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

一樁婚事就這麼定了下來,朱棣、徐達二人心中各有各的滋味,卻都有些道不盡也說不明似的。

眼見徐達逐漸老邁的身影離開,朱元璋不禁感嘆:“魏國公昔年征戰四方,戰無不勝,是何等的威風?記得當年攻破大都時,爲了將王寶寶剿滅,魏國公和開平王常遇春率領五千精兵奔襲千里,十幾天不下戰馬,直驅元逆於漠北。那光景,哎,糧草不濟,他們就啃樹皮,沒有水,他們就喝馬尿。便是這樣,魏國公也始終腰板挺直,從不長吁短嘆。哪兒像現在,他的腰明顯是彎了呀。哎,看來都老了,他們老了,朕也老了。”

朱棣見他說得傷感,忙安慰道:“父皇何出此言呢?兒臣可是聽說父皇每日卯時就起,必定要打半個時辰少林長拳方纔開始處理朝務。這種精神頭,就連兒臣等也都自嘆不如啊。若父皇還言老,那兒臣等豈不要無地自容了?”

朱元璋聽了不禁一笑,閒適地踱了幾步,坐到朱棣身邊的瓷墩上捶了捶腿:“哎,原以爲燕王越來越沉穩了,沒想到你嘴巴也越來越伶俐了,哈哈哈。話雖如此,可朕時常覺得腰腿生疼,身子骨遠遠不如當年,朕是想不承認都不行啊。”

說着朱元璋又沉吟了半響:“前些年魏國公先徵新疆,再由西往東在北邊掃清元兵餘孽,原想着北邊能就此太平下來,卻不想前幾日得報說元逆派大將朵兒不花駐守灰山,蠢蠢欲動,大有要進兵永平的意思。哎,朕想着要讓魏國公再到北平跑一趟,可如今看他的身子骨,怕是再難受那遠征之苦了的。”

朱棣見朱元璋蹙眉沉思,顯是在思索朝中還有哪些可用之將去北平戰朵兒不花,心中不禁莫名感傷。朱元璋從一義士起家,東征西討打了幾十年的戰終於奪了天下,本是歷練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武將,可近年來因爲種種原因那些個功臣早已被皇帝誅殺殆盡,到如今一個小小的朵兒不花竟已令他如此頭疼,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朱棣不禁凝眉想了想,忽然想起一個人來:“父皇,文忠表哥不正在北平麼?而且他一直跟隨魏國公在北邊與元逆纏鬥多年,熟悉元軍戰法。他豈不是一個現成的人選?”

“對,哈哈哈,我怎麼把我家保兒(李文忠小名)忘了?”朱元璋臉上放出光來,撫額笑道:“嗯,燕王尚武,熟悉武將,調兵遣現在將比朕都強,哈哈哈。對,就保兒了。”

言罷朱元璋拿起御筆,圓筆如墨便要寫旨意。

朱棣見狀便要起身告退,卻忽然被朱元璋叫住了。

“燕王,你府內是否有一名小太監?”朱元璋忽然擡頭問道。

朱棣心中一驚。要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諸多規矩都效仿古制,極爲嚴格。宮人太監是隻有宮內及太子纔可以有的隨侍人員,一般皇子是不得豢養的,否則便是僭越,甚至有謀逆之嫌。駐守廣西的開國功臣、德陽侯廖永忠因違制僭越剛剛被賜死,前事不遠,朱棣心中怎能不驚?

略一思忖,朱棣已是拿定主意,從容笑道:“哦?!父皇說的可是馬和?他本是雲南的‘色目人’,前年傅友德帶兵攻雲南,他被副帥藍玉俘虜閹割了在軍中做‘秀童’,後來帶到了京師。我瞧着孩子可憐,便向藍玉要了過來,留在府裡做了門吏。”

朱元璋面容嚴肅,聽得很仔細,至此卻訕訕一笑,笑罵道:“這個藍玉,打仗是個驍將,只是越發的無法無天了”,說着朱元璋又沉吟了一會:“燕王能收容弱小,是善心之舉,極好的事。只是......只是這孩子姓馬,與皇后的姓有些犯了忌諱”。

朱棣心知皇帝是憂慮皇后過甚,什麼都往皇后那裡聯想,心中苦笑,卻不敢言聲,只得點頭稱是。

朱元璋想了想,沉吟着道:“嗯......那便給他改個姓吧......嗯......鄭和正一個音,朕看就改姓鄭就挺好,就叫鄭和吧......望他能做到這個‘正’字,哈哈哈”。

朱棣見皇帝並不因此責怪,已是釋然,也湊趣附和着笑道:“兒臣府裡一個小小的門吏,竟然能得父皇賜姓,是他三生修來的福氣,也是兒臣的福氣。”

朱元璋笑着擺了擺手,又叮嚀了幾句籌備婚禮的事,這才示意朱棣退下。

只幾天時間,皇帝爲燕王朱棣向魏國公徐達求親的事就傳遍了京師,私下裡議論紛起,有嘖嘖稱奇的,有羨慕的,有詫異的,有等着看熱鬧的。可就在西暖閣遙遙相望的東宮,卻是另一番的光景。

東宮位於乾清宮以東,故而得名東宮,是以太子爲首的諸皇子日常居所。與東宮相對應的是西暖閣以北,以春和殿爲主的西六宮,是皇帝及嬪妃的日常居所。東宮和西宮以皇后所居的坤寧宮爲界,各佔東西。

東宮內,諸年幼一些的皇子均聚集大本堂,正由國子監助教,當今天下名士張羽宣講經史。可在柔儀殿內,崇尚儒學的太子朱標正領着翰林學士宋濂、吏部尚書詹同(原侍讀學士,講授太子《易經》、《春秋》)、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觀、國子監生葉伯巨等一干近臣坐而論道。

國子監生葉伯巨,字君升,並無官職在身,卻因早年喜歡遊走於士大夫之間,在朝中也小有名氣,後經宋濂推薦爲國子監生。

葉伯巨三十出頭的年紀,相貌俊朗,隻眼睛小了些,生性正直率性,話也最多,雖無官職卻並不怯懦,端坐下首喝了一口茶,對着滿口君子之道的衆人訕笑:“諸位大人,何苦在此坐地論道呢?豈不聞君子若以德報怨,又何以報德?你們以君子之道待人,別人卻以小人之道待你,難道還要堅守君子之道?門外沸沸揚揚,我們卻兩耳不聞窗外事,這豈是輔佐儲君之法?”

宋濂最是道學,見葉伯巨言語輕浮,不禁慍怒道:“太子面前,葉君生不可妄語!”

朱標卻是個溫和大度之人,淡然一笑,擺手制止宋濂,用扇子點了點葉伯巨道:“百家爭鳴方可顯我儒家之聖學嘛,且聽聽君升有何高見又何妨呢?且聽聽你又有何高見,若只是平常的那些老生常談之說,我可是不依的。哈哈哈”

葉伯巨感激地一笑,並不怯場,起身來到諸人中間,朝太子朱標微施一禮,嘿然一笑道:“嘿嘿嘿,依學生看來,輔佐儲君當以時政纔是良法。諸位大人,請問今日朝中大事是何也?”

起居注魏觀是個五十來歲,身世坎坷,苦讀數十年方得入朝爲官,因而十分老成持重,最見不得葉伯巨危言聳聽的輕浮之相,故而白了白眼,冷冷道:“朝中有何大事?君生一個國子監生倒先行知曉了麼?”

“諸位不聞皇帝親自爲燕王向魏國公徐達求親之事嗎?”,葉伯巨眨着眼瞧着衆人笑問。

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二卷26章 【暗謀乾坤】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14章 【不似人間】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二卷21章 【燕王入城】四卷15章 【算無遺策】四卷29章 【皇帝情深】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五卷51章 【挾持在京】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24章 【皇子座師】二卷42章 【角山設關】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二卷12章 【仗義執言】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19章 【太子回宮】四卷41章 【郭恆案發】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五卷55章 【一舉兩得】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四卷48章 【收攏民心】四卷19章 【升帳點將】第一章 【古寺奇遇】三卷49章 【一勞永逸】第一章 【古寺奇遇】第一章 【古寺奇遇】三卷11章 【重查舊案】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五卷33章 【秦王出局】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二卷1章 【邗溝遇阻】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五卷22章 【太子暴斃】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1章 【邗溝遇阻】二卷29章 【瘋癲道士】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五卷36章 【冒雪探營】四卷15章 【算無遺策】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二卷6章 【燕王請罪】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三卷34章 【胡攪蠻纏】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三章 【笑算姻緣】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五卷26章 【蹊蹺毒殺】第八章 【中都鳳陽】五卷36章 【冒雪探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