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27章 【明詔天下】

一旁的樑民此時不知多懊悔當時不該放這個不知死活的太醫進來,如今攤上這麼一個見不得人的宮廷秘事。樑民雖然年輕,卻也知道,知道一些不該知道的秘密、尤其是要保守一個皇帝不想讓外人知道的秘密,那是內宮最大的禁忌。但凡這種人,總是被割了頭都還沒看清身後的黑白無常呢。

可事已至此,也是無法,只得與金純雙雙磕下頭去,應聲道:“下官遵旨,定不外泄”。可說這句話時,二人其實早已經寒溼重衣了。

朱元璋嘴角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旋即卻斂了:“嗯……茲事體大,太子薨逝,朝局不免動盪。朕看…….這幾日,金純便不要出宮去了。樑民,你去給金太醫安頓一下吧。”說着朱元璋揮手示意二人退了出去。

是夜,年邁的洪武皇帝一夜未眠,夤夜召見了陪同太子西巡的錦衣衛指揮副使蔣瓛、太子侍讀黃子澄、兼着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的張昺、御史胡延平,詳細地追問了太子此次西巡途中的飲食見聞。

待黃子澄、張昺、胡延平退了出去,被單獨留下的錦衣衛指揮副使蔣瓛已隱隱覺察出了一些什麼,可他是個冷人兒,並不愛多話。他替洪武皇帝做了太多秘事,也最知道這位皇帝的手段,因而其實心裡早已經如墜崖的石頭一樣,直沉了下去,面兒上卻絲毫不顯露出來。

朱元璋似乎十分的疲倦,半依在前太子朱標最喜愛的墊着鵝毛褥子鎏金須彌座兒上,發了一會愣,旋即微眯了一眼跪在當中、始終不言聲兒的蔣瓛,淡淡地說:“蔣瓛,你隨朕也有十年了。許多事朕都不瞞你。你和楊憲兩個,可以算是朕最信得及的人了。所以太子這次西巡,朕纔會將他的安危交與你一人。你可知道?”

“臣,知道!”

若是常人,聽皇上如此說,定要說許多“謝皇上知遇之恩”一類的頌聖話兒。可蔣瓛性情冷酷直接,心裡也知道,皇上說這些不着邊的話不是無因,後頭等着自己的只怕就是鬼頭刀了,因而只是回話,卻不多餘。

朱元璋似乎愣了一下,忽然笑了笑,這蔣瓛的性子他自然是瞭解的,可是很快朱元璋又斂了笑容,露出悲色,悽苦地落下淚來,拍着須彌座的案背責道:“可是你知道麼?太子竟然在西巡途中被人下了毒,你……你知道麼?太醫都已經查了出來……”

蔣瓛素來冷面冷心,此時聽了這消息,也如五雷轟頂,臉色煞白:“什麼?被下了毒?這……怎至於呢?下官一路相隨太子殿下,殿下但凡飲一滴水、吃一口飯,下官都先試過毒的。況且……況且若是在酒飯中下了毒,也不至於只有殿下一人中毒,而我們都沒事啊?萬歲……”

洪武皇帝被說得也是一愣,轉臉瞥見一個官員迤邐而來、跪在廊下,想是因爲看自己在說事、不敢報名求見,便道:“是楊憲嗎?你進來吧!”

來人正是洪武皇帝最信得過得心腹大臣、錦衣衛指揮使楊憲。楊憲是跟着朱元璋幾十年的貼身護衛了,如今也都五十多歲了,明面上雖沒有什麼戰功,可卻是洪武皇帝實打實的心腹。許多隱秘的事兒,朝臣們可能聞所未聞,其實卻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楊憲五短的身材,臉龐黝黑,短眉蠶目,一副山野村夫的面貌,很不起眼。隻身板十分的敦實,舉止間孔武有力,面無表情,看去還沉穩。

“你不用跪了”

楊憲剛要下拜行禮,朱元璋便擺手制止,悠然起身,踱着步子來到楊憲跟前沉聲道:“方纔太醫院金純密奏朕,太子不是死於風寒,而是中毒。朕想來想去......只怕只有太子西巡的這段日子,纔有可能着了別人的道兒。”

說着朱元璋又瞥了一眼一旁默然不語的蔣瓛:“方纔蔣瓛也說了,太子西巡時但凡飲一滴水、吃一口飯,他都事先試過毒了的。蔣瓛的話,朕自然也信得及。怕只怕......這裡面有什麼疏漏之處,瞞騙了所有人。所以......朕要你這個局外人,好好跟蔣瓛梳理梳理,這一路上可還有什麼疏忽的地方。”

朱元璋的話雖說得溫和,似乎也多有迴護信任的意思,可蔣瓛卻聽得額頭都滲出了一層密密的細汗來。蔣瓛心裡再明白不過,光這一條疏忽之過,就足以讓自己死一百次一千次、甚至一萬次了。所以洪武皇帝這些話看似迴護,實則早就動了殺意了。這裡頭的學問,普通人都能品味出來,更何況他蔣瓛?

這一夜的功夫,蔣瓛和楊憲二人從太子西巡的第一日開始直至最後一天,太子朱標每天見過什麼人、去過什麼地方、甚至於哪些時候蔣瓛不在身邊等等,一一羅列,又從這裡面選出可能遭人下毒的疑點來,反覆推敲,至卯時正刻,二人方尋出了一些蛛絲馬跡,稟了朱元璋就退了出去。

次日洪武皇帝朱元璋又下詔,召回了集結在西安府四周的曹國公李景隆、魏國公徐輝祖、涼國公藍玉、以及練兵甘肅的葉弄等一干太子近臣。接着便明詔天下,皇太子朱標因染風寒於洪武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逝,定洪武二十五年爲國喪,嚴令各地停考一年、停止勾訣人犯,官員百姓不得婚嫁、唱戲等等。只是奇怪的是詔旨裡面面俱到,卻偏偏沒有明說要哪些督撫重臣進京奔喪,誰留守地方。

驟然出了這麼一件驚天大事——一國之儲君都沒了,無論是原太子朱標的近臣、還是曾經背地裡給太子下絆子的秦王派,或是坐山觀虎鬥的、遠走避禍的,無論是府衙堂官、還是山野百姓,一時間都被這個晴天霹靂打得有些發懵,通天下沉默了好一陣子,旋即便如海面下的暗涌一般悄無聲息地忙碌起來。

曹國公李景隆、魏國公徐輝祖、涼國公藍玉應詔回京,剛走在半道兒上就得了這麼一個消息,也是驚得手足無措、慌亂了好一陣子,待冷靜下來,怎麼都覺得不真實,就像在夢裡似的。十幾天前還在西安府一處遊歷漢唐古蹟、商議遷都的事,怎麼轉眼間,好好的一個人就沒了呢?

曹國公李文忠一家兩代都是太子朱標最忠直的輔臣,眼見洪武皇帝老邁,要不了幾年的光景如今的太子便要登基爲帝了,李文忠滿心要輔佐朱標做一個唐宗宋祖一般的明君,自己也就青史留名、爲一代賢臣。可如今太子薨逝,自己兩代人的心血頓時就化爲煙雲,不禁又是悲又是恨,滿腹的悲愴,淌着淚就撇下從人打馬直奔京師去了。

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23章 【口舌之爭】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四卷42章 【猶豫不決】三卷41章 【鬥謀用詐】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三卷6章 【叔侄相見】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二卷19章 【天德將臺】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20章 【夤夜陛見】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三卷22章 【宦海老吏】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52章 【私邸被破】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17章 【督察山陽】四卷39章 【御醫華中】第一章 【古寺奇遇】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35章 【大雪封山】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三卷51章 【紀張會合】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32章 【大功得成】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五卷52章 【張信報信】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3章 【借力打力】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14章 【扶危救困】四卷31章 【道衍隨行】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五卷39章 【後起之秀】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三卷31章 【甕中捉鱉】第六章 【丞相當朝】二卷8章 【秦晉相鬥】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五卷27章 【明詔天下】四卷48章 【收攏民心】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二卷44章 【計中有計】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五卷35章 【大雪封山】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二卷42章 【角山設關】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三卷21章 【夜闖茹府】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23章 【紀綱奏事】四卷42章 【猶豫不決】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五卷55章 【一舉兩得】二卷36章 【陰謀算計】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二卷27章 【巧言設謀】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22章 【宦海老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