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伏羲道成

洪荒中,渭河附近有一人族部落,以姜爲姓,部落中有一女子名爲任姒,一日,任姒遊於華山,見一九彩神龍,感而受孕。

自人族推伏羲爲共主之後,便推行伏羲的制嫁論,人族一改以前陋習,任姒未婚先孕,部落中人都看不起她,將她逐出部落之外,好在任姒平時待人寬厚,尚有不少交好的姐妹時常接濟於她,讓她免於餓死,只是如今人族人口發展迅速,食物不多,終究也是飽一餐飢一頓。

一日,任姒居住的茅屋外來了一人,身着素青道衣。

那人上前敲開任姒的門,任姒一見。

那人道:“貧道乃聖師座下弟子人族先祖,算出你腹中之子與吾有師徒之緣,特此前來收徒。”

任姒一聽那人提了聖師這個如雷貫耳,天天掛在自己嘴邊的名字,正臉的觀看着有巢氏。這一看不要緊,看了嚇一跳,這副模樣不就是人族古老相傳的聖師門下有巢氏嗎?再聽到剛纔有巢氏自己親口承認,任姒慌張的拜下,道:“聖師有巢氏真人萬福,小婦人無禮還請恕罪。”

有巢氏忙將她扶起,道:“無需多禮,我所說收徒之事你可願意?”

任姒哪兒會不願意,當下拜道:“全憑真人做主。”

有巢氏心想事兒定下了,便道:“吾三年之後再來,其間會有異獸前來爲你送食,你可不必擔擾。”說罷便駕雲飛走了。

任姒再拜,果然,第二日便有生靈爲其送食而來,任姒再不擔憂食物來源,部落中人得知聖師有巢氏收下任姒腹中之子後,又想起如今共主伏羲當年不也是無故懷孕,便恭敬地將任姒請回部落居住不提。

果然,任姒三年後生下一子,取名烈山,出生之日,天降祥雲,隱約有九彩神龍盤旋。出生後,三天便能說話,五天就能走路。族人大驚,疑爲妖孽,但聖師有巢氏既然收爲徒,又有族中長者爲其講述伏羲出生之事,便安心下來,再無驚異。

話說有巢氏本道三年後來,如今三年已過,有巢氏還沒來,到是又其他人來了,是誰?只見那道人:頭帶青紗一字巾,背後一柄遊俠劍,衣上掛着一鈴鐺,手持一塊方印。正是闡教金仙廣成子是也。

廣成子來到任姒的家中,找到任姒,道:“吾乃闡教元始聖人座下弟子廣成子是也,今算出與你之子有師徒之緣,特來收他爲徒。”

任姒拜道:“見過仙師,仙師欲收我兒本是他的福份,只是我兒已拜人族聖聖之徒有巢氏爲弟子,怕是無緣拜入仙師門下。”

廣成子一聽,心下不快,暗道這青衣男子門下太過份了。不過也不好再說什麼,轉身便回崑崙山。

對元始天尊說了情況,元始臉色冷然,哼了一聲,只叫廣成子下去修煉不提。

這次元始天尊,之所以能夠這麼早,就找到神農,是因爲他與老子合力出手,算的一絲天機。

他本想收神農入門,此後再借神農之名義,定下日後的人族共主,這樣一來,就把這人族的人皇大都給包圓了。

闡教藉助人皇之力,也能夠大興於世,長久不衰。

不過這算盤是打得好,就是被青衣男子給捷足先登了。

原始天尊心中對逍遙破壞他的大計氣憤不已,再想想接下來的路,有青衣男子這隻攔路虎在,這該如何是好?

另一方面,聖人們也是先後得知青衣男子,又將下一屆人皇神農給收了,這心中也着實不平衡啊。

三皇五帝,說到底最主要的還是這三皇,是三皇開創了人族大興的序幕,而五帝實際上只是個陪襯品罷了,無關緊要。

如今青衣男子一人,就把三皇中的天皇伏羲,地皇神農給收了,這人族的氣運要被他佔去多少。

西方教對此事漠不關心,其實這件事最後什麼結果,都沒有他們的份,他們也沒這心思瞎湊合,只是嫉妒罷了。

而通天心中雖說不舒服,但想想就過去了。

這傢伙現在就瞄準了一個目標:闡教,他這麼苦心積慮的經營截教,實際上就是要與元始天尊別苗頭,既然闡教沒得便宜,自己也算打和。

不過,在知道原始天尊,竟然比他先行一步發現神農,他也立馬行動了起來,對下一屆人皇是勢在必得。

其實聖人之中,最緊張的是女媧和老子。

女媧雖說心繫妖族,但在妖族沒落之後,早已無心管理,一心只想在大道之上更進一步。

人族作爲洪荒主角,自然是她謀取功德,前進的腳踏石。

如今青衣男子收了兩個人皇,在這樣下去這人族,不就是他青衣男子的天下,她這聖母豈不是變得有名無實?

事實上,女媧有時也是後悔,自己爲什麼當初就不對人族多關心一點,好歹他們也是自己證道的根本啊。

要不是當初自己漠不關心,又何必鬧得如今,自己在人族之中聲名大跌,爲了氣運之事愁眉不已。

而老子也是跟女媧一個心思,他立人教,也是爲了謀取功德以求再進一步。

但他這人教,只是光佔着人族的便宜,而從來沒有爲人族做過事,所謂的人教,實際上除了老子一個光桿司令和玄都這個跑腿之外再無他人。

在人族眼中人教是虛妄的,他老子更是虛無縹緲的,只有聖師青衣男子,纔是真真實實,真心實意爲人族着想。

如今青衣男子,收了兩個人皇,在這樣下去,人族恐怕會變成青衣男子自己一個人的天下,哪裡還會有他自己插手的份?老子想到這裡,眼光閃爍不已。

而這件事情,其實還對一方觸動很大,那就是天庭。

天庭自從昊天王母,經營以來蒸蒸日上,也算有了一點資本,如今兩人爲了天庭的發展,也想過將人族納入天庭的管轄範圍,讓天庭深入人心,藉助人族的氣運。

只是天庭實在是太弱了,對於任何一方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昊天王母也深知此點,一舉一動都是三思後行。

再說廣成子才走不久,有巢氏便來了,任姒見禮過後,又將廣成子來過了一事說了,有巢氏聽罷,揮揮手道:“此事無礙,吾此來欲正式收他爲徒。”

任姒又將神農領出來,拜過了真,有巢氏又在部落在搭一茅屋住下。

神農從小心懷遠大,如今人族飛速發展,人口成倍增長,卻依然是開打獵捕魚摘野果爲生,慢慢的便難已維繫生活,許多人便餓死了。

又因洪荒兇禽猛獸甚多,雖然伏羲發明了漁獵之術,但還是不斷有打獵之人,死傷的事情發生。

神農見人族生活困難,心中疾苦,卻無甚好的辦法。

神農做了首領,自是無時無刻的想辦法解決族人生活難題,最後苦思無良策的情況下。

卻說人族,自從伏羲教導了漁獵,並定下親屬間,不得通婚的規矩以來,人族在與野獸的搏鬥中,傷亡越來越小,吃的肉多了,新生的嬰兒體質,也大大增強了,成活的也比從前要更多了。

但是這樣一來,又帶來另外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食物,數十年間人數日益增多,光憑漁獵已經不能滿足部族的需要了。

可是,天上能打得了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上能射殺的走獸也是越打越少,所得的食物卻是難以裹腹。

怎樣才能解決人們的吃食問題?成了人族面臨的又一個重大考驗。

神農氏早在幼時便在思考這個問題,在拜得有巢氏爲師之後,也曾就此事問過有巢氏,看其有何解決之法,可有巢氏一直推脫,說是機緣未到,神農氏對此無奈,只好慢慢等待。

如今,神農氏已長大成人,爲了解決人族吃食之事,日日苦苦思索,可謂是絞盡腦汁,就是沒有想出好的辦法,來解決人族人數越來越多的生存問題。

這日,神農氏又坐在屋外,思考該如何解決,食物不足的問題。可思考良久,也是毫無辦法。

就在這時,只見天空中飛來一隻紅色的小鳥,口中銜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神農氏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

神農氏見了,腦中靈光一閃,想道:“鳥既然可以植物爲食,那人是否也同樣可以呢?”

神農氏想了一會兒,便上前將九穗谷拾起,然後向有巢氏所在之地跑去。

片刻之後,神農氏見到有巢氏,趕忙拜道:“拜見老師。弟子今日見鳥以植物爲食,突發奇想,不知是否人族之人也可食用這些植物?”

說罷,將手中的九穗谷捧起,讓有巢氏一觀。

有巢氏 看了一眼神農氏手中的九穗谷,笑着說道:“可,將其種於土壤之中,以水灌溉,待到成熟之時,人族自可食用。”

神農氏大喜,趕忙拜謝,然後便匆匆忙忙的趕回部落,尋了一塊空地,將九穗谷埋在了土壤裡,神農氏每日精心照料,按有巢氏所言,以水灌養。

後來,此地果然長出一片九穗谷。神農氏見此,把穀穗於手中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心中大喜。

於是,神農氏趕忙將自己所得教與族人,衆多族人初時還不太相信,抱着一試的態度,便照神農氏之言,種植起來,果然得到不少食物,人族衆人大喜過望。

於是,更多的人在神農氏的帶領下,砍到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穀子畢竟也只是解決了人族一部分的問題,想要真正的解決人族食物的煩惱,還是不夠的,神農氏自然也是知曉此道理。

神農氏經過一番思考,卻是從穀子這裡得到了啓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爲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

此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

神農氏便一樣一樣的嘗,一樣一樣的試種。爲此,神農氏經常誤食有毒之物,若不是有巢氏相救,早已身死。

不過,神農氏多次的嘗試,終於還是有了結果,在衆多植物之中,神農氏從中篩選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爲“五穀爺”、“農皇爺”。

神農氏教族人種五穀後,族人的生活開始好轉起來,可是天氣變化不受人族管轄,五穀的灌溉成了最大的問題,有時碰到天災,地裡的五穀也會欠收。

於是,神農氏又開始想辦法,如何能解決水源的問題。想了許久,卻未有收穫,只能再次前去請教有巢氏。

見到有巢氏,神農將自己的煩惱說出,然後期待的望着有巢氏。

有巢氏看着神農氏,期待的眼神,微微一笑,說道:“水源並非只存於江河大海之中。”

說完,便再次閉目修煉去了。

神農一聽,有些疑惑。

不過,看到有巢氏說完之後,便已神遊太虛,也不敢再做打擾,起身回了部落。

回到部落之後,神農氏仔細思索有巢氏之言。

片刻之後,神農便找來部落裡的幾個青壯,在一塊空地之上開始挖掘起來,待到下挖五丈之時。

突然,大水便從地底涌出。

神農氏見此大喜,於是,他便將此法於部落之中推廣,教族人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

一年以後,姜姓部落周圍全都長滿了這五種植物,烈山分別將它們叫做稻、黍、稷、麥、菽,即後世人們所稱的五穀。

待得五穀成熟後,神農將穀穗揉搓後放進嘴裡咀嚼,竟然發現香甜可口,當下大是興奮,將這個好消息召告了族人。

待其成熟以後,便摘取下來食用,後神農爲了存放方便,又發明了將種子曬乾存放的方法,如此,種子的流傳便更爲方便,漸漸的流向了其他部落。

那些部落聽說,有姜姓部落不需要冒着危險去狩獵,不需要四處採摘果實,只要勤勞的耕做農田,便可以吃飽肚子。

於是,紛紛舉族歸順,神農的名氣也越傳越大,大家都叫其神農,意思爲神奇的農夫,其本名烈山倒被人忘記了。

神農將自己的部落治理好了,卻並未忘記當初了真的教誨,平時閒時便四處遊歷,將種植穀物之法推廣到其他部落,漸漸的,神農的名氣傳遍了人族。

神農的大名已傳遍了洪荒人族,引起了天皇伏羲的注意,於是伏羲親自前往拜訪神農。

伏羲來到神農的部落後,見得部落裡種滿各種穀物,便詢問部落之人。

那些人,告訴伏羲這神農,是聖師有巢氏的徒弟,傳播人們農耕之法,伏羲問了幾個人,得知的答案相同後,便前去見神農。

神農部落之人,得知天下共主前來,立刻前去迎接。

伏羲與神農相見之後問了許多問題,神農一一解答,最後伏羲嘆道:“神農真大賢矣!人族有你我卻是放心了。”

接着,伏羲又道:“神農爲人族百姓的生活而四處奔波,此舉可謂大善,我執掌人族已有數十年,如今也該功德圓滿,你年輕有爲,可謂人中龍鳳,我想將人皇之位傳授於你,你意下如何?”

神農聽到伏羲這番言語,不由地給呆在了當場,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人皇伏羲到此,是爲了傳位於他。

當了半晌,他回過神來說道:“人皇過獎了,神農有何德何能,能當這人皇之位。”

伏羲看到神農,面對如此的誘惑,尚能如此理智,心中更加認定,神農爲下一任人皇,於是說道:“神農,你不必推辭,要知人皇之職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要全心全意爲百姓考慮,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你在這點上做得很好,人皇之職非你莫屬。”

神農見伏羲如此堅持,也就點頭同意了就任下一界的人皇。

於是,伏羲帶着神農回到陳都,將神農定爲自己的繼承人,慢慢接手自己人皇的事務,

一日,伏羲對一干臣屬說道:“我人族得各教傳道,如今已有許多族人修仙了道,然則自巫妖大戰之後,不周山倒塌,斷了天上與人間的通道,非有大神通者難以來回於兩地,我人族剛成仙之人,卻是難以飛昇於天,諸卿有何辦法?”

下方衆大臣面面相覷,想不出什麼辦法,畢竟他們雖然也修道,但是仍未證得仙道,還是凡人之體,如何能想出什麼辦法?

正在這時,有人來報,言天庭使者已在城門外等候伏羲的召見。

伏羲眉頭一皺,讓人將使者領進城裡,來到議事殿內。

使者施禮道:“小仙見過人皇陛下!”

伏羲點頭道:“使者無須多禮!玉帝命你前來有何事?”

使者恭敬答道:“回人皇的話,玉帝有言,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建木。取之,可來往於天地間。”

伏羲聞言掐指一算,片刻之後喜道:“卻是如此!倒要謝過昊天道友之意了。”

正欲派人去伐建木,又聞有南海龍王來訪,伏羲忙讓人將敖欽請了進來。

敖欽拜過伏羲之後道:“小龍此來奉玉帝之命,特將建木帶來給人皇陛下!”

言罷,從袖中取出一段長有三寸的小木塊,伏羲一看,只見其色呈青色,上有青光流動,一股盎然生機鋪面而來,正乃建木是也。

伏羲大喜地接過建木,對敖欽拱手道:“伏羲謝過龍王之禮了!”

說完,對天一謝,隨後飛出了陳都,向東去千里,尋了片空曠之地,將手中的建木往空中一拋,仰天喝道:“今有伏羲氏築仙凡通道,自此衆仙可隨意往來於天上地下,天道鑑之!”

言罷,咬破舌尖,朝着那段建木,吐出一口精血。

只見建木,得了人皇精血,瞬間變長變寬,寬有百丈,長則直達天際,穩穩地立於天地之間。

天道有感,降下功德,一半落在了建木之上,一陣煙雲翻滾過後,只見此時建木化作綠色透明的通道,若隱若現,凡人不見,惟有得證仙道的修士,方可感受到它的存在。

剩下一半分作三份,伏羲出力最多,得了最大一份,南海龍王次之,玉帝得的最少,但他也很是高興了,如今仙凡通道建成,日後天庭的仙人只會越來越多,這纔是他所在意的。

自此,天地間的修士可以憑着仙凡通道往來於天地間!

又過了十幾年,伏羲自感功德圓滿,在人族時日不久。因此伏羲將於三十日之後證道,傳位於神農。

這消息不日,便傳遍了整個人族,遠近人族皆紛紛朝陳都涌來,想要見證這流傳千古的盛事!

三十日後,這日陳都大街小巷擠滿了人,人山人海,萬人空巷,人們的目光紛紛投注在陳都中心的高臺之上。

只見此時高臺之上早已擺好了一干祭祀用的祭禮,燃香也點燃了。

一聲鐘響,伏羲手拉神農在一干大臣的簇擁下來到了高臺之下,全城皆安靜了下來,針落可聞!

伏羲領着神農跪在案前。

伏羲大聲說道:“今我人皇伏羲,上拜聖師,三清道尊,下敬六道輪迴后土娘娘,在上蒼的見證之下,今日傳位於神農氏,從此之後神農便爲我人族共主。”

語畢,一道象徵着人族興盛的金色龍氣升起,朝着遠處飛去。

片刻,風雲變色,天地感應。

伏羲功德圓滿,退位讓賢,天降巨大的功德,功德一分爲二,約有兩成的功德飛向了有巢氏,這是他教導伏羲之功。

又有一層功德飛向青衣男子身上,這是他指點之功所應得的功德。伏

羲得到了七成的功德,功德入體後,伏羲的修爲瞬間提長到了準聖後期,成就了人皇道果。

伏羲證道之後,天際一片五彩霞光升起,天邊涌現朵朵金蓮。

老子原始首先一起出現。而後只聽見三十三天外一陣仙樂響起,緩緩飄下萬朵五彩蓮花,衆人只覺心曠神怡,一架九條九爪金龍拖着的輦車從天而降,停到了伏羲身旁。

這時候,天邊又遠遠飄來一朵白雲,上面立着一位道人,正是那三清道教首徒玄都大法師。

玄都大法師從懷中拿出一旨,看了伏羲一眼,念道:“奉人教教主太清聖人聖喻:人族共主伏羲教化萬民,有功於人族千秋萬世,今功德圓滿,特封爲人族天皇,府邸爲三十三天外火雲洞!”

“多謝聖人。”那伏羲聽完之後拜謝。

這時天邊,又涌現了朵朵金蓮,霞光閃現,卻是女媧來了。

兄妹倆許久未見,初一見面竟是默默無語。

如今的伏羲已經不是妖族伏羲,而是人族伏羲,女媧也不是那個伏羲疼愛的妹妹,而是洪荒至高無上的聖人,兄妹倆之間的隔閡隨着身份而漸漸的拉大,而此後一個將是一生寂寞,不死不滅,另一個卻是要坐困火雲洞,一世孤獨,千言萬語也道不清說不明如今的感受。

最後,還是女媧娘娘點點頭,對伏羲說道:“兄長今日證道,當真是可喜可賀!”

伏羲聞言嘆了口氣,隨即笑道:“億萬年苦修,今日終於證道,的確不易啊!”

兩人剛說完,天邊紫光閃過,一個人影閃過,一衆人族紛紛拜倒激動地高呼:“聖師聖壽無疆!聖師聖壽無疆!聖師聖壽無疆!”來者,正是青衣男子是也!

伏羲忙迎了上去,施禮道:“伏羲見過聖師!”

青衣男子淡笑道:“道友今日證道,卻是不可再稱呼貧道爲聖師了!”

卻是,原來伏羲證的是天皇道果,地位等同於聖人,故此青衣男子有此說。

伏羲搖頭道:“伏羲今生既爲人,便當以聖師禮之!”

青衣男子搖搖頭,也不與他糾纏這個問題,對他道:“道友今日證道,貧道特來賀喜!”

“勞煩聖師親臨,伏羲感激不盡。”

在場衆人再次寒暄幾句之後,伏羲一一還了禮,隨後登上九龍御輦,朝衆人一拱手,道:“伏羲去矣!”

又對着神農說道:“今後這人族便交給你管理了,你切莫要辜負我的厚望,將人族振興。”

神農點了點頭激動道:“多謝人皇厚待之恩,我必會振興人族。”

“哈哈,好,那我就先去了,爲兄在火雲洞等你。”

隨後九龍御輦騰空而起,載着伏羲往三十三天之上,混沌之中的火雲宮去了。

自此,人族便由神農來任這新任的人皇,人族進入了神農統治的時代!

女媧娘娘見伏羲既已證道,便一臉落寞的告辭,迴轉媧皇宮去了。

第三十八章 暗流起涌第五十一章誤飲子水第五十五章 劉邦稱帝第十九章 闡敗截援第二十四章 紅雲遭劫第十二章如來轉世第三十四章 唐僧認父第十三章兩難選擇第九章 五行齊聚第六章 人族大興第四十四章 論計收徒第五章 商定封神第三十七章 戰紅孩兒第十八章 謀五莊觀第七章 大鬧天空第二十章 截闡之爭第一章 觀音東渡第八十四章抵達靈山第十二章如來轉世第二章 洪荒大能第三章 伏羲轉世第十六章雙雙謀劃第十八章通天之怒第四十八章 祖巫入魔第四十一章 大戰落幕第六章 鵬入紫霄第十九章 臨五莊觀第十七章 人族初戰第八章殺伐不止第二十二章悟空訪師第九章 佛謀地府第二十四章螳螂?黃雀?第七章 百家爭鳴第二十七章悟能鬥妖第五十四章玄都勝出第三十九章車遲僧劫第五十四章唐僧豔遇第四章媚娘稱帝第十四章正氣克敵第二十八章 師徒分裂第二十二章悟空訪師第五十二章落胎泉波第四十六章雙猴鬥牛第十四章大戰再起第二十八章燃燈謀算第三章寶物爭端第三章南柯一夢第六章 鵬入紫霄第五十八章真假猴王2第三十八章 萬仙陣啓第八章 神農百草第二十章逃回西岐第十九章 闡敗截援第三十六章 亂戰再起第九章再起波瀾第十七章大戰落幕第一章混沌波動第十章詭異突破第四章 伏羲出世第十三章 金箍禁錮第十一章 三藏西行第十八章 白起勾陳第二十九章 人族發展2第七章 大鬧天空第十六章講道結束第十九章 帝俊求羲第二十章逃回西岐第十七章 紫霞下界第七章 大鬧天空第十三章 金箍禁錮第五十三章 雲霄勝出第四章洪荒之戰第四十二章 封神落幕第三十七章 衆聖罷戰第十章 雙雙西遊第十六章 菩薩考驗第二十五章戰之不休第九章魔劫初現第三十八章 菩薩出手第四十六章 兄妹之情第二十二章 妖族整頓第二十二章九重天塌第五十八章 大戰落幕第四十五章祖師贈寶第十六章魔祖現身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四十四章 論計收徒第十二章 鴻鈞收徒第十八章 謀五莊觀第十九章代父贖罪第五十一章誤飲子水第十七章聖人定數第五十五章 暗潮流涌第三章 巫族危機第四十二章 人劫落幕第一章洪荒萬物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十四章 東王之蕩第三十章準提出手第一章 蟠桃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