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觀音東渡

話說紫霄宮一聚,鴻鈞門下得到天道的警告與威脅,一時之間都規規矩矩,難得當起了“三好學生”,不再肆意妄爲啦。

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明地裡奉公守法,背地裡的小手段還是層出不窮的。

聖人們寄希望於能夠聚少成多,以小勢推動大勢,如此既不會釀成災劫觸怒天道,又能達到私人目的。

於是,他們的門下弟子,總是會無意或者有意間,做出些當時令許多人,看來莫名奇怪,甚至是荒誕的舉動,種種不可思議的做法,雖然迷惑了不少人,但依舊無法蒙得住有心人。

就這樣,佛門尚未大興,一場精彩的揭幕戲,正自火熱上演,而矛頭直指的自然是即將“大發橫財”的佛門咯。

這場遊戲,首先遭殃的是天庭。

天庭自玉帝王母正式歸位之後就一直陷入一種惶惶不安的氛圍。

由於之前南極掌權,上下都被狠狠地清洗了一遍,安插闡教心腹,而後楚漢爭霸之時又有不少仙神與劉邦作對,這樣跟玉帝王母針鋒相對,矛盾重重的天庭,聰明人一想就知道要面臨的是**般的逆襲!

果然,對玉帝忠心耿耿的,甚至陪他輪迴人世的太白金仙再重新回到丞相位置之後不知有多少文官受到牽連,被貶到三界某個角落旮旯裡面敲鑼打鼓。

當起看門人來啦,而太白旗下更是聚集了一堆特意從人界召喚而來、搖旗吶喊的心腹,一時聲勢浩大,風頭無二。

而後,原本受到各方排斥,無權無勢的天庭兵馬大元帥李靖死灰復燃,其在玉帝的相助下第一次真正的掌控了兵權。

大多數有門有派,不聽調令的驕兵悍將被強勢打壓下去,倏忽間叱吒風雲的李靖惹來了不少人的憤恨和嫉妒。

不知是哪裡走漏風聲,天庭竟風傳出佛門即將大興的消息,於是愈來愈多的人投到了李靖門下。

玉帝在紫霄宮一聚之後便下定決心,欲要把把佛教拉進天庭,攪動這一潭死水,好渾水摸魚,藉助平衡之勢能夠左右逢源,徹底的掌控天下。

於是他把天庭之中唯一的佛門勢力代表,燃燈古佛的弟子李靖給狠狠地捧了起來,爲佛門以後入駐天庭打下了基礎。

當然,玉帝如此明目張膽的行爲自然是招致了道門上下的一致反對甚至是聲討,連老子也轉變態度,不再予以支持。

可如今聖人在天道的監控下要小心翼翼的躲在道場內修身養性,如何能夠鬥得過玉帝,更何況玉帝有了制約天庭諸仙的手段——打神鞭,他雖犯了衆怒,但卻無憂無慮。

這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結束,因爲元始天尊出招了。

天尊雖然心存顧慮,不敢報復玉帝本人,但依然還是有辦法可想的,他把主意打到了玉帝和王母的身邊人。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宮孤獨寂寞而思慕人間生活。

一日隨六位姐姐往凌虛臺遊玩,偶見下界賣身葬父的青年農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實所打動而萌發愛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顧天宮戒律森嚴,助其下凡。

臨行之時又贈難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時焚香求助。

七仙女來到人間,經土地爺說合,槐蔭樹作媒,與董永結爲夫妻。爲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

如成,便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爲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爲六年。七仙女在機房燃起難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

董永做工期滿後,夫妻雙雙愉快返家。

途中,董永發現妻子已懷孕在身,趕忙去討水爲她解渴。

這時,狂風驟起,空中出現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違命則將董永碎屍萬段。

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將自己的來歷向董永說明,並在槐蔭樹上刻下“不怕天規將你我活拆散,我與你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懷着悲憤的心情,返回天庭。

七仙女返回天庭之前是不能懷有凡胎的,所以只能將還沒有成人形的孩子生了下來,名爲“太歲”。

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在人界口口相傳,感動了天下無數有情人,但卻在天庭掀起了軒然大波。天庭衆仙藉着天規天條的名義搞得玉帝王母焦頭爛額,不知該如何是好。

時隔不久,又相繼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王母的貼身侍婢,她最寵愛的織女竟然也走上了仙凡戀這條不歸路。

人界有一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有一天,美麗的仙女們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

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

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

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

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自此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爲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兩段悽美動人,感動三界的故事,雖然贏來了世人無盡的同情和憐憫,卻也爲玉帝王母二人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天庭的規矩當中第一條便是“仙凡不得相戀”,這還是玉帝王母在三皇五帝的年代親自定下來的,可如今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聯想天庭自玉帝在位至今,僅有的幾對仙凡戀的主角無一不是玉帝王母的一幫兒女或者是身邊人。

上古的九天玄女與軒轅帝,帝堯與鹿仙女,雲華仙子和楊天佑,封神時的龍吉公主和殷商元帥洪錦,至如今七仙女,織女,這些仙凡戀都跟玉帝王母脫不了關係。

定下天規天條,嚴厲的警示懲處他人,而自己的身邊人卻連連犯錯,這些事情的發生,不但徹底的摧毀了玉帝累世積存的威信,更令他顏面無存。

而吃了悶虧的玉帝也假裝糊塗,不敢在這事上多做糾纏,他怕一旦事情跟聖人掛在一起,自己可就真的吃不消了。

然而,天庭的麻煩遠不止如此,人界又起風了!

Www▲tt kan▲co

西牛賀州的靈山近些年來打着普渡衆生的名義,沒少找那西牛賀洲羣妖的麻煩,西牛賀洲荒蕪,人族稀少,大山羣集,妖怪倒是不少,自巫妖退出天地以來。

因人妖二族有世仇,妖族卻是不被人族所喜,到哪兒都是喊打喊殺的,雖然這些妖怪不怕,但人多了,卻也是麻煩無比。

如此,大部分妖怪都呆在北俱蘆洲,一部分或是不願去北俱蘆洲的,一部分或是受人所遣,反正或是不願,或是受意,西牛賀洲卻成了又一個北俱蘆洲了。

佛門教義就是普渡衆生,雖是如此,但卻是將重點放在人族,這些西牛賀洲的妖怪多喜血食,多有拿人族來填嘴的,佛門正是藉此,打殺或是捉拿妖怪。

一方面給佛門營造一個良好的名聲,另一方面則藉機增強佛門的實力,這些妖怪大多修爲都不高,便是作爲炮灰也可。

久而久之,佛門在西牛賀洲的名聲卻是不好,呃,在妖族中的名聲不怎麼好。

於是乎,一個針對佛門的羣妖聯盟自此誕生。

首先站出來的便是一隻牛妖,此妖自號爲“平天大聖”,世人稱之爲大力牛魔王。

牛魔王一舉起大旗,手下呼嘯而聚,竟來了一大幫無法無天、不可一世的妖族,這牛魔王豔福倒也不淺,竟然娶了鐵扇公主羅剎女。

要說此妖來歷不凡,竟是聖人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修得截教一部練體神功,而後私自下凡爲妖,至於鐵扇公主羅剎女竟然是自阿羞之後,血海修羅族誕生的又一聖女。

這兩人,實力在佛門眼中不足一提,但其背後站着的通天冥河兩大教主卻是震懾了佛門上下,尤其是這兩位教主對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行爲不聞不問,裝聾作啞,更令佛門忌憚不已。

有了牛魔王的號召,妖族又涌現了幾個不凡的傢伙,

蛟魔王,北海龍王的私生子,只因相貌醜陋,且來歷不正,故被丟棄,自號爲“覆海大聖”,翻江倒海不在話下。

鵬魔王,金翅大鵬鳥,上古洪荒鳳凰異種,天賦陰陽神通,乃是孔宣親弟弟。

他有與生俱來的靈性和很多生靈不可企及的強橫能力,每翔萬里不需一刻,能朝起東山,暮落北海。

雖屬禽鳥不服鳳凰,跨越四海爪裂蛟龍,悠遊五嶽伏虎懾豹,自號“混天大聖”。

獅駝王,擅長土系法術,功能移山裂地,自號爲“移山大聖”。

獼猴王,來去飄忽,神出鬼沒,變化多端,他天賦異稟,機敏過人,耳聰目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自稱通風大聖,其實乃六耳獼猴。

禺狨王,異種野象出身,身軀龐大,力量驚人,一身霸氣無邊,仙神退避三舍,故稱驅神大聖。

這六妖,帶着各自的目的,倒也真誠的結拜成兄弟。

在刻意的引導和誇大下,佛門幾乎與妖族成了不死不休的大仇,羣妖憤怒之聲四起。

六大妖王乘機扯上大旗,豪言要攻打靈山,並在積雷山演兵瀆武,磨刀霍霍,一時間在西牛賀州闖出了偌大的名聲,就連佛門都要退避三舍。

所謂的羣妖聯盟,背後竟然站着截教,修羅教、靈教和妖族四股勢力,令查明真相的佛門冷汗淋漓,小心翼翼,而他們的所作所爲不外乎就是給佛門添堵。

當然,三教手段也是高明,既撇清了事實,自身無礙,又將佛門給堵在了家門口,進退不得。

這些妖怪雖然並不成什麼氣候,但卻叫人不得不小心,以佛門的實力而論,佛陀羅漢一大堆。

這些妖怪中,也就是那六大聖修爲還高點兒,俱有太乙或者大羅金仙的修爲,實際上也就是佛門那些羅漢一類,這倒也不可怕。

雖然那六大聖背後的勢力不小,但本身這幾個勢力就與佛門有隙,也不怕他們來着。

唯一讓如來等人忌憚的,卻是那西牛賀洲當中隱藏起來的實力,雖然西牛賀洲算得上是佛門之地,但也是靠得近的原因,以西牛賀洲的狀況,內中妖怪多的是,不乏有些大妖巨擎。

雖然平日裡不怎麼瞧見,但若是真讓那六大聖鬧將起來,到時要鑽出那麼一兩個高手來,佛門怕是要得吃個大虧。

如來等人無法,卻只得被堵在靈山裡,那些妖怪鬧的兇,卻只是一時的小事,過會兒就沒了,以後自會有計較,雖然不甘,卻也只得如此,更何況時機不到,他們不好動手。

佛門被堵在家門口,天庭也不好過,這六大妖聖雖然針對佛門而去。

但言行舉止間蔑視天庭,不尊天庭,牛魔王“平天大聖”之稱更有與天平起平坐之意,天庭如何能夠跟他們尚罷干休呢?

但是,這妖族背後勢力太過驚人了,佛門可以不懼,天庭不行哪,昊天害怕一旦又任何異動便會招來四面八方的攻擊。

更何況天庭之中有不少勢力跟這羣妖族聯盟有着瓜葛,昊天即使願意,想要剿滅他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昊天只得沉默了。

他的沉默帶來了更惡劣的影響,不但天庭之內衆叛親離,就連人界不少受到羣妖困擾的人族也對他報以失望之情。

昊天的迴歸,雖然重掌大權,但卻失去了人望!

他改變策略,學會慢慢修去棱角,裝聾作啞,聲色犬馬,原本在世人印象尚佳的他開始變得平庸!

天庭風波不斷,佛門也麻煩纏身,不但羣妖抗衡,而且人界也起了大變。

尊崇“黃老之學”的大漢皇朝一夜之間竟然風雲變色,人皇“漢武帝”劉徹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政治策略,儒學作爲封建正統思想在人界開始實現了“大一統”,就連道家人闡截三教道統也被排擠出去,銷聲匿跡。

武帝還起用儒家之士數百人,在各級部門擔任職務,向這些儒者諮詢治國的方略,從而在制度到思想上儒學開始主宰了除西牛賀州和北俱蘆洲以外的人族一切行爲舉止!

佛門見此,憂心忡忡,深怕儒家一旦借得風雲化爲龍,以後佛門即使能夠傳道東土也難以成勢。

次日,佛教一衆佛子聞得如來佛祖要親講佛法,便紛紛前來,自有那七大菩薩(地藏菩薩未能成行)、十大頭陀,十八羅漢,三千佛子以及八部天龍衆等等,遠遠望去一片光頭,將靈山圍得個水泄不通。

吉時已到。

只見那靈山山頂緩緩升起佛教鎮教先天靈寶九品蓮臺,九品蓮臺放出萬道金色光芒,覆蓋了整個靈山,一衆佛子都是沐浴在那金色光芒之中!

如來左手持那先天靈寶七寶妙樹,端坐在九品蓮臺之上,而另一隻右手,卻是緊並中、食二指,以拇指與無名指拈着接引命觀音送來的金婆羅花。

如來一改往日**肅穆的神情,只面露笑意,遙遙的望着一衆佛子。

一衆菩薩佛子見得如來表情,面面相噓,不明所以,紛紛交頭結耳起來。

有如來門下大弟子迦葉,本是準提聖人之徒,佛教上古七佛之一。後迦葉隨準提一起超度釋迦牟尼如來,爲保護如來而身死,如來爲償還此番因果,遂收迦葉爲門下大弟子。

迦葉兩世爲人,對佛法的理解自是要高了旁人一籌,當即明白瞭如來之意,於是也是手握拈花之指,朝如來會心一笑。

如來當即宣佈:“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如來將那接引準提地得道前法寶金縷袈裟與那鉢盂傳與了迦葉,道:“佛教此宗,乃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相結合之宗,便名禪宗,此一衣一鉢代代相傳,二十八代後,自會順應天道,入東土而大興!”

此也爲世人常說道“衣鉢傳人”地來歷!

這時,天空一道七彩功德霞光飛來,分成兩份,一份入得如來之體,一份便到了迦葉的身上。

禪宗,又名佛心宗,行小乘佛教禪定修行之法,行大乘佛教普度衆生之意。迦葉是爲禪宗第一代!

如來複又對觀音道:“菩薩受南無阿彌陀佛指派前來,如今東土天庭玉帝統領大權,我等佛教與天庭向有交情,如今也當是我等佛教開始佈道之時,菩薩熟悉東土事務,就此前去如何?”

觀音雙手合十,拜道:“爲佛教興,觀音敢不從命?”

觀音菩薩後來到了普陀山,並以普陀山爲道場而宣揚佛法,觀音菩薩也成爲佛教在東土布道地第一人!

佛門還未大興,卻也暗中把佛學給傳進了東土,抵擋儒學的強勢!

第二十六章 決戰之始第六十章鐵扇公主第一章三族稱霸第四十章 戰!戰!戰!第九章 精衛填海第一章洪荒萬物第六十七章擊殺牛魔第五章霓裳講道第二十二章九重天塌第四章 小乘佛教第二十三章 天庭來援第二十八章燃燈謀算第七章 百家爭鳴第一章三族稱霸第三十九章 魔佛相剋第三十五章 雲霄出手第三章 猴王出世第十三章 金箍禁錮第八十五章西遊終結第四章 伏羲出世第五十章菩薩收妖第十五章 洪荒局勢第十章狼影妖蹤第二十三章 天庭來援第十二章 蚩尤明身第三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五十六章悟空發瘋?第四章 準提鋪路第三章南柯一夢第四十章 西方雙聖第四十四章意外斬屍第五十二章 約鬥三場第十三章妲己入宮第一章三族稱霸第九章 五行齊聚第十一章 紂王進香第二十二章 截教離開第七十一章殺九頭蟲第十八章幕後瑣事第十九章 臨五莊觀第十三章兩難選擇第八章 準提使計第七十一章殺九頭蟲第三十九章 魔佛相剋第五十章 三清分家第五章佛教大興第二十四章螳螂?黃雀?第四十三章 水火不容第十四章倉頡造字第一章 觀音東渡第四章洪荒之戰第四十五章祖師贈寶第二章洪荒混亂第一章混沌波動第一章八景宮相談第七十六章鳳仙郡第三十一章三宵佈陣第七章 大鬧天空第六章 鵬入紫霄第二十一章佛魔之戰第十一章巫族異變第五章 鴻鈞成聖第二十八章 人族發展第九章再起波瀾第四十三章 朝代更替第三十二章 巫戰四海第十五章激戰再起第二十五章 龍巫之戰第五十九章 衆聖爭寶第六章 人族大興第十三章 緊那羅渡第二十二章姬發造反第三十八章 菩薩出手第二十六章無天得勢第十二章 佛入陰司第二十八章 再次鬥妖第四十四章 論計收徒第四十四章 論計收徒第二十六章 決戰之始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四十四章意外斬屍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二十九章天下無聖第四十六章雙猴鬥牛第十六章 菩薩考驗第五十七章 真假猴王第二十六章無天得勢第二十五章 紅雲因果第六章 鵬入紫霄第八章 飛熊之象第十四章正氣克敵第七十三章小雷音寺第十三章 禍端之始第五十八章 大戰落幕第二十九章天下無聖第三十一章三宵佈陣第三十七章 玉帝輪迴第四十章車遲爭端第十七章儒門入世第十三章 緊那羅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