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十億美元的十分之一

“衆所周知,你們和唱片公司的矛盾很深。”

關於樂隊和二十世紀娛樂的矛盾,從《1》專輯還沒有發行的時候,就有媒體開始炒作了。

雖然沒有人在這方面挖出過什麼大新聞,但也算不上是秘密。

索斯科聊了一會這方面的事情,又問出一個不在列表上的問題:“樂隊和唱片公司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什麼地方?是利益分配不均嗎?”

當然是!除了利益,還有什麼能引起不可調和的矛盾?

羅傑心裡吐槽着,同時大腦飛速運轉,思考着如何回覆。

和“母公司”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明星很多,不說全部,但一百個裡至少有九十九個都是因爲利益衝突。

但面對公衆的時候,卻幾乎沒有人會這麼赤裸裸地說出來。

在粉絲們眼裡,明星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追求的都是藝術,怎麼可能喜歡鈔票這麼庸俗的東西?

咳……

當然,這是至少十年前的觀點。

至於現在,這麼想的純情少年們依然不少,但更多的人卻早就清楚明星這種生物都是一羣什麼玩意。

按照“標準答案”來說,羅傑應該談理念分歧、工作強度之類的問題,這樣可以很有效的迴避一些敏感話題。

不過仔細考慮過之後,羅傑卻沒有這麼說。

腦海裡閃過無數個念頭,實際過去的時間只是幾秒鐘而已。

短暫地沉默過後,羅傑開口道:“矛盾有很多,例如創作理念、工作強度等等,但是最大的矛盾在於利益。公司從樂隊身上賺到了大筆的美元,但樂隊得到的卻只有一點蠅頭小利。”

似乎是因爲羅傑的答案太過驚人,索斯科楞了幾秒鐘才反應過來,連忙問道:“你是說唱片公司拿走了你們應得的錢?”

觀衆席上,也適時地響起了一片喧譁聲。

從這一點來看,錄製間內的幾十名觀衆應該都是僱來的“羣衆演員”,演技堪比好萊塢明星。

“說是拿走不算準確,嚴格來講公司並沒有違反合約。”

羅傑先是否認了索斯科話裡的陷阱,然後又強調道:“我的意思是,這份唱片合約本身就不符合樂隊的價值。”

索斯科很好奇:“可以詳細說說嗎?”

“具體條款需要保密,我不能違反合同。”

羅傑搖了搖頭,然後列舉了一個數據:“公司拿走了絕大部分版權暫且不說,單說收入方面。從樂隊的第一支單曲《We.Will.Rock.You》,到上一張專輯《2》,一共創造了至少十億美元的價值,你猜樂隊得到了多少?”

“十億美元?!上帝!休-格蘭特三年創造的價值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數字了!”

索斯科很配合地露出了震驚的表情,儘管他在節目開播之前,就詳細地調查過樂隊,很清楚這一點。

——無論是唱片業協會的認證,還是IFPI認證,數據都是公開的,查一下銷量,再乘以專輯的單價,也就能計算個差不多。

如果是計算全球銷量的話,實際數字絕對在十億美元以上。

畢竟,除了幾張單曲之外,大部分專輯的定價都遠遠超過十美元,銷量則早已過億。

“震驚”過後,索斯科又問道:“你們分到了多少?我覺得怎麼也得有三億美元吧?”

“怎麼可能?如果有三億美元的收入,樂隊根本不可能和公司鬧矛盾。”

羅傑露出一個意味不明的笑容:“截止目前爲止,大概一億美元多一些,準確的數字應該在1.1億到1.2億之間,稅前。”

“稅前”兩個字被加重了語氣,誰都知道北美的稅收有多麼嚇人。

十億美元的總價值,樂隊只分到了十分之一,看起來確實非常的不公平。

不過這十億美元卻要很多環節來分。

樂隊、製作方二十世紀娛樂、發行方、經銷商、零售商等等。

若是再往細算,製作團隊、保險公司、物流公司、刻錄廠、廣告公司……

可以計入成本或者分潤利潤的環節多達數十個。

舉個栗子,以《燃燒》專輯爲例,建議零售價16.99美元,而實際分成的價格卻是批發價12美元,這就有了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差額。

樂隊能夠分享到的是12美元的四分之一,即3美元,如果按照零售價來算,這3美元大約相當於百分之十七點六。

這還是北美的銷售分成,而海外,如果按照過去的模式,以賣斷的方式授權,無論海外賣出去了多少,樂隊能享受分成的都是固定的買斷費的四分之一。

不過這筆賬沒必要細算,公衆也不需要懂。

十億美元和一億美元兩個數字擺出來,誰都能看出來樂隊受了委屈。

至於這委屈到底有多大,誰在乎?

媒體需要的只是一個炒作的噱頭,而公衆想看到的,只是“有趣”的新聞。

至於樂隊的死忠粉絲們……

“回去得聯繫一下卡爾-瓦倫丁,控制好粉絲的情緒,別真有一羣人圍着公司門口去抗議。”

羅傑一邊想着,一邊配合着索斯科,幾個問題過後,不着痕跡地將話題轉移回《燃燒》和《信仰》兩張專輯上去。

唱片公司只在乎利潤不在乎臉面是一回事,真要鬧大了,對樂隊也沒有任何好處。

包括二十世紀娛樂在內,絕大多數唱片公司不會在意旗下的明星在需要的時候抹黑自己,但前提是有利可圖,並且不能鬧得太過分。

…………

“有位偉大的人曾經說過,一個人到死的時候依然家財萬貫,這是一種恥辱。抱歉,我歷史學得不太好,不記得是誰說的這話了。”

電視機里正在播放《索斯科秀》,羅傑正在侃侃而談:“我們在過去三年裡,在慈善上投入了大約一千萬美元,未來會投入更多。我和我的隊友們討論過,一致同意,在《燃燒》專輯上的收入,會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用於成立一個慈善基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樂隊在過去幾年裡花在“慈善”上的錢並不少。

全部都是業內人士召開的慈善晚宴上捐出去的,舉辦者都是華納這樣密切合作的唱片公司,或者某位在頒獎季影響力巨大的核心會員。

雖然每一次數額不大,但都有據可查,一千萬美元這個總數也不算低。

儘管實際被用於慈善的數字只有上帝或者撒旦才知道有多少,但沒人在乎這一點。

錢花出去了,而且是以慈善的名義花出去,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這也是對一些記者提出的,“樂隊賺了一億美元,爲什麼不熱衷於慈善事業”的迴應。

在北美,無論是明星還是富豪,投資慈善幾乎是默認的傳統,除了極少數腦子不太靈光的傢伙,只要收入達到一定程度,沒有人會在這方面省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慈善投入和稅款一樣,是必須的開銷。

只不過前者的運作空間遠遠大於後者,尤其是在有自己的慈善基金的情況下。

“做慈善是件好事,尤其是在北美,你們做了個聰明的選擇。”

加里-貝爾打開酒櫃,拿出威士忌和冰塊,一邊倒酒一邊說道:“說起來,你們的唱片合約怎麼樣了?”

最近這段時間,加里-貝爾一直在盯着陽光海岸的收購,對外界的關注少了許多。

“專輯快錄完了,大概七月前就能休假,十月份還有一次巡演,然後就算解脫了。”

羅傑接過酒杯喝了一口,似乎覺得酒精味太重,又往杯子裡丟了幾塊冰塊。

在返回紐約之前,羅傑爲自己爭取了兩天的時間。

除了要和加里-貝爾談談陽光海岸的事情之外,更多的是爲了休息。

這一個多月來忙得腳不沾地,哪怕再怎麼精力旺盛,也有些堅持不下去的感覺。

半杯威士忌下肚,胸腔內火辣辣的感覺非常的過癮。

少量的酒精刺激可以讓人更加清醒,羅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自己身上卻體現得非常明顯。

相較於咖啡來說,少量的酒精,更加容易讓自己集中起注意力。

放下酒杯,靠在沙發上,隨口問道:“喬伊斯他們不在洛杉磯?”

“度假去了,留了一堆爛攤子給我。”

提起幾個隊友,加里-貝爾露出無奈的表情:“他們玩得一個比一個瘋,根本管不住。”

玩搖滾的,有幾個玩的不瘋的?

羅傑算是很安分的人了,進了派對還不是一樣開始瘋狂搞事?

搖了搖頭,沒去評論對方的隊友,開口問道:“公司賬面上還剩下多少錢?”

“你說的哪個?”

加里-貝爾一時間沒反應過來羅傑說的“公司”是指哪一個,乾脆兩個都回答了一遍:“陽光海岸賬上只有不到一千萬美元,搖滾控股集團賬上還有大概三千萬。”

似乎是怕羅傑擔心什麼,又補充道:“最近沒有大的業務,幾個新人的唱片都是小規模發行爲主,最起碼半年內不需要注資,不用擔心。”

小規模發行的專輯,即使市場反響良好,擴大發行規模,那也是要走流程的。

在樂壇內,這種發行方式有一整套成熟的體系可以借鑑。

通常來說,從製作到發行,再到擴大發行規模,整個週期長達半年以上,甚至一年。

現在雷蒙娜-拉維尼等人的專輯還在製作流程當中,發行都還是沒影的事,更不要說擴大投入了。

至少在幾個月內,陽光海岸賬上的幾百萬美元絕對是夠用的。

就算以後要擴大發行規模,那也是以後的事。

“我擔心的倒不是這個。”

羅傑搖了搖頭,又問道:“我聽說還有一個股東不願意賣手裡的股份?”

除了在股市裡的流通股之外,絕大多數陽光海岸的股東都賣出了手中的股份。

除了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不過這位創始人經過無數輪融資之後,手中的股份只剩下了百分之五多一點,對三支樂隊的威脅有限。

在另一位創始人選擇賣出股份之後,這個僅剩的阻力也僅僅只是阻力,而不是阻礙。

“我覺得多砸點錢他就會點頭,比如說開出雙倍的價格,不過收購團隊不建議我這麼做。”

加里-貝爾聳聳肩,做了一個無奈的手勢:“你懂的,在這方面,我更相信那些專家的意見,而不是憑感覺來。”

合作伙伴是一個聽的進別人意見的人,這總歸是一件好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羅傑三人能夠和【金屬猴子】、【A】、【本森的煙火】幾支樂隊成爲好友,除了搖滾和派對這兩個共同的愛好之外,核心成員的性格相似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羅傑、加里-貝爾、埃文-泰勒以及【本森的煙火】前任核心魯伯特-賈爾斯,都是較爲理性的性格。

“他們有說原因嗎?”

羅傑倒是不在意多砸點錢去回收對方手上的股份,反正就剩最後一個股東了,不存在影響其他股份的收購這樣的問題。

再怎麼漲價,難道還能漲到天上去?

溢價百分之二十不夠,那就百分之五十、一倍。

總不能要溢價兩倍以上吧?那就不叫溢價,叫宰人。

但是既然收購團隊提出了反對,肯定是有必要的理由。

“說是會影響對公司的控制力,例如有些元老高層不好管理之類的。”

加里-貝爾搖了搖頭:“具體的東西我不太懂,回頭我把他們的報告發到你郵箱上。”

“行吧,這方面你多盯着點,我們最近沒時間關注這些。”

羅傑聽着也覺得有些懵逼,不過卻沒有提出反對。

只要能夠按照預期的時間和價格拿下陽光海岸,並且保留下大部分有價值的員工和發行能力,具體怎麼操作的,羅傑沒有興趣去詳細瞭解。

“對了。”

加里-貝爾像是想起了什麼,開口道:“你推薦的那個女孩挺不錯的,雖然唱功不太好,但是做完後期以後效果很棒。”

羅傑嚇了一跳:“已經做完後期了?這麼快?”

從推薦雷蒙娜-拉維尼簽約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兩個月,中間還有將近一個月浪費在了簽約談判上。

這就連專輯的後期都搞定了?

開火箭也沒有這麼快的吧?

“後期和錄音同步開始的,只做完了一首歌,好像還是你寫的,叫什麼《滑板少年》,樣帶在公司,我叫人拷貝一份給你。”

加里-貝爾調侃道:“是不是看上她了?”

“她還沒成年呢,現在下手太早了。”

羅傑倒是沒有否認自己的興趣,不過卻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相比於雷蒙娜-拉維尼,我更看好AC-130樂隊。”

艾薇兒和林肯公園哪個更出色?

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但僅僅只從賺錢這個角度來說,後者無疑要更勝一籌。

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356章 這是誤會第124章 這很朋克(5更)第853章 聲望第156 現場寫歌第424章 不要太着急第149章 華麗的音樂劇式搖滾第860章 三專連發第866章第465章 《三種符號》?第451章 流行音樂領域的極限第842章 夜談第735章 迷信第228章 全多倫多唯一一臺Neve.88R第558章 我可能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項目第46章 攤牌 下第512章 The Maccabees第708章 解決問題?第57章 貝斯與剁手第665章 致命一擊第456章 《無名專輯》(第三更,爲盟主“路人叉叉”加更)第718章 附加條件第313章 華麗搖滾:波西米亞狂想曲第88章 “混進去”第178 這是樂壇,不是好萊塢第694章 互相傷害第591章 長期規劃第212章 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版權侵權案第411章 福布斯名人收入榜第705章 收購要約第385章 海外發行敲定第334章 細思極恐第579章 滑鐵盧?第696章 泰勒登頂福布斯?第202章 意料之外的獲得和失去(5更)第85章 “樂隊隊長的威嚴”第764章第519章 要錢還是要影響力?第866章第256章 六週銷量:470萬第564章 提前慶祝第586章 家賊難防第601章 阿黛爾-阿德金斯第751章 爭搶第811章 《福布斯》的邀請第845章 生日派對第11章 達成共識第871章 半年第708章 盧卡的好奇心第788章第172章 魔鬼的音樂第32章 發行方確定第184章 兩極分化的口碑第158章 永遠的27歲俱樂部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770章第653章第461章 超A巨星第52章 邀歌第47章 好聚好散?第868章 老鼠掉進米缸裡第68章 Encore(安可)第384章 新的貝斯第676章 唯獨沒有環球的份第746章 胖子的求助第706章 現金收購還是股權置換?第659章 一片陰霾第736章第57章 貝斯與剁手第517章 選擇困難症第205章 第301錄音工廠第786章 底線第157章 被翻唱超過百次的歌第400章 搬家禮物第783章 曾經的友誼?第758章 北美的傷疤第460章 鑰匙第723章 Z方案第429章 新專輯《滾石》第364章 爲了紀念我的一個朋友第644章 理論上的可行性第863章 提上日程第249章 降低心理預期第707章 不可調和第46章 攤牌 下第797章第307章 亡靈序曲、激流、Pop-Metal第200章 最後一站:佛羅里達第666章 反擊第7章 會面第17章 野心第609章 玄冥二老第635章 激流金屬專輯?第459章 不靠譜的提議:抽籤!第838章 單調?第697章 信第713章 等等,爲什麼我不知道?!第278章 兩個心機男第470章 這波要虧?第632章 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