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未雨綢繆

--------------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已經到了冬天,天剛降了一場大雪。

天氣非常的寒冷,不過今年杭州城內外,卻鮮有流民出現。

衣食無着的人並不少,但大多流民已經被先一步安置了。

官府新墾的官田收成非常好,幾萬石水稻多出來,杭州刺史李弘節在奏請朝廷後,以部分糧食作賑災糧,有了糧食,還有民間捐獻的衣物,那些衣食無着的流民,被集中安置後,每天都有粥食可以領取,有禦寒的衣物分,足可以讓他們安然度過這個冬天了。

因此在入冬後,杭州城內外,並沒出現上一年經常出現的流民因凍餓而暴斃的現象,也極少有流民因爲衣食無着鋌而走險,去做那些搶劫、偷盜等犯事的事。

杭州刺史李弘節在得報後非常高興,把王易傳去大大褒獎了一番,稱讚王易所提的建議爲杭州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告訴王易,他已經將杭州的近況及王易爲杭州做出的貢獻,再一次上呈給朝廷,皇帝李世民也再次要求,希望王易能進京面聖。

對李弘節提出的派人護送他往長安的建議,王易依然含糊其辭,稱還需要再考慮一下,待過了年了再做決定,同時也非常感謝李弘節給他揮才智創造了機會。

在出了刺史府時候,王易也在考慮着是否要在來看前往長安的事。

長安的大哥王昂一直沒有確切的消息傳來,王作派往長安的人也沒有最終的傳報過來,讓王易還下不了決心什麼時候到長安去。

但長安是必定要去的,如今已經是貞觀二年末,貞觀盛世的腳步已經開始邁出,王易不想錯失機會,他幾乎可以確信,對於江淮軍舊部,李世民肯定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心思了。

畢竟江淮一帶的戰事已經過去多年了!

如今屬下各莊及各店情況都挺好,比往年運作的更加的好,王易不擔心他離開杭州後會出事。

因爲採取了王易的建議,大量田地種植了水稻,今年各莊收成都非常不錯,這個氣候反常的大災之年,作物收成竟然比上一年好了很多,差不多翻番的地步,這讓包括王作等人在內的大多王易手下很是驚喜。

占城晚稻的收成也是非常好,六畝田裡的稻子,收割後稱量,竟得三千餘斤,王作在上報給王易的種植計劃裡,明年將種植更多的水稻,所收割的大部占城稻子,也準備全部當作種子下種,以能收割更多的占城稻,擴大播種範圍,各莊屬下的田,只要能種水稻的,一概種植水稻,以求最大的收成,貯備更多的糧食。

在入冬以前,大多的田地間都種植了冬小麥,小麥長勢還不錯,只要明年春天時候沒有天災,收成也不會差的。

這個冬天,王易的心情還是挺好的!

-------------

“二公子,父親還有近叔他們在外面求見!”王復匆匆進來,對與和蘇燕說話的王易道。

蘇燕這段時間受了寒,得了病,通過王易的診治,已經慢慢恢復,但還未完全康復,需要臥牀休息,今日精神稍好,也就從牀上起來,到王易房中一道烤火說說事,聽到王易有事,蘇燕也馬上起身,作禮後出去。

“哦,那讓他們進來!”王易從王復的神情中看出了異樣。這麼冷的天從莊內來,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要商量的。

馬上王作和王近就從外面進來,在作了禮後,王作上前一步,低聲地對王易說道:“二公子,大公子剛剛派人送來消息…他讓您去長安…”

“哦?!”王易聽了大喜,在示意王作等人坐下,並讓王復親自帶人守在外面後,催問道:“作叔,你細細講講具體的情況!”

王作等人依言圍着火爐坐下,王作也把他收到的消息細細地講給王易聽。

王昂派出傳遞消息的人,在兩天前抵達杭州,將一切事兒都告訴了王作,隨後第二天王作派往長安的人也回到杭州,報告了相關的情況,兩拔人馬報告的情況類似,王作在得到確認後,纔過來向王易報告的。

朝廷對江淮軍的事已經有了定論,尊不願意跟隨輔公祏起兵反唐的人爲大唐英雄,皇帝李世民也同意了王昂的奏請,嘉勉在這次叛亂中冤死的江淮軍將士,並同時下詔令,希望流落到各地的江淮軍殘部將士,就近向當地的官府報告,朝廷一併會給予他們獎賞和安置,原本領軍的將領,會給予他們合理的官職安置的。

皇帝李世民也知道了王雄誕還有個兒子和女兒,但卻不知道他們在杭州,王昂也沒說,李世民還派了人,前往江淮一帶找尋那還“不知道生死”的王雄誕的次子和幼女。

王昂在傳來的消息中,告訴王易,說是皇帝已經知道了王易在杭州的消息,但是還沒確認這個讓杭州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人就是他的弟弟,王雄涎的次子。

王昂讓王易在年了過後,前往長安,以期得到朝廷的重用,他也想見見王易這個弟弟和王曇這個妹妹。

王作將傳回來的消息詳詳細細地告訴了王易,然後再問道:“二公子,大公子讓您去長安,您準備怎麼打算?”

王易略略沉思,一臉的嚴肅說道:“作叔、近叔,既然大哥有這消息傳來,並讓我們去長安,那我覺得,還是去往長安爲,李弘節已經向朝廷舉薦了我,皇帝也下旨讓李弘節派人護送我入京,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我必須要去長安,因此,我想到了年後,就打算動身去長安!”

王作與王近對望了一眼,想說什麼,又不知道如何說。

王易似乎知道兩人的擔心,當下擺手示意了一下,緩緩地講道:“這段時間以來,我想了很多事,也早想和你們細談了,趁今日也好好細說一番!”

“二公子有什麼吩咐儘管說,老朽等一定遵從!”王作和王近起身,恭敬地作了一禮。

“我想此去長安,只帶少數一些人去,大部的人依然留在杭州,如原來一般生活,依舊守着這份產業,原先所作的準備依然做下去,以防萬一,我去了長安,萬一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我和大哥遭到不測,留在杭州的人也不會暴露,依然可以平安地生活下去!”

王易以手勢阻止了想插話的王作和王復,以感激的語氣說道:“你們爲了我保護我和曇兒,犧牲了那麼多,不能再出什麼意外了,那樣我會非常不安心的,即使朝廷責難我們,也不會殺了我們的,我此番在杭州做出這些動靜,以當今皇帝行事的品性,斷然不會將我怎麼樣,就如廢太子的手下,魏徵、薛萬徹等人,如今都被重用,我這樣一個已經亡故的義軍頭領,在皇帝眼裡,再也沒有能力對其構成威脅,只要我們不將杭州的佈置泄露出去…”

“二公子,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讓你出現意外!”王作終於插上了話,很是動情地說道:“二公子您放心,即使您到了長安,有什麼意外,我們的人一定會將你救出長安的,只是大公子…就沒那麼好辦了!”王昂被封以郡公爵,還任尚輦奉御,王易如今是個白身,來去方便,再加上這段時間王易的表現,在王作等人心目中,王易的份量比王昂要高,若有事,他們當然打算重點保護王易。

“作叔,只要我們這些年在杭州的佈置不被朝廷所知,聚集的這萬餘人不暴露,肯定不會有事的!所以今日我還要和你們商量這件最重要的事!”王易知道他終是要去長安的,這件天大的事他已經想了很久,已經有了方案,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法,今日正是可以對王作、王近商量的時候。

王作與王近對望一眼,起身非常恭敬地對王易施了一禮道:“二公子,您就將您的安排告訴我們,無論您如何吩咐,我們都會遵從…”

王易壓低聲音,將他這段時間所周密計劃的事,都源源本本地告訴了王作和王近。

王作和王近聽了後目瞪口呆,他們想不到王易竟然能考慮的這麼周全,一些舉措是他們曾經考慮到過的,但更多的是他們根本沒想到過的。

“作叔、近叔,我們安排必須要周密,萬不可出任何差池,這關係到我們萬餘人的性命及日後的前程,如今皇帝英明果斷,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所以這些事,必須更你們兩位親自去操持,用那些絕對信得過,且有相當能力的人,”王易這話說出後,臉上也有點笑容露出來,“皇帝不知道我們有這麼多人聚集在杭州,連大哥都不是很清楚,以後也不讓他們知道,這就是我們要做的!有你們兩位,及其他那些忠心的叔父在,相信我們的所有擔心都是多餘的,我這一去,定會平安無事的!” ▪ttκǎ n ▪¢ ○

一直觀察看王易舉止的王近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禮,“二公子,您放心,老朽等一定會全力做好這事的,除了各莊的頭人,沒有人知道我們內部的事,老朽相信,一切都會如二公子您願,不會被不相干的其他任何人知道這事的,即使是大公子…只是,老朽等希望您去長安後要小心,一切都平平安安…並如願得以被朝廷重用,那樣我們即使就這樣老死在杭州,也是無憾的!”

王易看着面前這兩位最得力手下,很動情也非常肯定地說道:“作叔,近叔,我此去長安,一定會在皇帝面前爲江淮軍將士爭取更多的榮耀的!自然不會讓你們就這樣隱姓埋名一輩子的!”

手下這些人付出的犧牲太多了,王易想着一定要補償他們,這是他的一個承諾。

“多謝二公子…”明白過來王易話中的意思,王作和王近挺是感動。

“不必言謝,父親在世,也一定會如此做的,這是你們應該得到的,我替父親回報你們而已!”王易說着擺擺手,示意兩人不必多說,再問王作道:“作叔,長安還有哪些消息傳來?”

“二公子,長安來人說,皇帝李世民已經接到杭州刺史李弘節的奏報,說有您這樣一個才情能力都非常出衆的少年人,皇帝與百官間數次談論到你所提關乎民生之建議,若沒出意外,您到了長安之後,皇帝應該會給予您重用的!”王作臉上露出一點崇拜的味道,“二公子,您可能不知道,如今您在杭州一帶,名聲已經非常不錯,讓老朽等非常的欣喜,還有…我們屬下各莊的人,對二公子您都是非常的崇敬!”

西湖邊修築了一座生祠,裡面修有杭州刺史李弘節的像,以表彰這位杭州刺史在任期間爲杭州做出的功績,原本有人提議,在李弘節的像邊上,修建一座王易的像,一道供奉,但被王易堅決地拒絕了,並通過手下,終沒讓此事做成。

小小年紀,弄個佛像樣的東西在廟裡,供人蔘拜,太講不過去了,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打死王易他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像立在西湖邊上。

“這多虧各位叔伯鼎力相助之故!”聽王作這樣說,王易很感慨地說道。未及弱冠之年,在杭州和長安宮中有這般名聲,他自然歡喜,功未成名已就,在杭州這一年多,乾的不錯!

有這般名聲起來,去往長安,自然就有可以驕傲的資本了!

“這是老朽等必須要做的…”

“不說這些了,我們再討論一下其他的事!”

他和王曇兩人與王昂這個兄長失散多年,如何“聯繫”上不會被人疑惑,如何合情合理地出現在長安,出現在王昂面前才恰當,這些事也得周密安排,這事王易想過,但必須得和王作、王近等人商量好,並讓他們去做才行。

讓王易欣喜的是,王作和王近早已經想好了這事,比他想的還要周到,讓王易驚喜萬分。

幾人又悄悄地商量了一會事,末了王作和王近起身告辭,“二公子,既然您決定將去長安,那老朽等早去做安排!也派人將此事告訴大公子…”

“好,那你們先去,要把一切事都安排妥當!”

“是,二公子!”

第17章 突發的情況第70章 請戰未果第68章 你們不怕被陛下和皇后娘娘責罵嗎第98章 直趨平壤第74章 看到希望第31章 不知怎麼決定第64章 再見杭州第138章 要下手了第4章 什麼地方不對勁第4章 以示紀念第76章 一試第63章 未雨綢繆第71章 學學老夫的樣第37章 倦了,厭了第25章 這一刻,已經等的太久了第2章 這是趁火打劫第55章 讓人啼笑皆非第151章 當父親了第23章 治本之策第22章 獻計第8章 不經意間的相逢第112章 登門道歉第32章 命運還是眷顧我的第64章 再見杭州第111章 立何人爲太子第27章 後續手段第82章 自找晦氣者來也第72章 朕絕不饒你第35章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第6章 苦口婆心第62章 兵制改革進行時第8章 怪人第100章 當我的妻子,好不好第147章 朕現在很想殺了你第91章 長孫皇后的美意第16章 流民問題第1章 抵達洛陽第61章 李世民含蓄的警告第55章 疏浚完工第78章 警告第121章 升官了第70章 請戰未果第148章 你馬上給朕滾出去第67章 終得所願第60章 走馬上任第66章 驚震朝堂(下)第96章 很陰險的提議第54章 我們打個賭第73章 長孫無忌的態度第1章 大災的貞觀七年第87章 不會是龍陽之好吧第5章 春種計劃第36章 人生得意需盡歡第6章 再見可有期第88章 你可有中意的女子第154章 蘿莉養成第21章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第23章 聯手第53章 王復的決定第153章 少一道程序的洞房花燭夜第60章 長安,非常向往的地方第16章 要有作爲第44章 讓皇帝處置吧第13章 安排第10章 仗要如何打第126章 恩威並施第35章 到底是爲什麼第45章 有可能嗎第102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69章 吐蕃大軍寇邊第109章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第22章 繁華未至第20章 相請第57章 運作的很成功第3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9章 不同桃李混芳塵第62章 去長安吧第16章 改變計劃第42章 我有辦法第17章 曖昧第31章 不知怎麼決定第52章 你說要朕如何處罰你第26章 吳山白雲裡第70章 請戰未果第79章 朕與你賭上了第69章 當醋罈子打翻之時第23章 這個人不要去招惹第9章 不同桃李混芳塵第100章 當我的妻子,好不好第125章 興師問罪第67章 終得所願第21章 婉言謝絕第115章 好像太殘酷了些第23章 寂寞西湖第103章 另一個戰場第10章 你聽誰的第25章 絕代佳人第137章 青海之事第44章 小子,有兩手第17章 曖昧