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英式入侵?

或許是爲了和羅傑打好關係,在費用方面,弗格森兄妹僅僅只要了象徵性的一美元,並且不涉及任何後續的分成,或者改編後新作品版權的分成。

雙方又聊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話題,最後話題漸漸轉移到閒聊上,羅傑對這兩兄妹的瞭解也多了許多。

比如說,酒吧的那個大鬍子酒保,就是兩兄妹的父親,同時也是那家酒吧的老闆,這也是爲什麼在喝酒的時候,大鬍子不斷向羅傑“推銷”這兩兄妹。

倒不是認出了羅傑的身份,只是出於父親對孩子的支持,希望孩子們能夠有更多的粉絲,哪怕多一個也好。

至於兩人膚色上的不同……

哥哥理查德-弗格森是老弗格森和前妻所生,而妹妹麗貝卡-弗格森,則是老弗格森和第二任妻子的孩子。

麗貝卡的母親和老弗格森一樣,都是標準的英國白人,至於理查德的母親,卻是一位黑人,這種家庭在歐洲非常常見,沒什麼好奇怪的。

除了這些八卦之外,對於兩兄妹的“事業”,羅傑瞭解得更加深入。

理查德和麗貝卡相差兩歲,哥哥已經高中畢業,沒有選擇去上大學,而是打算以音樂爲生。

妹妹還在上高中,不過也和哥哥有着同樣的想法,同時在創作才華上,麗貝卡也要比理查德更加優秀一些,兩人的歌曲,有接近一半都是出自麗貝卡之手,還有差不多三成是兩人合作完成,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是屬於理查德的作品。

現在兩兄妹是以組合的形式,在父親的酒吧裡表演,但在羅傑看來,兩兄妹“分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不說一黑一白的兄妹組合有多麼難以適應流行樂壇的問題,單單只是風格上的差異,就讓這兩兄妹沒辦法長期合作下去。

理查德的音樂風格更加偏向於五六十年代那種經典搖滾,而妹妹麗貝卡的嗓音則更適合現代流行音樂。

至於老弗格森所說的,兩兄妹得到了在雷丁&利茲音樂節上演出的機會……

這麼說倒也沒錯,不過卻不是得到了主辦方的邀請,而是在音樂節外圍自行搭建舞臺表演。

每逢大型音樂節,都會有不少懷揣着音樂夢想的人,在音樂節的場地之外進行演出,以期望能夠得到更多的粉絲,或者乾脆一步登天,被哪個唱片公司或者大牌經紀人看中。

不過,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嘛……

至少在羅傑的記憶當中,似乎沒有哪個大牌是通過這種方式被髮掘出來的。

無論是搖滾音樂,還是其它類型的音樂領域。

自掏腰包錄上一張DEMO,然後去音樂製作人那裡推銷自己,都比這種方式更加靠譜。

通過短短半個小時的表演,羅傑沒有從兩兄妹身上發現特別出色的潛力,不過卻也沒有差到哪去,若是按照一個“樂壇星探”的標準,屬於可籤可不籤的那種。

簽下來沒多大潛力,不籤也沒什麼可惜,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會被推薦到唱片公司,但在唱片公司那一關往往會被刷掉。

不過剛剛收了兄妹倆的好處,羅傑在結束談話之前,考慮了片刻,留下一張名片,開口道:“如果你們有興趣去美國發展,可以打這個電話,說是我介紹的。但是……”

羅傑本來想直言相告,說對方沒什麼潛力,不過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說出來,改口道:“沒什麼,就這樣吧。”

人生的選擇是別人自己的事,羅傑和弗格森兄妹又算不上熟,沒必要多說什麼。

至於說簽下來虧錢……

反正就算虧也虧不到哪裡去,若是在初期推廣中看不到成效,MAD唱片那邊的負責人又不是白癡,自然不會繼續在這對兄妹身上投入資源。

幾天之後,羅傑接到MAD唱片打來的電話,兩兄妹還是決定放棄學業,遠渡大洋彼岸。

聽到這個消息,羅傑嘆了一口氣,卻是沒有評價什麼。

放下電話,羅傑看向兩名隊友,開口道:“繼續說剛纔的話題,兩首歌會不會太少了?”

三人在討論新專輯的問題,《你好,莫莉小姐》和《大長腿莎莉》的版權註冊已經在進行,這兩首歌將會確定爲樂隊下一張專輯的歌曲。

在連續發了三張《搖滾聖經》之後,樂隊認爲這個系列應該暫停一段時間,至少要等到明年夏天,再發行下一部。

而在這大半年的空白期當中,樂隊也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發行一張完整專輯沒有太大的必要,一張EP總是要出的。

但就算是EP,兩首歌也太少了點。

更何況,這還關係到樂隊在少數族裔羣體當中拓展粉絲的計劃,無論怎麼看,兩首歌,都顯得不夠重視。

樂隊這幾年來雖然算得上是順風順水,但走到現在這個地步,要說沒有敵人,那怎麼可能?

金字塔頂端的位置就這麼幾個,一個人上位,就必然要把另一個人擠下去。

哪怕沒有什麼直接的矛盾,單單只是利益兩個字,也足夠讓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成爲不死不休的敵人。

若是被有心人朝着這個方向去引導輿論,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影響。

“兩首歌夠了。”

胖子從一開始就堅持着這個觀點:“這張EP是試探市場,其實出一首單曲就夠了,沒有必要出EP。根據發行之後的反饋,再調整後續的計劃。”

“我同意胖子的看法。”

安妮聳聳肩,開口道:“我們該休息一段時間了,我是指休一個長假,最少半年的長假。”

雖然出發點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安妮和胖子的意見難得地達成了一致。

看到兩人的想法一樣,羅傑也不再堅持,點點頭:“好吧,那就出一首單曲,另一首留着以後再說。你們覺得選哪首合適?”

投票的結果沒有絲毫意外,三人都認爲,《你好,莫莉小姐》要比《大長腿莎莉》的完成度更高一些,質量也同樣如此。

隨後又簡單地討論了幾句,很快就確定下來,音樂節的演出結束之後,就直接在英國錄這首《你好,莫莉小姐》,錄完之後樂隊直接解散休假,將發行等事項丟給MAD唱片去處理。

等到明年的四月底到五月初,再重新集合,開始爲下一階段的工作做準備。

“你們能休息半年,我這個假期可沒那麼輕鬆。”

羅傑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抱怨道:“我有點後悔包攬樂隊作品創作了,明年最少要發兩張《搖滾聖經》,現在……”

胖子好奇地問了一句:“有想法了麼?”

“之前錄好的《郊區的耶穌》,明年三月到四月之間拿出來發行。”

羅傑沉吟了片刻,繼續說道:“至於另外一張,我也有些思路了,不過具體還要看《你好,莫莉小姐》發行之後的反饋再決定出哪一張,總之在英式入侵和民謠搖滾中二選一吧。”

明年,也就是2004年,是北美的大選年。

按照傳統,北美連任失敗的總統極少,儘管現在因爲美軍在中東陷入困境的緣故,現在象黨的那位總統在民間的支持率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但驢黨想要阻止對方連任,依然是一件極爲困難的事情。

隨着羅傑地位不斷的提升,雖然一直在避免和政.治打交道,但眼界卻是比前世開闊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現在的眼界來看,前世Green.Day那張《美國白癡》專輯的大獲成功,除了作品本身足夠出色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這張專輯契合了反戰派的聲音。

而當時又正值大選年,驢黨爲了打擊象黨,多半也是在背後推了一把的。

歸根結底,娛樂圈比拼的從來都不是單純的作品,哪怕最爲客觀的商業成績,也有太多作品質量之外的因素可以影響到它了。

作品出色只是前提,營銷上的成功,纔是更爲重要的。

相較於《美國白癡》,《郊區的耶穌》去掉了許多敏感的歌,但本質上來說,《郊區的耶穌》依然是一張反戰主題的專輯,同樣契合大選年的“需要”。

至少是驢黨一派的需要。

雖然這張專輯的反戰主題沒有《美國白癡》那麼明確就是了,但只要在宣傳中重點點出來,除非驢黨的幕僚都是白癡,否則肯定會加以利用。

只要借上股力,再加上《搖滾聖經》這個品牌,《郊區的耶穌》不說一定能超越前世的《美國白癡》,但至少也不會更差。

羅傑沒興趣成爲喬治-克魯尼那樣的政.治巨星,但利用社會環境來提升樂隊作品的影響力這種手段,運用起來卻是沒有半點壓力。

至於說兩年前樂隊還在支持對中東宣戰,現在又調轉槍頭站到反戰一派去……

這叫事嗎?

在娛樂圈混,臉皮這種東西,完全可以丟進下水道里去。

若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羅傑三人也不可能有今天這個成就了。

“《郊區的耶穌》?”

胖子顯然和羅傑想到一塊去了:“明年是大選年,出這張專輯正好。或許我們應該再加幾首更明確的反戰歌曲進去,其實《敲開天堂之門》就不錯,可惜是民謠搖滾……”

“那張專輯往後放放吧,明年下半年或者2005年上半年出。”

羅傑搖了搖頭:“其實朋克搖滾裡合適的歌我這也有,但是……政.治這種東西我們不要過多涉及,否則容易被來自神獸的力量降維打擊。”

比如說《美國白癡》專輯中的那首《假日(Holiday)》,這種歌要是成了主角的作品,尤其是2分半到3分鐘的那一段,分分鐘就要被不可描述的神獸給變成一串4開頭的神秘代碼。

咳……

危險的話題到此爲止……

胖子還想追問,卻被安妮打斷了:“其實我更關心你剛纔說的英式入侵。我有沒有跟你們說過?在認識你們之前,蟲子樂隊是我最喜歡的搖滾樂隊。”

英式入侵,指的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大量英國搖滾樂隊登錄北美的浪潮。

在羅傑的前世,這股浪潮由披頭士帶領,這支偉大的樂隊在1964年爲英國人敲開了北美的大門,第一次北美巡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而緊隨其後的滾石等樂隊看到披頭士的成功,也紛紛殺向北美。

而這段時間,正值貓王將事業核心轉向好萊塢,其它同時期的頂尖巨星也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處於活躍期,整個北美樂壇幾乎毫無抵抗之力,就被英國人所攻陷。

這個世界的英國入侵和前世大同小異,只不過敲開北美大門的樂隊變成了一支叫做【蟲子】的樂隊。

這個世界的蟲子樂隊,有點像是前世的披頭士樂隊,以及戴夫-克拉克五人組(The.Dave.Clark.Five)結合的感覺。

戴夫-克拉克五人組是和披頭士同時期的樂隊,在六十年代中期,曾經是“英國入侵”狂潮的締造者之一,一度和披頭士齊名,但卻只是曇花一現,沒能走得更遠,到了二十一世紀,甚至沒有幾個人還記得他們。

這個世界的的蟲子樂隊,就像是披頭士和戴夫-克拉克五人組平均了一下,發展得不錯,卻沒有了前世披頭士那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橫掃全球樂壇的霸氣。

當然,作爲這個世界英式入侵的扛鼎樂隊,蟲子樂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它的結局和前世的披頭士一樣悽慘,雙核心之一被粉絲槍殺,樂隊解散之後幾乎所有歌曲的版權都被“朋友”米迦勒-傑佛遜竊取,另一位核心都六十多歲了,還在和米迦勒-傑佛遜打着版權官司……

扯遠了……

雖然英式入侵指的是搖滾樂壇中的一個歷史事件,但通常來說,同樣也是指披頭士樂隊時期的英國搖滾風格。

和英倫搖滾不同的是,英式入侵是六七十年代的風格,而英倫搖滾則是以九十年代的綠洲(Oasis)、Blur等樂隊爲代表的搖滾風格。

雖然都出自英國,但因爲時代的不同,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

“對,英式入侵。”

羅傑點了點頭:“如果《你好,莫莉小姐》的反響出色,我們明年下半年就做這個。”

第802章第574章 小心背後第595章 職權重疊第324章 下階段目標:一線第563章 享受和折磨第863章 提上日程第295章 《燃燒》第207章 年輕真好第49章 新的宣傳方案第417章 性格讓人頭痛的女孩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326章 先導EP:《深淵》(下)第657章 豪賭還是敗家?第654章 《血腥統治》的宣發第713章 等等,爲什麼我不知道?!第411章 福布斯名人收入榜第443章 6874萬美元!第392章 不能兩個都出嗎?第196章 搖滾聖經(7更)第606章 繼承人的問題第527章 你說過,但是我們不在乎第823章 阿曼達-克里斯蒂安第358章 八項提名第35章 樂評第783章 曾經的友誼?第104章 銷量預估第560章 要花多少錢?第654章 《血腥統治》的宣發第841章 香江第719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414章 懷念第769章 Party-Time第236章 貴圈真亂第108章 新專輯的計劃第357章 這傢伙是誰找來的?第821章 要生了第815章 我可是天才!第169章 特意爲你準備的第273章 改變錄音方式第788章第347章 百分之三十一第13章 目標第818章 《寂靜嶺》第332章 慶功派對第679章 改變生態第684章 “順便幫個小忙”第101章 我負責帥就夠了(第五更)第309章 六度分隔理論第861章 未來的路第819章 七千萬美元的稅款第567章 有錢真爽第208章 廣告代言第624 當衆灑狗糧第422章 下一階段的計劃第381章 《搖滾聖經:重金屬篇》第771章 戰略合作伙伴第530章 第48屆格萊美第228章 全多倫多唯一一臺Neve.88R第483章 更多的可能性第116章 上次的感覺很棒(5更)第175章 計劃有變第698章 高盛的提議第462章 人情和籌碼第879章 貝斯主音第319章 我纔是應該被捐助的窮人第244章 《失去信仰》第140章 三線樂隊(五更)第624 當衆灑狗糧第431章 大新聞第133章 緊張的女孩第840章第736章第823章 阿曼達-克里斯蒂安第272章 錯誤的指法第3章 畢業舞會第434章 真TMD!第220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796章 五個意向方第813章 屁股要坐正第59章 達成協議第821章 要生了第347章 百分之三十一第78章 重回洛杉磯第580章 流血事件第221章 鬼知道什麼原因第38章 索尼唱片?第428章 還有一個問題第588章 最好的時代第565章 你應該去當推銷員第62章 調音與排練 上第302章 三座留聲機第629章 這章的標題被我吃了第388章 吃不下第71章 攤牌(第五更)第72章 我們的樂隊第140章 三線樂隊(五更)第655章 老狐狸第228章 全多倫多唯一一臺Neve.88R第241章 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第290章 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