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

一月一日

藥無良否,適病是用。衣無美惡,適體是穿。政無對否,需用是施。

一月二日

人以理知以欲行,故其事結果每成其私,尤其是有力與衆多方面更然,爲政者當審知此點。

一月三日

要挾之來,拋棄其致要挾之源,要挾可止。恫嚇之來,拋棄其致恫嚇之源,恫嚇可止。

一月四日

發易收難的事,未發之前要慎於發,既發之後,要努力於收。

一月五日

能以理性作好惡之人,實爲人羣之寶,人類中有權利的組織,爲表示理性,而其結果反以權力掩滅理性,故權力非使以理性作好惡者操之不可。

一月六日

言其要哉,言其難哉。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言失言。失人誤事,失言壞事。

一月七日

有權可以做對事,亦可以做錯事。無權不能做錯事,並且不能做對事。做對事的人不可使之無權,做錯事的人不可使之有權。

一月八日

改革政治,找着空隙,始能一呼百應,天下從風。

一月九日

根本上錯了的事,只可找錯少的一條路走。中國模仿外國的政治,根本上錯了處甚多。

一月十日

努力的自成定成,努力的自敗定敗,努力的自救必救,努力的自殺必殺。

努力的成人即是自成,努力的敗人即是自敗,努力的救人即是自救,努力的殺人即是自殺。努力的成人救人者,百不一見,努力的敗人殺人者,舉世皆是。亦即努力的自成自救者百不見,努力的自敗自殺者舉世皆是。

一月十一日

清水可以玩,洪水可以灌,高山可以遊,平坡可以種。清高可以成名,不足以濟世。

一月十二日

害同則合,利同則爭。

一月十三日

大計大謀,要決於平靜時。

一月十四日

司政務者要威重,威則可以遏亂萌,重則可以杜嘗試。

一月十五日

道有千萬條,到什麼地,走什麼路。藥有千萬種,治什麼病,用什麼藥。舍了想到的地走好路,離開想治的病服好藥,未有對處,而今之論政者,每犯此病,焉得治。

一月十六日

奇法不如常法寶貴,奇法用處少,常法用處多。奇能不如常能寶貴,奇能用處少,常能用處多。奇物不如常物寶貴,奇物用處少,常物用處多。

一月十七日

知法易,守法難。立法易,行法難。知而不守人危,立而不行國殆。

一月十八日

說的有十分把握的事,作的結果能有七八分,故謀事不可不多,行事不可不慎。

一月十九日

人與人之糾紛多由資產生息而來,國與國之糾紛多由金銀代值而來。資不生息人類間之等差減小,金不代值國際間之盈虧無由。

一月二十日

施政須應需要,若爲時所需要,初拒終迎,若非時所需要,初迎終拒。

一月二十一日

政治基礎不到工農終是苟且。上不了生產合理的政治軌道,終難滿足人生。

一月二十二日

知向外責人,行向內爲己,則學荒世亂。知向內責己,行向外爲人,則學勵世治。以習慣囿智能是凡夫,以智能改習慣是豪傑。

一月二十三日

從己說,常識可貴,常言可寶。從人說,常識可懼,常言可畏。

一月二十四日

處事以謹懼爲常態,以無畏爲變格。大無畏的精神,要在知彼知己審時度勢之後拿出,方免敗事。且成功以後,即當改無畏爲謹懼。

一月二十五日

膽大不先之以心小,膽大隻有闖禍。心小不繼之以膽大,心小即是無能。

一月二十六日

物不以稀奇爲貴,以需要爲貴。中是理的極則,對是事的極則,中爲體,對爲用,求理之中,即爲得事之對。

一月二十七日

人心如水,無隙不入,爲政者當知而善處之。

一月二十八日

權操之人,涉己之事,當慎與人爲。

一月三十一日

政失法馳,人無畏慎,凡百事件,無不表示人慾之橫流。求人材,考試與選舉皆難得其真。設學校,教者與學者皆非爲教育。理財政,徵收與起解惟求其中飽。辦建設,與利除弊皆供其擾民之資。言司法裁判獨立,僅放其受賄之膽。政何可爲。

二月一日

作事務須表裡如一。表裡如一雖仍有成敗,但無憂患。

二月二日

шшш▪тt kǎn▪C ○

智知易,勇行難,仁繼尤難。

二月三日

撂了物的心,等於腐化物的黴菌。撂了心的物,等於毒害人的蛇蠍。

二月四日

凡事不能無困難,要從多方設法解除之,十分困難的事,一方解除一分,十方即可以完全解除。

二月五日

智者知之,愚者昧之,智者言之,愚者行之,故智惡其奢也。

二月六日

取人之財益己之財爲窮盜,取人之智益己之智爲賢哲,窮盜賢哲由心物辨之。

惜己之財爲利,借人之財爲義,義利爲己爲人辨之。

桑園寄子可,桑園寄父不可,賢逆由父子辨之。

二月七日

易唯謙卦六爻皆吉,蓋謙壓己而悅人,純屬自己一方面之努力。餘雖善亦屬與人共善,故有吉凶也。

二月八日

知人易而自知難,故知人不算明,自知始爲明。

學問上撂了物則缺物,缺物則易爲物所役,故撂了物的學問,終反爲物所困。

二月九日

欲難言而行易,理易言而行難,欲勿輕行,理勿輕言。

二月十日

與人共事要常替人想,因人的困難即是事的困難。不爲人想,是不仁。不爲自想,是不智。

二月十一日

見人富貴而生忌者多,見人窮困而生憐者少,故窮困者勿求人憐,富貴當畏人忌。

二月十二日

貴時不留下賤的餘地,富時不留下窮的餘地,壯時不留下老的餘地,必困。

二月十三日

不入在牛肚裡,不能用牛。不入在民肚裡,不能爲政。不入在兵肚裡,不能統兵。

二月十四日

(舊曆正月一日)驚奇事平淡視之,可免許多憂患煩擾。平常事緊張爲之,可減許多低視悔敗。

二月十五日

以仁處事安,以智處事利,以勇處事順。

二月十六日

自我招煩惱,少亦不可。自外來煩惱,多亦不惦。仁者不惹禍,智者不罹禍,勇者不懼禍。

二月十七日

平常的道理易懂,平常的事件易做,故人須勿說奇理,勿做奇事。

二月十八日

離開生產的努力免不了窮,離開道理的努力免不了困。

二月十九日

欲用力先節力,欲用物先節物,欲用情先節情,既非用之不盡者,不大節不能有大用。

二月二十日

替人想想是處人的好法子,替事想想是理事的好法子。

二月二十一日

認清對面纔可向前行,瞭解周圍纔可在中站。不是一說就能懂的事理,不可驟求多人行。

二月二十二日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勝道也,亦利道也。求己有得,則行之定有得,若捨己責人,非特無成功之望,且有不利之來。

二月二十三日

反己優作人,學聖賢盡其在我。寬懷利處事,效天地何所不容。

二月二十四日

分配之道有三:按需用分配,按勞動分配,按勞資分配。勞動與享有一致謂之對。分配是好的不對,按勞資分配是壞的不對。人有私慾,人羣亦有私慾。人的罪惡由人的私慾所造成,人羣的罪惡由私慾的制度所造成。人能化私爲公,化欲爲理,人則聖賢矣。人聖賢則人安。人羣能化私爲公,化欲爲理,人羣則聖賢矣,人羣聖賢,則人羣安。私資生息是人羣之私,金銀代值是人羣之慾。應除私資生息,行按勞分配製,則化私的制度爲公的制度。廢除金銀代值,行信用代值制,則化欲的制度爲理的制度。化之之後,則人類間之惡風暴雨變爲青天白日矣。

二月二十五日

資產物者,產資產者。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器,商者有其本,此田器本資也。由資合勞力所產者,謂之產。資供生產,含造化性,當公有,以補造化之不逮。產供生活,含勞動性,當私有,以補人心之不逮。者,資產皆公有,無以補人心之不逮,則難於生產。資本主義者,資產皆私有,無以補造化之不逮,則難於生活。以之生產者,資也。以之生活者,產也。資本制度病在資私有而生息以代勞動,不病在產私有而生活以勵勞動,何可主張產亦公有。供生產工具者,資也。供生活需用者,產也。共產制度病在產公有而共用以懈怠勞動,不病在資公有而公給以減免剝削,何可主張資亦私有。生產工具,資也。勞動結果,產也。資供生產,含造化性,當公有。產供生活,含勞動性,當私有。資與產效用不同,宜公有宜私有顯然亦異。明明二也,強合爲一做不通。生產勞動也,用產享受也,勞動與享有當一致。資私有而生息,是不依勞動定享有,使享有與勞動分離。產公有而共需,是不以享有作勞動,使勞動與享有分離。明明一也,強分爲二,做不通。

二月二十六日

人心沒盡,處之無方,優遇或難善其終。人性知感,爲之有道,薄施可致終難忘。理事如面發酵,不可失機,失機則無效。處事如蒸麪食,不可失時,失時則罔成。

二月二十七日

或者曰,勞動亦非人之所不樂爲,一切遊動戲動,何嘗不是自動,何有所勵也。此係誤享有爲勞動矣,以勞動爲目的者享受也,以生產爲目的、勞動爲手段者,斯爲真勞動也。且遊動戲動自由爲之,若定時強之必爲,亦非所樂爲矣。或者又曰,科學進步之後,每日勞動三兩小時足夠生活,彼時勞動減少,人則不以爲痛苦矣。勞動減少,是減少勞動,不能謂之減少痛苦,如看鍋爐者謂之減少受熱之時間可,若謂之減少受熱之程度則不可。如掏糞土者,謂之減少受臭之時間可,若謂之減。少受臭之程度則不可。且科學發明爲供人優美之生活也,非使人懶逸也,減少勞動時間,亦非所宜。生活比賽,生存競爭,減少勞動時間且亦非所能也。

二月二十八日

未合以前,當知離之不易,不可輕合。既合之後,當知合之不易,不可輕離。

平常人情,己利則拼命而爭執,公利則草芥而敝屣,必謀公益者不可不有周到之計畫。

三月一日

政治廢傳賢,經濟廢井田,爲中國史上之兩大痛事。

三月二日

治病雖急則治表,但不可忘卻治本,若忘卻治本,終有不治之一日,治國亦然。

三月三日

解理的學問,當由內向外。解物的學問,當由外向內。中國是由內向外的方式,適於解理,不適於解物。歐美是由外向內的方式,適於解物,不適於解理。故中國缺物,歐美缺理。中國應效歐美由外向內的方式解物,歐美應效中國由內向外的方式解理。由內向外,是以一衡萬,難得而易知,得一可以知萬。由外向內是由萬找一,難知而易得,知萬可以得一。萬是事物,不易盡知,故一不易找。一是母理,不易探得,故萬亦不易衡。

三月四日

說理最怕牽連,若不劃清界限,無論就何說起,均可牽連盡宇宙之事。如道路然,正太路本是太原到石莊之路,若不劃清界限,牽連說起,可以說是由山西到全球之路。今日不找母理之論理法,盡犯此病。

三月五日

自己不謀照像,繞世界尋找與自己同的像片,真是枉勞。自己不謀置尺子,尋遍物的長短,作自己的尺子,真是愚幹。今之學者每如此,理尚可明哉。

三月六日

迷信不對,迷不信亦不對。宗教式之迷信,與科學式之迷不信,其錯維均。

三月七日

金銀代值有四弊害:

(一)違反生產愈多生活愈優裕之人生原則,反成生產愈多生活愈困。

(二)違反爲產物而勞動之勞動原則,以致人生不困於物產,反困於金銀。

(三)違反保障人民生活的政治原則,物產剩餘,政治反須限制人民工作,以減少人民之生活。

(四)違反互通有無的國際貿易原則,反開商戰之路,增兵戰之端。私資生息有四罪案:一、強盜罪。二、殺人罪。三、擾亂罪。四、損產罪。私資生息金銀代值合湊有二罪惡:一、資本家毀滅物產,生產者減少產量,使人失業失食。二、使勞動者被資本家殘殺之餘,復供國家作殺人之具。

三月八日

尺是長短物的,稱是輕重物的,理是對否事的。但理有母理子理,因之所生者爲子理,只有所生而無生之者爲母理。怎麼做是子理,爲什麼做是母理。子理是隨時地變的,母理是不變的,子理爲何變,爲合母理而變,不合乎母理的子理是不對的。一件事必須子母理相合,始得謂之對。不合乎母理,不可存在。不合乎子理,不能存在。昧於不可存在,只努力於能否存在,致已往之歷史皆成爲人類之痛史矣。物有何用處是物理,事需何物是事理,事與物聯合,事理爲母理,物理爲子理。由事理找物理,由內向外。由物理找事理,由外向內。解事須由內向外,解物須由外向內。

三月九日

路走通走不通,須從一步一步的說。步步走通才是走通,有一步走不通即走不通,做事亦然。

三月十日

趕的及,易如反掌。趕不及,難於上天。

三月十二日

利害相隨,謀利即需防害。利從最小處算,須尚可爲,害從最大處估,須尚堪受,事始可做。

三月十三日

事分二類:一是人與人關係的事,二是人與物關係的事。人與人關係的事屬情理,人與物關係的事屬效用。情理屬心,但須以物表心。效用屬物,但須以心發物。心不以物表則心朽,物不以心發則物廢。

三月十四日

不可食的物與可食的物不可放在一處,不可食的藥與可食的藥不可放在一處,不可用的物與可用的物不可放在一處,放在一處就有錯的可能。凡一切危險品不可放在家裡,放在家裡即有危害之可能。尺是長短物的,稱是輕重物的,母理是對否事的。定物之長短本乎尺,定物之輕重本乎稱,定事之對否本乎母理。不合乎尺的長短不對,不合乎稱的輕重不對,不合乎母理的事不對。人以生爲最高原則,此原則即人事之母理。人事凡不合乎人生者,皆不對,此爲千古不變的。如何合乎人生,此爲隨時地變的。或者曰:誰不知此一言而足供人類始終用,何值努力,殊不知此一言也,而爲人類萬事之準,不努力於此則萬事白努力,非特白努力,且爲犯罪之努力。假使古人努力於此,傳賢之政治制度不會廢。假使今人努力於此,資本主義之制度不會存在,之制度不會發生。

三月十五日

事理有母理有子理,母理是永遠不變的,子理是隨時地變的,且是爲合母理而變的,故不合乎母理的子理是不對的。“例”人與人交接,以敬爲原則,敬爲交接之母理,是永遠不變的,行敬爲子理,是隨時地變的,且係爲合乎母理而變的。中國男女交接,以授受不親爲敬,故不親。西洋則以握手爲敬,故握手。不親與握手是隨時地變的,且係爲合敬而變的,若不合乎敬的不親與握手,是不對的。事有相反的兩方,向相反的兩方向是不對的,使相反的不相反始對。故對在不對的中間,不在不對的反面,對是一,是絕對的,不對是萬,是比較的。“例”人吃飯吃的不夠量是餓的不對,吃的過量是別的不對,吃的合量始對,故合量在不餓不別的中間,不在餓或別的反面。合量是一,是絕對的。不合量是萬,別餓的程度有萬種,是比較的。果是不能定是非的,如同點是不能定方向的,由因衡果始能定是非,如同由點成線始能定方向。“例”如由甲地到乙地有三條路:一是快而不省費,一是省費而不快,一是安適不省費。快省費與安適均無是非,即是果無是非,如同點無方向。爲快而走快路,由因衡果,知爲是,爲快而走省費或安適路,由因衡果知爲非,如同線始有方向的。

三月十六日

不可貪一時之便宜,壞百年之大計。

三月十七日

作事不可從主觀,要從客觀。從主觀,智識雖大亦難對。從客觀,智識雖小亦易對。作人不可從客觀,要從主觀。從客觀,智識雖大亦難對,從主觀,智識雖小亦易對。

三月十八日

事非相需不可商。

三月十九日

何謂心,真雞蛋(能孵小雞者)減去非真雞蛋(不能孵小雞者)謂之心。

三月二十日

明明有物,何曰唯心。明明有心,何曰唯物。實是心爲因,物爲果。果現因,因發果。無因果不能成,無果因無所現。因發效而果供用。由因成果,則因效失而果效現,以果變因,則果效失而因效現。

三月二十一日

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1章 出版說明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1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2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15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章 出版說明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46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第41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40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31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38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37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2)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43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19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