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法儒分分

稷下學宮,位於齊都臨淄城稷門附近,乃是齊國君主設立,此地不僅是齊國文化聖地,更是天下學術中心。

當時,四方遊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

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着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稷下學宮達到鼎盛,“百家爭鳴”由此而來。

對此,司馬光在《稷下賦》中說:“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此時,學正荀子已經在位主持學宮五十餘年,是時候功成身退、將學正之位留與其它大賢之人了。其它各學派之長紛紛前來稷下學宮,摩拳擦掌,必欲將學正之位收歸囊中。

學正房中,荀子正襟端坐,外面走進來一位年輕人,此人不過二十多歲模樣,天庭飽滿,雙眼有神,身着白袍,手上拿着一支長筆,透着一種少年人難得的儒雅沉穩。

年輕人朝荀子一拱手道:“不知老師喚韓非前來,有何吩咐?”

此人乃是荀子門下,得意弟子韓非是也!

韓非乃是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天生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衆,荀子門下無出其右。

荀子愛其才,將其收之爲關門弟子,發揚儒家文化。

不過,隨着相處時間的增長,對於韓非,身爲老師的荀子也是一臉複雜。

韓非天資聰穎,過目不忘,更能舉一反三,偏生對荀子的儒家學說一點興趣也無,反而對歷代君王變法故事表現出極大地領悟能力。

荀子屢次教導,試圖讓韓非矯正過來,不過卻再三失敗,終於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要求韓非必須將儒、道、墨等每一家學說都要精通,也好爲儒家的發展做些貢獻。

韓非五年間學完諸子百家,花三年遊歷東周諸侯各國。

遊歷回來後,又花一年時間於稷下學宮旁聽,對百家優劣瞭然於心。

無奈的是,韓非這一荀子門下得意弟子至始至終都對儒學毫無興趣,荀子雖知這個弟子本事不凡,卻再也不敢抱有太多希望,只盼他能夠代替他儒門一脈拿下稷下學宮學正一職,也算能夠對儒門有個交代!

荀子說道:“如今我要從稷下學宮退將下來,你可有把握替我儒門拿下學正一職?”

韓非神色之間有些古怪,低着頭,似是深思熟慮,接着昂然而道:“回稟老師!學正之位,已是韓非囊中之物也!”

一日後,稷下學宮學正荀子正式宣佈消息,自己將在一月後不再擔任稷下學宮學正一職,也不指定誰人接任,凡天下英才,皆可來稷下學宮各展所長,只要能力辯羣雄,讓衆人信服,便能接任自己學正之位。

消息一經傳出,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代表爲了學說發展,爲了心中理想,紛紛前來稷下學宮,要爭這學正之位。

時百家爭流,比較有名的學說有: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墨子墨家、惠子名家、鄒子陰陽家、呂不韋雜家、許行農家、扁雀醫家、加上孫子兵家與鬼谷子縱橫家,如此等等,此十家學說再加上韓非的法家以及後來東進的佛教,一共有十二大學說。

又因爲後世下一量劫前佛道儒三家名頭最盛。

漸漸蓋過了其餘九家,而成爲量劫主角。人們遂將佛道儒稱之爲“三教”,其餘九家稱之爲“九流”。

“三教九流”泛指歷史上地所有學派也!

一月後,學宮人聲鼎沸,車馬如龍,水泄不通,各家學派學子擠滿了整個學宮。

待得吉時已到,當任齊國國君齊襄王宣佈辯論大賽正式開始。

齊襄王乃是齊宣王之孫,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地國君。

齊襄王也是想通過此次大會爲齊國找到一種治國之策也,好使得齊國能夠開創前所未有之局面,一統人界!

衆位大賢都是磨刀霍霍,準備大展口才,推銷自己的治國之道,此刻聽得齊襄王已經宣佈開始辯論,自然迫不及待,當下裡整個稷下學宮唾沫橫飛、口水爭豔。

就在衆人殺得難解難分之時,一個人靜靜地從儒門的地盤之上走到了主位臺邊,朝齊襄王一拱手。

衆人雖然並不認識此人,但也知道此人必是身屬儒門,而且敢於上來,必然也是有大才之人,當下便朝他點點頭。

那人取出一劍,一印,擡眼望天,目光堅毅。

又有微風吹來,揚起那人身上赤金色的長袍,獵獵風塵,遠遠望去,好似赤日朝陽一般,飄飄欲仙,好一個俊俏美少年。

眨眼間,那個衆人眼中瀟灑飄逸的少年氣勢決然大變,好似看透世俗紅塵,渾身散發着一股滄海桑田的氣息。

這一前一後,讓大家心中升起一股念頭,好像這少年體中還隱藏着另一種思想,不然怎麼會有這種迥然不同的變化?

那儒門出身的少年站在臺上,跪下身來,竟不向蓬萊島,而是朝着衆人所知的崑崙山方向,行了三跪九叩大禮.

而後站立起來,郎聲道:今日我韓非上秉天道,得元始老師之大教導,荀子先生之大指教,特創立法家,以其爲治國修身之道也.

說罷,少年用手上提劍代筆在虛空當中刻下一個大大的法字,就在此時,只聽得晴空一聲霹靂,橫貫長空,緊接着轟隆隆**鳴如那響鼓一般,一聲跟着一聲,響徹三界,將那辯論的衆人盡皆驚醒。

只見那個"法"字有幾千丈大小,紅光沖天,幾可與日月爭輝,一剎那間,整個三界盡是知曉。

少年又接着用手上的長劍繼續寫道家出天下平,六個大字個個有萬丈紅光,直衝寰宇。

眼下天下百姓受戰國亂世紛爭之苦,民不聊生,無日無夜不在盼望着天下重新一統,待見得天空中這六個大字,只個個拜倒,道望大賢憐我等頗多苦,!救救我等,那萬民念力一齊向那六個大字聚來,六個大字在紅光閃閃地同時又有金光漂浮期間。

少年大喝一聲‘回’,便見那六個大字,一齊撞進他手中的長劍與大印當中。

八景宮中,老君微眯着眼睛,神色複雜的看了眼清微天玉清境方向,喃喃自語道:“師弟倒是下了一步,好棋啊。”

彌羅宮內,元始天尊拍案而起,當場大喜出聲。

這雲中子果然不負自己所望,終於在儒門一脈的基礎之上創立了跟闡教一體的法家學說。

原來,元始天尊一早就在謀劃儒門,他也算得後世三教九流之存在,於是,想利用儒門的氣運來成就闡教。

元始有了這個想法,招來雲中子密議,親自幫助雲中子化出兩副化身,令其中一副化身和廣成子二人在人間傳下陰陽家和名家二脈,掩人耳目,目的就是吸引三界的注意力,讓雲中子另一副化身韓非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拜入儒門門下,藉助儒門來創立法家。

法家一成,由於韓非子的關係,便與儒門糾纏不清,儒門不滅,法家也當不斷絕。

這樣,闡教的學說,不但能夠廣爲傳播,而且還能夠百世流芳。

果然,正如元始所預料的,後世之中便有外儒內法之說的存在,可見儒法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西方極樂世界,接引準提二人對視一眼,卻是一臉欣喜,元始主動挑起麻煩,尤其在這聖人不出的年代,簡直是人人忌憚,想必接下來聖師和闡教之間的戰火,恐怕就要點燃,東方從此多事亦。

碧遊宮中,通天帶着玩味的念頭看着下界的表演。

媧皇宮中,女媧自顧看着地上,似有無盡大道一般。

蓬萊島上,逍遙看着,雲中子化身韓非創立法家,苦笑道:“未曾想到。這元始也在謀劃與我?儒門難矣。”

接着轉念一想:“老子壞了儒門,這元始天尊又來上這麼一招,看來是欺我蓬萊無人,若不再給他們一個報應,豈不是令吾蓬萊顏面盡失?”

逍遙冷眼看着底下,細細的謀算了起來,他一定要讓,這些愚蠢的傢伙付出代價。

稷下學宮,韓非整出了這麼大的動靜,那些正在舌戰的大賢雖然驚奇,卻也是不以爲然,三教九流中,哪一大學派的問世不是風雲變色,驚天動地?

可韓非那法家出、天下平,一語卻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開什麼玩笑,你法家出便天下太平,那豈不是說我等學說不能平天下了?

狂妄,簡直是狂妄之極!這是在場所有大賢的心中想法。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人爲韓非的叛變感到不齒,頓時大賢們也忘了自己身邊,那方纔還與自己爭得個你死我活的對手,立刻就結成了新的同盟陣線,將矛頭一致對準那站在前頭的韓非。

一滴口水乃是雨露,一片口水那可就淹得死人了。

脣槍舌箭,漫天飛舞!

場上,唯有荀子的儒門一脈不知所措,一聲不吭,原本寄希望於韓非,希望他能夠代表儒門出戰,沒想到韓非竟然叛變,自立法家。

不但,壞了儒門大計,更是分走了儒門氣運,這如何能夠不讓,儒門大賢荀子,氣得踹不過氣來呢?

荀子哆哆嗦嗦,一直講不出話來,看着臺上那個意氣風發的得意弟子,覺得心中虧欠儒門,當場暈了過去。

荀子暈了過去,雖然許多人注意到了此事,暗地裡嘲笑這儒門,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但,丟了臉面,而且還丟了氣運,不過他們可沒功夫理會儒門,徑直把焦點轉向韓非,一時吐沫齊飛,怕是要將韓非子給說的把頭,埋進地底裡面去了。

韓非眼看這陣勢,自己雖然覺得有些太狂妄,但卻怡然不懼,若沒有點兒水平怎敢來這兒叫囂,大喝一聲道今日我韓非建立法家,不服我者儘可上前,與我一爭長短,定論雌雄,如此漫罵憑的辱了大家學說名頭。

衆位大賢心中暗暗警醒,看韓非此舉乃是有備而來,當下大家都收拾好心情,就要看韓非如何舌戰百家。

當先一位白髮老者道黃口稚子,也敢談天下靖平

韓非道學無先後,達者爲師,此等問題,韓非不屑回答也。

那位老者聞得韓非此言,只面色通紅,手指韓非,道:你....你....你....氣得說不出話來。

又有一位中年人道:"你年歲甚小,一介白衣,閱歷經驗全無,以何平定天下?"

韓非道項橐七歲爲師,甘羅十二拜相,平定天下但憑胸中才學,何須年高?

中年人接着問法者爲家,何指?

韓非回答得飛快:法家者,‘法‘、‘術‘、‘勢‘結合。

‘法‘者,健全的法律與規章制度;‘術‘者,君王駕御羣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勢‘者,君主之權勢。三者結合,無往不利也。

韓非此套法家學說,乃是集合闡教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儒門學說所立,比起之前西周的禮樂之道有了很大的進步。

衆大賢露出思索神色,而那正在觀看幾人辯論的齊襄王卻是連連點頭。

如今處於東周戰國亂世,各諸侯國無論是攻打他過亦或是被他國攻打,第一要務便是擴軍備戰。

擴軍備戰講的是雷厲風行,效率至上。

因此,加強中央君主集權,而迅速做出決斷,一掃以往政令不通,拖拖拉拉的作風,必然是事半功倍也。

齊襄王也是當世之雄,一直以來爲着此事頭疼,此刻聽得韓非之語,自然是有茅塞頓開之感!

而各家學派中的那些有見識,有作爲的大賢自然也能想到此點,當下便收起對韓非輕視之心,正視起韓非來。

諸子百家中,名家擅長辯論,有名家弟子黃繚,上前道:“法,法人還是法物?法今亦或法古?”

黃繚乃是當世大賢,韓非也不敢太過傲慢,一拱手道: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天下萬物,無不可法者。

韓非道:法之作用,一則‘定分止爭‘,如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

意思爲: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韓非接着道:法之作用,二則罰,賞罰分明。

韓非又道:至於如何立法,乃是‘不法古,不循今‘也。

世事向前發展,法也隨時而易,‘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

韓非此言一出,衆人不禁轟然起來,竊竊私語,道個不停,連那臺上醒了過來的荀子也是坐不安穩起來。

荀子聽得韓非講述其法家學說,心驚不已,只因,法家學說從根本上來說,要推翻儒家觀點,比那和儒家針鋒相對地墨家還要爲甚。

現在諸國影響較大的三家觀念爲儒、墨、道三家。

三家雖思想主張各有不同,但是具有一種共同點:人類社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而不在將來。

自古代的黃金時代以來,歷史在逐漸退化,因此,人地拯救不在於創新。而在於回到古代。

這就是三家地歷史退化觀。

是以儒家尊周公,墨家尊大禹,道家更復古,將那伏羲、神農、軒轅三皇擡了出來。

韓非法家的不法古,不循今直接動搖衆家學說,根本立意所在,如何讓衆人安穩?

衆人直將眼睛向那臺上荀子望去,有譏諷者,也有疑惑不解者,大家都知韓非乃是荀子帶大,稱荀子爲老師。

當下社會,最重師門派系,荀子爲儒家大賢,如今教出過這樣地徒弟,且看荀子如何解釋。

儒家兩位大賢孟子與荀子乃是繼孔子之後的接班人,其中荀子精通百家,把持稷下學宮學正之位長達八十於年。

因此,稷下學宮中也以儒家弟子爲最多。

當下便有儒家弟子站將出來,對韓非罵道:“韓非,爾乃荀學正徒弟,出身於我儒家,怎可如此忘本也?”

一頂不尊師重道的大帽子,就要扣將下來。

韓非拱手朝着荀子一拜。昂然而道:“今日乃我法家問世,學術之爭也,與忘本何關?怎可強加於我?世人皆是‘好利惡害’,正所謂‘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學術也是如此,世隨時變,怎可因循而守舊也!?那與守株待兔何異?”

韓非此言倒是借用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地觀點,但卻是絲毫不給儒家面子,直批儒家因循守舊、守株待兔。

衆人又是一片譁然,要知當時老師的權威尤在父親之上,韓非畢竟稱荀子爲老師,而荀子之師,乃是儒家創始人孔子。韓非此言,與叛徒何異?

荀子長嘆一聲,對天無語,整個人都陷入一種濃濃的歉疚之中。

他不但教出了一個欺師滅祖之徒,而且還敗壞了儒門一脈,有何面目再見世人?

良久,荀子透過起來,示意衆人安靜下來,對着衆人道:“韓非雖是我儒門子弟,如今卻又創下法家一脈,再也不是儒門中人。今日乃學說之爭,衆位大賢請勿在此事上多過糾纏,至於儒法之間的因果恩怨,他日必有解決的一天。”

緩了一緩,荀子最後咬牙的,從最終一字一詞的吐出話來:“我荀子愧對師門,自此隱居造學,以贖其罪。”

荀子說完,踩着蕭索的步伐,帶着滿身的傷害。與悲意踏出了稷下學宮。

從此,儒家孔子傳下的荀子一脈,漸漸退出舞臺,以孟子爲代表的儒家學說,引領天下儒者,而孟子也被稱之爲“亞聖”。

荀子的離去,令在場諸人唏噓不已,大家即爲了失去一個大敵感到慶幸,又爲了一個可敬敵人的離去感到遺憾,不過不一會兒,大家便收拾了滿腹心思,將矛頭開始轉向了韓非。

於是,衆大賢不再與韓非糾纏儒法之間的關係,雙方就對着各自學說觀點論戰不休。

韓非在稷下學宮與羣賢舌戰三天三夜,舌風所指,無可抵擋,諸子百家一一敗下陣來。

齊襄王當場宣佈,韓非將接替荀子出任稷下學宮新任學正。

大齊將以法家學說思想治國,齊襄王也按照韓非法家思想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革變法。

齊國地尚武精神,有了法家思想指引,齊國的國力也終於上了一個臺階也。

韓非一戰而名動天下,年少輕狂便創法家一脈,實在是空前絕後;法家一戰而揚名諸侯,爲世人盡知,隱隱和儒、墨、道三家並列,成爲新的“顯學”。

世人稱韓非爲韓非子也。

第五十三章女王思春第五章洪荒混戰第三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六十八章舍利失竊第十章狼影妖蹤第三章 伏羲轉世第三章洪荒戰場第五章 鴻鈞成聖第十四章諸教中計第三十九章 陣中鬥法第三十五章 紅孩兒現第八章緣生已空第二十六章無天得勢第一章混沌波動第十九章 帝俊求羲第四十八章 祖巫入魔第二十九章天下無聖第十四章 諸侯密謀第四十一章 人族之劫第十一章 紂王進香第二十六章 女媧造人第十四章大戰再起第二十六章 女媧造人第七章 紫宵齊聚第九章 哪吒現世第四十四章 論計收徒第一章混沌波動第五十一章誤飲子水第八章 法儒分分第八章 準提使計第四十六章 兄妹之情第六章 人族大興第一章 觀音東渡第三十章 忽悠金角第十七章 謀計收徒第五十八章 大戰落幕第三十三章 唐堯繼位第四十八章 敗走彭城第四十三章 朝代更替第二十八章燃燈謀算第二十七章 女媧成聖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二十五章白骨精殞第十七章儒門入世第十章 軒轅現世第十八章幕後瑣事第五十七章 巫妖激戰第三十八章 暗流起涌第九章魔劫初現第二十一章 果樹倒下第二十二章九重天塌第三十九章 陣中鬥法第三章南柯一夢第十章 講道結束第二十六章 女媧造人第三十三章 唐堯繼位第五十四章玄都勝出第七十章臨碧波潭第十章狼影妖蹤第四十章 戰!戰!戰!第五十二章 殞日日隕第十七章 謀計收徒第四章瀟瀟暮雨第二十六章十絕之戰第十章 講道結束第二十七章二戰開始第四十八章 敗走彭城第九章 精衛填海第五十三章 忍平風息?第五十七章 巫妖激戰第五十四章 嫦娥奔月第三十九章車遲僧劫第四十八章 祖巫入魔第八章殺伐不止第九章 哪吒現世第八十三章兔女,公主第十四章 五行聚首第十章 雙雙西遊第四十二章 人劫落幕第二十六章 相國鬥妖第十七章大戰落幕第二十七章悟能鬥妖第二十一章 夜夢聘賢第七十三章小雷音寺第九章 精衛填海第四十五章 天庭密議第五十七章 真假猴王第七十三章小雷音寺第一章 人皇之爭第六章 人族大興第三十九章 魔佛相剋第八十五章西遊終結第十二章 蚩尤明身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三十二章 收服雙角第一章八景宮相談第四十五章祖師贈寶第十二章 鴻鈞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