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

理憑力表,力憑理壯,無力之理必困,無理之力必折,謀國者不可一日忘卻培力,亦不可一日忘卻說理。義阿(阿爾巴尼亞)戰爭開始,吾人升空一望,強義之對弱阿,視阿人之性命螻蟻之不若,真是弱肉強食之世界。同類相殘,禽獸所不忍爲,而自稱爲文明之義人爲之,而其他列國亦以嚴守中立爲得意,真不知人類間尚有理性焉。若使世界昌明中國之王道,則強凌弱衆暴寡之意念不會發生。若使昌明中國之霸道,雖有欲強凌弱衆暴寡者,亦必有假王道以制裁之者。既無以王道立國者,復無以霸道自雄者,世界之弱小民族,真無一生路矣,誠堪悲嘆,願有以自處之也。

十月七日

中國今日應當以自強作內政,自量辦外交。

十月八日

乘勢得時,雖難事亦有意外之易。反之,雖易事亦有意外之難。

十月九日

策戰與忿戰:策戰,先行非常救國法而後戰,上策。因行非常救國法而惹起戰事,中策。屢戰而屢行非常救國法,下策。忿戰,只應戰而不行非常救國法,爲無策。然較之無辦法,而使弱者侍強鄰以求富貴,強者投赤化以圖泄忿,使中國人亡中國,中國人殺中國人爲愈也。

十月十日

夢講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與“求對是務、成敗不與”同義,但須善體會義外無利,道外無功,對外無成。義外之利,道外之功,對外之成,非利非功非成也。義利道功對成是一體非二致也。若認爲二致,則義道對亦成枯朽矣,何貴乎有,此說頗合古道,故志之。

十月十一日

曾迭次寄語當局,古人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我們亦可說,強鄰善忌,若不早爲之謀,內憂結合而成,則碎而不玉,瓦而不全,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十月十二日

日本侵略人者,乃朝野上下曰,國難臨頭,非常時期,應用非常方法。中國被侵略者,反不以爲國難臨頭,非常時期,應用非常方法。非常救國法未能實行,人民麻木不仁,應責政府。政府麻木不仁,應責輿論。

十月十三日

無真識見之人,做甚也是盲動盲從,盲動盲從之人有多少,也是有損無益。

十月十四日

利害關係同,終久趨於一致。利害關係不同,終久形成分歧。

十月十五日

人間事非名正言順不可。名正言順爲事之體,德慧智能爲事之用。體用兼備,無爲不成。有體無用是空談,有用無體是妄爲。

十月十六日

醫病不能怕痛苦,是看病的關係重要不重要。做事不能怕艱難,是看事的關係重要不重要。愚人每怕醫病之痛苦而忘卻病之危險,淺人每畏事之艱難而忘卻不爲之禍患。

十月十七日

要確實清楚了對面,周旋應付纔有把握。

十月十八日

當事而誤事咎莫大焉。當國而誤國罪莫大焉。

十月十九日

父母不慈,不若禽獸。子女不孝,等於禽獸。

十月二十日

把握住現實的道理做事,一定可以成功。

十月二十一日

好問察言,周訪博採,是爲政上必要之條件。

十月二十二日

反對自己的言論,能使自己改善。讚譽自己的言論,能使自己驕傲。

十月二十三日

復蔣委員長函——如何解決土地問題

介公委員長鈞鑒:

奉讀鈞函,欲以利用合作社實行“村田社有”,代替山主張之土地村公有辦法。山以爲利用合作社系重在土地整理與經營,山之土地村公有系重在土地之分配利用。合作社“村田社有”至極之處,僅可以安內,而不足以御外也。

謀國之道,必須未雨綢繆。未雨綢繆大事小做亦成功,臨渴掘井小事大做亦無益。故孔子許未雨綢繆爲知道,並許以能治其國家也。

今日吾國受恥受辱,實由於前此當國者未能認識環境,推斷將來,抓着要處作未雨綢繆之計以圖挽救也。

今日吾國處何等地位乎,人皆以爲今日中國危險在武力、主義、經濟三大侵略,此固誠足亡我國者。而山以爲大危險大難關,在日俄戰爭是也。日俄戰爭終不可免,我國在日俄戰爭究處若何地位,據山所料,則以爲日本受人口增加生產加大之影響,欲統制我國以求國人失業問題之解決,然必對俄戰勝之後,統制我國始能有真確之把握,是日本以亡我國爲目的,而以戰勝俄國爲手段,如滿盤導火索於我國,燃着雖早,而結局在戰勝俄國之後也。蘇俄爲求日俄戰爭之勝利,不得不於戰爭時盡力赤化我國,以求包圍日本軍之側背,並破壞日本物質之資源,是俄國以戰勝日本爲目的,而以亡我國爲手段,如滿布炸藥於我國,戰事未爆發前,以靜默處之,以免促進日俄戰爭及惹起世界之嫉視。將來戰爭一發,必以猛烈之方法,推進我國之赤化,其動作雖遲,禍患甚烈,結局甚快,當在日俄戰爭之始也。故今日謀國,對日本必須在日俄戰爭解決之後,能以自存。對俄國必須在日俄戰爭開始之時,能以自固。今本黨當國,豈可不預爲之計,以蹈前人貽誤之覆轍乎?

自存自固之道,固屬多端,而土地問題,實爲今日救亡圖存之中心問題。蓋土地私有,爲赤化農村之導火線,爲摧毀國家之爆炸彈,此皆中外人士所公認者也。就消極方面言,若不解決土地問題,實無法防赤化而保國家。就積極方面言,土地村公有分配耕農,全國至少可以得六千萬穩定之農民,亦即與國家有利害關係之農民,使其武裝起來,強莫大焉。是土地公有始足以開發吾民族之潛伏力,使我以千百始能勝共之一者,一轉移間使人以千百始能勝我之一,實爲補救前此當國者之貽誤而爲預謀救亡圖存之惟一良策也。鈞座如以此劑爲太猛,並慮用此猛劑非特不能補救,反速其危亡,山以爲絕無慮焉。蓋土地村公有佃農僱農皆甚滿意,自不待言;自耕農半自耕農既得地價,又得份地,亦甚滿意。地主雖有損失,實乃分年付價購買其土地,地價上毫無損失,所失者僅少數之利息。防共省份人民感到危險,行之毫無問題。即距共產區域較遠之省份,將農民先行組織,然後推行,亦無多大之顧慮也。因佃農僱農自耕農佔大多數,而地主則系少數,地主所失既少,人數又不多,絕無多大之阻力也。山以爲土地公有宣佈之日,即國民救國奮起之時。蓋必政府救國有方,始能團結國民,一致總動員,有志救國者當然奮興,向外求榮與投赤泄憤者亦必翻然改圖。否則,如政府無救亡圖存之方法,則志士救國無門,怨謗叢生,弱者附強鄰以求富貴,強者投赤化以圖泄忿,不只不能團結國民,而且必失其統馭能力,至於土崩瓦解,尚何防赤救國之足云乎?

鈞座若不以山言爲對,則已;若以爲對,則防共圖存以過渡將來日俄戰爭時夾攻之危機,只有解決土地問題之一法。至鈞座函示顧慮各地,是土地政策施行上之問題,非土地政策目的上之問題。就目的說,既非此不可,施行上只有排除萬難,不避其他犧牲而行之。故土地村公有,不僅僅爲防止目前農村之赤化,亦可以永久清除赤化之危機,不僅僅爲解決農民之生計,且可以鞏固國防於磐石之安也。

總之,國勢如此,存亡莫卜。鈞座若不認爲大難之將臨頭也,則漸進的解決土地問題可,即不解決土地問題亦未始不可。若認爲國家之大難將不能倖免也,不未雨綢繆,勢將束手無策。山誠日夜焦思,以爲防共圖存,舍此別無良法。土地村公有即土地革命,今欲成就其大者,即小者受若干之犧牲,亦勢不得已,惟鈞座鑑察之。是否有當,仍候鈞裁,肅復。敬頌鈞綏。

閻錫山謹肅

十月二十四日

上之佚樂,即精神上之鴆毒也。

十月二十五日

懶就是墮落的起點。

十月二十六日

不乘飛機,不知地面實際的景況。

十月二十七日

不發酵的建設費一文少一文。發酵的建設用一文多一文。

十月二十八日

責人與恐懼,兩皆無益。

十月二十九日

禍坑中仍爭權利,難與爲計。

十月三十日

無論怎樣善做的人,亦不如不發批評者巧。

十月三十一日

緊守弱國的分際,升理壓氣,以保全國家地位。

十一月一日

位高而無權冷落,位低而當職熱鬧。人情固然如此,國紀不當如此。

十一月二日

不可作頤中物,過時衣。頤中物必碎,過時衣必棄。

十一月三日

щшш ●ttκд n ●C○

知彼知己,作戰當如此,外交當如此,依人用人均當如此。昧一且不可,況昧二乎。

十一月四日

不爲與爲其所不當爲,若其失相等,則其咎維均。

十一月五日

窮若急,急則亂。窮若變,變則通。定紙幣爲法幣,急歟變歟。

十一月六日

裡有理,表有詞,對外的內政始有做法。

十一月七日

無國策之政策,遇難易更。

十一月八日

淺不足以言深,近不足以圖遠。

十一月九日

禍坑中爭權利,不智之甚者也。

十一月十日

不認識是智不足,不敢認識是勇不足。

十一月十一日

沒有這個心,不會發出這個政,也不會完成這個政。有那個心,一定發出那個政,雖一時不發出那個政,終久也會發出那個政。

十一月十二日

智者之言可聽而不可信,仁者之言可聽始可信。

十一月十三日

謁陵

大會五開兩謁陵,贊反齊來冀國興。

於此若再無良策,盛衰從茲未易能。

急起

謀國全憑預綢繆,前人遺誤後人憂。

而今再不急起追,國命將來何處求。

憂患

徹夜焦思寢未寐,助眠捶從睡屢酣。

玉碎瓦全何是路,內憂外患一難堪。

返並

爲求國是乃飛京,慚愧言可入耳聽。

多少衷情隨淚灑,各懷所重置國輕。

十一月十四日

自古和戰未決而兵臨城下者,無決斷能力之故也。

十一月十五日

無力盡力無效,有力盡力有效。無能逞能禍小,有能逞能禍大。

十一月十六日

去不了隔閡,不能交融,則言不易入,謀不易通。

十一月十七日

自己的心理,如源泉,是繼續發的。他人的進言,似山水,是偶然來的。偶然勝不過繼續。

十一月十八日

利用人應當告知人,若不告知人,人事前察覺於事有礙,事後察覺於己有礙。

十一月十九日

自爲而自非之,不仁之甚者也,信之者不智之甚者也。

十一月二十日

挾多數以制老成兇。挾老成以壓多數辱。

十一月二十一日

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1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35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13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