆,絕對不能歸入“過氣”一類。

真正過氣的,應該是那種復出之後,發現新專輯也賣不出去,演唱會的門票也無人問津,甚至連免費贈票都沒人去看的那個誰誰誰和那個誰誰誰……

(PS:我都說了是調侃了,求別噴。)

…………

在安妮的強烈要求下,羅傑只好召集了所有的核心團隊成員,一起針對這次的“黃牛票”事件開個會,討論一下如何打壓這幫“該送上絞刑架的黃牛黨”。

——嗯,最後那句是安妮說的。

然而討論歸討論,羅傑卻並不認爲,能夠想出什麼好的辦法來應對。

畢竟黃牛黨的現象存在了這麼久,也沒見誰能拿出什麼好的解決辦法來,足以說明這件事有多麼的麻煩。

有需求就有市場,演出門票供不應求之下,必然就有人將主意打到倒賣門票上來,無非是規模大小的問題。

“我們能做的事情不多,只能是通過媒體公開譴責,最多再號召粉絲們抵制這種倒賣門票的行爲。”

漢克聳聳肩,露出一副無奈的樣子:“畢竟歐盟法律裡也沒有明確規定禁止倒賣演唱會門票,而且還有很多粉絲寧願多花錢也要去看演出,我們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再次申明,我不知道黃牛在歐洲是否違法,但是我本人遇到過不止一次,所以按這個設定寫。)

“其實大部分粉絲消費都算理性,如果黃牛把票價提升的太高,他們就會拒絕購買。”

卡爾-瓦倫丁是和粉絲們接觸最多的人,很清楚粉絲們的習慣,立刻插話道:“但是黃牛的目標本來也不是這些普通的粉絲,你知道的,樂隊的粉絲太多,總有些不那麼理性,而且又不缺錢的傢伙……”

“我想知道,我們的巡演門票到底有多少落在了黃牛黨的手上?”

羅傑突然想到這個問題,開口問道。

會問出這個問題,是因爲羅傑想起了一件事。

前世某次電競比賽,門票幾乎全部落在了黃牛黨手裡。

雖然那波操作最終出了點意外,讓黃牛們賠得很慘就是了……

“應該不會太多。”

漢克搖搖頭,說道:“我一直有關注票務公司那邊的銷售情況,一直到三個月前,我們的所有門票才全部賣完。就算是最早賣光所有門票的場次,從開始銷售一直到門票售罄,大概也過了有三四個月的時間。”

這個數據無法準確的統計出“黃牛票”的比例,但卻也可以看出很多的問題。

如果大部分門票都落在了黃牛黨的手裡,絕對不可能賣得這麼慢。

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不在一開始搶光所有的門票,黃牛們的擡價空間自然就少了很多。

從這個門票銷售的速度來看,即使有黃牛票的存在,也不會太多,至少不會像某次電競比賽那樣猖獗。

“這樣的話……大部分門票應該還是被真正的粉絲買去了?”

羅傑心裡已經有了判斷,卻還是開口確認了一遍。

漢克點頭道:“應該是這樣沒錯。其實你們完全不必擔心,歐洲和北美的市場很成熟,絕大多數歌迷,即便會接受提價的黃牛票,心裡也是有一個底線的,不會把價格擡得太過離譜。比如提價百分之五十到一倍之間,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

“但是這還是對我們的名聲會有影響!”

安妮滿臉不爽地開口道:“我已經看到有不少粉絲在網上抱怨門票太貴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我們的演出計劃就這麼多,總會有人買不到票。”

漢克繼續表示無能爲力:“有需求就有市場,如果我們主動去幹涉歌迷的事情,反而更容易引起他們的不滿。”

“這樣好了。”

羅傑一開始就知道這次的討論毫無意義,也沒想着能真的討論出個什麼結果來。

談到這裡,羅傑已經失去了耐心,開口道:“下午還要排練,這次的討論就到這裡。卡爾,你想辦法調查一下這方面的情況,提交一份報告給我。”

第268章 讓人彆扭的管家第216章 溫切斯特第226章 替換合約第536章 盲目的信任第633章 這屆創作者的素質不行第278章 兩個心機男第169章 特意爲你準備的第674章 奇怪的條件第219章 這根本不算是什麼事第627章 會不會太久了?第588章 最好的時代第487章 這是生意第156 現場寫歌第177章 五首上榜第93章 該花錢了第378章 有沒有興趣再合作一次?第215章 幾乎破產的理查森第550章 《福布斯》的專訪第798章 兩個大項目第479章 胖子的懷疑第535章 魯迅說過……第18章 第一筆收入第376章 《金屬歌劇:阿瓦隆幻想曲》第812章 新的董事長第691章 有興趣更進一步嗎?第852章 RIAA怎麼樣?第452章 這個學不來第71章 攤牌(第五更)第820章 芝加哥交響樂團第501章 令人驚悚的銷量第562章 繼承百億家產第657章 豪賭還是敗家?第634章 五支樂隊第687章 抽時間出張新專輯第39章 派對第395章 《美國偶像》第一季決賽第310章 News.Feed第711章 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第624 當衆灑狗糧第216章 溫切斯特第290章 白日夢第669章 大衛-勞倫斯的提議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第299章 目標確定第791章 塵埃落定?第788章第688章 一個月完成這張專輯第878章 《黃昏之十二樂章》第129章 虧本做品牌第80章 Darkness(黑暗)第650章 各取所需第149章 華麗的音樂劇式搖滾第29章 錄音 上第609章 玄冥二老第854章 搖滾復興第851章 票房:三億五千萬!第166章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第179章 千萬美元第296章 提名者晚會第302章 三座留聲機第67章 主唱的位置第453章 做好背黑鍋的準備第239章 舞臺特效第184章 兩極分化的口碑第531章 特殊的“獲獎感言”第662章 推廣計劃第771章 戰略合作伙伴第197章 歡迎來到叢林!(9更,3萬+字)第260章 “你的生活質量可真差勁。”第402章 十字路口的惡魔第174章 純正的“硬搖滾”第17章 野心第145章 十年長約(五更)第668章 價值幾百億美元的大生意第453章 做好背黑鍋的準備第1章 南加州的陽光第456章 《無名專輯》(第三更,爲盟主“路人叉叉”加更)第500章 你跟安妮學壞了第733章 歡迎加入第535章 魯迅說過……第736章第567章 有錢真爽第244章 《失去信仰》第521章 你們去搶銀行啦?第274章 不會輸的賭局第502章 求穩第161章 百分之九第231章 一億美元的投資第199章 樂評人的影響力第99章 假裝興奮第673章 好消息第820章 芝加哥交響樂團第237章 《美國偶像》第798章 兩個大項目第549章 意想不到的出色第26章 代號【X】第150章 來歷“奇怪”的貝斯riff第484章 這傢伙在搞什麼?第197章 歡迎來到叢林!(9更,3萬+字)第193章 第二站:西雅圖(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